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教師應積極利用當地的田園資源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將園本特色資源與幼兒教育相結合,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完善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基于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可以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形式,帶給幼兒更豐富、更直觀的體驗,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師在利用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逐漸發現并彌補園本課程建設中的不足,從而完善園本課程教學資源庫,為園本課程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實踐支撐。筆者基于甘肅省環縣曲子鎮青天幼兒園“田園教育”的初步實踐,深層次探究了田園資源用于開展五大領域活動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幼兒園園本課程教學的優化提供可行性建議。
田園資源的利用是指依托本土化優勢,將田園自然資源融入園本特色教學課程中實施教學。借助田園資源開展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活動,是優化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課題。幼兒天性喜愛游戲、玩樂,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部分幼兒園活動中,游戲化課程內容雖然不少但卻欠缺了園本特色,并不能夠充分滿足本土幼兒的發展需求。而利用田園資源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能夠為游戲化課程提供更多的創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利于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增強幼兒的本土文化意識,促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下快樂地學習、生活,積極參與合作、懂得感恩。
一、利用田園資源開展幼兒五大領域活動的意義
(一)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田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切實地擴大了幼兒活動和學習的范圍,讓幼兒能夠親近自然,解放雙手和天性,尤其是地處農村的幼兒園,更是有著天然的本土田園資源可以開發,這樣的優勢為五大領域活動的靈活開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同時,利用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為幼兒增加了勞動實踐的機會,使幼兒可以參與種植、飼養、采摘、制作等多樣化的活動,與同伴之間也能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從而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社會意識,促使幼兒在實踐中逐漸獲得滿足感。
(二)完善園本課程內容
在新時代背景下,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成了主流研究課題,而利用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是建設園本課程的重要內容,能夠滿足幼兒的差異化發展需求,體現幼兒園的特色,發揮育人價值。田園資源的利用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五大領域活動的積極性,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教師根據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幼兒的學習成長情況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能夠及時完善園本課程內容,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體現園本課程“適時、適宜、守則、和諧”的核心教育思想,讓園本課程成為幼兒園的特色文化教育課程。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素質
基于田園資源開展的五大領域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層次性、探究性等特點,如結合田園資源開展的科學觀察類活動,就體現了課程對幼兒探究能力、觀察能力的引導作用。幼兒社會經驗、知識經驗不足,對社會、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全面,但幼兒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也樂意發現、發掘這些未知事物的特點,而將田園資源融入五大領域活動的設計無疑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引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接觸田園資源,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逐漸地認識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逐漸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怎樣解決生活中的交際問題,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萌發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
二、利用田園資源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的實踐
(一)確定幼兒田園資源
教育的目標,開展層次化教學田園資源教育的總體目標是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體驗勞動樂趣,傳承鄉土文化,促使幼兒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在利用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時,教師需要認真地研究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確定各年齡段更具體的田園課程教育目標。因為當田園資源與不同的領域活動相結合時,各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基于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時,教師要按照各個領域活動目標的要求,結合各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開展層次化教學。
比如,在利用田園資源開展科學領域活動時,小班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教師應當以激發幼兒興趣為主,而不是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小班幼兒動手創造。
又如,在結合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的過程中,筆者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依據小班幼兒喜歡問問題、對事物充滿好奇、好動、動手實踐能力較弱等特點,確定了以“走進田園、接觸田園、學習田園基礎知識”為主的教學目標。對于中班幼兒,他們在好奇的同時,也喜歡動腦、動手探索一些事物,基于此,筆者確定了以“引導幼兒觀察與實踐并進,掌握基本的種植、飼養技能”為主的教學目標,以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對于大班幼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田園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筆者確定了以“引導幼兒主動探究自然現象,提高幼兒的實踐、創造能力”為主的教學目標。
后期,筆者結合各個領域活動對幼兒素質能力的要求,再根據課程內容的安排,對教學目標進行了細化。如科學領域活動要求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在利用田園資源開展“特色種植”活動時,筆者結合實際生活,將小班教學目標細化為“接觸并認識各類瓜果蔬菜,引導幼兒親近自然”,將中班教學目標細化為“觀察和比較各類瓜果蔬菜及其種子的異同,學習種植方法”,促使幼兒發現并解決問題,將大班教學目標細化為“種植瓜果蔬菜”,鼓勵幼兒大膽實踐,從種植實踐中收獲經驗。
(二)合理利用田園特色
資源,設計五大領域活動內容田園特色資源的利用可以豐富五大領域活動的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根據幼兒園“以人為本、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理念,結合園本課程“適時、適宜、守則、和諧”的核心思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筆者將田園課程分為了“春之韻”“夏之綠”“秋之果”“冬之食”這四個階段,在內容上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設置了主題周活動。例如,結合夏天的變化,筆者設計了“粘貼畫”“家鄉的美食”等主題活動,主要以園內植物樂園基地為教學場所,將五大領域教學融入田園教育中,這既符合園本特色課程的教育要求,又貼合了幼兒的生活實際,從而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領域活動教學內容生活化、探究性的特點更加顯著,豐富了幼兒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幼兒參與領域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結合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組織了“粘貼畫”藝術領域主題活動,以培養幼兒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內容的安排上,筆者結合“春之韻”“夏之綠”“秋之果”“冬之食”這四個階段,讓幼兒根據季節特征收集材料,如在春天收集種子,在夏天收集綠葉,在秋天收集變黃的葉子、果殼,在冬天描繪田園雪景。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夏天的枝繁葉茂、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皚皚,讓幼兒欣賞美、表現美。在幼兒收集完材料后,筆者讓幼兒用收集的自然材料,涂涂畫畫、粘粘貼貼,促使幼兒深入了解各種植物,認識家鄉的農作物,發現田園資源的藝術美,并在自由的創作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從而培養幼兒創造美的能力。在主題活動的最后,筆者設置了幼兒粘貼畫展覽活動,支持幼兒在藝術領域上的大膽表現,從而加深幼兒對自然、對家鄉的情感。
(三)結合田園教育游戲,創新五大領域活動的教學形式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田園資源具備本土特色,如果教師采用單一的方式給幼兒灌輸知識,幼兒的學習興趣可能并不高,在利用田園資源開展領域活動時,教師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互動游戲。田園游戲活動能夠帶給幼兒新的體驗感,調動幼兒參與領域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更好地完成合作。教師在以植物樂園基地為依托,廣泛開展種植、管護、采摘等活動時,加入一些小游戲,可以增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讓領域活動順利開展,從而增強幼兒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結合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的過程中,在幼兒對自然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后,筆者開展了“家鄉的美食”主題周活動,在植物樂園開展了“家鄉美食知識競賽”游戲活動,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其中一名成員說出美食名稱,其他小組成員找到制作這種美食的相關農作物。這種創新型小游戲可以迅速地拉近幼兒之間的關系,激發幼兒參與領域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活動中,同時加深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培養幼兒對家鄉文化的熱愛之情。而教師也可以通過創新型田園小游戲,讓領域活動教學氛圍更加自由、輕松,從而提高幼兒園教學的質量,優化園本課程的建設。
結語
利用田園資源開展五大領域活動是契合新時代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重要實踐探索,能夠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重視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結合田園資源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有利于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推動幼兒園特色園本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從而提高幼兒園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曲子鎮青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