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九順
小學語文教學要以“雙減”政策為基準展開,同時教師要深刻理解“雙減”政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半p減”政策的實質是減輕學生過多的課業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與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相呼應。教師在進行課堂改革時要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這一目標要與新時代教育內涵相呼應,不再以單純地追求小學語文成績作為總目標,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以期達到提升其綜合能力的目的。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以知識教育為主,教師會留大量的作業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比較累,并且所學內容并沒有從提升綜合能力角度出發。當前教師要對“雙減”政策展開深刻解讀,然后以“雙減”政策為基準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改革,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創新教學策略,爭取在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提升其綜合能力。
一、“雙減”政策的意義
“雙減”政策可以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的一次飛躍。“雙減”政策在提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求提升教學質量,這一質量就可以解讀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雙減”政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良好人格。良好的人格更利于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步入社會后,社會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他取得了怎樣的學習成績。所以“雙減”政策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生活,同時更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雙減”政策的內涵和具體要求
“雙減”政策首先減掉的就是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半p減”政策提出以前,學生的狀態基本是學校學完回家學,家里學完培訓班里學,導致學生所有的時間幾乎都在學習中度過。長此以往是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并且由于學生長時間處于學習狀態,身心無法得到放松,導致他們只會機械地學習,不容易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其實最好的成長應該是身心的健康,學生不應該成為一個機械的學習承擔者,而應該成為一個自主的學習者,并且要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一味地學習。一味地學習只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并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雙減”政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除了提倡給學生減負,還提倡提高教學質量,當前教育一直提倡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這里提高教學質量,并不只是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更是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如獨立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相比于學習成績的提升,這些能力的提升更利于學生展開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時也利于他們今后在社會上的良好發展。教師要深刻理解“雙減”政策的內涵,將因材施教理念貫穿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在作業布置上也要有一定的優化,不要給學生過多的課業負擔,同時也要通過優化提升作業質量。教師要多多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作業設計,多給學生自由成長的空間,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換到主動學習狀態,即從不得不學習的狀態轉換到愛上學習的狀態,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實效性奠定基礎。
三、“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改革實效性的策略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授課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整個過程雖然也會有互動,但是一般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模式比較單一,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這更像是一種知識的灌輸,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高效培養?!半p減”政策給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質量,同時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要承擔者。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以“雙減”大背景為基準展開,通過使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來提升語文課堂改革的實效性。
(一)打造趣味型課堂
小學生對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更樂于接受,也更樂于投入其中,所以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同時還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打造趣味型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創造一種輕松、溫暖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所以整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溫柔熱情,不要過于嚴肅,以免給學生帶來一定壓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引導,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由參與的氛圍。
比如,教師在教學《動物王國開大會》這篇文章時就可以通過增加課堂趣味性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小學生大多喜歡小動物,小動物的世界對他們來說也更有吸引力,針對這篇文章的教學,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點來進行角色扮演。如果單純地讓學生去學習這篇內容,他們可能會缺乏一定興趣,但是如果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展開學習,就會使其主動投入其中,大大提升課堂實效性。之后,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趣味性教學情境,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選好角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角色內容背下來,然后大家聚在一起開始整篇課文內容的演出。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的,這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培養,同時學生也更加高效地掌握了課文內容。
(二)打造競爭型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都是通過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展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競爭型課堂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爭強好勝”,教師可以通過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展開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投入教學,以達到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目的。
比如,在教學《浣溪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比賽的模式展開教學。在給學生講述完這首詞的含義以及其中的生詞以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場比賽,就是讓學生背誦這首詞,先背下來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紅花,背得越快,獲得的小紅花越多。這樣學生就會積極投入課文的背誦中,大大提升學習效率。比賽的模式可以有多種,教師還可以通過生字聽寫的模式設計比賽,具體選用哪一種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三)打造創造型課堂
創新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擁有良好的創新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當下的知識,還有利于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將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作為一個教學改革目標,認識到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教師也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循序漸進地展開。
比如,在教學《宇宙的另一邊》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這篇課文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給學生講解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宇宙的另一邊是什么樣的世界。教師可以給學生預留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地發揮想象,并且不要給學生任何限制,以免影響學生的發揮。當學生完成對“宇宙的另一邊”的想象以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他們想象的世界。分享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他們會看到“更多的世界”,這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對想象力的培養,學生可以學好這門課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打造朗讀型課堂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了朗讀這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過程?!半p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將朗讀作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方式之一。調查顯示,朗讀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右腦,而右腦的開發也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朗讀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朗讀的條件,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比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多一些朗讀的時間,在講述完課程的具體內容以后,給學生讀一遍課文作為示范,然后讓學生出聲朗讀。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本身就可以起到提升思維能力的作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必過于糾結于學生朗讀的節奏以及是否有感情。眾所周知,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小時候的故事,文章的題目就是他小時候說的話。學生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對周總理升起尊敬之情,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文中思想感情的影響,有利于培養責任心。
(五)打造開放型課堂
基于“雙減”政策的大背景,小學語文可以進行更加開放的課堂教學,這樣學生會更愿意加入教學,并且也更愿意參與討論與互動。因為是開放性的課堂環境,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到討論與互動中來。這屬于一個深度學習過程,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且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整個教學過程不要過于嚴肅,以免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迫感。
比如,在教學《金字塔》時,教師可以使用開放式教學模式。眾所周知,金字塔是神秘的象征,它充滿著未解之謎,吸引著無數人對其展開研究,但是至今為止仍沒有將它的謎底全部揭開。在了解完課文的大致內容后,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比如,你覺得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你覺得金字塔神秘嗎?為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就可以積極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盡量不要打斷學生的互動,要盡量給他們創造完全開放的環境,這樣更有利于他們進行深度思考。討論的過程也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改革的實效性。
(六)打造實踐型課堂
以往的教學過程大多只是知識的學習,這種學習過程利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但是因為沒有將實踐作為學習目標,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并不明顯。“雙減”政策更希望能提升教學質量,實踐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教學質量。實踐能力是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教師應將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時可以將實踐作為一個設計指標。
比如,在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時,教師就可以以實踐的形式展開,這篇課文主要是教學生通過一些自然現象來辨別方向。如果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學,學生可能只是學會知識,但是教師并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如果學生只是學會了知識而不能應用,那么這些只能是一堆無用的知識。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融入大自然,讓學生根據一些自然現象辨別方向。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當天的太陽來辨別此時他們所處的方位,學生回答完以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來判斷這個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那么請這位學生說出正確的方位。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親身實踐,還可以和同學交流和互動;不僅可以提升實踐能力,還能提升協作能力。相比于單純的知識學習,這種通過實踐方式進行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深刻印象,可能這種記憶會伴隨他們一生,可以說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改革的實效性。
四、結語
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雙減”政策的重要意義,教學時要時刻擁有“雙減”政策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高度呼應“雙減”政策,以“雙減”政策作為改革方向不斷提升課堂質量。教師可以從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及優化作業設計等角度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教師不但要通過改革提升課堂質量,而且要通過減負釋放學生身心。平時教師要多思考、多總結、多創新,使課堂改革過程不斷得到優化,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路雙燕.“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天津教育,2022(22):101-103.
[2]林芳蘭.“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生長型課堂的建構[J].教書育人,2022(17):78-80.
(作者單位: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鎮頡河小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