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文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課程教育開展中的實施必要。本文出于對幼兒園游戲課程化的實踐需要,探析了“學習故事”的活動策略及方案,期望能夠運用利于幼兒主體發揮,并有助于幼兒自我創造和不斷改進、完善的“學習故事”活動來孕育出較高質量的“教育故事”,促進師幼的共同發展與優秀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游戲課程化? 學習故事? 教育故事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5-0142-03
“游戲課程化”是本文深入研究與實踐的重點,它強調的是以游戲為基本教育模式的幼兒園課程構建與實施。 “游戲課程化”理念的滲透還有助于教師去開發一些符合幼兒意愿、利于幼兒自主發揮與施展的園內活動,為幼兒的各方面能力鍛煉與素質養成創造良好條件,讓幼兒在趣味的游戲體驗中獲取到實質性的發展,寓教于樂,利于幼兒園教育質量及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一、“學習故事”的內涵淺述
“學習故事”是一種記錄兒童學習評價的方式,由新西蘭學前教育學者卡爾提出。具體來說,“學習故事”是指在真實情景中完成的結構性觀察和記錄,能夠提供一種反映兒童發展的持續性畫面,能用來記錄和交流學習的復雜性。
二、“學習故事”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施意義
(一)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在“學習故事”活動構建中,教師需要關注的是幼兒“能做的”以及“感興趣做的”事情,驅動的是幼兒“自發的學”,在這種情況下,幼兒能夠對“學習故事”中的游戲故事主題進行自主選擇,并且在教師所投放的各種材料中進行符合自身意愿的選取和使用,此外,幼兒還可充分施展想象與創造能力,對游戲故事進行趣味化、創意化描述。在這種充分考慮幼兒意愿,迎合其興趣需求的教育組織形式下,能提升幼兒對“學習故事”活動的關注,燃起參與的興趣與熱情。
(二)降低自主學習難度
“學習故事”活動在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將“學習故事”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進行融合,讓幼兒立足生活化背景,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經歷與認知來進行游戲的構建與故事的描述。這樣的教育組織形式可以拉近幼兒與“學習故事”活動之間的距離,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及發展規律,可以降低幼兒自主學習的難度,避免其消極情緒的產生,可使幼兒在貼近現實生活的游戲構建與故事描述中獲取自主學習的充實感,并實現各方面能力的順利施展以及鍛煉、提升。
(三)放手幼兒盡情創造
“學習故事”活動強調教師“放手”,這種“放手游戲”有助于幼兒的多元智能開發以及自主創造,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比如在“學習故事”活動中,教師需要在游戲故事主題選擇方面“放手”,讓幼兒結合自身意愿去選擇主題;此外還需在游戲構建與故事描述方面“放手”,讓幼兒自行發揮,對游戲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及場景布置等進行自主創造?!皩W習故事”活動中還有許多諸如此類有助于幼兒自主創造的機遇與條件,可以滿足幼兒語言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以及人際智能等多元智能的積極施展與運作,利于其綜合素質的建設與提升。
(四)深化教師專業成長
除了促進幼兒的發展之外,“學習故事”活動的實施還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在“學習故事”活動開展中,教師承擔著支持者、引導者甚至是合作者的角色,需要對幼兒描述故事的過程進行“注意”、“識別”與“回應”,從而引領幼兒高效歷經“學習故事”活動而獲取到相應的發展,在此期間,教師能夠學會如何對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活動進行構建;學會如何對幼兒的故事描述過程進行觀察與識別;學會如何基于幼兒的游戲故事描述過程而予以相應的評價及建議;學會如何制定計劃來支持幼兒的進一步學習。最終,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育故事能夠在以幼兒“學”為中心的學習故事下得到孕育與成長,那么教師的專業能力及素質都可以獲得明顯提升。
三、以學習故事孕育教育故事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構建與實施
(一)考慮幼兒意愿,開啟區域游戲活動
“學習故事”的啟動,首先需要幼兒們對游戲故事的主題進行選擇,以此可保障生成的活動是幼兒“能做的”且“感興趣做的”。而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做些什么呢?首先,教師可以發放調查問卷,集中了解班級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故事主題,比如,有的幼兒很尊敬與崇拜醫生這個職業,因為可以幫助病患,使他們得以健康,因此,這些幼兒選擇了以“醫院”為主題的游戲故事;而另有一些幼兒喜歡吃零食,平時也經常和長輩去超市購物,所以他們選擇了以“超市”為主題的游戲故事。
做好問卷調查之后,教師可以了解班級幼兒的主題偏向,那么接下來,教師就可劃分出不同的游戲區域,這些區域都有其相應的主題(如醫院、超市等),劃分出區域之后,教師可以投放相關的材料,或者是讓幼兒進行材料的自主制作。最后,教師便可組織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區域開展“學習故事”活動,完成角色的積極扮演以及游戲故事的全面描述。
(二)啟發幼兒思維,做好游戲故事準備
在充分考慮幼兒意愿的情況下,“學習故事”活動中的多元游戲故事主題被確定了下來,并且,教師也針對不同幼兒的興趣需要而劃分了多個區域場地,供幼兒們進行了積極的選擇與參與。那么接下來,教師便要以引導者角色給予幼兒們必要的指導,引領其完成游戲故事描述前的一系列規劃和準備,以便各個區域的游戲故事描述活動能夠順利推進與高質量生成。在此期間,教師必須要確保自身的教育引導方式是具有“啟發性”的而不是“灌輸式”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放手”,使幼兒親歷“學習故事”活動而獲得實質發展。
那么教師究竟應進行怎樣的啟發式引導,來幫助幼兒做好游戲故事描述前的各種準備呢?以“超市”區域中發生的角色扮演類游戲為例,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給予幼兒啟發式引導,提出“你們去過超市采購東西嗎?超市里有哪些人呢?這些人在超市里分別做的是什么事情呢?”“超市里有哪些物品呢?”“超市的整體布局是怎樣的呢?”“一個人從進入超市到走出超市會經歷哪些過程呢?”與“在超市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遵守哪些行為規范?”等問題。問題的提出能驅動幼兒進行主動的思考,并且,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可以驅動幼兒進行方向明確、內容具體的思考。最終,歷經教師的提問以及有關各項問題的思考,幼兒能夠激活有關“超市”游戲故事主題的背景知識,從而帶著已有的認知更為順利地投入到對“超市”角色扮演游戲的構建與故事描述中。
除了背景知識的激活之外,圍繞這些指向明確的問題進行思考,幼兒還能對游戲故事的角色、情節以及環境布置等進行積極的規劃,這樣一來,幼兒才能在后續完成較為完整的故事描述。
(三)幼兒自主構建,全面描述游戲故事
在做好區域的劃分以及啟發式引導后,“學習故事”活動來到了“游戲構建與故事描述”環節,在此環節中,各區域的幼兒們需要對本區域內的角色扮演類游戲進行具體的設計與構建,在做好相關準備后,便能順利開啟游戲,完成游戲故事的描述了。
以“超市”區域的角色扮演類游戲為例,教師可先要求該區域的幼兒對區域材料進行選擇與投放,如,幼兒們可以根據自身意愿,選擇教師提供的一些“貨架”來布置區域游戲的場景,生成真實的“超市”氛圍,此外,幼兒還可積極發揮創造能力來對本區域游戲中的“購物籃”等材料進行自主制作,由此結合自身意愿,做好材料方面的準備。接著,教師可組織幼兒對該區域游戲中的人物角色進行明確與分擔,如,幼兒可以明確好“導購員”、“收銀員”與“顧客”等角色,并由該區域內的幼兒們進行“自薦”與“協商”,完成角色的積極分配。
而后,教師便可組織幼兒結合自身的購物經歷與認知來進行區域游戲的情節規劃,比如,幼兒們結合自身經驗,并發揮創造能力,可以明確好“顧客選購商品”、“導購員推薦商品”與“結算”這幾項核心的故事情節,圍繞這些情節,幼兒后續的故事描述過程將更加完整。
做好以上準備之后,幼兒便能順利進行游戲故事的描述了,以下是簡單示例:“超市”區域中,A選購了一些糖果,導購員C也進行了積極的推薦,對各種糖果的口味進行介紹,但A的媽媽B卻教育幼兒不要買太多的糖果,因為A有牙痛的毛病,這時導購員C也建議“牙痛就不要吃太多糖果,要多吃瓜果蔬菜來補充維生素哦”,而導購員D在看到了這一幕后,就向B推薦了一款牙膏,介紹了該牙膏在清潔及呵護牙齒方面的作用,B出于孩子A的牙齒健康考慮,選擇了購買牙膏。在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完采購之后,B讓收銀員E進行了現金結算,并收到了找回的錢,然后就匆匆離開超市了,但在離開超市之后,B才發現找回的零錢數目不太對,隨即返回超市與收銀員再次核對,這才發現少找了3元錢,針對這一情況,收銀員E表達了歉意,并提醒了B以及A在今后購物時也要自行進行錢數的核對,以免誤會的產生,B和A也接受了意見,走出了超市。
幼兒們在區域中的真實表演過程,便是其描述游戲故事的過程,此期間,幼兒們可以通過積極的發揮與創造,描述出類似于上述這樣的比較完整的游戲故事。
(四)全面注意、識別,促使幼兒改進不足
在幼兒進行游戲故事描述的過程中,教師也需加以積極的巡視與密切的觀察,如在上述幼兒進行的“超市”區域游戲時,教師要對幼兒角色扮演的過程,也就是游戲故事描述的過程進行密切觀察,觀察幼兒在“超市”中的各項表現,包括在“采購”、“結算”以及在對某些問題進行處理與解決方面的能力與素質表現。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幼兒存在的問題,以便在后續落實相關的評價與指導建議。
在幼兒完成游戲故事的描述時,教師的“注意”也隨之結束,那么接下來,教師便要通過“識別”來對幼兒的游戲故事描述的情況進行分析、評價與反思。比如,在上述示例的故事描述過程中,教師歷經“注意”,觀察并了解到了部分幼兒缺乏健康生活的意識與觀念,也有部分幼兒存在粗心大意,不嚴謹的生活行為及態度?!白R別”到這些信息之后,教師可以做出積極的分析、評價與反思,如可以做出“如果沒有媽媽B的提醒,A將會購買到糖果,最終,A很可能會不加節制地吃糖,從而再次引發牙痛的問題,這不利于其身體健康,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終歸是由于生活常識以及健康生活觀念的缺乏,這一問題是值得大家注意與改進的。”這樣的引導,實施對幼兒游戲故事描述過程的專業評價,并以此促成幼兒的自主反思,讓其能夠知曉自身不足,明確改進與努力的方向。
(五)教師回應落地,支持幼兒不斷進取
在“注意”與“識別”之后,“學習故事”活動來到了最后一項環節,這一環節需要由教師對幼兒們的游戲故事描述的過程進行“回應”,針對幼兒的不足而做出支持幼兒進一步學習的計劃或指導,使幼兒能積極改進自身不足,實現自我的完善與進取、超越。
比如,歷經上述“注意”與“識別”之后,教師可以為幼兒補充一些健康生活的常識,如“牙痛要注意少吃辛辣、甜膩食物,在飲食方面要偏清淡、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瓜果,并注意口腔衛生?!绷硗?,教師還可以補充更多的在“超市”購物時的注意事項,如“不要亂跑、不要大聲喧鬧”、“結算時也要進行自主的核對,做到心中有數”與“離開超市時將購物車、購物籃放回原處”等。在做好這些“回應”之后,幼兒們便能積極改進自身的不足,那么在往后的“學習故事”活動開展中,幼兒們便能積極避免同樣錯誤的出現,認真做好游戲的構建與故事的描述,在教師的回應與支持下實現不斷的進取與超越。
四、總結
為了將游戲課程化理念充分踐行于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重視開展“學習故事”活動,用此活動來承載幼兒的自主發揮與創意施展,讓其在趣味化的游戲構建與故事描述中獲取到各種能力的鍛煉與養成。而在“學習故事”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以及支持者等角色作用,驅動幼兒的主體發揮,引領幼兒進行游戲故事主題的自主選擇、游戲故事內容的整體規劃、準備,以及游戲故事過程的自主描述,而在幼兒主體發揮期間,教師也要落實好“注意”、“識別”以及“回應”,給予幼兒積極的評價與建議指導,幫助幼兒在“學習故事”活動中積極改進不足,真正學有所獲,最終實現有效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趙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園的“學習故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7):147-148.
[2]周欣,黃瑾,華愛華,周念麗,張亞杰.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觀察和評價——學習故事評價方法的應用[J].幼兒教育,2012(16):12-14.
[3]李瑞珺.談“學習故事”在幼兒園角色區游戲活動指導中的有效性[J].家教世界,2020(27):10-11.
[4]何桂勤.課程游戲化之“學習故事”伴我行——《指南》背景下幼兒園“學習故事”與“幼兒游戲行為觀察”[J].新課程(上),2017(1):34.
[5]項蓉蓉.“學習故事”理念下幼兒園區域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探析[J].家教世界,2020(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