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穎
郵政快遞業屬于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郵政體系是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之一。隨著郵政快遞業的迅猛發展,快遞服務逐步走向千家萬戶;不僅如此,其在促進產業轉型、提升消費能級、增加就業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上海郵政快遞業(以下簡稱“快遞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邁入“十四五”時期,上海市快遞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及更為復雜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今年上海市人代會召開期間,青浦區代表團提交了一份關于制定“上海市快遞業促進條例”的議案(以下簡稱“快遞業議案”),議案建議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并出臺“上海市快遞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以促進上海市快遞業綠色健康發展。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上海快遞業在行業規模、產業能力、服務水平、創新活力、競爭實力等方面,實現新跨越,基本形成總部功能凸顯、主體活躍多元、科技創新賦能、服務優質高效、綠色安全集約、政策保障有力的發展格局。其中,上海市青浦區被授予“全國快遞行業轉型發展示范區”稱號,總部集聚優勢不斷釋放,轄區內5家企業先后改制上市并成功入選“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截至“十三五”時期末,上海郵政業務收入、快遞業收入分別完成1503.4億元和1428.2億元,兩項均位居全國第二,年均分別增長24.3%和25.7%;行業日均服務2200萬人次,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日益凸顯;郵政網絡覆蓋深度居全國領先地位,率先實現村村通郵、通快遞,建制村直投到戶比例達79.1%,國際網絡通達國家和地區大幅增加。
邁入“十四五”時期,上海快遞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新形勢、新要求、新矛盾和新問題。快遞業議案提到,上海市快遞業作為新興產業,在監管體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行業內部以及快遞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日益凸顯。
青浦區代表團認為,當前上海市快遞業行業內部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存在不健康的價格戰。雖然價格戰已被詬病多年,但如今卻有愈演愈烈之勢。部分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以低于成本價實施低價競爭,嚴重擾亂了快遞市場的正常秩序,恐將行業拖向“內卷”深淵,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是加盟企業與總部企業的法律關系不清。加盟商與總部企業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各自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實踐中,加盟企業的行為,比如用工責任、經營過程中引發的侵權問題等可能令總部企業承擔連帶責任。

郵政快遞業屬于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圖為快遞專用車輛)
三是快遞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大多數電商由于擔心商品在運送途中損壞,大多采用層層泡沫塑料包裹加膠帶多次纏繞的方式,由此易產生過度包裝的問題。在循環使用材料方面:一方面由于快遞包裝使用綠色循環材料成本過高,致使商家及快遞企業不愿采用綠色包裝技術;另一方面,由于快遞包裝國家硬性標準不完善,現有標準對循環利用指導性不強,快遞包裝的管理標準尚存在盲區。此外,快遞包裝廢棄物還缺乏科學準確的分類回收和處置措施。
四是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由于城市規劃與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在快遞“最后一公里”派送的過程中出現了送貨上門難、路途配送難、網點選擇難等諸多問題。比如,城市鄉鎮對三輪車等車輛的交通限制制約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間接加劇了快遞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青浦區代表團認為,對于企業與消費者而言,由于缺乏監管,還存在快遞員與消費者權益保障方面的難題。
上海市人大代表潘書鴻關注的是對快遞員的行為缺乏監管的問題:“目前,私拆包裹、偷竊包裹行為時有發生。一些快遞員利用工作之便接近客戶,私加客戶聯系方式,對客戶造成不同程度的騷擾。盡管一些行為目前尚不構成違法犯罪,有些快遞人員因及時認錯而被免于行政處罰,但這些行為令受侵害的客戶苦惱不堪。”
代表們注意到,除了缺乏監管,快遞員還缺乏相應的權益保障。2021年4月,上海順豐兼職快遞員劉建峰上班期間突感不適,去醫院看病掛號期間突發心源性猝死,事發后其妻張女士索賠卻四處碰壁。順豐表示劉建峰并非其正式員工,對此公司沒有責任。而勞務公司表示平臺每日會扣除用工人員保險費,因劉建峰當天沒有接單所以保險未生效,保險公司無法理賠,加之死者并非猝死于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對此,潘書鴻代表表示:“針對需求量大、流動性大、工作量不穩定的職業,尤其快遞、運輸等行業,采用雇傭、承攬的方式居多。從法律角度來說,雙方之間建立的更偏向于一種民事合作關系,而非勞動雇傭關系,甚至談不上勞務關系。因此,上述人員在工作中缺乏相應的權益保障。”此外,快遞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些快遞小哥在配送過程中遭遇了辱罵、毆打等嚴重威脅人身安全的行為。
對于消費者來說,包裹的損壞與丟失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議案指出,由于消費者習慣性地先簽收再驗貨、快遞柜無法當面驗收等情形普遍存在;造成一旦貨物出現問題,消費者對高價值物品不保價,快遞公司的限額賠償條款容易被法院認定為格式條款而裁定無效。
總之,在沒有明確的行業規范與準則,缺乏相關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快遞企業與消費者都缺乏應有的法律保障。
如何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和保障上海市快遞業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呢?快遞業議案建議,制定“上海市快遞業促進條例”,通過立法推進上海市快遞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針對立法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快遞業議案提出:
要推動行業分級,對快遞服務做產品區分,引導消費者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服務種類,保障消費者和快遞企業的權益,以實現雙贏。應鼓勵快遞公司并引導消費者根據配送時效、送貨方式等區分不同的產品,實現消費分層,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要厘清加盟店和總店之間的法律關系,既實現法律主體責任獨立承擔的基本原則,又要合乎監管的要求。
要制定“末端行駛權”,明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在非機動車道上的通行權,解決快件投遞“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難題;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與行人(或者非機動車駕駛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和賠償責任,要做出相應規定。要推動快遞末端設施設立,通過快遞驛站、智能快遞柜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和站點更好地解決快件投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高投遞效率,保障快件安全,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在維護消費者和快遞從業人員合法權益方面,針對包裹損壞和丟失等問題,快遞業議案建議:規范完善配送流程、制定合理的賠償規則,在立法層面維護消費者和快遞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針對消費者由于不理解以及不尊重對快遞員造成人身傷害的情況,建議從法律層面加強對快遞從業人員的人身保障;當然對一些快遞從業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因差評等對消費者態度惡劣甚至實施報復的行為,法律也應明確對其行為加強監管。
科技是賦能現代快遞業發展的一大要素,快遞業議案建議條例對相關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做出支持和引導,推進快遞業整個作業鏈和上下游產業鏈的標準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快遞企業探索無人駕駛工具的應用提供支持;建議條例提倡綠色包裝,促進快遞業綠色發展——在條例中對快遞包裝要求做出相應的指引,引導快遞公司合理選擇快遞包裹的材料、大小,限制對不可回收和不可降解的快遞包裹的使用;此外,條例應促進建立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多元體系,以此推動快遞包裝的循環再利用。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