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探索出了固有的教學模式,并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基本可以達成各年級學生的識字目標。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識字教學的手段應當更加多樣化,而且要能滿足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文章對小學識字教學優化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并探討了小學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識字教學;優化策略
作者簡介:王喜元(1986—),男,甘肅省通渭縣隴山鎮幼兒園。
傳統的識字教學是從漢語拼音、筆畫順序、偏旁部首、基本字四個方面進行的。對于在小學之前很少接觸漢字啟蒙的小學生來說,漢字的學習充滿了樂趣。但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越來越重視幼兒階段的漢字啟蒙,在步入小學之前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認識一些漢字了,再接觸到相同的教學內容時,學生很難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新課標也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對識字教學進行優化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識字教學優化的意義
小學識字教學的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1]。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一般按照漢語拼音、筆畫順序、偏旁部首、基本字的順序展開識字教學,低年級學生會對這些沒有見過的拼音和漢字產生興趣,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基本都能達到學習要求。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電子產品就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漢字和拼音,以往的教學模式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沒有新鮮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優化后的識字教學引入了更多的教學形式,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入字理的講授、將識字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等,能使識字教學向著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第二,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識字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優化識字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小學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引入字理,加深學生對字義的理解
字理就是漢字的形成理論,教師可以引入字理,加深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從而優化識字教學[2]。漢字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幾次演變,從外形到字義都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引導學生識字的方式大多是先帶領學生讀幾遍拼音,然后講解漢字的書寫筆畫順序,明確偏旁部首,最后在課下布置拼音和漢字的書寫作業,讓學生通過反復書寫記住相應漢字。但是這樣一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僅停留在書寫方式和讀音上,對漢字本身的字義了解很少,容易出現筆畫書寫錯誤,也容易混淆形近字。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引入字理的講解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對字理進行講解,能夠加深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漢字的結構進行拆解,講解字的形成理論,也可以將字的古義和今義進行對比,還可以利用字理對形近字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學會應用字義辨析形近字,從而增強學生的漢字應用能力。
例如,在進行“梧”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拼讀拼音,然后講解筆畫順序、偏旁部首,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和寫法。接著,教師可以進行字理的講解,將該字拆解為“木”和“吾”兩部分,“木”就是“樹木”的意思,表示梧桐是一種樹木;“吾”就是“我”的意思,表示梧桐樹有多種用途,可以為我所用,如種子可以榨油、葉子可以入藥等。通過對字理的學習,學生對該字的組成印象更加深刻,能牢固記憶其詞義和寫法。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還能夠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展示圖片、視頻、聲音等內容,能夠為課堂教學融入趣味性的元素。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實施多樣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識字教學的優化也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來進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3]。良好的識字氛圍是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保障,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薄弱,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當前小學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如果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識字情境,如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視頻、歌曲等,就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識記效果。
以《拍手歌》一課的識字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認識“世”“界”“孔”“雀”等9個生字,掌握歸類的識字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動物的圖片和名字來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動物來自兩個家族,分別為鳥類家族和獸類家族,你們能把這些動物按照這兩類進行分類嗎?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它們回到自己的家族吧!”學生對此會非常感興趣,興致勃勃地對展示的圖片進行分類。在學生分類完成后,教師繼續引導他們觀察動物的名字,注意觀察有“鳥”字邊的字,并且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找到了幾個有‘鳥’字邊的字?分別是哪些字?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鳥’字邊的字?”聽到問題后,學生會積極地找出動物名字中有“鳥”字邊的字,并且說出其他的有“鳥”字邊的字。這樣一來,學生便能發現這類字的共同之處,掌握歸類的識字方法。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生字識記能力。
(三)將識字融入生活,拓寬學生識字渠道
語文與我們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漢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可以將識字融入日常生活,拓寬學生的識字渠道。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也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但是仍缺乏分析、歸類和探究的意識,沒有獲得全面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接觸到越來越豐富的事物,這些事物中都蘊含著文字元素。文字在不同的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超市、醫院、餐館、旅店、建筑工地等場所都離不開文字,人們獲取重要的信息、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等也離不開文字。因此,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帶領小學生走出課堂,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體會漢字的含義,學會應用漢字,對漢字以及詞匯進行拓展延伸,養成分析、歸類和探究的意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寫作和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4]。
例如,在教學《中國美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講授完新課后,可以布置課后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后找機會查看餐館的菜單,將帶有“燒”“烤”“炒”字的菜名以及自己感興趣的菜名記下來,回到家后,與父母一起制作美食,品嘗美食。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燒”“烤”“炒”這三個生字的認識,還能讓學生真實體驗這些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境,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素材。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真正地將識字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會漢字的含義,體會文字的魅力,能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
(四)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識字教學應當與時俱進,踐行核心素養培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德育是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時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啟蒙的關鍵階段,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能對小學生的品德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當前一些小學生家庭意識薄弱,缺乏社會責任感,這不利于其今后長遠的發展。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是很有必要的。小學的識字教學的內容不應局限于認識生字、學寫生字,還應有其他方面的拓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生字,掌握識字的方法,學會歸類、分析和探究的手段,還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在《田家四季歌》這部分內容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先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谷”“粒”“辛”“苦”“雖”“了”等生字,引導學生養成隨文識記的學習習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農民的辛苦。教師可以在講授“辛”“苦”兩個生字時,結合古詩《憫農》來引導學生理解“辛苦”一詞的含義,鼓勵學生試著解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在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大概說出其含義之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向學生準確解釋這句詩的含義。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理解“辛苦”一詞的含義,又能夠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更深入地體會農民的辛苦,認識到美好的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在生活中要節約糧食,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節約意識。
三、開展趣味性活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內在動力,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借助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教學[5]。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拼音、偏旁部首、筆順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雖然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識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差,不能長時間地專注于教學內容,導致其學習效率并不高。教師將活動與教學結合在一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識字教學的開展可以與趣味性活動結合在一起,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加強對漢字的識記與應用。趣味性活動包括比賽活動、游戲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等,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突出教學內容,明確主題,發揮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以充分發揮活動的促進作用。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前到后按照中華傳統節日的時間順序說出節日的名稱和相應的習俗。因為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所以他們的游戲參與度會比較高。開展該游戲活動的主要目的如下:第一,加深學生對相關漢字的認識與記憶;第二,拓展節日文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文以外的中華傳統文化,提升文化修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結語
識字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教學作為其他教學的基礎,承擔著重要的任務。識字教學的優化對于今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識字教學既要能滿足相應的目標要求,又要能達成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教師可以從引入字理,加深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將識字融入生活,拓寬學生識字渠道;開展趣味性活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等方面對識字教學進行優化,促進小學識字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黎轅.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2):67.
馮瑋.優化識字教學的策略: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考試周刊,2020(2):34-35.
劉科利.文化視野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9(33):53-54.
龔旭.多媒體優化小學識字教學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9(22):86-87.
韓瑩.小學語文字理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J].山海經,2018(14):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