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述華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興趣,巧妙組合文學作品,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本文從精準選題、巧妙組文、重視思維訓練、挖掘情感元素、豐富評價方式、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注重跨學科融合、結合實踐活動八個方面,探索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精準選題
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文本的文學價值和時代性等方面進行綜合選題,選取適合學生閱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文學作品,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閱讀活動。這篇課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內容生動,情節緊湊,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的內涵和主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文章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節,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精準選題,選取便于學生理解的文學作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活躍氣氛等方式,鼓勵學生就文學作品進行交流和探討,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巧妙組文
在組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此選擇合適難度的文學作品。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匯、與同伴進行適當的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小學生活”為主題,選取與小學生活相關的不同文體的作品,比如散文《小學生活》、詩歌《快樂的小學生活》、小說《小學生活瑣事》等,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小學生活的美好和快樂。同時,教師還可以選取不同流派的作品,如現代主義作品《小學生活的變化》和后現代主義作品《小學生活的奇妙之旅》等,讓學生了解文學的多樣性。
有針對性地巧妙組合作品可以有機融合多種教學資源,這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全面地認識小學生活,并結合不同文體和流派的作品收獲不同的閱讀體驗。組文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巧妙組文,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重視思維訓練
在小學語文課上組織閱讀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教學:一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二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結構、情節、人物性格等,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三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字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兔的故事》,讓學生體會故事中小兔失去父母產生的孤獨和無助,產生情感共鳴;結合《小熊和小鹿》,讓學生分析故事中小熊和小鹿的性格差異和心理變化,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結合《小蝌蚪找媽媽》,讓學生想象小蝌蚪在水中對話的情景,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組織閱讀活動時,教師應該注重思維訓練,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
四、挖掘情感元素
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元素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情感的感知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中心,通過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小兔子乖乖》這篇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小兔子的喜怒哀樂,了解小兔子的情感變化,并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課本劇表演活動等,這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又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豐富評價方式
實施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情感修養等方面的發展,豐富評價方式,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以下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實施評價的三種方式。
第一,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等內容,并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口頭匯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和學生對作品情感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篇短文,在他們讀完后回答幾個問題,如“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個部分”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評價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能力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程度等方面。
第三,教師可以布置閱讀理解專項練習題,并加入一些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自由發揮,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
六、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內涵。
閱讀方法包括預讀、略讀、精讀、回顧等。在預讀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標題、插圖、文章開頭等,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略讀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了解文本的大致內容和結構。在精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任務和討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主題等。在回顧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復述和總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
七、注重跨學科融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概念,促進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優秀的歷史小說、傳記等,讓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科普類書籍、科幻小說,讓學生了解科技的發展過程,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文藝評論類文章,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和技巧,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三體》這部小說,引入與科學學科有關的知識和概念,使學生了解不同方面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中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相關科學概念和理論,如納米材料、四維空間、曲率前進等,積累更多的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這種跨學科融合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八、結合實踐活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還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學生更能深入地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實踐活動包括文學朗誦、文學劇場、文學展覽等形式。在文學朗誦中,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朗誦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文學劇場中,學生可以通過表演,深入了解文學作品的情節和人物;在文學展覽中,學生可以通過制作與文學作品有關的海報、展板等,展現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創造力。
例如,在閱讀《紅樓夢》這部小說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在閱讀《小王子》這本童話書時,教師可以開展繪畫活動,讓學生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思考。通過參與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這些實踐活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結語
教師需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挑選合適的閱讀文本,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使閱讀教學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江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