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霞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特殊幼兒進入普通幼兒園學習,許多幼兒園積極推進融合教育的探索和實踐,旨在幫助特殊幼兒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幼兒園集體生活。
《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幼兒園應當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薄叭诤嫌螒颉笔翘厥庥變汉推胀ㄓ變簻贤ń涣鞯臉蛄?,也是幫助特殊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之一?!叭诤嫌螒颉笔侵柑厥庥變汉推胀ㄓ變汗餐瑓⑴c游戲的一種形式,本文中的“融合游戲+”是指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和普通幼兒創設多種符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的游戲,“+”是指教師基于特殊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運用多種資源,在戶外游戲、區域游戲、角色游戲等游戲中為他們提供語言、行為、能力、心理等多方面需求的幫助,支持特殊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币虼?,教師應注重幼兒自我肯定能力的培養,其在幼兒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中提到的自我肯定能力包括語言、行為、能力、心理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學會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拒絕他人無理的要求;自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盡量自主獨立完成任務,不依賴他人;有自尊自信的表現和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等。3~6歲是培養幼兒自我肯定能力的最佳時期,教師應充分認識和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差異和特殊教育需求,為他們創造一個自我贊揚、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勵的成長環境,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本文以大班幼兒塵塵為例,探討如何通過“融合游戲+”的干預,幫助特殊幼兒提高自我肯定能力。
一、幼兒的基本情況
塵塵,男,2016年12月3日出生,目前就讀于筆者所在幼兒園大班,是隨班就讀幼兒。塵塵在認字、識字方面表現突出,漢字識字量近600字。在語言交流方面,他的詞匯量與同齡幼兒相比較為豐富,能夠較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需求;在動作發展方面,他喜歡走、跑、跳、攀登、爬行等運動,但平衡性、肢體協調性、力量和耐力都較弱;在情緒情感方面,塵塵常常不自信,且情緒調節能力較弱,會因為一些小事哭鬧不止,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在生活習慣方面,塵塵挑食、偏食情況嚴重,不愿自主進食,喜歡用手抓取食物,衛生習慣較差;在生活自理方面,他無法進行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動,如自己穿脫衣褲、拉拉鏈、穿鞋子等,自理能力較弱;在社會適應方面,他無法融入集體生活,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技能,沒有固定的玩伴;在自我約束方面,塵塵通常不能安靜地坐著超過1分鐘,規則意識較弱,喜歡擺弄物品。
二、實踐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幼兒園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師了解和認識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本文中,筆者采用了追蹤觀察法,對塵塵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進行追蹤觀察,從健康、語言、社會、藝術這四大領域入手,對照領域目標觀察塵塵在各類游戲活動中的狀態,真實、客觀地了解塵塵現有的發展水平。
(二)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或相關人員進行口頭交談的方式,來了解研究對象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本文選取了塵塵班級的班主任、保育員和塵塵媽媽作為訪談對象,從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入手進行了深入訪談,從多角度、多途徑了解塵塵的特殊教育需求。
三、“融合游戲+”干預策略的應用
“融合游戲+”的干預策略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教師通過創設多種符合特殊幼兒發展的游戲,滿足特殊幼兒不同的教育需求;二是指通過有針對性的個體干預和在團體游戲中的干預、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的內在干預和以旁觀者的身份參與的外在干預等形式,促進特殊幼兒的社會性互動,推動特殊幼兒在語言、行為、能力、心理等多方面的發展,不斷激發特殊幼兒的學習潛能,在游戲中提高特殊幼兒的自我肯定能力。筆者以大班幼兒塵塵為例,結合其發展情況和特殊教育需要,總結了以下幾點策略,促進其自我肯定能力的提高。
(一)觀察與傾聽——喚醒積極情緒
《指南》提到:“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庇變菏艿侥挲g特點和已有經驗的限制,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完善,其自我評價常常依賴于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活動和表現,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多給予他們具體且具有針對性的肯定和表揚,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提高幼兒的自我肯定能力。
1.案例分享一。放學時間到了,大家正在整理自己的服飾和個人物品。這時,建構區傳來了塵塵的哭喊聲:“我不會穿!我不會穿!”只見塵塵躺在地上,左右腳的鞋子穿反了,他一邊用雙腳用力地拍打著地面,一邊憋紅著臉,生氣地拽著羽絨服的拉鏈,卻怎么也拉不上。于是他將外套脫下甩在地上,臉上掛著淚痕,邊走邊說:“我不會呀,誰來幫幫我!大家都不幫我!”
2.分析與思考。大班上學期即將結束,但塵塵卻無法做到自主地穿脫衣物、拉拉鏈。由此看出,塵塵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弱,手的靈活性、協調性有待提高。當他看到同伴都能正確且快速地整理好衣物,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打擊。由此可以看出,能力的欠缺是導致幼兒缺乏自我肯定能力的主要因素。
3.教師的干預策略。形成自我肯定能力的前提是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賞。筆者抓住塵塵識字量豐富的這一特點,在班級閱讀區開展了“每周故事大會”閱讀活動,鼓勵塵塵以主持人的身份給大家分享繪本故事的主要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活動,塵塵的狀態從緊張、局促、焦慮,慢慢變得自然、享受并投入其中。“融合游戲+”閱讀區活動為塵塵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同伴的贊賞和肯定喚醒了塵塵的積極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自我肯定能力。
(二)接納與鼓勵——巧用同伴資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蓖殛P系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協作的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社會適應性發展、社會認識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
1.案例分享二。區域游戲時間到了,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了不同類型的游戲。塵塵手里拿著建構區的木質積木,東走走,西看看。筆者見狀問道:“塵塵,你想玩什么呢?”“我就看看?!眽m塵邊敲打手中的積木邊說。沒過多久,筆者便聽到慧慧焦急地說:“老師,塵塵把我們搭的多米諾骨牌全部推倒了?!薄袄蠋?,塵塵把我們的螺栓小人推倒了。”又一個幼兒焦急地說道。塵塵看到他們生氣的樣子,用小手捂著嘴巴偷笑起來。當筆者詢問塵塵為什么要這么做時,塵塵輕聲說道:“沒什么,我就是玩玩呀。”
2.分析與思考。大班幼兒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表現為愿意與人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游戲中能分工合作、發生沖突能夠協商解決等。從案例二中可以看出,塵塵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他有交往的意識,卻缺乏交往的技能。長此以往,塵塵將與班上的其他幼兒逐漸疏遠,這會影響其自我肯定能力的發展。
3.教師的干預策略。本文中提到的自我肯定能力涵蓋了語言、社會、健康、藝術這四個領域的內容,對于社會領域,《指南》提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由此可見,教師要重視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基于此,筆者生成了“融合游戲+”——角色游戲。在游戲中,筆者引導班級中熱情且人際交往能力較強的幼兒帶領塵塵積極參與,讓塵塵扮演警察的角色。在其“執法”“巡邏”過程中,筆者嘗試引導塵塵與同伴進行簡單的交往,并利用同伴間的正向引導,幫助塵塵掌握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逐步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發展其自信和自尊,從而提高他的安全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尊重與支持——創建自主空間
《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的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特殊幼兒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一定問題。基于此,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特殊需求,為其創建相對自由、自主的空間,以尊重和支持的態度促進其不斷發展。
1.案例分享三。戶外建構游戲開始了,幼兒自由分組,根據自己選擇的搭建主題和游戲材料進行活動。塵塵兜兜轉轉,在每一組都停留了一段時間,但都沒有選擇加入。最后,他一個人跑到旁邊的材料區,費力地拿取了一些形狀、大小相同的長方體積木,開始壘高。當積木的高度和塵塵的身高一致時,他用小手用力一推,積木立刻倒下,塵塵邊拍手邊激動地說:“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然后,他開始重復壘高、推倒,直至建構游戲結束。
2.分析與思考。大班幼兒游戲的特點是合作完成游戲,他們有了和同伴共同游戲的意愿,在游戲前,有明確的目的,能夠在游戲中自主分工,并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案例三中可以看出,塵塵的游戲水平較低,他在游戲時沒有明確的主題,也不在意游戲結果,更多的是刻板地重復著“壘高、推倒”的動作。
3.教師的干預策略。筆者從對塵塵的追蹤觀察中發現,塵塵將所有的游戲時間用于將各類物品壘高、排列、推倒,其重復、刻板的行為較多。基于此,筆者并沒有強制中止塵塵的游戲,而是為其提供了相對自由、自主的空間,陪他一起壘高、推倒,探究不同的拼搭方式,這樣的加入方式獲得了塵塵的認同。同時,筆者將塵塵的經驗延伸到科探游戲多米諾骨牌中,引導他從漫無目的的重復擺弄到有目的的探究學習,這對其具有一定的成長促進作用。
四、“融合游戲+”干預實施的成效
結合塵塵的身心發展特點,筆者對其從語言、心理、行為等多方面進行了多樣化的游戲干預,并對塵塵媽媽、班主任、保育員進行了訪談,多角度地了解了塵塵的變化(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經過兩個月的“融合游戲+”的干預使塵塵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促進了他自我肯定能力的發展。接下來,筆者將持續追蹤觀察,根據塵塵的自我肯定需求,不斷完善、豐富“融合游戲+”的內容。
結語
由于特殊幼兒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融合教育已逐漸融入主流教育,社會、學校、家庭對特殊幼兒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教師應不斷學習并完善融合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融合游戲+”干預策略,為特殊幼兒提供語言、行為、能力、心理等多方面的幫助,以此提高特殊幼兒的自我肯定能力。同時,教師要以傳播者、引導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家庭提供專業的建議和幫助,家園通力協作,共同促進特殊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雙鳳鎮幼教中心新湖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