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峨
1.肢體發麻 人體內的血液循環十分豐富,與心臟相距越遠,血液循環的難度越大。手腳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末端組織,相比其余部位,血液活動相對較弱。如果血管出現堵塞,手腳血液循環受影響的時間長,會導致局部缺血,引起手腳麻木。腦部神經在缺血缺氧后,支配運動的神經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患者出現肢體麻木、無力。這種癥狀一般發生在患者肢體一側,血管堵塞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運動障礙、偏癱,這也是腦梗常見的并發癥。
2.舌頭發麻 腦梗患者在發病之前大多數還會出現舌根麻木、吐字不清的情況,晚上睡覺時也會出現一側流口水。且這種情況一般只會在一側發生,另一側很少發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腦部供血不足,導致神經系統異常,影響了控制舌頭的神經以及語言的神經,從而出現上述癥狀。
3.面部發麻 腦梗會導致患者腦部出現僵硬、麻木、口歪眼斜等癥狀,這是因為腦組織供血受到影響,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影響人體面部神經,患者難以控制面部肌肉,從而出現口歪眼斜、面部麻木的情況。很多腦梗患者在經過治療后,面部神經損傷仍然沒法完全修復,是腦梗常見的一類后遺癥。
其實,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三種腦梗常見征兆之外,還有可能出現下面2種表現。(1)視線模糊:大多數中老年人會出現視物不清的情況,大多認為是年齡所致,導致他們不夠重視;但如果是最近一段時間出現視力明顯下降,甚至出現重影、黑影,那就需要警惕腦梗。(2)頻繁打哈欠:在睡眠質量得到保障、睡眠充足的情況下,白天還會出現頻繁打哈欠,就需要引起重視。這是因為腦血流循環受阻后,腦部缺血、缺氧引起的癥狀,需要高度警惕。
1.控制飲食 要預防血管堵塞,日常飲食中要控制膽固醇、脂肪的攝入量。中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要減少食用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同時還要加強對糖類食物的控制。高糖飲食存在很高的熱量,攝入后會在機體轉成脂肪,導致血脂水平上升。日常飲食中可以多食用新鮮果蔬補充膳食纖維,有利于脂肪的代謝和血脂水平的下降。
2.加強鍛煉 中老年人適當進行鍛煉,可以有效控制體質量。鍛煉過程中,人體大量脂肪、血脂被消耗。同時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軟化血管,維持血管彈性,保障供血功能。
3.控制“三高”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硬化,導致粥樣斑塊形成。斑塊脫落后會經血液循環進入腦部,導致腦部血管堵塞,引發急性腦梗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加速血管硬化進程,是公認的腦梗死高危因素。因此,控制好三高顯得尤為重要。低鹽、低脂、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對控制三高有積極效果。
4.定期體檢 應定期體檢,了解機體健康情況,評估風險。有的人對體檢不重視,總是等到有明顯的不適才重視,卻不知預防更關鍵。尤其是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早發現、早治療能減輕疾病的危害,提高生活質量,而定期體檢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