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
孩子發熱出現水皰疹時,不少家長免不了驚慌失措。不知孩子的皮疹是不是水痘?對身體有沒有何危害?已出過水痘或已打過疫苗,還有會出水痘嗎?今天帶著大家了解一下水痘相關的知識。
水痘潛伏期通常約兩周,多則不到三周。嬰幼兒往往癥狀不明顯或沒有前驅癥狀,皮疹及全身癥狀往往一起發作。年齡稍大的孩子或有惡寒、頭痛、低熱、咽痛和乏力等前驅癥狀,接著就會在一天內產生全身性水皰疹。
水痘皮疹是分批次、接連產生的。病后3~5天內,瘙癢感較重。各個階段的皮疹形態主要為:紅色斑丘疹一圓形水滴樣小水泡,周圍紅暈一水痕內容物變渾濁,水泡癟易破潰一結痂。皮疹脫癡后一般不留瘀痕。臨床上以皮膚、黏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風疹與結痂同時存在(“四世同堂”)為主要特征。
水痘皮疹先產生于頭皮或軀干(背、胸、肚皮),接著慢慢延展到四肢及面部;離四肢末端愈近,則皮疹愈少,呈向心式性分布。起初是紅色丘疹,瘙癢,隨后變為透明水皰,很快水皰中心凹陷,接著就結痂。
1.水痘預后通常良好。脫痂后大部分不遺留瘢痕。當然,若痘疹深達真皮層,發生繼發性感染時,會產生淺瘢痕,往往發生于顏面部及前額。水痘致死率極低,約為0.01%。重癥水痘或合并重型肺炎、腦炎時,可造成患兒死亡。
2.使用細胞毒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出水痘時,和新生兒水痘患兒一樣病情不輕,且有不低的死亡率。
1.隔離,阻斷傳染源。水痘通常有自限性,約10天即可自愈。應將患者隔離至出疹后7日,或至全部皰疹干燥結痂為止,防止和急性期水痘患者直接接觸。

2.應避免抓破皮疹,以免發生細菌感染,引起皮膚疤痕。同時盡可能幫助患兒剪短、磨圓指甲,防止由于抓撓而發生細菌感染及明顯破損皮膚。此外,水痘未結痂時,皰液還存在傳染性,若抓破水痘,可能感染四周皮膚造成水痘增加。
3.若患兒瘙癢難忍,家長可在皰疹部位涂擦含0.25%冰片的爐甘石洗劑或用20%~5%的碳酸氫鈉溶液洗拭,以改善瘙癢癥狀。但不可在破損部位涂抹此藥,可遵從醫囑應用抗組胺藥,改善瘙癢癥狀。
4.患兒若有發熱癥狀,要讓其大量飲水,同時關注體溫升降情況。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燒。感染水痘階段服用布洛芬或加大感染皮膚鏈球菌的可能,所以不推薦布洛芬。
5.患兒應攝取清淡、易消化食物。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大量飲水并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牛奶、雞蛋、蔬菜等,勿食辛辣食品。應注意患兒病情變化,若患兒有高燒不退、頭痛、胸悶、嘔吐、呼吸障礙、煩躁不安、嗜睡或驚厥等表現,應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治療。
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接種后半個月左右才會產生抗體。當然,即便接種了疫苗,也不能保證不再出水痘。疫苗有一定的保護期限和保護率,接種5年后保護效果會逐步衰減。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在1歲~1歲半接種疫苗,4~6歲再接種1次;兩次接種的間隔時間為三到五年,如此可將保護效果提高到95%~99%。
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有著同樣的預防效果。國內疫苗在上市前均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其預防效果及安全性是非常有保證的。
患水痘后,機體通常會形成終身免疫,就成年人來說,發生二次感染的概率確實不大。但是患者若存在以下情形,如惡性腫瘤、營養不良、糖尿病、白血病、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則無法杜絕再次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