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近幾年,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鄉村振興成果斐然。農產品的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冷鏈物流是鄉村農產品發展的重要動力,受到國家的廣泛關注。2021年,我國提出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2022年,我國建議大力支持以農產品冷鏈產業為主的物流業發展。因此,立足鄉村振興背景分析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我國重要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并清晰劃定了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的時間表,即: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與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村富的目標全面實現[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是包括鄉村文化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需要走城鄉融合、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文化興盛、共同富裕的道路。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較薄弱是抑制鄉村農產品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2]。雖然近幾年各地大力建設以保鮮庫為代表的冷鏈基礎設施,但是相對于各地農產品規模,現有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仍然稍顯薄弱,鄉村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規模小于城市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規模,也未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設施資源,冷凍、冷藏設施庫容量小、吞吐能力低導致農產品冷鏈流轉速度慢、損耗大、成本高等問題突出。
農產品冷鏈物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與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的良好發展前景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冷鏈物流運輸路徑不恰當。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節點的不恰當選擇已經成為抑制鄉村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當前,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路徑策劃時未系統地考慮行駛距離、制冷功率等因素,導致冷藏車的配送路線不恰當,在增加車輛燃油消耗成本的同時,埋下了農產品新鮮度流失的隱患[3]。
我國各地在農產品冷鏈配送標準不統一方面問題較為突出。雖然近幾年各地陸續就家禽、果蔬等實行“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并對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供應商、配送服務等做出了規定,但是未覆蓋生產、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配送、零售、冷藏等環節,影響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質量控制進程。
冷鏈物流管理模式不嚴謹是鄉村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突出問題,表現為農田缺乏采摘后迅速排除田間熱(果蔬采摘的田間溫度為25~35℃)抑制果蔬呼吸作用的預冷操作工序;同時也沒有設置統一的果蔬分級包裝標準,導致果蔬由田間到保鮮庫的流通環節存在新鮮度流失的問題,甚至影響果蔬的儲存期,降低了鄉村果蔬市場的競爭力,最終影響了鄉村產業的振興進程。
農產品冷鏈物流對于確保農產品順利入駐流通市場具有關鍵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背景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重點是解決田間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等“最先一公里”問題,確保田間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與第三方冷鏈物流相匹配。因此,各地應注重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包括保鮮設施、預冷設施、加工設施、冷凍設施、運輸設施、查驗設施、分級設施等。同時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應用招商引資、政府投入、合資等形式,布局中小型冷鏈倉庫設施、冷鏈配送服務中心,比如在蔬菜與林果主產區建設冷藏保鮮與加工設施、在重點口岸建設冷藏保鮮庫、在農業快速發展地區配套建設冷藏保鮮設施等。
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重要部分,中心內冷藏、冷凍設施、設備決定了冷鏈配送中心的規模。生鮮農產品的產地(或集散地)可以建設中央級冷鏈配送中心,配備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設備以及冷凍技術設備,面向全國提供物流服務,包括接單、發貨、驗收、流通加工、庫存管理等;生鮮農產品的自營地則建立區域性冷鏈配送中心或基礎配送中心,配備基礎冷藏設備,直接為小型客戶、批發商配送,形成多級冷鏈配送中心網絡,滿足大部分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需求[4]。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核心,鄉村的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主要驅動力。農產品是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主要產品,豐富多樣的農產品為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農產品生產區域與消費區域的位置懸殊,對冷鏈物流運輸路徑的選擇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各地可以引入針對性的雙層規劃解決方法,上層引入車輛空載懲罰成本、配送中心的倉儲成本的博弈關系,負責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確定、數量規劃等問題;下層則在分析影響農產品冷藏運輸車輛路徑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車輛路徑問題進行針對性地優化解決,確定最佳路徑,減少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期間的成本損耗,助力農業發展。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冷鏈配送中心的選址問題決定了整個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的規模。作為農產品生產端、消費端的紐帶,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位置的恰當選擇可以有效提升冷鏈物流的配送效率,減小農產品的損耗率[5]。因此,各地可以落實經濟性、適應性、前瞻性、協調性原則,綜合考慮制冷設施、設備的采購成本、倉儲成本、制冷成本、市場需求以及當地的消費能力、冷鏈配送中心、區域經濟走向、交通狀況、區域物流節點需求量變化等因素,選擇恰當位置建設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若為單個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各地可以選擇重心法,在終端銷售需求一定的情況下,以代表車輛配送總運費最少為目標函數、終端銷售需求以非負為約束條件,利用數學模型法進行求解,即
式(1)中,Z為冷鏈物流配送總運費;ci為農產品配送單位的運輸費用,i=1,2,3,...,n;ai為第i個終端銷售商的需求,y0為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的縱坐標;yi為終端銷售點的縱坐標;x0為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的橫坐標;xi為終端銷售點的橫坐標。
在確定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的位置后,各地可以綜合考慮冷藏車載重能力、配送時間段、行駛距離等因素,策劃車輛配送方案,達到冷藏車輛數量最少、配送費用最少、配送時間最少的目的。根據上述目標,結合農產品對溫度的敏感性,將冷藏車運輸成本、車廂制冷成本、農產品貨損成本、違反時間窗的成本均納入約束條件,在終端銷售需求已知且全部終端銷售均接受一臺配送車輛配送的情況下,得出時間窗懲罰約束條件、配送車輛在執行配送任務時連續服務成本以及配送車輛最大載重、終端銷售量之間的關系,進而借鑒雙層遺傳算法迭代求解農產品冷鏈配送路徑。即先輸入上層變量,再選取第n個配送路徑,求解車輛路徑分配方案,判定結果是否大于個體數,若是則結束計算,反之則重新開始計算。同理可以對消費者的分配路徑進行優化,協調產銷地供求關系,確保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行效益。
完備的冷鏈物流配送標準化建設應覆蓋農產品生產、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配送、冷藏等環節[6]。
在運輸環節,各地應根據冷藏車的溫度變化與農產品的質量之間的關系統一車廂溫度標準與消毒標準,確保農產品安全。
在裝卸、搬運、倉儲環節,各地應引入射頻識別技術,并統一冷庫工藝標準以及在庫管理標準、裝卸標準、貨箱門關閉標準,包括平臺搬運車、叉車、自動導引搬運車、堆高車的使用標準以及溫度實時監控標準。根據農產品的差異,相關標準也有一定差異。其中,水產品、肉類可緊密堆碼,果蔬類會產生呼吸熱的農產品則需要預留空間,并明確標準。
在流通加工環節,各地應從衛生管理方面著手,細化低溫操作標準,如作業人員需規范穿戴工作服并正確佩戴口罩。根據農產品的屬性差異,流通加工中所使用的清洗機、填充機、殺菌機、貼標簽機等設備的技術標準也有一定差異。
在包裝環節,各地應在引入條碼技術的基礎上,細化包裝設備標準、包裝材料標準,且需要落實無霉、無鼠、無蟲害的原則。
在配送環節,各地應圍繞及時性、安全性、準確性原則,細化集約化配送標準。根據公路、水路、鐵路等運輸路徑、使用車輛(冷藏車廂、冷凍集裝箱)的差異,相關標準也有一定差異[7]。各地可以引入車輛GIS/GPD定位系統、物流ERP系統,實時監測并落實農產品冷鏈配送標準。
在冷藏環節,各地應細化冷藏設備的維修保養標準、溫濕度調節標準、消毒標準。同時冷藏、冷庫的溫度應達到-20~-10℃,速凍冷庫的溫度應低于-30℃。部分情況下,各地可以根據農產品類型合理地設計恰當的冷藏標準。
特色農業的興旺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快車道,也對冷鏈物流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操作應在冷藏運輸的基礎上增設預先冷卻、分級包裝環節,真正形成由產地到餐桌的冷鏈供應鏈,具體見圖1。
圖1 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供應鏈
圖1中,保鮮預處理特指將從菜農或果農、果蔬基地采摘的果蔬的初始溫度迅速下降到冷藏溫度(0~15℃)。保鮮預處理需要借助專門的預冷設施,基于冷水預冷、差壓預冷、真空預冷等方式操作,在低溫下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長果蔬的儲藏期,提高果蔬的商品價值[8]。農產品冷庫保鮮前需要分級,面對質量良莠不齊的農產品,當地需要從提升農產品的檔次著手,人工挑選分級或者利用機械進行商品化處理。分級完畢后,根據標準進行農產品包裝,利用葉子等植物材料作為襯墊,然后利用纖維素、塑料泡沫等材質作為內包裝材料,最后利用紙板箱或木箱、筐、塑料箱進行外包裝,提高農產品的商品價值。冷庫保鮮包括機械冷藏、氣調儲藏,其中機械冷藏是在機械制冷系統的支持下進行冷庫內部溫度、濕度調控,延長果蔬的儲藏壽命;氣調儲藏則需要在特殊密閉庫內放置果蔬,并變更氣體的成分(減少氧氣含量、增大二氧化碳濃度),抑制果蔬催熟激素(乙烯)的合成,延緩果蔬的衰老速度。在果蔬保鮮的基礎上,各地可以主動與國際接軌,引入冷藏集裝箱或冷藏汽車,使得果蔬經自營中心、分銷商順利到達消費端。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是社會主義新時期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業是鄉村振興的根基,冷鏈物流發展關系到農業發展。因此,各地應立足新時代發展特色,在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全面發展方面做出重要決策,堅持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優先、精準發展,激發冷鏈物流在農產品銷售鏈中的驅動作用,發展壯大農村產業,更好地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