摘要:西方生態思潮主要包括基于生態自治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價值觀的“深綠”生態思潮、強調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的“淺綠”生態思潮、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紅綠”生態思潮。“深綠”生態思潮主張人類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與人類有同等的權利和地位,強調通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實施社區生態自治等途徑來解決生態危機,具有強烈的生態烏托邦主義色彩,它的啟示是構建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經濟財富的機制,使保護生態環境與現實經濟財富增長成為可能;“淺綠”生態思潮認為人口增長過快、現代技術的內在缺陷和自然資源的無償使用是生態危機的根源,解決的措施是堅持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通過技術革新、自然資源的市場化使用和制定環保政策,它的啟示是通過技術進步和運用先進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態危機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紅綠”生態思潮包括有機馬克思主義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解決生態危機,雖然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誤讀和對實現生態文明方式的誤解,但具有“非西方中心論”的色彩,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西方;生態思潮;中國式現代化;啟示
中圖分類號:D0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7-0048-04
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以來,人類大規模地開發使用自然資源,加劇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科技的進步在推動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惡化后果。為了破解和防范這些嚴重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環境問題,西方生態思潮應運而生。西方生態思潮具體可以劃分為以生態自治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為依托的“深綠”生態思潮;以人類中心主義、生態資本主義和生態現代理論為依托的“淺綠”生態思潮;以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和有機馬克思主義為依托的“紅綠”生態思潮。西方生態思潮對我國學術界關于生態文明理論的產生、發展等問題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系統梳理、研究西方生態思潮的觀點,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深綠”生態思潮
(一)“深綠”生態思潮的理論研究
“深綠”生態思潮以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作為理論基礎,以捍衛中產階級的權利和利益為目標,以生態自治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為導向。“深綠”生態思潮認為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運用和“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是導致生態危機的真正根源。有關學者批判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只注重人類的利益,相對忽視除人類以外的生物以及非生物的利益。“深綠”生態思潮主張由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等自然科學所揭示的宇宙萬物相互聯系的生態哲學世界觀和自然觀,反對主、客二分的機械論哲學世界觀,認為解決生態危機需要摒棄“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堅持“自然權利論”和“自然價值論”的價值觀,強調突破原有的人文關懷和道德關懷只局限于人與人之間的做法,將其拓展到人以外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之中。
(二)“深綠”生態思潮的理論局限
“深綠”生態思潮主張人類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與人類有同等的權利和地位,如同“深層生態學”理論家阿倫·奈斯的觀點,即“生物圈平等主義”。然而這一主張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試問“深綠”生態思潮如何站在非人類的角度和立場來評價人類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價值?我們該如何得知草木的喜好、蟲魚的需求?站在生態中心主義的立場反觀人類以動植物及其衍生品為食的行為是否也是不道德甚至是極其殘忍的?甚至在“深綠”生態思潮擁護者眼中那些抗擊艾滋病、埃博拉病毒乃至新冠病毒的醫學研究應該嚴厲禁止,因為這些病毒與人類擁有同樣的權利,我們不得干涉它們在地球上生存。因此,生態中心主義強調通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實施社區生態自治等途徑來解決生態危機,具有強烈的生態烏托邦主義色彩。
(三)“深綠”生態思潮的當代啟示
受西方“深綠”生態思潮自然價值論的影響,結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理論中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述,我國學術界從生態學與經濟學、生態學與哲學等維度深入探討了如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經濟財富的機制,使保護生態環境與現實經濟財富增長成為可能。我們要實現的發展是綠色的發展、低碳的發展、循環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與傳統不可持續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告別,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充分突顯了以綠色產業為導向的生態文明價值觀。
二、“淺綠”生態思潮
(一)“淺綠”生態思潮的理論研究
“淺綠”生態思潮的理論目的是捍衛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的利益,其理論基石是自由主義發展哲學。“淺綠”生態思潮主張“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在他們看來人口增長過快、現代技術的內在缺陷和自然資源的無償使用是生態危機的根源,解決生態危機可以堅持現有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通過技術革新、自然資源的市場化使用和制定環保政策來實現。“淺綠”生態思潮認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對現代技術的非理性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球的生態平衡,正如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中描述的那樣,農藥的使用不僅使一個美麗村莊面目全非,而且逐步破壞陸地、海洋乃至全球生態系統。簡言之,人們將自然資源看作是上帝無償的饋贈,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導致生態危機的重要原因。“淺綠”生態思潮主張給自然資源計價,將自然資源成本化,這樣就可以在市場經濟的邏輯框架下解決生態危機。如此看來,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過的《京都議定書》①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這種碳交易機制的形成就有可能是受到“淺綠”生態思潮的影響。
(二)“淺綠”生態思潮的理論局限
“淺綠”生態思潮并非解決生態危機的良策,因為他們主張不改變現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框架,這無疑是在說所謂的“人類中心主義”實質上是“西方中心主義”。與“深綠”生態思潮排斥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同,“淺綠”生態思潮強調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并不矛盾,然而在資本的控制下技術的進步和所謂的自然保護無疑是在為生產利潤而非使用價值服務,這種擴張性的生產方式就意味著對自然的攫奪是不會停止腳步的。“淺綠”生態思潮主張自然資源商品化,這樣就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合理侵占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提供了可能。
(三)“淺綠”生態思潮的當代啟示
“淺綠”生態思潮主張通過技術進步和先進技術的運用有效地解決生態危機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文明理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點與此不謀而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2021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要求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和產業結構,形成綠色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呼吁人類通過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來承擔保護生態平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1]31
三、“紅綠”生態思潮
“紅綠”生態思潮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解決生態危機,具體包括有機馬克思主義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有機馬克思主義
1.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有機馬克思主義是近年來在美國興起的探索生態危機解決路徑的思想流派,具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懷特海過程哲學理論相結合的特點,在對資本主義制度與現代性進行批判的同時,探索生態危機的產生以及解決方式。懷特海過程哲學的理論觀點有:一是提倡“關系實在論”。懷特海過程哲學認為所有的存在物(包括人在內)只有處在相互聯系之中才能進行把握和理解,反對像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那樣主張存在著獨立的物質實體或精神實體[2]。二是提倡過程性。因為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宇宙是由不同等級的有機體組成的,這些有機體在不斷地相互結合、相互轉化,處于永遠變化的發展過程之中。三是提倡整體性。懷特海過程哲學認為整體的作用大于部分之和,主張摒棄分析的哲學思維方式,以綜合的思維方式取而代之。四是提倡價值論。每一個有機體內包含的關系和創造力不同,因而每一個有機體內部都包含不同的價值[3]。有機馬克思主義主張將馬克思主義與懷特海過程哲學相結合,這種結合可以克服它們各自內部的的理論缺陷:馬克思雖然批判機械決定論、個體主義等的思維方式,但是堅持線性歷史發展觀和歷史決定論,始終沒有擺脫現代主義的哲學立場,注重人類社會而相對忽視自然界,注重生產方式和經濟因素而相對忽視精神因素;懷特海過程哲學雖然重視精神文化因素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但是相對忽視對資本主義的階級分析和生產方式的批判,因此需要在馬克思主義里尋求啟發。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懷特海過程哲學互為補充關系,也可以說有機馬克思主義就是懷特海式的馬克思主義。
2.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局限。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誤讀和對實現生態文明方式的誤解。具體體現在:一是有機馬克思主義者把“文明”理解為與自然的疏離,他們同“深綠”生態思潮一樣排斥科學技術,將生態文明理解為人屈從于自然,把中國的農業村莊經濟看作是生態文明未來的希望。二是有機馬克思主義主張建立共同體,即人們生活在一起構成的一個整體,例如家庭、村莊、城市等不同層次的共同體,這與馬克思主義提倡的人類共同體有本質的不同。三是有機馬克思主義把開展“有機教育”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通過培育有機價值觀來替代資本主義消費價值觀。“有機馬克思主義抵制極端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3]所謂的有機價值觀就是與個人主義相對立的共同體價值觀,但是有機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共同體是不同條件下、不同層次的局部小共同體,是人類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如此便產生了一個問題:不同的共同體之間如何保持和諧穩定,如何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并最終整合為人類共同體?不難看出,有機馬克思主義沒有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涵,更不可能找到實現生態文明的現實途徑。
3.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啟示。由于有機馬克思主義定義的共同體是由多層次的小共同體組成,這些小共同體只有相互協調,最終才能上升為人類共同體,但是這一過程存在一定的難度。反觀我國生態文明理論中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對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狹隘共同體理念的超越。人類命運共同體源于對人類共同利益的深刻感知,反映著全人類追尋的共同價值,始終以人類整體利益為中心。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了當代中國的情懷和擔當。
(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1.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目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流派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資源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逐漸傳入發展中國家。但在這一研究領域,歐美學者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并掌握著話語權。其中代表人物有:威廉·萊斯、本·阿格爾、詹姆斯·奧康納、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等。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核心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類:
一是探究生態危機的根源。威廉·萊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通過掌握科學技術對自然加以控制,以滿足人們對生產生活的需要。在資本主義的市場化社會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運用使商品大規模涌現,人們的欲望隨之不斷擴大,進而無限地擴大生產,這種大規模生產耗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最終導致生態危機。“令人眩暈的欲望與商品的狂舞在人們面前體現了永恒變化的滿足與不滿足的總體組合。”[4]30本·阿格爾認為,生態危機在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均有體現。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們將幸福定義為消費的滿足,消費欲望被無限放大從而推動了生產的無限發展,資源被無限地開發和利用,最終導致消費的異化和嚴重的生態危機[5]475。詹姆斯·奧康納認為,生態危機產生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具有追求資本積累和資本無限增值的本性,這就導致了資本邏輯下的無限擴大生產與有限的自然資源環境和社會承載力之間產生固有矛盾[6]198。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在深刻分析和總結了詹姆斯·奧康納的觀點后指出,生態危機是由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造成的,它比經濟危機的形勢更為嚴峻。“在投資決策中,資本投資商注重高利潤和短周期行為的痼疾就成為環境惡化的致命因素。”[7]
二是探尋生態危機的解決路徑。威廉·萊斯認為,依托技術的進步和道德的約束,可以控制人的非理性欲望,建設一個使自然與人的生活都得到發展的“較易于生存的社會”[4]129。本·阿格爾認為,解決生態危機需要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革新,改變人們對幸福的定義,轉變人民的消費方式[5]499。詹姆斯·奧康納認為,解決生態危機需要實現社會主義與生態運動相結合,即實現他所謂的生態社會主義。“生態學離不開社會主義,強調民主計劃以及人類相互間的社會交換的關鍵作用。”[6]434約翰·貝拉米·福斯特認為,解決生態危機需要變革資本主義制度并樹立生態道德價值觀。“資本主義不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生態、道德方面都是不可持續的,必須用先進的社會制度取而代之。”[7]
2.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啟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具有“非西方中心論”的色彩,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研究和發展打開了全新的理論視野。就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發展狀況來看,還需要著力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提倡低碳、綠色和理性消費為主要內容,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產生活方式;二是在全球范圍內大力倡導環境正義,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建立科學、完善的法規制度,以公平正義的立場來協調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環境資源分配上的矛盾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環境保護融入民生建設工程,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為民情懷,彰顯出環境正義的重要性。
注釋:
①《京都議定書》:為了人類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議定書需要占199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之后,才能成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中國于1998年5月簽署并于2002年8月核準了議定書。歐盟及其成員國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準了議定書。2005年2月16日,議定書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目前已有192個締約方批準加入了議定書,美國作為主要發達國家沒有簽署議定書。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李宗洲.從懷特海哲學的角度審視現代化[J].才智,2015(28).
[3]崔贊梅,孟獻麗.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衍生:緣起、進路與析評[J].廣西社會科學,2018(10).
[4]威廉·萊斯.滿足的限度[M].李永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5]本·阿格爾.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M].慎之,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6]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唐正東,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李航.資本主義生態危機及啟示——基于福斯特《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的解讀[J].今古文創,2022(7).
作者簡介:孫鵬燕(1993—),女,漢族,吉林延邊人,單位為東北電力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責任編輯:馮小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