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葉 石欣瑤
摘? ?要:我國現在有超過5億人居住在農村,鄉村振興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藝術鄉建對農村地區的經濟、文化、環境建設等多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分析藝術鄉建的發展背景及其含義,研究藝術鄉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提出藝術鄉建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途徑,以期推動藝術鄉建的有效開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
關鍵詞:藝術鄉建;鄉村振興;鄉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9-0013-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現階段我們已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在此基礎上發展鄉村經濟、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藝術鄉建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詞語。簡單來說,藝術鄉建就是用藝術的方式推動鄉村發展。藝術鄉建的融入對于把鄉村建設成美好和諧的家園具有促進作用,正逐漸成為鄉村振興中一股大有可觀的推動力量。
一、藝術鄉建的背景及含義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關注農村地區的發展。藝術鄉建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一種方式,已逐漸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動力。藝術家們根據不同地區農村的獨特風格,把原本的鄉村文化資源改造升級,將其變成鄉村發展的隱形資產,開展鄉村藝術實踐活動推動鄉村發展,正逐漸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發展大勢。
(一)藝術鄉建的背景
鄉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和主要傳承地,然而我國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卻在當下全球化、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許多農村地區的傳統手工藝被大規模的機器生產所取代,農村當地頗具特色的文化正在遭遇傳承與發展的困境,逐步被人淡忘。文化與經濟歷來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我國的鄉村數量眾多,鄉村文化沒落的主要原因是現今鄉村經濟薄弱。農村就業機會少,大批農村的年輕人選擇在外地奔波打拼或者進城務工,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如此長期以來不但會導致鄉村人口流失嚴重,特色文化得不到傳承與發展,而且他們在返鄉過程中不自覺地將城市的文化習慣帶到鄉村。我們的鄉村文化在農村人口流失與城市文化沖擊中慢慢被人們淡忘,最終走向沒落。近年來,我國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農村建設和發展的問題得到更多的關注。什么樣的路徑更加適合中國鄉村的長遠發展、如何高效解決當下農村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成為人們討論的重點。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就是藝術鄉建的實踐范例,大地藝術祭以藝術的形式為該地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全世界藝術振興鄉村的樣本。中國近些年的藝術鄉建實例也在不斷豐富。通過藝術家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本土特色,一大批相對成熟的藝術鄉建案例層出不窮,如“碧山計劃”“許村計劃”“羊蹬藝術合作社”和“臺南市土溝社區營造”等實踐項目都以自身發展證明了藝術與鄉村建設相結合的可行性。藝術介入鄉村作為鄉村振興的一種創新模式,正在中國的鄉村建設中持續散發活力。
(二)藝術鄉建的含義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深入發掘鄉村中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指導思想出臺實施之后,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等紛紛把目光轉向鄉村建設。由藝術界的專業人士進行指導,借助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元素對鄉村文化生態進行改善、提升,帶動了藝術各界對“藝術鄉建”的持續性探索,藝術鄉建這一方式逐漸被人們注意到。那么藝術鄉建到底是什么?有人認為是某鄉村地區特有藝術形式的翻新,帶動鄉村特色藝術文化的復興,有人覺得是鄉村環境的藝術化升級,增加鄉村建筑的藝術性,有人理解為是文化藝術活動在鄉村地區的推廣,提高鄉村地區文化藝術活動的頻次。
渠巖在《青田范式——中國鄉村復興的文明路徑》一書中非常明確地指出,藝術鄉建,是藝術家們通過行動去鏈接傳統文脈,通過藝術促動鄉村復蘇,使鄉村在現代社會中重新復活。由此可見,藝術鄉建歸根結底就是通過藝術特有的形式和實踐手法,弘揚和重塑農村的特色傳統文化,以此來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一般而言,藝術鄉建的方式包括鄉村建筑中加入藝術設計、鄉村傳統藝術的復興和規模化發展、鄉村藝術活動組織等方面。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6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從創意設計產業、演出產業、音樂產業、美術產業、手工藝、數字文化、其他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8個重點領域賦能鄉村振興,《意見》的提出為藝術鄉建明確了發展的路徑,為后續的實踐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藝術鄉建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藝術鄉建,把鄉村文化變為作品的創作靈感,將鄉村環境變成自己的繪畫白板。通過把傳統鄉村的生活方式通過藝術的手段更新換貌,以此來推動農村的發展。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藝術鄉建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帶動鄉村文創經濟、驅動鄉村文化復興助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藝術鄉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
將藝術的獨特優勢加入鄉村建設中,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比如,浙江天臺的靈溪村,依托非遺資源發展藝術鄉建,打造出集“逛千年古村,練奚家長拳,鬧狀元游街,吃三尺垂面”為一體的特色鄉村度假體驗地,展示了千年古村的文化魅力。在鄉村建設中加入藝術元素,創新鄉村建設中固有的發展渠道和實踐模式,凸顯出傳統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帶動鄉村經濟文化環境全面升級。用藝術的語言來記錄鄉村的發展變化,用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鄉村文化,取其精華推動鄉村文化的復興,把鄉村從原有的老、破、小現狀,變為一件件精雕細刻的藝術品,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現如今,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城市市民們緩解市井壓力、修養身心的首選方式。鄉村已經成為游客尋找兒時記憶、體驗鄉村手工業、欣賞鄉村自然風光的第一選擇。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也會選擇重回鄉村,過上“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田園生活。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為村中的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當地居民通過利用自身優勢,在旅游景點附近開展對當地特有風俗的體驗項目、對當地特有美食的享用環節,豐富游客們的文化體驗。還可以根據當下網絡化、數字化的社會大勢,通過直播媒介帶動,使得鄉村特色景觀形成網紅、游客打卡地,推動鄉藝旅游的發展。
(二)藝術鄉建塑造鄉村文創品牌
根據藝術的表現手法,將本地資源加入藝術風格產生新的文創產品。鄉村的獨特文化與藝術的碰撞過程中,對原本的鄉村文化藝術產品進行更新升級,造就獨具風格的文創品牌。藝術鄉建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發展靈感,造就了別具一格的鄉村文創品牌出現,帶動了鄉村文創經濟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來,文創+農產品、文創+傳統文化、文創+時尚禮品等多種文創產品,不斷映入人們眼簾,當地特色和紀念意義兼備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旅游購物的不二之選,鄉村已經成為文創品牌的靈感源。比如廣西桂林雙譚村桂林漆器傳承人王伯楊,他成立非遺傳承鄉村振興基地,研發出桂林柚罐等一系列文創產品,形成了一條以柚罐為核心的文創產業鏈。各個鄉村在傳承與發展當地特色過程中,把歷史典故、文化名人、文物古跡作為鄉村發展靈感源頭。在藝術與鄉村文化的結合中,不斷給游客們帶來新的視覺震撼與創意體驗。
在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中,藝術用“再現美”的物質形態幫助村民重新認識鄉村文化的價值[1],促進村民對當地文化的傳承。而且鄉村文化品牌的出現,需要當地居民運營與發展,所以出現了一批新的就業崗位,解決了當地農村的就業和人口流失問題,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文創產品越有創意、越吸人眼球,越會增加人們對于該地的關注,帶動人們親臨現場,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三)藝術鄉建升級鄉村容貌
藝術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驅動力。鄉村在我們的記憶里總是泥洼的地面,矮小的房子,貧窮、臟亂不堪的模樣,沒有城市的干凈繁華。但是,隨著近幾年國家開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開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藝術家們結合當地村落的自身特色,傳承當地的獨特的文化風格,讓鄉村成為一件件精心設計的藝術作品,讓藝術真正地站在人民大地,成為“大地的一部分”[2]。經過藝術家們的精心設計,帶有自己風格的文化建筑吸引游客駐足欣賞,比如說涂鴉墻、帶有當地風格的建筑物、特色的剪紙、畫展等。藝術化鄉村改變了大家對鄉村破舊不堪的固有觀念。藝術家根據鄉村的自然環境和特色文化,將農田、山川、田野、湖泊以及特色的歷史建筑物,這些隨著社會發展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創作成了自然和文化和諧共生又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如信王軍團隊通過藝術設計讓云南高黎貢山下古老的傣族村寨帕連村,從昔日最臟變成了現在最有詩意的村落。“我們希望藝術可以成為人與自然、風土民俗的連接,讓空心或者正在空心的鄉村,通過藝術得以改變。”[3]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眾多藝術家、建筑師、雕刻家、設計師紛紛把自己的目光轉向到鄉村,加入美麗鄉村的建設中,用自己的創意帶動鄉村的發展。藝術家設計師的到來,為鄉村帶來了更為絕妙的發展思路,很多鄉村的內生動力被激發,找到了自己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建民強調:“藝術家參與鄉村建設,有自己獨到的價值和功能。他們接續了傳統的民間藝術的脈絡,并注入了新時代的藝術觀念和藝術能量。他們參與鄉村建設,有利于彰顯鄉民創造未來生活的主體性,是更深層次上的文化復興,是發自鄉村內在力量的振興。”[4]
三、藝術鄉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鄉村振興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藝術鄉建是鄉村振興成效較好的方法之一。我們可以通過鼓勵藝術作品下鄉展演、藝術人才下鄉實踐,帶動鄉村藝術振興;全面規劃發展藝術鄉建的藍圖,整體推動鄉村藝術振興,以此來推動鄉村振興。
(一)鼓勵藝術作品、人才雙下鄉,帶動鄉村振興
1.鼓勵藝術作品下鄉展演。鄉村文化振興要強調傳承文化、保持當地特色,要以農村的特色建筑為基礎,比如說寺廟、書院等,以當地的歷史和文化為渠道,還要注意藝術鄉建之后成果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就目前農村的基本情況而言,鄉村人才短缺嚴重,他們非常需要藝術專業人士的指點,創新發展思路,進行藝術鄉建,推動當地的發展。藝術家們可以通過挖掘地方特色藝術資源,比如當地的非遺項目,村民們婦孺皆知的音樂曲藝作品,結合市場需求將特色的藝術資源以表演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豐富村民們的藝術活動,充實鄉村文化禮堂;美術與設計人才挖掘當地傳統美術元素、藝術元素并應用到鄉村規劃建設中,塑造農村的形象視覺符號,從而打造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旅游與文化產業品牌相得益彰的鄉村新模樣。
2.鼓勵藝術人才下鄉實踐。鄉村振興需要人才加入[5],藝術鄉建更需要藝術家們提供鄉村振興的新思路。黨中央和國務院確定了鄉村振興的總方向、總方針,具體政策措施實施則需要各界人才發揮各自優勢。根據鄉村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對鄉村進行探索與實踐,使得鄉村當地特色得以保留和復興,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發展路徑。藝術鄉建是用藝術的方式促進鄉村發展,推進藝術人才下鄉,有效發揮藝術人才的特長和優勢。藝術人才下鄉可以為鄉村發展提供新思路,為鄉村爭取改變現狀的機會。藝術家們各盡所能,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的文化、環境、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提供新的發展靈感,促進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二)全面規劃藝術鄉建的發展結構,整體推動鄉村振興
1.整體規劃鄉村的藝術鄉建,促進鄉村多領域發展。整體布局鄉村振興的發展規劃,利用鄉村的獨特優勢,最大限度帶動鄉村發展。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藝術機構、專業藝術院校的資源優勢和人才隊伍,藝術家們走進鄉村,集思廣益,改變鄉村固有的僵化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為鄉村振興提供意見和建議;利用鄉村藝術舞臺、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送電影下鄉等方式增加村民們的藝術體驗,進而提高他們的文化藝術素養;通過藝術家下鄉會演、大學生藝術實踐,開展常態化的藝術展演和藝術教學活動,組建一支高質量、展鄉情、接地氣的藝術團隊。豐富村民們的藝術實踐,繁榮鄉村藝術建設。
2.以當地特色為創意,打造別具一格的文創品牌。根據鄉村實際情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從農村的現有素材出發,跟村民交流溝通,結合當地特色,發揮專業優勢,為文創企業提供新產品靈感,定點推進,打造精品,打造一個具有鄉村特色又能吸人眼球的鄉村文創品牌。從農村的文化特色出發,以藝術為媒介,把鄉村文化變成一個個獨具特色、讓人眼前一亮的文創產品,帶動鄉村在傳承自己的文化中,發展自己的文創品牌,推動鄉村企業的規模化經營,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藝術家結合本土文化,創作出富有本土特色的文藝作品,既能為鄉村文創品牌增加宣傳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又能豐富村民們的藝術實踐,拓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趙美川.視覺藝術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應用[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4):55-59.
[2]? ?朱育漩.越后妻有:藝術喚醒鄉土振興鄉村[J].環境經濟,2020(20):62-68.
[3]? ?張文凌.被藝術改變的鄉村[N].中國青年報,2020-09-18(09).
[4]? ?蔡安寧.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藝術鄉建”策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14):4-5.
[5]? ?王太明.后脫貧時代生態扶貧的邏輯、困境及規制[J].臨沂大學學報,2021(2):88-96.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