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來訪者張某是某重點初級中學三年級的學生,出現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入睡困難等情況已1個月有余,學習效率受到了影響。心理輔導教師在與來訪者商議后,根據來訪者的個性特征和問題的特點,最終確定使用合理情緒療法作為輔導的干預方法。經過4次輔導,來訪者的睡眠障礙、焦慮情緒得到改善,學習效率也基本達到了之前的水平,輔導效果較好。以下是來訪者的具體問題和輔導過程。
一、個案概況
(一)來訪者一般資料
來訪者:張某,女,15歲,某重點初級中學三年級學生。主訴:緊張,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伴有睡眠障礙1個月。
(二)來訪者自述
以下是來訪者的個人自述。
“老師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眼看還有半年多就要迎來中考了,但不知道為什么,我越來越害怕考試,每天上學的路上我都會很緊張。我小時候讀書一向都很認真,學習也很努力,成績在班上始終是前幾名,而且老師對我的期望值也很高,大家都認為我只要發(fā)揮正常實力,考上一個好的重點高中是比較容易的。而且,我也是我們小區(qū)里很多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近期,我越來越畏懼考試,倒不是因為成績不夠好,而是我認為我的考試成績比較好并不是因為自己本身的學習能力,應該是別人沒有發(fā)揮好。最讓我痛苦、著急的就是我現在上課無法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有時會感到腦子里一片空白。我感覺其他人都有百分百的專注力,但我卻沒有,如此下去,成績肯定會迅速滑落。如果考不上重點高中,將來也就考不上好的大學了,一想起這個事情,我的心里就非常痛苦?,F在白天晚上都會想這個事情,而且晚上睡眠質量也不好,導致白天沒有精神,我現在很煩惱?!?/p>
(三)心理教師的觀察情況
來訪者中午午休后來到了心理輔導室,在接受輔導時非常著急,且顧慮重重,一直低著頭,有時說著說著就會哭出來。教師從她父母那里了解到:來訪者的家庭環(huán)境不太和諧,且家里的經濟較為困難,父親從小就教導來訪者今后必須爭氣,將來一定要考上好高中、好大學。來訪者很懂事,也很要強,將父親的話放在心里,并以此為學習的最終目標。其母親表示來訪者最近在家中總是發(fā)脾氣,有時莫名其妙就會突然生氣,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哭泣。此外,心理教師還從來訪者母親那里了解到:來訪者從小就比較安靜內向,喜歡自己待在家里看書、學習,很少和朋友出去玩,朋友也很少。
(四)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同學反映的情況
學習方面:近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打瞌睡的現象,作業(yè)成績較之前有所退步,作業(yè)的邏輯性和整齊情況都較之前有較大差異。
行為方面:總是發(fā)呆,仿佛若有所思,整個人身體很緊繃。
性格方面:內向、敏感、好勝、孤獨。
二、評估診斷和原因分析
結合上述內容,心理輔導教師診斷來訪者存在一般心理問題,以下是具體的原因分析。
一是生理原因。來訪者為15歲的初三女生,處于青春期。
二是社會原因。來訪者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所以其自幼就決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來訪者家庭內部人際關系較為緊張,且與同學交往較少,因而在父母、同學身上得不到正確的引導,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
三是心理原因。在認知方面,來訪者存在認知錯誤,自己考試成績優(yōu)秀,但并不肯定自己的努力,而認為是別人沒有發(fā)揮好,且懼怕即將到來的中考。在情緒方面,來訪者近一個月來較為焦慮、煩躁,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在性格方面,來訪者自幼性格安靜、內向,存在一定的完美主義,且好勝心強。
三、輔導方法
合理情緒療法。這種療法主要是通過利用純理性的心理分析方法和邏輯思考,改變來訪者的非理性觀點,并協(xié)助其處理情感情緒與行為上的問題。合理情緒理論指出,真正使人苦惱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待事情不恰當的態(tài)度,個體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評價,從而改善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行為。
四、輔導實施過程
(一)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
第一次輔導的時間為2021年11月18日,目的是:掌握來訪者各方面大致的基本情況,收集個人、家庭等方面的相關資料;確立輔導關系,并作出正確的心理判斷;商議并明確輔導目標。方法主要有會談法和放松訓練,輔導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一是在輔導開始時對來訪者表示充分尊重,做到共情,認真傾聽來訪者的傾訴,與其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二是探詢來訪者的心理矛盾及其迫切希望有所改變的意愿;三是簡單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四是放松練習,指導來訪者開展肌肉漸進性松弛練習。以下是輔導片段摘錄。
輔導教師:“同學你好,請坐!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的幫助?”
來訪者:“現在最困擾我的是注意力不集中這個問題。”
輔導教師:“能具體跟我說說,你在這方面出現了什么問題嗎?”
來訪者:“我上課提不起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晚上焦慮睡不著,第二天就沒有精神,一直惡性循環(huán)?!?/p>
輔導教師:“你思考過是什么原因導致你注意力無法集中嗎?”
來訪者:“我老是心情不好,晚上睡不著,然后白天沒有精力?!?/p>
輔導教師:“看來你已經認識到了,你因為情緒問題導致晚上失眠。平時偶爾失眠的話,人們一般不會放在心上,你好像特別在乎。”
來訪者:“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就沒有充沛的精力,就會嚴重影響我的學習效率和心情,這樣我的成績就會下滑,明年就考不上好高中,將來也肯定考不上大學。”
輔導教師:“你認為什么情況肯定能上好的高中?”
來訪者:“學習成績好,并且是真的好?!?/p>
輔導教師:“真的好是什么意思?”
來訪者:“我每次考好成績都覺得不是因為我自己真正學得好,而是別人沒有考好?!?/p>
在輔導結束后,輔導教師給來訪者布置了家庭作業(yè),鼓勵來訪者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嘗試把自己所有的問題都列出來,問題選項如下。一是誘發(fā)事件:注意力不集中、壓力大、失眠。二是不合理信念:學習上自己真正學得好才能考上好高中和大學。三是不良情緒:煩躁、焦慮。
(二)輔導階段
1.第二次輔導。第二次輔導的時間為2021年11月25日,目的是:加強輔導關系;通過指導,幫助來訪者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協(xié)助來訪者發(fā)現自身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之間的關系。方法主要為合理情緒療法,輔導步驟如下。
一是了解放松訓練法的成效,發(fā)現來訪者失眠癥狀有所減輕,但效果有限。
二是查看輔導作業(yè),發(fā)現來訪者能認真羅列出許多不合理信念,但不能全部羅列出現這次情緒問題的不合理信念。
三是通過和來訪者一起分析導致其失眠和精神差的原因,了解來訪者的感受,探索來訪者的性格特點,并深層次挖掘來訪者對睡眠的絕對化要求中的不合理信念。
四是要求來訪者通過詢問了解周圍的人是否有失眠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現象,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日常生活質量有無因此受到重大影響,從而打破來訪者關于焦慮恐懼和失眠的錯誤認識。該輔導的目的仍然是深層次挖掘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
五是幫助來訪者完整列出與這次情緒問題相關的不合理信念,具體包括:成績好是因為別人沒考好;不集中注意力成績很快就會下滑,成績下滑了肯定考不上好高中,從而考不上大學;成績下滑勢必會影響睡眠,睡不好第二天無法集中注意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六是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來訪者反思上述不合理信念,將對自身不良情緒與行為的過度重視轉化到不合理信念上,從而進一步理解自身行為與不合理信念的關聯(lián)。以下是輔導片段摘錄。
輔導教師:“你覺得是什么原因讓你一直處于緊張害怕的情緒?”
來訪者:“即使我自己考好了我也覺得是別人沒考好,而不是自己學得好?!?/p>
輔導教師:“是什么促使你產生了這種
想法?”
來訪者:“我是父母、老師和鄰居眼中的好孩子和榜樣,我不能不優(yōu)秀,我必須考上一個重點高中,然后考上大學才行?!?/p>
輔導教師:“其實,每次你的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這足夠說明不是因為別的同學沒發(fā)揮好,而是你本身就很厲害。你前面說鄰居都知道你學習很好,也把你當作榜樣教導自己家的小孩,說明你很優(yōu)秀,不是嗎?而且你幾次失眠后考得也不錯,對嗎?”
來訪者(點頭):“好像是的?!?/p>
輔導教師:“很多時候,失眠后的疲乏、倦怠和注意力無法集中是自我暗示的結果。比如,假設你每天都需要睡夠9小時,但如果某一天你只睡了7小時,你可能就會覺得難受、注意力無法集中,但實際上7小時睡眠對學習效率的影響并不大?!?/p>
來訪者:“好像的確是這樣,看來是我把睡眠時間看得太重要了?!?/p>
2.第三次輔導。第三次輔導的時間為2021年12月2日,目的是:幫助來訪者拋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協(xié)助來訪者形成合理信念,緩解和改善來訪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障礙。方法為合理情緒療法,輔導步驟如下。
一是反饋輔導作業(yè)。來訪者經過了解發(fā)現她的母親偶爾也失眠,但第二天仍然能夠將工作、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這引發(fā)了來訪者的反思。在此基礎上,輔導教師引導來訪者認真地思考了之前列出來的不合理信念。
二是提出合理信念。經與來訪者協(xié)商和論證,輔導教師提出了以下建設性信念:睡眠需求因人而異;考試成績反映了自己的學習狀況,與他人無關;偶爾睡不好第二天會注意力無法集中很多時候是自我暗示的結果,事實上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是布置作業(yè)。輔導教師要求來訪者將以前的錯誤觀點和這次提出的建設性信念一一對照分析,并仔細思考。
3.第四次輔導。第四次輔導的時間為2021年12月9日,目的是:鞏固輔導效果和結束輔導。方法為合理情緒療法,輔導步驟如下。
一是反饋輔導作業(yè)。輔導教師發(fā)現來訪者經過認真思考后認識到幾乎每個人都有注意力無法集中、害怕考不好的經歷,但很多人依然能夠正常生活和學習,不會影響自己的睡眠。
二是了解來訪者的睡眠情況。輔導教師發(fā)現來訪者的情緒明顯好轉,睡眠潛伏期也在逐漸縮短,即使偶爾躺在床上睡不著,來訪者也能坦然面對。對此,輔導教師肯定了來訪者的變化,并給予其鼓勵,以增強其信心。
三是引導并鼓勵來訪者將輔導中學到的知識、理念、方法運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五、輔導效果評估
來訪者癥狀改善:失眠的情況有所減輕,能較正確地看待考試,面對考試成績能正確歸因,肯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輔導教師評估:通過回訪和教師、同學的反饋,可以發(fā)現整個輔導已經基本實現了期望目標,來訪者的情緒和失眠情況都有所好轉,學習方面也趨于穩(wěn)定。
六、案例反思
從本案例中我們應該有所啟迪。首先,父母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應理解和接納孩子,及時發(fā)現孩子不正常的情緒,并積極尋找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其次,家庭氛圍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應彼此敞開心扉,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家庭環(huán)境。再次,教師應在平時多鼓勵和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摒棄不合理的信念,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陽光自信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相信自己,遇到問題學會正確歸因。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