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琪 劉思廣
摘 要:當前高校學生黨史教育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黨史教育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存在諸多局限性,因此建設網絡育人平臺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和載體。本文主要探討網絡育人平臺在高校學生黨史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及其特點和功能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研究,進一步推動網絡育人平臺在高校加強青年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應用和創新。
關鍵詞:黨史;育人;網絡;平臺
黨史學習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對黨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均有待提升,難以達到預期教育目標。針對這一問題,網絡育人平臺的出現為高校學生黨史學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本文旨在探討網絡育人平臺在高校學生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及如何通過不同的策略研究來促進網絡育人平臺在高校黨史學習中的應用和創新。
一、網絡育人載體對高校學生黨史學習重要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習慣于通過網絡學習知識,網絡育人載體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便捷的學習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和積極性。首先網絡育人資源豐富多樣,可豐富學生的黨史知識和文化素養。網絡育人載體集合了豐富的黨史知識和文化素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入的黨史學習平臺。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黨的建設成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其次是能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成效。學習黨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網絡育人載體,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奮斗歷程和發展歷程,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革命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再次可以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意能力。
網絡育人載體不僅提供黨史學習的機會,還開展了各種文化創意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創意設計、創作競賽等活動,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深入了解黨史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意能力;最后能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網絡育人載體的建設和發展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通過不斷地創新教育方式、內容和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廣東團學文創中心“青悅匯”網絡育人平臺,該平臺是一個專注于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線上網絡平臺,面向廣大青年學生開展黨史學習和創意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平臺。平臺的主要特色有多元化的學習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創意實踐活動、交互式學習體驗、個性化學習服務等。
二、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特點
(一)政治立場鮮明
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通過展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偉大成就,讓學生深刻領會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魅力和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
(二)內容展現形式豐富
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內容呈現形式多樣,包括文獻資料展示、視頻解說、線上互動等形式。這些形式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黨史的內容。例如,通過展示歷史照片、音頻資料、原件文件等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黨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了學生對黨史的認知和感受。
(三)滲透力度強
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將黨史學習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網絡育人平臺上,學生可以參加黨史知識競賽、文化創意實踐活動、線上主題教育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去理解和運用黨史知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意能力。
三、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功能分析
(一)激發黨史感召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的第一個功能是激發黨史感召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在黨史學習中,學生們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歷史文獻、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同時也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黨史知識。這些方式包括網上課程學習、網絡輔導、線上互動交流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黨史。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還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例如,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生參觀黨史陳列館、黨史紀念館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黨史的歷史價值和人文情懷;通過黨史文化藝術作品的展示和創作比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作和表達,深入了解黨史精神和文化價值。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黨史的感性認識,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黨史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還采用了個性化教學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和資源,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學習黨史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針對喜歡閱讀的學生,可以提供相關黨史圖書的借閱和推薦,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黨史。例如廣東團學文創中心“青悅匯”網絡育人平臺“實踐·燈塔領航”欄目,依托社會實踐設計多樣化的思政價值引領育人素材,能夠讓學生通過真實案例來感受黨史精神。
(二)挖掘精神文化價值,創新黨史傳播途徑
網絡育人平臺作為新時代的學習載體,除了傳遞黨史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價值,創新黨史傳播途徑。具體來說,網絡育人平臺在黨史學習中的功能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傳遞主流意識,凝聚政黨認同,黨史是黨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思想成果的歷史記錄。通過學習黨史,可以傳承黨的優良傳統,繼承黨的創新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世界觀,增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進而凝聚政黨認同。
網絡育人平臺在傳遞主流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精心編排的黨史學習內容,著重突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程、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傳遞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黨史和當代中國。另一方面,網絡育人平臺還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如“黨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鼓勵學生深入學習黨史,加強對黨的認同和歸屬感。二是嚴肅不失活潑,提升黨史溫度,傳統的黨史學習方式往往呈現出嚴肅、沉悶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難以得到充分激發。而網絡育人平臺則具有較高的互動性、娛樂性和趣味性,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黨史,感受黨史。網絡育人平臺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富有創意的設計、豐富的互動性和參與性,使黨史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形式更加活潑生動,不失莊重嚴肅的氣氛。例如,網絡育人平臺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黨史宣傳視頻、音頻、圖片等,展現黨史的魅力。還可以借助游戲化教學的方法,設計有趣的黨史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提升思政素養。如廣東團學文創中心“青悅匯”網絡育人平臺中“青行·獻禮100”設計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加輕松的參與到黨史學習中。
(三)健全黨史育人模式,強化黨史育人成果
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不僅僅是黨史知識的傳遞和精神文化價值的挖掘,更重要的是要健全黨史育人模式,強化黨史育人成果。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使得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黨史知識,更能夠在實踐中感受黨史的力量和魅力。這種育人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提升。
同時,網絡育人平臺黨史學習還通過評價機制、學業規劃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行跟蹤和輔導。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還能夠幫助學生做出合理的學習規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高校學生學習黨史的載體建設策略研究
(一)圍繞學生需求,建立多元化黨史學習服務模式
建立多元化的黨史學習服務模式,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黨史,增強對黨的信仰和認同。在實踐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多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服務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首先應開發線上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黨史學習資源。線上學習平臺應該具有內容豐富、互動性強等特點,包括黨史知識、歷史文化、紀念館參觀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其次,應該建立線下學習服務體系,以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地學習和實踐中。線下學習服務體系應該具有多樣性,包括學習實踐基地、參觀黨史館等形式。通過實地參觀和實踐,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黨史,增強對黨的認同和信仰。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等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黨史,激發學生對黨史的熱愛和感召力。講座和展覽應該具有多樣性和互動性,以便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
(二)立足網絡育人特征,健全網絡育人平臺功能體系
網絡育人平臺的功能體系應該具有多樣性、個性化、交互性和教師輔助等特點,以適應高校學生的黨史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驗。同時,這些功能也應當是可持續發展的,隨著學生學習需求和技術發展的變化,不斷進行更新和完善。首先是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供給:網絡育人平臺應該提供多樣化的黨史學習資源,如視頻、音頻、圖片、文獻資料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這些資源應當分類整理,方便學生查找和使用。其次是個性化學習服務,網絡育人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進度等信息,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如學習計劃制定、學習進度跟蹤、學習筆記管理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驗。最后是交互式學習體驗,網絡育人平臺應該設計交互式的學習體驗,如在線答題、互動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共享。以廣東團學文創中心“青悅匯”網絡育人平臺為例,其核心功能主要分為青評、青行、青語、青覽四大功能模塊,每個功能模塊都有對應的黨史學習欄目,從而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黨史學習需求。
(三)精準定位黨史教育目標,拓展網絡育人平臺傳播范圍
高校應針對不同年級、專業、群體等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對黨史學習網絡育人平臺進行精準定位。比如在專業課中,可以加入與專業相關的黨史內容,提高學生對專業發展的歷史認識和發展趨勢的把握;對于研究生群體,可以加入更為深入的黨史研究,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和深度思考能力。在這樣的定位下,網絡育人平臺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對黨史學習的需求,提高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認可度和興趣度,進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拓展網絡育人平臺傳播范圍方面,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讓更多的學生受益。線上方面,可以將黨史學習內容整合入各類在線課程中,通過直播、錄播等方式傳播;同時,可以通過短視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平臺,讓黨史知識以更輕松、生動的形式傳達給學生。線下方面,可以開設線下主題活動,如“黨史知識競賽”、“黨史故事分享會”等,增加學生與黨史的互動性和參與感,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黨史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實現黨史傳播形象轉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黨史傳播方式和載體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將黨史知識以更好的形象呈現給學生,已經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創新傳統媒體形式,如制作高質量的紀錄片、專題片等,讓學生以更生動的形式了解黨史。另一方面,可以結合互聯網和現代科技手段,開發新型的黨史傳播載體,如AR/VR、游戲、APP等,將黨史知識以更加互動、創新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黨史的學習興趣,其次,高校可以將黨史學習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通過舉辦展覽、演出等活動來宣傳黨史,激發學生對黨史的興趣和熱情。在活動策劃中,可以利用文藝作品、創意設計等元素,將黨史與時代融合,創造出更具藝術感和現代感的黨史教育形象。
五、結語
網絡育人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手段,其在高校學生黨史學習中的應用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多元化的黨史學習服務模式、健全網絡育人平臺功能體系、精準定位黨史教育目標和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等策略,可以更好地發揮網絡育人平臺在高校黨史學習中的作用,促進學生對黨史的深入了解和認識,增強黨史傳承和發展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劉思廣,林震東. 以新媒體平臺推進青年黨史學習作用發揮[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12):102.
[2]劉思廣.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J].時代報告,2022 (05):19-21.
[3]徐娜.高校團屬新媒體賦能黨史學習教育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6):64-66.
[4]劉思廣. 新媒體融入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價值研究和創新思考——以“青悅匯”網絡育人平臺為例[J].理論觀察,2021 (0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