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蓉
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教學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當前的美術教學不僅是對學生繪畫能力的培養,更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熏陶學生的美學思想,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及發展,跨學科融入教學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有重要幫助,但如何實施跨學科融合教學需要教師積極研究與探索。
美術是初中教學中學生必修的科目之一,該學科的開展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關鍵途徑,也是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根本方法。但是想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更深層次地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基于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積極探尋跨學科融合教學的新路徑,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以此將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發揮到最大,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繪畫以及思維能力。
一、新課改理念下跨學科融合教學的相關概述
新課改理念即新課程改革發展理念,其明確強調“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應積極改變以往太過注重學科本位、科目繁多以及未整合歸納的現象,應高度重視綜合課程的設計,并積極構建學科與學科之間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以此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從根本上將課程結構的均衡性與綜合性體現出來”。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跨學科融合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各學科進行整合、羅列,也不是對其他學科的點綴,而是要切實地將各學科知識的資源整合性發揮出來,并積極找出學科之間知識的融合點,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此種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的運用,能為達到更好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保證。
二、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的意義
首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因課堂教學模式陳舊、單一,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致自然也不高漲。而在新課改理念背景下開展跨學科教學,要求美術教師必須更新以往的教學模式,探尋美術與多學科教學元素相融合的路徑,這樣教師開展教學時就能為課堂注入不一樣的教學活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其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已成為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但在傳統教學中,每個學科都是獨立存在的,教師很少在自己教授的學科中滲透、串聯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會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產生不利影響,也無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新課改理念下實施美術跨學科教學,能將美術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有效串聯,拓展美術教學的資源,這不僅能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教學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跨學科融合教學的策略
(一)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與文科學科的融合
初中文科學科主要包括語文、歷史以及地理,這三門學科教材內容中的插圖都與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因此,基于新課改理念開展美術跨學科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美術與文科學科相融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以語文學科為例,其實語文與美術的緣分可以追溯到古代畫家所強調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及詩畫同源”等詞匯中,若說語文為語言藝術,那么美術則為視覺藝術,通常是一起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筆墨丹青—寄情山水”一課時,可以引入唐伯虎的代表作品《枯槎鴝鵒圖》,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該幅作品的構圖為折枝法,從下邊逐漸向上對作品進行觀察,所呈現的是一種枯木蒼老的感覺,在該圖的右上角還有一首題詩,即“山空寂靜人生絕,棲鳥數聲春雨馀”。其實這幅作品就是美術與語文的結合,作者以書法入畫,凸顯了作品更高的意境。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通過向學生講述這些內容,能有效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也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筆墨的技巧與表現手法,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地理學科為例,通過學習地理知識,我們知道地理教材中涉及很多關于地圖繪制方面的知識以及秀麗風景、山脈湖泊等素材,而這些與美術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美術教師還可以融合地理學科開展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異彩紛呈的中國古代雕塑、工藝和建筑”這一單元內容時,可以為學生呈現《敦煌藝術之美》這一作品,綜合地理地貌、建筑藝術、民俗文化等開展多維度的教學,從敦煌的地勢、地貌分析莫高窟佛教景觀的地理環境,讓學生充分感受人地的關系之美,品鑒和欣賞敦煌壁畫、雕塑的建設美,促使學生醉心于藝術世界。《敦煌藝術之美》作品的呈現,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還能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以歷史學科為例,歷史與美術息息相關。可以說美術作品就像是歷史的一面鏡子,通過觀看美術作品,由教師進行跨學科的講解,能使學生有效感悟歷史人物以及歷史故事等方面的知識,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還能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進一步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筆墨丹青”中的“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一課時,可以講解一些歷史拓展方面的知識,如唐代畫家閻立本創作的《步輦圖》,其描繪了唐太宗坐在步輦上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迎親使臣祿東贊的場面。美術教師在教學時既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的繪畫技巧,又要著重為學生講一些該畫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可以領略一代明王的風范。此種與歷史學科結合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重要幫助。
(二)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與理科學科的融合
初中理科學科主要包括數學、生物學等,這兩門學科教材中的內容也與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基于新課改理念開展美術跨學科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美術與數學、生物學學科相融合,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數學學科為例,大多數人認為數學學科與美術并沒有關聯,這主要是因為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時,必須構建一定的邏輯思維。但美術學科屬于一門要求學生發散思維的課程,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表達,因此常常被人們認為沒有關聯。但其實不然,美術與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能運用自己的繪畫功底,畫出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對稱圖、樹狀圖,而想要畫好,必須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作為支撐。因此,美術教師可以將美術與數學相結合進行跨學科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中的“構圖的作用”一課時,就可以巧妙運用構圖法則,引導學生鑒賞繪畫作品,將數學知識與美術學科有效地融合。學生在畫一些圖形的剖面時,就可以聯系數學的幾何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美術教學效果,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以生物學學科為例,在初中美術相關作品中,人物繪畫的占比非常多,如學習美術知識時,人體的比例、五官頭部、骨骼肌肉等,其實這些都屬于生物學知識。同時像美術課程中有關植物的描繪,也是生物學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生物學與美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基于新課改理念開展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將美術與生物學相融合。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一單元時,可以延伸關聯生物學教學中的細胞結構知識,讓學生對細胞的結構進行直觀的觀察,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對細胞的結構進行表達,而后啟發學生發展美術思維,以素描的方式讓學生將細胞的結構繪畫出來,這不僅能強化學生的美術功底,還能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在初中教育體系中,音樂與美術都屬于藝術學科,因此,教師在開展跨學科教學時,還可以融合音樂與舞蹈,以此深化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還應將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相融合,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
以音樂學科為例,美術與音樂均屬于藝術學科,兩者在教學中也呈現了相輔相成以及相互促進的關系。其中音樂激情頓挫、優雅細致的語調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渲染人的心靈,滌蕩人的靈魂。而在美術課堂導入環節中適當融入一些音樂,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的疲勞感,使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美麗的校園”這一單元內容時,在課前導入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音樂或者視頻,如《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們都是好孩子》《童年》《陽光總在風雨后》以及《那些花兒》等,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從而積極投入繪畫創作中。與此同時,在學生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為學生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創作,充分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作出有感情、有深度的作品,這也將音樂與美術融合的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除此之外,舞蹈也是音樂中的重要元素,舞蹈屬于一種動態的表現形式,而美術則屬于一種靜態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兩者進行融合也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舞蹈的作品往往會成為繪畫的題材,繪畫出舞蹈最美的瞬間。
以信息技術學科為例,信息技術學科也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掌握這一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美術還可以與信息技術學科相融合開展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美麗的校園”中的“設計我們的校園”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電子畫板來畫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探索電子設備繪畫的技巧,這樣不僅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還能借助信息技術功能強大的特點,提升學生的美術能力與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理念下實施跨學科教學是時代教育發展所需,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有重要的作用。而美術正好與初中教育體系中的學科有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因此初中美術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努力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積極探尋美術與其他學科融合教學的路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與語文、歷史、地理、數學、生物學、音樂、舞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相融合,有效強化跨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在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宋昊芳.跨學科整合教材 提升初中生美術欣賞水平:以人教版教材初中美術欣賞課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1(8):168-169.
[2]王俊又.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為主題的初中美術跨學科課程開發與實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3]陳蒙蒙.跨學科角度在初中美術“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新運用[J].藝術品鑒,2018(26):297-298.
[4]路瑤.以跨學科學習實現初中美術教學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甘肅金昌市金川區寧遠中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