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杰 蔣絢
目前研究認為,胃食管反流病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我國2020年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指出,調整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基礎治療手段。我們可以從胃食管反流的誘發因素人手,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減少胃食管反流的復發及加重。
1.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少食多餐,規律進食,不能不吃也不能暴飲暴食。三餐合理分配,早餐精、午餐多、晚餐少。
2.細嚼慢咽,避免進食過燙食物,避免進食過快,這樣可以減少進食后反流癥狀的發生。細嚼慢咽可以軟化食物,使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減少食物對食管黏膜的刺激,并且可以促進食管蠕動。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黏膜,嚴重時可引起食管糜爛及潰瘍。進食過快會引起胃內壓力突然增大,造成胃食管反流。
3.避免餐后躺下和彎腰,那樣會增加胃內壓力,引起反流。晚上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睡前3小時內不要再進食,以減少夜間反流。
肥胖會引起腹腔內及胃腔內壓力升高,造成食管運動障礙、胃排空障礙,胃內壓力增大會使胃內容物突破食管下括約肌,最終引起胃食管反流,所以應積極減肥以改善反流癥狀。許多研究表明,肥胖的程度與胃食管反流病的風險及癥狀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肥胖者多伴有胃食管反流,35%的肥胖者有燒心的癥狀。而減肥可以明顯減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癥狀,一項研究顯示體重下降10%就能明顯改善胃食管反流癥狀。
總的原則是飲食應以軟細、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低脂,糖類宜適中,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
1.應該少用刺激性食品(如濃茶、酒類、咖啡等)及刺激性食材(如胡椒、辣椒、韭菜、蒜等),這些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及食管下括約肌張力降低。橙汁等酸性果汁、可樂等碳酸飲料也可加重胃部灼熱感,進食過多會損傷食管黏膜。
2.少吃或避免吃高脂飲食。脂肪可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而膽囊收縮素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并使食管下括約肌張力下降,加重胃食管反流,同時使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壓力差逆轉,引起胃腸蠕動紊亂。平時應注意少吃肥肉及油炸食品,烹飪時以蒸煮燉等方法為主,減少食用油的使用。
3.糖類宜適中。高糖食物例如巧克力、蛋糕、紅薯、粥,進食過多時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食管反流癥狀。
4.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等。有些研究表明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減少胃食管反流。但一些高糖及酸性水果蔬菜不建議食用過多,例如山楂、橘子、菠蘿、葡萄、番茄等。
胃食管反流常在臥位時復發,這是因為臥位時反流是水平運動,比坐位或直立時自下而上的垂直運動要容易得多。同時,睡眠狀態時食管下括約肌處于松弛狀態,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減弱。因此建議午餐后午睡時應半臥位休息,晚上睡覺前3小時不要進食并避免過多飲水,以減少胃食管反流。睡覺時,可將床頭抬高10~20厘米(即床板從足部向頭部抬高,可以通過墊高床頭一側的床腿來實現,大約15度為好),這樣可減少平臥時反流。需要注意的是,僅靠抬高枕頭是不行的,這容易導致食道折疊受壓。有的人睡覺時喜歡將兩只上臂抬高或墊在頭下,這樣會造成隔肌抬高,使胃液反流而上,易造成平臥時癥狀加重。如果喜歡側臥,以左側臥為好,這樣可減少胃食管反流。同時應避免熬夜,注意改善失眠。熬夜和失眠可能會增加胃酸的分泌及造成胃腸蠕動功能紊亂,加重胃食管反流。
適當運動可以增加胃腸蠕動,保持心情愉悅,幫助控制體重,這些都可以減少胃食管反流的發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以做運動,但不應選擇劇烈運動,也不應在餐后馬上做運動。餐后運動不僅會加重胃腸功能紊亂,還可能導致食管裂孔疝、胃下垂的發生。胃食管反流患者可以考慮做以下運動。
1.散步是一項最簡單的運動,有助于胃腸道蠕動,適合大部分人群。
2.慢跑也可以,但餐后兩小時內不要進行慢跑,否則會引起胃內壓力增加,加重食管裂孔疝、胃下垂等情況。
3.瑜伽是一項輕柔、緩和的運動,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但應避免彎腰、卷腹、倒立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4.游泳也是一項非常有益的運動,但是游泳的時間不宜太長。適量的游泳也可促進胃腸蠕動,促進體內脂肪的消耗。
1.平時活動應盡量減少增加腹腔內壓力的動作及姿勢,如過度彎腰、負重和憋氣,特別是餐后2小時內,這樣可以明顯減少反流機會。
2.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可能與衣著過緊有一定關系,應注意合理穿衣。建議平時著裝應寬松、舒適,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和褲子,避免皮帶扣太緊。
1.吸煙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減弱食管順蠕動,減少唾液的分泌,使食管酸清除時間延長,并增加食管對酸的敏感性,誘發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癥狀。吸煙還能減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破壞胃黏膜屏障,加重胃酸對食管的損害,并降低藥物治療效果。
2.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乙醇能刺激胃酸分泌、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食管蠕動頻率、損傷食管黏膜,誘發或加重胃食管反流,酒精濃度越高越明顯。長期飲酒,反復引起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風險明顯增加。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及精神狀態對癥狀的發生有很大影響。在眾多的誘發因素中,不良情緒排在首位。緊張、激動或焦慮等不良情緒可刺激大腦皮層,導致下丘腦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同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多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食管反流。焦慮與抑郁會引起失眠,失眠會明顯增加胃酸分泌、胃蠕動功能障礙,加重胃食管反流。患者應避免各種負面情緒,學會心胸開闊,保持心情愉悅,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減少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如果自我調整存在困難,必要時可咨詢心理醫生,協助評估和改善。
1.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容易復發,大部分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長期用藥。在癥狀稍有改善時突然停藥,可能會引起癥狀反復發作。同時不建議隨意換藥,例如某些藥物要連續服用1周以上才能出現明顯療效,所以不能因為剛服用幾天沒有改善就換成其他藥物。同時注意服藥時間,多數質子泵抑制劑及促動力藥物需要在飯前空腹服用,飯后服用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削弱藥效。
2.使用某些藥物可能引起食管下括約肌張力異常,引起或加重反流癥狀,如某些抗膽堿能藥物和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α-腎上腺素能受體拮抗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鈣離子拮抗劑、苯二氮雅(艸+卓)類藥物、阿片類藥物等藥物。若服用以上藥物時胃食管反流癥狀明顯加重,建議及時就診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