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的音樂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基本的音樂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音樂核心素質的培養。因此,本文從小學音樂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 核心素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5-0163-03
一、小學音樂核心素養特點及培養重要性
(一)小學音樂核心素養的特點
小學音樂教學要兼具實用性、綜合性以及不斷發展的特點。教學的綜合性包括音樂的基礎知識,即音樂思維、音樂創新能力等內容。實用性是通過不斷的聆聽、體驗和實踐活動來獲得的。只有讓學生主動演唱和訓練,才能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歌曲所傳達的感情。發展是說人們的基本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訓練而形成的。通過學習和獲取知識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在多個層面上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以前,小學音樂課的老師僅僅對學生講解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或是引導他們唱歌。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各項能力的訓練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很難被激發,音樂素養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的音樂教育必須對學生的音樂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使學生獲得較多的音樂專業知識,又能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訓練,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缺乏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要真正貫徹實施核心素養教育,就必須深入了解其與教育之間的聯系,并根據實際運用情況,把關鍵素養的具體指標貫徹到學生身上,從而使課堂教學方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然而,根據大量的調研發現,大多數的音樂老師都知道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而對于核心素養的內容和學習需求以及教學內容的設計,他們并不十分清楚[1]。比如,有些老師已經意識到了對美育的重視,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對怎樣用教育指導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從各種音樂作品的美感、藝術表達等方面來進行有效區分,則缺乏明晰的認知。與此對應的是,在藝術創作中,沒有意識到不同的美學特征,不能作出對音樂創作的專業評判。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對音樂認識還處于表面狀態,未能將其內在的音樂素養進行有效的整合,而且部分教師缺乏在音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不利于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二)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應試教育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因此,在教師的組織下,更多地采取了“兩點一線”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講述法是最常用的一種,老師采用講述原理,豐富課堂唱歌形式進行教學。沒有明確地了解音樂的藝術特征,主要原因在于藝術價值特色沒有深入感知。所以,學生在跟著老師唱歌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機械地追隨,而非出自內心的感情表達。教學由于缺乏人文、藝術的美感,忽視了學生的情緒感受,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由于缺乏足夠的實踐,使音樂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擺脫傳統的教育方式,變得越來越單調,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也越來越淡。
(三)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挖掘
當代教育思想突出了以人為中心的學習,以教師為中心,引導著學生參加音樂課程的學習活動。而音樂和其他人文類專業則更為注重學生主體的參與,在這種情況下,藝術情緒難以用說話的方式傳遞,只有學生親身體驗之后才能真正地表達出來。只有讓孩子們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之中,去欣賞自己的作品,才能體會音樂藝術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與自信。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充分地發掘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缺乏參與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有自己的選擇,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能被動地聽老師講授音樂知識,而不能盡情地對音樂進行創新與發揮。部分學生由于年紀小,沒有融入到課堂就容易對音樂課程感到厭倦[2]。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
小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對新的事物總是很感興趣。在音樂課的教學中,如果課程的內容枯燥乏味,勢必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使他們不能專心聽講,導致教學進程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生動的課件,主動引導他們欣賞和感受音樂。而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也一定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增強他們對音樂課的參與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真正認識到學生的情感體驗,要根據各種教學內容的需要做出調整,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二)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一旦對一種事物不感興趣,就不可能再進行下去。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表演環境,讓他們置身于這種環境之中,才能使他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這一時期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好奇心重和活躍度高。所以,學生在音樂教學中常常不能專心聽講。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要從學生的個性出發,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梢栽谝魳方虒W中加入一些小的游戲,也可以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讓音樂課變得更加豐富,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在小學生的音樂學習中,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游戲方式進行教學,重視對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在此基礎上,將有關的音樂基礎知識滲入到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例如,在教學《趕海的小姑娘》一課時,筆者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創設情境,透過生動的視覺感受,讓同學們仿佛置身于一片海景之中,然后在想象和體驗中,通過歌曲的演唱來表達情感。并將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歌曲的演奏技巧、舞蹈動作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歌唱過程中感受到了歌曲所帶來的愉悅,從而使學生掌握好歌曲演唱技巧,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小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總是會對人物和場景進行描繪,常常將自己代入到想象的環境中。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這種特性,就必須在音樂教育中促進其想象力的開發,從而提升其音樂基本素養。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不要完全否定,而是要適當地激勵他們,使他們充滿熱情地去想象和創作[3]。例如,在教學《雪絨花》一課時,由于學生從來沒有見過雪絨花的樣子,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入一個關于雪絨花的話題,引起大家熱烈的探討。比如向學生提問:你們認為雪絨花是長什么樣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讓小學生來腦補,再讓他們來描繪雪絨花的樣子。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使他們能夠用想象去理解一些不清楚的事物,有些同學會說,雪絨花就是像雪花一樣的東西;有些同學認為雪絨花可能像棉花。無論答案是怎樣的,都能夠充分展現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并激發學生不斷地進行想象和創造。
(四)通過教學延伸,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是反映其藝術價值的一個關鍵要素。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不能過分強調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否則會影響到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養成。老師還可以根據教材進行多學科的資源整合,引進教材中沒有的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唱臉譜》這一課時,筆者通過范唱京劇、黃梅戲、豫劇、越劇等導入課堂,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我國戲曲的傳統文化知識,還拿出鼓、木魚、鈴鐺等打擊樂器讓學生戴上各種面具和老師一起表演歌曲。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現自己的表演天賦,在表演中學習京劇的唱、念、做、打,了解京劇人物的性格和相關的戲曲知識。播放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和背景知識,老師對中國的傳統樂器和音樂知識進行擴展性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的音樂文化。戲曲是極富藝術性的,所以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音樂的創作背景入手進行學習。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音樂知識,又可以加深對音樂文化內涵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五)通過基礎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提高其基本素質,使其具有良好的音樂鑒賞和審美修養。就拿五線譜和音樂簡譜來說,這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此外還要讓他們理解各種音樂基礎知識,如知道音調的長短、高低等[4]。例如,在開展有關音符識別的課程時,在教授完課程知識后,教師可以安排趣味活動,通過接龍游戲等活動,使同學們能夠在游戲的同時,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生的思想會變得更積極,對音律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六)通過音樂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是指培養他們認識美、欣賞美、感知美和評價美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是當前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因此,應從增強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入手,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例如,在教學《一個媽媽的女兒》一課時,老師有感情地進行范唱,使學生能感受到所演唱的情感。在進行歌唱練習時,要讓學生感受到漢藏一家親的情感表達,并產生對中國音樂藝術的熱愛。在學生聆聽音樂時,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能夠把握其中所表達的含義。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藏族民族歌曲的音樂特點,進而促進其識譜能力和歌唱技巧的發展。又如,在教學《母親河》一課時,首先利用黃河相關的影像材料,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黃河波濤洶涌的特征,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在課堂上播放本節課要學習的歌曲,讓同學們對黃河的形態、作用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確保了音樂課程的銜接性,減少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黃河景象不同的視頻,比如溪流、小河等,增強視覺上的差異性,從而使學生對這首歌有一定的認識,并充分掌握這首歌的演唱技巧。描述黃河雄偉壯觀的歌曲,肯定會選用大鼓之類的打擊樂器,所以這首歌的節奏要比其他歌曲更快,因為要體現黃河水流湍急的場景。而描寫潺潺溪水的歌曲一般使用的是用古箏、古琴等樂器,其節奏的改變不是很大,這是要表現出歲月靜好的情景。
(七)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情景教學進行音樂教學。通過對有關音樂創作背景的研究,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欣賞音樂。例如,在教學《共產兒童團歌》一課時,筆者把這首歌的教學與影視作品《小兵張嘎》相結合,讓同學們能夠從影片中了解到這首歌的革命背景,從而促進學生加強對歌曲的學習,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八)通過評價機制,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讓音樂素養成為學生的一項能力。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評估,有助于促進學生素養發展。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引導他們以自主的方式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從而使他們的欣賞水平得到提高[5]。例如,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自主進行音樂劇的編排,從道具到劇本,都由學生來完成,筆者只需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專長和能力,從而便于后續的引導。在演出的時候,要注意發現學生在參加的過程中的亮點,并給予真實肯定的評價,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是其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必須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進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加強學生的音樂體驗,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紅霞.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策略[J].新課程,2022(40):55-57.
[2]亓會寅.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優化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0):110-112.
[3]陳陽.聚焦核心素養? 優化小學音樂教學[J].名師在線,2022(28):82-84.
[4]張雯.淺析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文化理解[J].讀寫算,2022(26):73-75.
[5]朱冬梅.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2(4):97-98.
作者簡介:
王梅(1976年12月—),女,貴州省黔西市人,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