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姿含
日常生活中,有些年輕女性由于減肥過度節食,一二天不吃飯而引起頭痛;一些常年喜歡“宅”在家的年輕人也會訴說一站起來就頭痛頭脹。這些頭痛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站著和坐著時癥狀明顯,躺著休息一會兒癥狀就會緩解。其實,造成上述“頭痛”的元兇是“低顱壓綜合征”。女性過度節食,進食量太少,攝入水分和鹽分不足,容易導致腦脊液分泌不足;而經?!罢痹诩遥龠\動,代謝水平低,也會因為血壓低而導致顱壓低。
人的大腦內部是有壓力的,顱內壓力主要通過顱內腦脊液的調節來維持穩定。而腦脊液是每天不斷分泌同時不斷吸收的,是一個循環過程。一般成人的腦脊液容量平均為130毫升,其生成速度為0.3~0.5毫升/分鐘,每日生成約500毫升。人體正常顱內壓的范圍在80~120毫米水柱,70~80毫米水柱是臨界值,而顱內低壓是指低于70毫米水柱的一種顱內壓異常。
人的大腦并不是直接“安放在”顱骨當中。大腦和顱骨內側之間充斥著腦脊液。腦脊液主要作用是“托浮”大腦,保護著腦組織,避免其與顱骨直接接觸。這樣人在活蹦亂跳或頭部受到碰撞后,大腦和脊髓不容易受到損傷。腦脊液就像“水囊”里的水,“水囊”壁由硬腦膜和硬脊膜構成。一旦“水囊”破裂或“水囊”中的水分不足,顱內壓力就會降低。隨著“水囊”內腦脊液量的減少,腦脊液對腦膜產生異常的壓力,或者導致腦組織在重力作用下往下移位,使顱底神經、硬腦膜、動脈、靜脈等結構受到牽拉,人就會感覺頭痛。
直立性頭痛是顱內低壓綜合征的典型癥狀。就是說,患者站著或坐著就頭痛,躺下或頭低腳高位就舒服。此外,顱內低壓綜合征還可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疲勞等癥狀。腦膜刺激征陽性也是低顱壓的表現之一,檢查可發現患者出現頸強直或頸部不同程度的抵抗,屈頸時必須屈腿,或平臥時腿部不能向上伸直大于45度。尤其是當脊柱、顱腦手術或外傷后時間長,低顱壓有可能誘發顱內出血,出現意識障礙,危及生命。
顱內低壓分為原發性顱內低壓和繼發性顱內低壓。原發性顱內低壓好發于偏瘦、體弱、代謝水平低的女性,繼發性則無明顯性別差異。
繼發性顱內低壓多是外界因素導致腦脊液外漏。一般情況下,腰椎穿刺術是引起顱內低壓綜合征的常見原因。此外,顱底骨折、腰椎脊柱等部位手術后縫合不好,都會使腦脊液外漏,造成顱內低壓。另外有報道提到,部分患者由于脊膜先天發育松弛因此比較薄,受到震蕩或擠壓后就容易破裂。
生理性原因(內分泌失調)導致腦脊液無法產生,引起原發性低顱壓綜合征。排除上述外界因素外,若出現顱內低壓,則很可能是由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如垂體功能衰退、垂體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激素功能低下(埃迪森綜合征)等,以及女生青春期月經紊亂、婦女產后大出血(席漢綜合征)、40~50歲激素分泌不平衡的更年期婦女適應了躺著的長期臥床的患者。
因此,女性平日要加強體育鍛煉、多活動,不要長時間“宅”在家;正常飲食,保證水和鹽分的攝入,特別是發育期的少女不要盲目減肥。這都有利于預防低顱壓,減少因此而引起的頭痛。此外,若進行腰穿,應到規范的醫療機構就診,術后按醫囑平臥6小時,按時就餐飲水,等。
直立性頭痛是顱內低壓的典型臨床特點,患者訴說此病史時應懷疑本病。輕度頸部抵抗也可能提示低顱壓。腰部穿刺測定腦脊液壓力低于70毫米水柱,可以確診。由于腰穿是引起顱內低壓綜合征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臨床上癥狀較輕的顱內低壓一般不建議進行腰穿。多數情況下顱內低壓不會引起嚴重后果,情況較輕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采取頭低足高位,并且鼓勵患者多飲水,通過補充水分和生理鹽水以緩解癥狀,一般兩三天可緩解。若癥狀沒有緩解,可應用少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此外,中藥人參制劑對此病也有較好療效。
情況較嚴重者經上述治療48小時仍無效時,則需要外科手術。目前較多進行硬膜外自體血修補術,一般手術預后較好。但如果是頑固性顱內低壓,不僅要“治標”控制癥狀,還要“治本”,要仔細查找導致低顱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