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雁 劉飛 黎貞崇
【摘 要】綜合性學術期刊登載學科的集中度關系著期刊發展的質量。本文在分析學術期刊學科集中度的基礎上,分析綜合性學術期刊在辦刊過程中的系列問題,結合《廣西科學》7年來的辦刊經驗,提出了綜合性學術期刊提升辦刊質量的思路,即將自由來稿辦刊方式改為特色專欄辦刊方式;結合主辦單位專業特色重點設置二到三個主要學科;尋找主要學科的知名專家及其熟知專家擔任編委;提升排版、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同步加強特色欄目的宣傳和推送,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等對策措施。
【關鍵詞】學術期刊;綜合類;學科集中度;對策措施
學科集中度不是一個學術名詞,而是核心期刊評價和研究過程中提出的概念。學術期刊的信息量集中度遵從80/20法則,大量學科論文及其被引用量集中在少數期刊上。如何找出各學科中利用率高、影響力較大的學科核心期刊,是期刊評價工作者追尋和探索的課題。本文所提出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包括大綜合類學術期刊,如《廣西科學》《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也包括小綜合學術期刊,如《中國臨床新醫學》《中國分子生物學與化學學報》。與專業性學術期刊評價不同,綜合性學術期刊游離在專業性學術期刊之外,既不好單純地與專業性學術期刊的學科影響力相比較,也不能拋棄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特色。與專業性學術期刊相比,兩者之間的表現差別較大,如不作評價比較,核心期刊評價的公正性將受到質疑。
綜合性學術期刊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期刊出版界關注的問題。國內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對提升辦刊質量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例如,羅雯瑤等提出了學科建設與學術期刊協同發展的對策[1],但僅以教育期刊為例;馬昕和陳建中提出期刊要引領學科發展的任務[2,3];汪新紅只是分析學術期刊主要評價指標的學科差異性[4];張芙蓉、劉茜、原祖杰等僅僅從一流學科和高校學術期刊的角度提出辦法[5-7];王文軍提出分學科評價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路徑[8];楊光宗提出以學報為主體的高校學術期刊旨在為學科建設服務[9];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學科建設和期刊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互動的、共生的[10-15];張業安提出了依托學科建設拓展辦刊資源,依托學科組織、平臺提升期刊專業化水平[16]。但這些學者并沒有從學科集中度的角度提出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的策略。本文從學科集中性的角度,對綜合性學術期刊的辦刊方式進行探索,在對學科集中度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分析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存在的困難,并提出相應的辦刊策略。
一、學科集中度的來由
討論學科集中度離不開中文核心期刊評價方法。中文核心期刊的評價采取分學科、多指標綜合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17]。學科分類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作為依據,最終確定學科類目為74個。中文核心期刊評審機構根據期刊所刊登學科論文的分布情況及其在各個學科的被使用情況,對期刊進行學科分類,并從學科論文入手統計,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獲取期刊在各學科的評價指標數據,分學科對期刊進行定量分析和排序,并以定量評價為依據,以專家定性評審為補充,最終確定核心期刊數量和排序。為方便專家對核心期刊表進行調整,核心期刊表分核心區和擴展區。中文核心期刊評價機構在評價綜合性學術期刊時,根據其定量排序值進行綜合排序,并形成包括核心區和擴展區的定量排序表。從中文核心期刊的評價方法可以看到,綜合性學術期刊在核心期刊評價中不占優勢,與專業性學術期刊比,其學科影響力并不強。
二、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存在的問題
綜合性學術期刊以自由來稿為主,因此其學科分布很廣,在中文核心期刊評價中沒有優勢。所以,綜合性學術期刊要進入中文核心期刊難度比較大。但是,如果為了加入中文核心期刊而過度集中報道某個學科,顯然又與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名稱和辦刊宗旨不符,與刊物的經營范圍背離,同時也將失去主辦單位的支持,造成兩難的境地。
(一)自由來稿辦刊模式不易改變
綜合性學術期刊多采用自由來稿的辦刊模式。究其原因,一是編輯部人員部分是從其他崗位轉崗而來,屬半路出家型。此類人員缺乏組稿策劃的經驗。二是自由來稿方式已有一定的作者資源和名聲,編輯部不愿也不敢丟棄這些原有的積累。三是自由來稿仍能收到部分優秀稿件,也為接收任一學科的優秀稿件提供了可能。四是綜合性學術期刊也承擔了職稱論文和結題論文的部分職能。
(二)單個學科的稿源不足以支撐版面
通過交流學習,部分綜合性學術期刊已經認識到自由來稿的不足,也看到組織特色專欄的優點,意識到不改革很難有大的發展。但由于長期采用自由來稿的方式,其單個學科的稿件不足以支撐期刊的版面,有些即使單個學科的版面夠大,因其學科影響力過低,編輯部無法也不敢選擇該學科進行重點發展。以《廣西科學》為例,在2014年實施特色專欄辦刊模式之前的幾年,數學類論文最高曾占到期刊總載文量的40%,形成實實在在的優勢“學科”,但數學學科的影響因子低,即使組織到優秀稿件,也很難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此外,數學為大學科,《廣西科學》的數學欄目屬于學科大綜合,并未集中于某個細分領域。再以《廣西科學院學報》為例,2014年以前,計算類學術論文也曾占到期刊總載文量的30%以上,但其計算機學科的影響力也較低,無法提升刊物的影響力。
(三)主辦單位的綜合性對期刊的定位影響
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辦單位通常為綜合性的高校院所,其學科分布較廣,特別是經過近10年來的擴張,即便只考慮自然科學類,也有若干個大學科。主辦單位的綜合性必然導致其主辦期刊的綜合性,究其原因,一是主辦單位辦刊的初衷是為本單位科研人員及學生提供發表學術論文的渠道,因此要求編輯部對所有學科論文一視同仁,不允許將某一學科排除在外。例如,鑒于主辦單位僅有一本學術期刊,《北部灣大學學報》同時刊登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類論文。二是鑒于學術期刊的綜合性和自由來稿的傳統,主辦單位的學術科研人員也給編輯部辦刊帶來壓力,影響編輯部的決策。三是編輯部囿于管理體制機制,對學科論文的采用和取舍沒有很強的自主能力,對主辦單位人員的論文不輕易設置過高的要求。四是主辦單位有扶持新學科發展的義務和職責,要求編輯部對新學科傾斜,需要優先發表新建設學科的學術論文。
(四)綜合性學術期刊長期以來受重視度不夠
綜合性學術期刊的主辦單位多為綜合性的高校院所,其主要任務是學科建設、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學術期刊并非高校院所績效考核的指標,高校院所缺乏對學術期刊進行指標要求的辦刊指導及政策資金支持,基本的要求是保證合法合規辦刊、正常出刊,關注度和重視度不夠。以致大部分綜合性學術期刊缺乏辦刊長期發展的目標規劃,也有少數一些期刊通過學習取經,創新改革,摸索了一些好的辦刊經驗,但普適性不強,很難完全解決一些根本性問題。目前,綜合性學術期刊更多大多是在自由組稿的基礎上,嘗試新的辦刊舉措,但由于受客觀條件限制,往往成效不佳。
三、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策略探討
(一)將自由來稿辦刊模式改為特色專欄辦刊模式
自由來稿的辦刊模式是最傳統的辦刊方式,除非主辦單位的學術地位較高,否則這種辦刊模式很難收獲高的影響因子,也很難提升期刊的影響力。要改變這種現狀,可以考慮實施專家辦刊和特色欄目的辦刊模式。如《廣西科學》自2014年后將傳統的自由來稿為主的辦刊模式,改為特色專欄的辦刊模式,影響因子逐年提升,并于2021年首次進入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廣西科學》編委會利用編委換屆的機會,對新加盟編委提出職責和任務要求:每位編委每年必須根據自身的專業方向建立特色欄目,組織5篇以上的稿件,而且40%為本地區以外的稿件。編輯部將組稿的壓力傳遞到每位編委,由編委根據刊物發展的需要組織稿件,以此將編輯部辦刊改為專家辦刊,將自由來稿轉變為特色欄目辦刊。編輯部每年根據編委對期刊做出的貢獻評選出優秀編委,對其進行表彰激勵,同時根據核心作者的表現和意愿,每年適當增加一些編委,并根據編委的表現情況,在每三年換屆時將一些無法完成任務的編委調整出編委會,從而保證編委的活躍度,確保期刊有足夠的稿源。《廣西科學》自2014年實施專家辦刊模式后,稿源較之前更充足,每年的退稿率在40%左右,在2021年進入中文核心期刊后更是稿量大增,退稿率達到90%。
(二)結合專業特色重點設置主要特色學科欄目
由上節的原因分析可見,自由來稿模式很難實現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結合《廣西科學》7年來組織特色欄目的辦刊經驗,本文認為,綜合性學術期刊重點設置2~3個主要特色學科欄目,可有效提升期刊影響力。這2~3個主要特色學科必須與主辦單位的重點學科一致,以便爭取到主辦單位的相關優質資源。同時,編輯部要重點扶持該特色學科的稿件,前期給予作者更具體詳細的指導,對錄用后的論文精心編校,發表后大力推送,以提升稿件質量及該學科和期刊的影響力。對于非主要特色學科的稿件不能一味拒絕了之,經嚴格三審后錄用其中的高水平論文,同時嚴格控制非主要特色學科論文的年發稿量,結合《廣西科學》和《廣西科學學報》多年的辦刊經驗,非主要特色學科每年的發稿量建議不超4篇。對于水平一般或較差的稿件,引導其投向外單位相應水平的學術期刊,做到拒稿不拒人。此外,還可以適時組織一些非主要特色學科的熱點和高水平學術論文,引導其良性發展。通過以上做法,編輯部在爭取獲得主要特色學科支持的同時,也不會引起其他學科的反對。
(三)尋找主要特色學科的知名專家擔任編委
特色欄目成功的關鍵在于編委,因此必須力邀特色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擔任編委。首先,要爭取主辦單位的支持,并邀請主辦單位的研究團隊負責人加盟編委會,實現主要特色學科與學術期刊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其次,通過主辦單位研究團隊負責人引薦本地區以外的學科領域知名專家加盟編委會,進一步擴大稿源。再者,借助主辦單位參加或組織的相關學術會議,主動鏈接參會的知名專家,邀請他們加盟編委會或者向其組稿,進一步充實期刊編委和稿件來源,提高編委會的組稿能力和水平。爭取專家加盟編委會時,要明確編委的職責和權利,并給加盟編委頒發聘任證書,
(四)提升期刊排版、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
學術期刊通常實施“內容為王”的策略,如果同時提升期刊的排版、裝幀設計和印刷的質量,由內到外同步提升期刊出版質量,將會進一步獲得編委的高度認可。以《廣西科學》為例,在實施特色欄目的辦刊方式后,排版采用專業的方正排版系統,并將黑白印刷改為全彩色印刷,將書寫紙改變為銅版紙。期刊四封由原來的編輯部編務自行設計,改為邀請國家級期刊的專業美術編輯設計,并同時對內文版式進行全面升級;期刊四封的呈現,改為每期封面采用本期主推特色欄目相關的學術圖片,封二進一步加強推薦本期主推欄目的重點特色,封三宣傳特色欄目主編,真正做到全方位展示主要特色學科近期研究成果,提升其影響力。全面升級后的《廣西科學》,從內容到外觀設計都更具整體性和美感,極大地提升了閱讀的享受度,獲得業界的認可和好評。
(五)加快媒體融合加強特色欄目的宣傳和推送
編委為期刊精心組織特色欄目/專刊,甚至將一些本可發更高水平期刊的論文轉到本刊發表,以提升特色欄目/專刊的學術水平,編輯部應給予充分認可和支持,全面加強特色欄目稿件的宣介和推送,維持編委后續對期刊和編輯部的認可及后續稿件的支持力度。如《廣西科學》加強與各大數據庫的合作,并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在每期期刊出版后,及時將相關數據上傳各大數據庫、期刊主頁,并在“兩微一博”上重點推送特色欄目和欄目主編。同時還通過郵箱一對一定向將論文推送給期刊編委、審稿專家、相關作者和讀者等。此外,編輯部根據編委的需要提供紙質期刊,便于收藏或者用于學術交流宣傳等。全面提升編委學術論文影響力的同時,提升期刊的影響力,實現雙贏。
四、結語
與專業性學術期刊不同,綜合性學術期刊往往缺乏專業特色。目前,國內部分綜合學術期刊出現向專業期刊發展的趨勢。因此,要順應新的形勢,綜合性學術期刊的主辦單位要根據自身的學科特色打造期刊的特色,將自由來稿模式轉變為專家辦刊和組織特色欄目的辦刊模式,建立專業的編委會,從而拓寬稿源,提升稿件質量。同時通過配合相應的辦刊手段,全面提升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實現綜合性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潮
參考文獻
[1]羅雯瑤,江波.學科建設與學術期刊協同發展——以我國大學教育學科及教育期刊為例[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8(4):12-20.
[2]馬昕.“學術期刊制度建設與學科發展研討會”綜述[J].文學遺產,2014(5):159.
[3]陳建中.專業學術期刊要引領本學科學術理論研究[J].中國出版,2008(12):39-41.
[4]汪新紅,王國紅.學術期刊主要評價指標的學科差異性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3(2):85-88.
[5]張芙蓉.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路徑[J].傳播與版權,2021(6):59-61.
[6]劉茜.一流學科建設與高校學術期刊發展研究——以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財經類高校及其刊物為例[J].出版廣角,2020(12):45-47.
[7]原祖杰.中外歷史視野下學科建設方向與學術期刊定位[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20(1):5-13.
[8]王文軍.分學科評價:綜合性學術期刊評價的合理路徑——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綜合性學報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1,48(3):140-146.
[9]楊光宗,劉鈺婧.高校學術期刊與一流學科建設:引領、推動及發展[J].出版科學,2018,26(3):19-22.
[10]郭俊倉,何博雄.科技期刊發展與學科建設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56-258.
[11]高雪蓮,楊慧霞,付中秋,劉菲.專業學術期刊與學科發展相輔相成[J].編輯學報,2014,26(1):71-73.
[12]施愛東.學術期刊創辦與學科建設發展[J].民間文化論壇,2019(4):5-15.
[13]劉明壽.論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在學科建設與發展中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2,24(3):210-213.
[14]趙偉,馬云鵬.論學術期刊編輯與學科建設的有效互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6):59-61.
[15]高虹,李偉玲.“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學術期刊和學科建設的共生機制研究——以河海大學為例[J].編輯學報,2020,32(5):496-500.
[16]張業安.學術期刊之于學科建設的三境界:服務·傳播·引領[J].體育與科學,2019,40(6):31-36.
[17]陳建龍,張俊娥,蔡蓉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M].2020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