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淵
我國有著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博大精深,凝練厚重。近年來,權威媒體宣傳與推介歷史典籍,挖掘典籍的思想精華,率先探索,傳播優(yōu)秀中華文化。如央視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國”“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通俗易懂,推動了人們對歷史典籍的理解與思考,傳播了中華優(yōu)秀歷史文化。當今,探索與傳播典籍文化,而不僅僅在媒體,還有一批批的權威學者孜孜不倦。在山東濰坊,就有這么一位權威學者——李樹森,數(shù)十年來,刻苦探索典籍文化,成果頗豐。
李樹森探索鉆研歷史典籍,有一個特點,努力汲取典籍的思想精華,大力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追求古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感和美好夢想,吃萬般苦,受萬般累,利用工作業(yè)余時間,抓住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捧起典籍,苦讀求知,化知為文,形成具有獨到見解的思想文化篇章。這些年來,他潛心鉆研伏羲的《連山易》、黃帝《歸藏易》和周文王的《周易》典籍,創(chuàng)新立言,十年磨一劍,編纂出《中和易經(jīng)》一書。2000年,此書在山東《青年思想家》雜志首度刊發(fā)。2009年,中國社會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書,定名《中易》。此書被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一些高校及地方圖書館收藏。此書內(nèi)涵厚重,作者被邀參加了首屆中國哲學大會發(fā)言交流。
時代的列車前進到今天,我國正在凝心聚力建設中國式現(xiàn)代化,思想文化建設的任務很重。以積極的態(tài)度,探索典籍思想精華,古為今用,激勵社會健康發(fā)展,這種精神難能可貴。讀《中易》,感觸到作者對中國哲學思想文化淵源探索,對事物發(fā)展的辯證關系求知,對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原理演化,作了積極意義的詮釋。在新時代,經(jīng)濟建設要邁向高質(zhì)量,社會建設要走向和諧健康,人民生活要實現(xiàn)美好愿望,諸方面發(fā)展都需先進文化引領?!吨幸住分械姆e極文化因素,無疑對我們今天的全方位高質(zhì)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第一,在書中,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借鑒傳統(tǒng)易學和《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中的積極元素,廣泛吸納《道德經(jīng)》《論語》以及其他道、儒、釋諸子百家經(jīng)典著作中的“養(yǎng)分”。并注意把代表人類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反映當今世界人文精神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吸收、整合到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在內(nèi)容與形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把傳統(tǒng)易學與當代人文哲學精神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用《中易》理念解讀構筑時代精神。在世界觀和方法論結合上,實現(xiàn)了這一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文化的現(xiàn)代化。這一做法,正是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文件精神中要求的。
第二,在書中,作者的立意側(cè)重和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耙缘轮螄笔窃谖覈?jīng)濟社會發(fā)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后提出的重要治國方略,此書中所立之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守正講德,循循善誘,啟發(fā)世人,激勵社會,凝心聚力建設我們可愛的國家。書中道德論述,經(jīng)典易記,通俗易懂,發(fā)人深省,催人奮進。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走向多元。當前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社會建設任務相當繁重,非常需要統(tǒng)一的智慧,統(tǒng)一的力量,統(tǒng)一的行動來擔當這個任務。精神文明對物質(zhì)文明的反作用力,有著巨大推動作用。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文明,匯集強大精神力量,是當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精神的發(fā)展有時會超前物質(zhì)的發(fā)展。李樹森先生的這本《中易》書籍的出版發(fā)行,必將給人們建設美好社會、美好生活,帶來有益的先導作用。
Dedicating himself to the explo- ration and study of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Li Shusen endeavors to raise his own thoughts to a higher level by absorbing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of thes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and pursuing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beautiful dream of “ordaining consci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securing life and fortune for the people, continuing lost teachings for past sages, and establishing peace for all future generations”. Despite all the hardships and sufferings, he seizes every opportunity to read and study the quintessence of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By turning his results of study into books and articles, he has formed the uniqu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nsights of his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