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與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學習的聯系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教育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信息技術對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沖擊巨大。文章分析了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優勢以及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若干建議和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作者簡介:魏發強(1978—),男,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南坪學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萬物互聯成為可能。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越來越深,眾多教師開始從信息技術的角度探尋做好復雜而瑣碎的班級管理事務的辦法。筆者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出現新的班級管理機制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廣大教師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拓展班級管理建設領域,改善工作模式,從而讓千頭萬緒的班級管理工作變得和諧、有序、高效。
一、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優勢
首先,信息技術可以為小學生創設一種集多元性、交互性、即時性為一體的學習環境,為小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創造條件,快速激發小學生對各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很多小學已經配備了相應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也積極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具備信息化思維,不斷嘗試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那么教學質量一定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教學中,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組織教學活動,能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
其次,學校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搭建線上溝通平臺以及建立學習資源庫,拓寬小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及教師的教學空間[1]。各種信息平臺的出現,讓師生及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也讓班級管理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學校、班主任、科任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不再受校園這一現實教育空間的束縛。教師不僅可通過線上信息平臺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還可通過家校通、微信、QQ等在業余時間和學生、家長聯系,實現對學生的即時教學、指導以及幫扶。此種溝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自尊心,很受他們的歡迎。
再次,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班級管理,可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以及教師的教育、管理視野。眾所周知,互聯網上有大量的學習資源和教學信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隨時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來提取和學習,班主任亦可通過網絡尋找好的管理案例,不斷優化自己的管理模式。對小學生而言,信息技術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對教師而言,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及班級管理模式不斷豐富和完善了他們對教育與管理的認識。
最后,信息技術視域下的新型班級管理模式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進一步提升其班級管理的效率。班主任既是科任教師又要負責一個班級的學生管理工作,教學壓力很大,在處理一些煩瑣的班務工作時往往會感覺到力不從心[2]。如果教師能借助信息技術對班級管理內容進行搜集與整理,對班級管理活動進行記錄、存檔,利用信息平臺以及社交平臺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那么其班級管理效率定會大大提升。
二、小學班級管理現狀分析
當前,教育部門和有關班級管理方面的專家反復強調信息技術能優化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并大力倡導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但由于班級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小學生個性迥異、情緒多變,多數教師無法解決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將一些先進科技成果對學生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二是如何讓學生遠離手機、電腦并將精力用在文化知識學習中,三是如何通過班級管理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目前,小學班級管理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師生溝通方式單一。傳統教學條件下,班級管理中的師生溝通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主要以面對面語言交流的形式為主。例如,當學生未能按時完成作業,未能遵守某一項校紀校規,或未能處理好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時,教師一般采取的教育行為是面對面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或針對某一問題直接召開一節班會來強調,溝通方式單一,大大削弱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力度。
其次,教師在班級管理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傳統教學條件下,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形式、內容、目標都由教師決定,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家長和學生往往只能“一切向教師看齊”。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學生與家長的話語權被削弱,很容易造成師生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信息的不對等。
最后,師生互動容易產生矛盾。傳統教學條件下,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存在偏差,很容易根據第一印象來評價學生的在校表現以及具體的學習情況,加之班級管理活動的形式普遍以語言對話為主,很容易受到雙方心理狀態、情緒等因素的干擾,因此師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很容易產生矛盾。這一點在教師對性格叛逆的學生實施教育、管理行為時較為常見。
三、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班級管理優化對策
(一)提升小學班主任的信息化素養
信息技術視域下,各種新理念、新思想、新事物層出不窮,這對小學班主任的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應用各類教學軟件的水平,熟練掌握一些新的技術,并不斷將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于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利用課后、周末或暑假時間自學PPT課件制作、微課制作、網絡直播教學等方面的知識,在教學或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積極使用QQ、微信、微博等現代網絡社交軟件。此外,在遇到班級管理難題時,教師應通過各種線上教學、教研平臺去搜尋解決問題的良好措施和手段,對學生實行人性化管理。
小學的校領導也要重視班主任的信息化素養的提升,可邀請班級管理方面的優秀教師、小學信息化教育能手、網絡教育專家、教育教學管理研究者等入校開展講座或培訓活動,教務管理者亦可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在提升班級管理效率方面的巨大優勢,從而提升信息技術視域下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實行系統化、精準化管理
信息技術視域下,教師可通過大數據對學生的檔案信息、成績、學習表現等進行管理,使得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更加系統化和精準化。
首先,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動態化的學習和成長檔案。要想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必須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征及學習需求有相應的了解,根據學情來制訂科學的管理目標和管理機制。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學生檔案庫,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家境、成長環境、學習水平、學習態度等作為主要內容,及時輸入信息,并不斷優化和完善檔案庫內的信息,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以及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數據庫綜合追蹤學生成績。每次考試結束后,班主任可利用信息技術對整個班級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追蹤每一位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情況,對整個班級學生單個學科的學習水平進行綜合評估與分析。每學期期末考試后,班主任都要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平時測驗分數以及階段性的學習情況錄入數據庫,建立電子檔案,為學生的綜合素養評價提供客觀的依據。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數據對比分析,直觀地看出學生在某一階段的綜合學習情況。當然,家長、學生想了解的時候也可以隨時查看。這樣,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自律,會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薄弱環節。
最后,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在校的生活與學習情況進行量化管理。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一小組選出一名組長,專門負責統籌和協調本小組的衛生、紀律、學習、行為習慣等事宜,并對本小組成員這幾方面的表現情況進行打分,放學時將分數發送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得分情況進行統一管理。月末的時候,班主任可根據學生在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進行一次評比活動,讓每一小組的學生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學習優勢及薄弱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是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班級管理工作光靠班主任的付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廣大學生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只有每個學生在班級中都能積極發揮主人翁精神,以班為家,將班級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嚴格遵守各項班級規章制度,班級管理工作才能變得高效,有序、和諧、競爭、溫暖的班級文化氛圍才能形成。
一方面,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創建班級郵箱、論壇、微博等,將班級管理的各項決議以及工作成果在其中發布,督促學生成長,增強整個班級學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對班級文化的認同感;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班級社區,這個班級社區可以是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快手號等自媒體平臺,也可以是QQ群、微信群,還可以是班級教室內的墻報等。教師可定期開展班級主題文化活動,鼓勵學生自己搜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然后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上傳到班級社區中。學生個人遇到了生活或學習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去班級社區征求同學們的意見或是尋求幫助。同時,教師可在班級社區內開設學生特長專區,定期評選“漫畫大師”“超級演說家”“英語達人”“文明禮貌之星”等,鼓勵班級內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報名參加,充分記錄每一個有特長的學生的成長歷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如此,在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下,學生的閃光點就會被更多人看到,其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和服務精神也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四)把握網絡特點和學生心理,拓寬教育路徑
首先,相關教育部門可針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建立一個統一的線上溝通平臺,平臺內不僅可發布區域內各個小學的新聞動態,還可發布班級管理方面的優秀案例或學術成果。平臺應包括校長信箱、班主任信箱等欄目。各個學校的教師可隨時發布與學生以及班級有關的信息,如班級教學活動安排、課表、班級管理活動安排等,家長如果對某一項決議或教師的班級管理方式存在異議,也可以通過“校長信箱”“班主任信箱”給校長或班主任留言,讓校長或班主任能及時解決班級管理問題。其次,學校可在官網設置“班級管理問題留言板”,鼓勵家長通過留言板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亦可在官網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班級管理網頁,教師可在網頁中布置家庭作業、安排主題班會、個性化評價學生等,而家長可以通過網頁鏈接的聯系方式與教師進行一對一溝通[4]。最后,教師可創建專門的家長社群或線上班級檔案館,定期將當日或近期的班級內部情況做成文檔、圖片、PPT或小視頻,發布到社群或上傳到線上班級檔案館,讓家長社群、線上班級檔案館成為記錄學生成長的動態備忘錄,這些可為班級管理工作的優化提供經驗和依據。
結語
信息技術視域下的班級管理工作較為瑣碎,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筆者建議班主任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個人的信息素養,不斷學習班級管理方面的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與此同時,相關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應積極搭建班級管理平臺,拓寬教育路徑。唯有如此,才能讓班級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動態化、人性化、智能化、有序化,才能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創設一個穩定的環境。
[參考文獻]
崔云芬.信息技術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運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0):122-123.
王麗.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班級管理創新策略[J].家長,2021(6):30-31.
劉晶晶.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小學班級管理分析[J].新課程(上),2019(3):150.
王超.信息技術下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新探[J].文存閱刊,2018(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