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涵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2—2029年)》數據表明,2020年全國農業生產總量已突破20億噸,生鮮食品生產總量已達10億多萬噸,圖1為2020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產量。未能及時出售的生鮮農產品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農產品的冷鏈運輸應運而生。
圖1 2020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
隨著國內互聯網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日趨完善,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迅速,各種平臺層出不窮,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紛紛進入生鮮電商領域,多多買菜、天天生鮮等后起之秀采用生鮮農產品產地倉+銷地倉+社區團購平臺的倉配一體化體系等模式拓展生鮮電商的應用場景,使得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表1所示為2017—2021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
可以看出,我國生鮮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正在逐年擴大,生鮮農產品電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迅速,各類生鮮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消費者也通過“手機下單、1小時送達”的方式體驗到了電商平臺的便捷、高效,同時也促進了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生鮮農產品電商也逐步走向城鎮;同時,人民群眾對于生鮮食品的需求量大增,居民家庭對生鮮食品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轉變,生鮮電商已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國提出了以“三農”問題為基礎的“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促進法》于2021年4月正式頒布。農業生產是“三農”問題的根本,而隨著我國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消費需求不斷提高,對農業冷鏈物流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國農業冷鏈物流的基礎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立了冷鏈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初步形成了冷鏈物流的標準體系。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2—2029年)》顯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食品生鮮電商將迎來黃金發展期。田亞軍等(2022)的分析結果顯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供求差距很大,但其發展的技術含量較低。冷鏈物流的應用成本高,小農生產和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制約了相關技術的應用[1]。鄭海平(2022)在分析國內外冷鏈物流發展的基礎上,結合長沙實際,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2]。孫溢擎(2022)就網絡交易模式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其構建戰略進行了分析,為我國生鮮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借鑒[3]。王雅倩等(2022)就目前的發展狀況提出了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供應鏈金融、信息共享效率、第三方物流、冷鏈物流等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馬嬌豪等(2022)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狀況和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進行了分析[5]。
隨著中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的加快,中國農產品流通正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了以“農超對接”為主導模式的現代流通方式。生鮮農產品的市場規模也迅速擴大,2013年我國生鮮農產品的銷售總額達到15 000億元人民幣。2015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銷售總收入約8 000億元人民幣。而當前我國的冷庫規模仍落后于發達國家,截至2016年底我國冷庫容量為7 500萬立方米,僅占全球冷庫容量的9%左右。
然而,由于冷鏈物流意識薄弱、標準體系不完善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缺乏等原因,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整體較低,呈現出如下特征。
1.1.1 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薄弱,冷藏保鮮技術落后
一方面,由于對冷鏈物流的認識不足,我國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程度較低,企業很難掌握產品的市場需求信息,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同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硬件設施缺乏,基礎設備簡陋且落后、技術裝備落后,導致產品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預冷和保鮮處理。另一方面,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的技術相對單一,導致該產業難以規模化經營,大多數都以個體經營為主,標準化程度低。
1.1.2 基礎設施薄弱且不配套
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包括冷庫、冷藏車、冷凍柜等硬件設施設備的建設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網絡信息系統的建設。而我國則存在大部分冷庫規模較小、庫容不足且不符合國家冷藏車標準(GB/T 19051—2003)等問題。
1.1.3 缺乏第三方冷鏈服務提供商
鼻出血在耳鼻喉科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并且治療較困難,給患者及家屬也造成了不小的困擾。而對于鼻出血的患者,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對出血的部位用凡士林紗布填塞,讓鼻腔血管能夠被壓迫止血。還有用血管收縮劑的方式進行止血,用電灼、激光等方式,對鼻出血患者進行治療。但這些方法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而且止血效果較差。在鼻內鏡技術不斷發展的現在,應用鼻內鏡對鼻腔內出血部位準確查找,并應用分子運動產生熱量,讓蛋白質能夠快速凝固形成血栓讓血管進行閉塞,利用這種方式對鼻出血患者進行治療效果更好,并且針對性更強。我們在本文中就對鼻內鏡下射頻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對臨床診療效果進行研究。
當前我國大部分第三方冷鏈服務提供商并未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資源,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行業準入門檻低。由于第三方冷鏈服務提供商的規模較小且行業標準不統一,導致市場惡性競爭嚴重,從而出現了第三方冷鏈服務提供商資質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明等問題。其次是缺乏標準化體系。我國現有的食品、藥品等標準體系中并沒有明確指出如何劃分產品及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溫度控制標準和指標,導致各參與企業不能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無法保障產品品質并提高產品的物流效率;同時缺少對食品供應鏈上下游主體行為的規范監督機制,導致冷鏈物流產業的整體效能無法充分發揮。
1.2.1 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我國農產品企業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保鮮技術落后,設施設備老化。目前我國農產品企業冷鏈物流的發展主要以初級保鮮為主,加工保鮮、低溫儲藏等方面的技術還不夠先進。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內農產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初級加工階段,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配套設施不完善。冷藏保鮮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多從國外引進和模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較少。運輸能力不足。我國現有大部分企業的冷鏈運輸系統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特別是對農產品在流通中的溫度要求、運輸設備等方面都缺乏統一的標準,從而導致各環節銜接不暢、配送時間長等問題的發生。冷鏈物流企業缺乏規范化管理。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數量少,且規模小、缺乏系統規劃;在資金方面,由于金融體系不完善,使得國內企業難以獲得貸款支持;在技術方面,企業從事冷鏈物流的技術人員缺乏專業知識與經驗,且知識水平低,使得冷鏈物流缺少系統規劃和統籌管理。基礎設施缺乏有效銜接。在我國農產品物流系統中存在著很大一部分獨立的冷鏈物流企業,它們大多以運輸和裝卸為主;而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并沒有出現。我國目前主要針對大型批發市場進行規劃建設的冷鏈設施只有冷庫與運輸車輛等,也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制度保障。目前我國尚沒有出臺針對冷鏈物流中農產品流通活動的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
1.2.2 冷鏈物流技術和管理水平較低
首先,冷鏈物流的技術標準未建立,缺乏嚴格統一的標準,在流通過程中,因物流設施不能相互兼容,造成流通環節冗雜、流通效率低下的問題,也導致了農產品在不同地區間的流通時間過長,造成很嚴重的資源浪費。其次,我國冷鏈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沒有形成規模化和網絡化的經營模式,這也是限制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受到自身規模小、運營成本高、技術含量低等因素的制約,很難具備與國外大型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競爭的實力。最后,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
1.2.3 農產品冷鏈市場需求較低,企業經營風險較大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新鮮水果和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國的冷鏈物流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國農產品的冷藏量與消費量不斷提高,其中水果和蔬菜的消費量正在成直線上升,但是我國的冷庫規模卻低于發達國家,這也直接導致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冷鏈的流通率較低,不能滿足人們對新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需求。同時由于冷鏈物流在我國發展的時間短、其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后,相應的技術水平不高、服務質量低、操作也不規范,這些問題都會引發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經營風險。
1.2.4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標準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不健全。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主要包括《速凍食品技術規范》《冷凍冷藏食品通用技術條件》《果蔬貯運技術條件》和《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范》4項國家標準,這些標準是根據不同品種的食品特性制定的,對各種類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我國的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速度遠落后于市場的發展速度,以下幾點為制約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法律法規支撐。《標準化法》《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立法層次較低、強制性不強,且配套法規不完善,所以其在實踐中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另外,由于冷鏈物流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活動,加之我國冷鏈物流起步較晚,市場機制發育還不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其運作缺乏明確的法律約束。
相關技術標準缺失。我國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于行業的發展速度。例如,日本、美國已有數百,甚至上千多項關于冷藏冷凍食品、果蔬保鮮的標準、規范或指南而我國僅有28項。由于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無法形成標準化體系,影響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代化發展水平、市場競爭力及社會經濟效益。
要加強冷鏈基礎設施的建設,應該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冷鏈物流企業能夠獲得必要的財政支持;冷鏈物流企業可以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國家也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財政補貼等形式,實現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要改善冷鏈物流企業的生存環境,使其能夠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并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要加強對冷鏈物流企業的資質監管、建立行業準入制度等。通過上述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冷鏈物流體系,有利于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起步較晚,相比之下國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更注重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和客戶的滿意度,管理過程以客戶為導向,因此在服務過程中都能夠保持良好的態度和質量。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在這一方面仍然與國外企業存在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相關培訓,幫助他們培養起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讓他們能夠真正地意識到高科技含量的優質客戶服務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其他物流業相比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優化冷鏈物流產業結構,促進農產品流通體系完善的冷鏈物流產業是一種成本低、效率高的物流方式,其發展離不開農業、運輸、冷藏等產業的發展,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應該加大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完善。這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有關部門的積極引導。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強規劃引導,積極推動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
一是建立統一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體系的支持,因此需要一個權威機構對冷鏈物流進行統一的規劃、指導,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完善法律法規,并對其運行標準進行規范和細化。
二是加強行業管理。國家政府部門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加強行業監督與管理。在法律法規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專家、企業等各方的意見,對冷鏈物流的設施建設、從業人員素質、市場準入、發展規劃和補貼等重大問題進行統一地規劃和規范。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政府應加強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制定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提升和對新鮮食品需求的增大,為滿足市場的要求,我們必須對冷鏈物流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造。應盡快制定政府、企業、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強化市場監管。國家應加強對國內冷鏈物流的支持力度,加快提高國內冷鏈物流的技術水平,促進國內冷鏈物流朝著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