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隨著人們對老年癡呆的關注,越來越多人開始在生活中關注自己是否有類似癥狀產生,甚至每當開始忘東忘西時,就會懷疑自己是否也患有癡呆。然而,除了癡呆癥外,其實不少類似的癥狀也會出現在抑郁癥中。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幾個重點分辨兩者的差異,如果情況嚴重,應該盡早尋求協助。
有些年輕人會表示自己有時會忘記事情,發生把手機放在冰箱、找不到遙控器,或是記不起別人的名字等狀況,并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癡呆。其實,雖然癡呆確實會出現在年輕族群,但40歲以下出現的概率并不高。而且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患者們通常會出現注意力下降、對事物缺乏興趣,并且處于學習意愿低落的心境中。因為癥狀相當類似,所以在判定罹患癡呆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嘗試找出“假性癡呆”的可能。“假性癡呆”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抑郁癥,不少患者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記憶力出現障礙,以及無力感等癥狀,與癡呆相同。因此,當出現這些癥狀時要認真鑒別。
與癡呆相比,抑郁癥就像是腦細胞去“放假”,導致注意力下降、做事能力降低等,但等到休假結束,能力就會恢復;而癡呆則是腦細胞“辭職”,雖然癥狀相同,卻是永遠無法恢復。
事實上,每個人在一生中至少都會有一次抑郁經歷。例如韓國,抑郁癥患病率高達36.8%。因此,40歲以下者當出現記憶障礙時,首先應該懷疑是否罹患抑郁癥。抑郁癥最常出現的癥狀是對事物的興趣消失,失眠,處理事情的能力下降,因為無法好好處理事情導致自責,以及活力下降、覺得自己什么都辦不好等。當這樣的情況出現超過2周以上,就可以懷疑自己處于嚴重的抑郁狀態中。除了心理的問題外,有時候也可能是神經傳導障礙導致。
若發現自己罹患抑郁癥,除了就醫外,也可以嘗試將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目標門檻降低,不要求過分的責任感;在做事情時,也可以通過拆解成更小的步驟來完成。
此外,要多與人相處,避免孤單,并從事會讓自己心情愉悅的活動。當抑郁癥發病時,經常會出現負面想法;但不要期待馬上康復,應該給予自己更多時間,讓它“逐漸”改善。等到情緒穩定時,負面想法也會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