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新需求,探索創新高校學科建設的新模式和新機制,著力打造江蘇高校學科建設新優勢和新特色,主動服務和超前引領江蘇教育高質量發展,切實踐行本學會“為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為會員單位服務”的宗旨,經研究并會商有關會員單位,實施本方案。
一、項目名稱
本項目為“‘三教協同創新建設‘三類學科重大研究實驗創新項目”(以下簡稱“本項目”)。其中,“三教”是指高等教、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三類學科”是指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
二、項目類型及其成果認定
(一)本項目屬于江蘇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專項設立、有關高校承擔項目實施任務、理論研究與實踐實驗緊密結合、跨學科實施的重大研究實驗創新項目。
(二)研究實驗需要設立的子項目和課題,均作為本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設立的重大研究實驗創新項目。
(三)力爭征得省教育廳同意,對本重大研究實驗創新項目及其成果在以下方面予以認定和支持。
1.在學科建設方面,視同省教育廳推進學科建設的重要改革創新舉措,視同有關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布局培育建設學科,在學位點申報、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申報時予以銜接性認定和支持。
2.在職稱評審方面,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和江蘇省人社廳印發的《關于在職稱評價中進一步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資歷、唯獎項”不良傾向的通知》精神,對承擔本項目任務高校有關教師和教育管理研究人員職稱晉升條件進行“破四唯”“立新標”的調整,本項目視同省級項目,所設課題視同省級課題,所產生的課題理論研究成果、調查研究咨詢報告、學科培育籌建方案、收入《“三教”協同創新培育建設“三類學科”重大研究實驗創新項目成果集》的其他形式的成果等,經專家評審確認符合項目實施要求的,視同為核心期刊、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的文章。
3.對全省學科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成果積極支持轉化和推廣。
三、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精神為引領,用“三教”協同創新思想、跨領域跨學科思路研究實驗、培育籌建“三類學科”。
四、承擔項目實施任務的單位
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南通大學
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江蘇理工學院
學士學位授權單位:泰州學院
五、目標任務
(一)通過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科學充分的評估論證,承擔項目實施任務的每所高校要提出3個高度適應社會需求、切實符合學校目標定位、具有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特征,具有不同于現有學科、多學科滲透融合的特點、特色鮮明和良好發展前景的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
(二)提交本項目有關的課題理論研究成果、每個培育籌建學科的調查研究咨詢報告和培育籌建方案。
(三)編輯出版《“三教”協同創新培育建設“三類學科”重大研究實驗創新項目成果集》總冊和分冊。
(四)努力將本項目成果切實轉化為承擔項目實施任務高校培育籌建學科改革、建設、發展的實際成果。
六、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以及學科方向
(一)學科選擇確定的原則
1.經濟社會發展急需需求與教育創新發展急需需求相結合;
2.超前引領性與現實適應性相結合;
3.面向未來職業群體的學校培養與面向現有職業群體的職業培訓相結合;
4.跨領域協同合作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相結合;
5.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資源創新配置與現有優勢特色學科資源整合配置相結合;
6.創新研究實驗、培育建設“三類學科”與對接有關學位授權學科、自主設置學科、交叉學科設置、管理、申報評審辦法相結合。培育籌建學科原則上為二級學科。
(二)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與方向
1.新型教師教育學科(暫定必選)
(1)新型教師教育學科內涵的學科方向:
① 新型教師教育學科(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方向)(必選)
② 新型教師教育學科(各級各類教育新型教師學校培養其他急需的方向,由承擔項目實施任務高校充分調研論證后自選)
③ 各級各類教育現有教師職業培訓急需方向(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方向為必選)
④ 各級各類教育現有教師職業培訓急需的其他方向(由承擔項目實施任務高校充分調研論證后自選)
(2)新型教師教育學科面向職業群體分工建議
① 普通高校高中新型教師教育——南通大學
② 職業技術教育院校新型教師教育——江蘇理工學院
③ 初中、小學、幼兒園新型教師教育——泰州學院
2.其他學科及方向(自選)
承擔項目實施任務各高校除必選新型教師教育學科外,還應按照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選擇確定原則和本校發展需要和實際,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自選兩個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及其方向作為本項目實施內容。
七、實施方式
(一)本項目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正式立項并下達項目計劃任務書、研究課題建議和項目實施主要時間節點,有關高校承擔項目實施任務。
(二)承擔項目實施任務的高校主要領導擔任實施本校項目總負責人,高校分管學科建設領導以及有關培育籌建學科負責人、學科、人事、教學、科研、繼續教育等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項目負責人。負責人團隊成員(包括項目總負責人和其他項目負責人)名單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確認和備案。
(三)根據本項目實施需要,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提出研究課題建議,承擔項目實施任務的各高校設立子項目。設立的子項目負責人及其項目組成員名單、各研究課題負責人及其課題組成員名單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確認和備案。
(四)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均應為實際承擔相關任務的人員,由于任職年齡及崗位發生變化的,應作及時調整,并及時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確認和備案。
(五)承擔項目實施任務高校設立“研究實驗區”“培育籌建學科特區”,并按照重點支持、特事特辦原則制訂相關支持實施本項目的政策,落實相關統籌、協同、創新措施。
(六)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統籌指導協調本項目實施,對項目實行規范管理。學會有關負責人擔任本項目(學科)顧問。
八、實施時間
(一)自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正式印發項目實施方案并下達項目計劃任務書之日起,三年(暫定)內完成本項目實施任務。
(二)承擔項目實施任務各高校按時序制訂本項目(包括研究課題和子項目)實施年度計劃并切實實施。
(三)承擔項目實施任務各高校按照方案和項目計劃任務書要求和年度計劃,按時高質量完成本項目(包括研究課題和子項目)各項任務,提交成果,接受檢查,結題結項。
九、項目經費
(一)學會共安排90萬元,每個承擔項目實施任務高校各一次性安排30萬元。
(二)承擔項目實施任務各高校每個研究實驗、培育籌建學科安排不少于30萬元的項目配套經費。
十、其他未盡事項
本項目實施未盡事項按照項目需要和進展情況適時研究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