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洪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各級黨組織要履行黨章賦予的各項職責,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把各領域廣大群眾組織凝聚好。”社區黨組織是黨開展群眾工作的直接落腳點,強化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題中之義。準確把握二者的契合點,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綜合采取多種舉措,把強化社區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有機地融入社區治理之中。社區通過組織黨員開展基層治理工作,通過黨員帶動群眾,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共建社區民主自治體系,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作用。
一、強化社區黨組織的領導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鄙鐓^黨組織是社區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社區各項事務的“總召集人、總協調人、總決策人”:黨組織作為社區“總召集人”,主持召開黨組織會議、“兩委”聯席會、社區單位理事會等,領導社區開展民主協商共治,組織討論并引導決定本社區建設、管理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作為社區“總協調人”,統籌協調社區各主體、各組織、駐社區單位,組織社區共駐共建活動,協調轄區單位黨建資源、陣地共享;作為社區“總決策人”,研究決定涉及社區全局性重要問題,涉及居民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和居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社區重大財務事項,重大人事任免問題等。
社區居委會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居民自治相統一。居委會依法組織轄區居民開展自治和監督活動,保障和強化居委會“樞紐、議事、監督、服務”四項職能的有效落實。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議事會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作用,開展民主協商共治工作;組織轄區居民有序參與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過程;監督評議政府、駐社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機構、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部門等在社區開展服務和工作的情況等;主持開辦社區公共事務論壇,供社區居民表達訴求,搭建政府與居民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
當前,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社區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以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問題導向,以社區群眾的實際要求為基準,進一步創新和完善組織設置、工作機制、活動載體、服務模式,努力構建“組織覆蓋網格化、基礎建設標準化、工作運行規范化、服務群眾高效化”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二、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
探索社區工作專業化隊伍建設。社區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社區工作的成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注重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帶頭擔當作為,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鄙鐓^應在組織黨員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習上下功夫,開展學習任務“評優秀、選先進”工作,為社區工作者明崗定責。同時,動員社區黨員居民在社區從事志愿服務,確保每名黨員都納入黨組織管理之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探索社區同居民共建的“紅色物業”模式。由于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異,很多老舊小區處于物業“棄管”的狀態,以及居民經濟條件上的參差不齊和小區物業管理模式上的偏差,很多居民小區的物業管理很難令居民滿意,引起廣大居民的不滿。出現此種現象,承擔城市基層管理服務職能的社區,在治理服務環節需要擔當起物業的職責,探索社區和居民共同管理的“紅色物業”模式。社區根據居民的要求成立社區自治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小區的日常物業和財物管理,由居民推薦選出有能力、有時間、有責任心的黨員牽頭,組成社區自治管理委員會,義務承擔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探索化解社區矛盾的方式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鄙鐓^黨組織應從維護廣大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方針,采取用親情感化人、用政策幫助人、用法律援助人的工作方式,全面開展民事調解工作。社區黨組織根據本社區的實際情況組織“矛盾調解”委員會,并向社區居民承諾“服務惠民只進一道門、群眾辦事只到一窗口、百姓訴求只找辦事首辦人”,把訴求收集在社區,把問題解決在社區,把矛盾化解在社區,最大限度地維護社區的和諧穩定。
三、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服務力
城市社區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城市各項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扎根于社區,服務于群眾,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社區最基本的職能在于服務群眾。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從發動黨員帶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到黨員、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民主決策,逐步形成社區黨組織提議、社區“兩委”商議、黨員和群眾代表審議、社區公示決議,關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全都上會討論決定,在實際探索中形成“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居委會主辦、居民廣泛參與”的民主協商治理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鄙鐓^充分調動社區居民關心、參與、支持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社區普遍成立居民議事會。議事會成員由居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產生方式及人數由居民代表會議決定。議事會成員包含黨員代表、居民群眾代表、駐社區單位代表、物業管理部門代表、業主委員會代表等。居民議事會主要圍繞三大類問題開展議事:一是主要由社區黨組織、居委會交由居民議事會提交、討論、交辦的議題,這些議題大多為工作的新舉措、涉及社區整體利益的新決定和對社區公共事務的研究討論;二是匯集和整理的議題,主要是由社區居民和轄區單位反映的問題,需要體民情、匯民意、集民智,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三是突發性的議題,主要是涉及居民或社區成員間的矛盾糾紛和復雜類問題,居民議事會讓社區居民自己決定身邊事,充分尊重社區居民意愿,提高了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水平。
社區治理的根本目標在于建立一個和諧的社區共同體,它立足于社區居民的幸福和社區和諧。社區居民滿意度是現代社區治理和服務效能的最好檢驗,而社區居民滿意度對于提升社區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治理過程中,以開展特色服務、打造服務品牌、提升轄區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并將居民滿意度作為社區工作考核機制的核心指標,建立嚴謹有效的社區建設考核體系。貫徹落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基層工作中全面踐行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 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