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科學小實驗對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科學材料的投放方式不合理、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該重視科學小實驗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基于幼兒身心成長的需要,優化科學小實驗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實驗材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發揮出科學小實驗的作用,助力幼兒健康成長。本文主要論述了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有效開展科學小實驗的方式方法,旨在發揮科學小實驗的價值,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一、合理投放科學小實驗材料
(一)提供豐富的實驗材料
材料的豐富性會影響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因此,在進行材料投放時,教師應注重科學小實驗材料的豐富性,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實驗材料,豐富幼兒的實驗體驗。同時,教師在投放實驗材料時,還應該明確相關材料的投放目的,不能隨意投放,要確??茖W材料可以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例如,在進行“沉浮”實驗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實驗材料與輔助材料,如積木、玻璃珠、飲料瓶、橡皮泥等,并確保每樣材料的安全性。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不同材料的優勢和價值,幫助幼兒結合不同材料的特點探究“沉浮”實驗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進而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二)提供富有趣味的實驗材料
有趣的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的實驗興趣,調動幼兒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使其主動投入科學小實驗中,進行深入探究,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投放富有趣味的實驗材料,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主動進行科學小實驗,進而鍛煉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二、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首先,喜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自由表現個性的主要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游戲化教學理念,將游戲融入科學小實驗中,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水平,設計符合幼兒年齡段的游戲化科學小實驗活動,以幫助幼兒在游戲中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探究。
其次,在開展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多媒體、互聯網等技術的運用。以科學小實驗“認識水的性質”為例,這一實驗的目的是引導幼兒學會綜合運用感官觀察水的性質,并用語言或圖畫等方式描述所觀察的水的特征。其中包含了水的三態變化等知識,較為深奧,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幼兒播放一些關于水的基本常識,為幼兒探索水的“三態轉化”打下堅實基礎。之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結合生活案例的方式,為幼兒播放日常生活中水的“三態轉化”過程,如煮飯時的水蒸氣、溫度降到零度后水結成的冰及冰塊融化后所產生的液體。通過真實生動的畫面,幫助幼兒逐步掌握“水的特性”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幫助幼兒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
最后,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多引入生活化元素,將科學小實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降低科學小實驗的難度,并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幼兒探索實驗中的原理,使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發展思維。以科學小實驗“螞蟻找食物”為例,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幫助幼兒了解螞蟻的外形輪廓、行為特征、食物喜好,以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拿著白糖、餅干、糖果等食物一起去室外觀察螞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食物放在離螞蟻巢穴較遠的位置,并讓幼兒進行觀察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蘊含的知識點。幼兒會發現,螞蟻發現食物后會叫來同伴一起搬運,并且在搬運的過程中,它們會慢慢排成一條線。此時,教師可以告訴幼兒,這是因為它們要循著領導者留下的氣味找到食物,搬回巢穴,以此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式。
三、優化科學小實驗的教學內容
(一)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本身的認知水平有限,過于深奧的實驗內容會增加科學小實驗的難度,可能會讓幼兒失去對相關實驗的探索欲望,同時也會影響科學小實驗的育人效果,不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結合科學小實驗的難易程度,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況,選擇難度適中的科學小實驗,確保幼兒能夠吸收科學小實驗中所蘊含的知識點。
(二)融入有趣的故事
在設計科學小實驗的內容時,教師應做好幼兒的興趣調查,盡可能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實驗內容,以確保科學小實驗對幼兒具有吸引力,從而調動幼兒參與科學小實驗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將科學小實驗與故事相結合,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誕生的背景故事或愛迪生、牛頓、居里夫人等名人的故事,這一方式可以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使幼兒能夠自主進行相關實驗的探究,在實驗探究中獲得思維發展。另外,教師也可以多設計一些趣味性的、與科學小實驗有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活動氛圍中受到感染,增強幼兒的探究意識,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選擇觀察類科學小實驗進行教學
觀察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也是幼兒思維形成的重要基礎。比如,在四季感知方面,有的幼兒能夠結合生活經驗來描述四季的特點,有的幼兒只能用冷熱來進行簡單的形容,這就是幼兒個體所存在的感知力與觀察力的區別。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以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科學觀察實驗“會變色的花”。教師可以運用淺色月季花進行實驗,將準備好的植物分別放在兩個玻璃瓶中,并注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個玻璃瓶中滴入幾滴藍色色素,將月季花分別插入清水和色素水中,靜置24小時后,引導幼兒觀察玻璃瓶中月季花的顏色。幼兒會發現,藍色色素水中的月季花變藍了。此時,教師可以告訴幼兒,花莖里有許多很細的管道,叫導管,它具有支撐植物、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植物的莖能由下至上地將根吸收的水分和養料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分?;ㄆ恐械幕ǘ鋾兩且驗榍o的輸導功能產生了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觀察并了解了花朵變色所蘊含的科學原理,從而促進了自身科學思維的發展。
(四)重視實驗教學后的實驗記錄
實驗記錄對整個幼兒科學小實驗來說尤為重要,是科學小實驗的關鍵部分。教師可以基于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布置不同的實驗記錄任務,要求幼兒用繪畫、符號、文字等方式記錄自己在科學小實驗中的心得體會。這不僅能夠深化幼兒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也能幫助教師了解科學小實驗的開展效果,有助于為后續科學小實驗的有效開展提供經驗。
四、優化師資隊伍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傳統教育尊崇理論性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會影響科學小實驗的開展效果,難以滿足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要求。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積極對科學小實驗的開展方式進行創新,并在教學中多加入一些實踐活動和動手動腦的環節,以增強科學小實驗的育人效果,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一方面,教師要基于幼兒的喜好有針對性地設計科學小實驗的內容,以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科學小實驗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幼兒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及獨立的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幼兒的個體價值,不僅能夠接受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還要重視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科學小實驗教學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秉持與幼兒平等的心態,做到尊重和理解幼兒,鼓勵并支持幼兒主動發表不同的見解,發揮科學小實驗的育人作用,這對幼兒思維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教師還應該學會傾聽,在科學小實驗中引導幼兒袒露心聲、敞開心扉,消除幼兒的拘束感。比如,在科學小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幼兒溝通,多觀察幼兒的情緒狀態,如果幼兒出現了不良的情緒狀態,應該及時用情感交流的方式對其進行疏導,確保幼兒能夠順利完成相應的科學小實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發揮出科學小實驗的育人作用,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決定了科學小實驗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兒園不僅要重視教師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更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幼兒園可以根據崗位需求,嚴格把關,確保教師招聘的質量,根據需要選擇具備相應專業技能的人才,從而保證教師招聘效果能夠與幼兒園的教學發展一致。幼兒園還應該加強教師培訓,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給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助力教師科學小實驗開展水平的提高。另外,幼兒園應重視培養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比如建立健全的教師工作業績檔案,對教師能力素質和教學過程進行長期考核;做好教師各方面的記錄,制定科學合理的獎罰機制,對一些在教學中表現優秀的教師及時進行表彰,同時也要對一些教學態度不端正的教師進行懲處。
除此之外,幼兒園可以定期舉辦教研活動,以提高教師對科學小實驗的重視。比如,幼兒園可以大力宣傳一些科學小實驗成功開展的案例,引導教師樹立榜樣意識,激發教師開展科學小實驗的積極性。同時,幼兒園應該加強相關制度體系的建設,建立相應的規范標準和師德考核機制,強化教師的責任擔當,從而增強科學小實驗的開展效果,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
結語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可以有效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幫助幼兒發現、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式。因此,教師應該重視科學小實驗對幼兒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從教學材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素養等幾個方面著手,提高科學小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第五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