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的關系研究

2023-06-23 21:36:34于大君

[摘 要]以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主體,運用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精簡版(DASS-21)、家庭養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采用線上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家庭養育方式、人格對大學生抑郁情緒有影響顯著。在家庭養育方式中,父親溫暖理解、母親溫暖理解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負相關;父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以及母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保護、拒絕否認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正相關。在人格因素中,精神質、神經質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正相關,內外傾、掩飾性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負相關。2.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中具有完全中介效應。因此,可從塑造高質量家庭氛圍、加強學校針對性心理輔導與教育、提高個人情緒管理能力三個方面降低大學生的抑郁情緒。

[關鍵詞]抑郁情緒;家庭養育方式;人格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23)01-0115-06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ression,personality and the family rear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YU Dajun

(Hospital,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Taking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as the subject of study,the research conduc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ression,personality and the family rearing sty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y applying a condensed version of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elf-Rating Scale(DASS-21),Egma Minnen Av Bardndos Uppforstran(EMBU),and 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 rearing style and personalit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family rearing style,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thers warmth understanding and mothers warmth understanding and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 emotion,while severe punishment,excessive interference,denial and overprotection of father and mother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mong the personality factors,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ressive e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while introversion / extroversion and dissembling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ression. Another finding is that personality has a 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rearing style on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the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reduced from three aspects: shaping high-quality family atmosphere,strengthening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in school,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emo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depression;family rearing style;personality

一、引言

抑郁情緒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睡眠障礙等,是個體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抑郁情緒可視為有機體在某一段時間的消極心境,是對內部與外界刺激的情緒反應。

改革開放后,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社會結構隨之發生變化。人們在空間上遷移增多,不確定感增強,連帶削弱了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在時間上強調速度,競爭力增強,同時要承擔由生活成本增大、經濟負擔加重、制度不健全等帶來的壓力。個人主義化、對自我的肯定與尊重占據了當代全球的主流文化價值,表現為人對身體外形的關注、電子產品與網絡使用的需求變大、親密關系民主化需求增大、獨生子女養成自戀人格、競爭與高風險帶來的挫敗感等。人們要應對復雜多變的沖突與不斷的適應過程,心理情緒沖突加劇更甚以往,從而促使抑郁癥的發生[1]。目前抑郁已經成為大學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友等都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以至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乃至輕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全球化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抑郁情緒尤其需要關注。

二、抑郁情緒、家庭養育方式、人格關系的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一是家庭養育方式與抑郁情緒的關系研究。家庭養育方式是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表達出的言語和情感的集合體[2],父母履行責任的、特定的、有目的的行為和自然表露的情緒變化、語調、姿勢等非目的性的教養行為,都屬于家庭養育方式。這些言語、情感和態度所形成的撫養氛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幾乎所有類型的兒童期虐待都與成人抑郁癥的發生相關[3]。童年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視對青少年抑郁的預測作用最為顯著[4]。患有抑郁障礙的青少年存在消極應對和悲觀歸因,這與其受到的不良家庭養育方式有關[5]。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溫暖的教養方式都負向預測子女的抑郁水平[6]。父母的拒絕否認則與子女的抑郁顯著正相關,父母的拒絕否認容易讓子女產生無助的情感,形成負性歸因,從而導致抑郁情緒的產生[7]。Diamond等人的研究顯示,家庭因素與青少年抑郁癥的發病及病程有關,其中家庭因素包括親子關系疏離沖突或依附關系薄弱、父母持有強烈的指責與敵意、父母罹患精神病、缺乏有效的親職能力[8]。Keitner等認為,家庭功能與抑郁癥的病程緩解、復發都有關系[9-10]。

二是人格與抑郁情緒的關系研究。人格是個人具有一定傾向性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決定了一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從不同的人格流派出發,可以把抑郁解釋為轉向內心的憤怒、一種穩定特質、一種天生傾向、低自尊、缺乏強化物、消極的思維方式[11]。另外,根據Eysenck人格結構理論,神經質人格是反映個體情緒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低神經質個體情緒較穩定;而高神經質個體情緒較不穩定,反應激烈,焦慮不安,容易體驗到較多的消極情緒,如焦慮、抑郁等[12]。此外,宋煜青等認為,個體的神經質人格水平越高,個體越容易關注外界事物的負性成分,對情緒的調節能力越差,并易于持久陷入負面情緒體驗中,誘發抑郁情緒[13]。

三是人格與家庭養育方式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同的成人人格被歸因于不同經驗,特別是成長早期的家庭教養方式。邵麗娜等研究表明,家庭養育方式與人格有密切關系,而不同的人格特征決定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從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14]。家庭養育方式決定大學生童年經歷,兒童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兒童期遭受虐待會導致個體人格發展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發展出適應不良的人格特質[15]。人格的內外向傾與積極教養方式正相關,與消極教養方式的相關性不顯著,神經質性、精神質性與消極教養方式正相關,但是與積極教養方式的相關性不顯著,掩飾性與消極教養方式正相關[16]。人格障礙與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密切的聯系,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大學生強迫傾向、學生自戀人格、神經癥都與父母嚴厲拒絕否認和少溫暖關愛有關[17-20]。

四是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有研究認為,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抑郁情緒的影響中具有“中介變量”的調節作用[21-24]。神經質人格在兒童期受虐經歷與大學生抑郁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25-26];精神質、內外傾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對當前抑郁的影響中發揮部分中介作用[27]。

綜上,既往有關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的關系研究中,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抑郁情緒與人格、人格與家庭養育方式關系研究較多,而抑郁情緒、家庭養育方式、人格三者內在聯系的深層次分析較少。因此,本文探討大學生的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的關系,考查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抑郁情緒影響中的中介效應,以拓展以往的研究內容,并為家庭、高校、個人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提供借鑒,為大學生情緒管理、自我發展以及促進家庭持續性發展提供幫助。本次研究經學校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調查對象均知情同意。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某高校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主體,采用整群抽樣方式,以班為單位,每個學院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個班,共抽取1753名大學生,約占年級在校大學生總人數的15%。采用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收回有效答卷1661份,有效應答率為94.8%。1661名在校大學生中,男生1131名(68.1%)、女生530名(31.9%),大一—大四年級學生數分別為549名(33.1%)、422名(25.4%)、399名(24.0%)、291名(17.5%),被試年齡在17~26歲(M=20.53歲,SD=1.82歲)。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因素、抑郁癥狀、人格特征、家庭養育方式四個方面。其中人口學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專業、獨生子女、撫養方式、母親職業、父親職業、母親學歷、父親學歷。人口學因素不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因此人口學因素與情緒抑郁的相關性在本文不做闡述。

(二)研究方法

首先,使用問卷星在線自主填寫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Dass-21)、家庭養育方式量表(EMBU-C)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其次,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調查所得數據,Pearson相關系數衡量家庭養育方式、人格與大學生抑郁情緒的相關性,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探討家庭養育方式、人格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顯著性,Process3.0和Bootstrap軟件進行人格在家庭家養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中的中介效應分析和檢驗。

(三)相關評價量表說明

1.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精簡版(Dass-21)

大學生抑郁情緒評定采用襲栩等修訂的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精簡版(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的中文版[28]。量表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和效標關聯效度,總量表的一致性系數為0.89,分量表信度為0.77、0.79、0.76。3個分量表分別有7個條目,共21個條目,總得分范圍672分,分值越高代表越具有抑郁情緒。抑郁情緒得分小于等于9分為正常,大于等于10分為抑郁。

2.家庭養育方式量表(EMBU-C)

家庭養育方式評定采用家庭養育方式量表(EMBU-C)中文修訂版[29]。量表共有66個題目,父親養育方式包括6個維度共58個條目,母親養育方式包括5個維度共57個條目。父親養育方式的6個維度包括: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母親養育方式的5個維度包括:溫暖理解,過分干涉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本次調查中,因有獨生子女的情況,不對父親和母親的偏愛被試因子進行測評。量表Cronbach的α系數為0.70~0.85。計算得分與均數比較,小于均數得分為0,大于均數則得分為1。

3.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采用龔耀先等修訂的艾森克人格量表(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30]進行人格評價。艾森克人格量表包括內外傾、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性4個分量表,分別對內外傾、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性4個維度共88個項目進行測評,通過表現出的不同傾向了解人格特征。內外傾維度分數高表示被試外向,反之則內向;神經質維度分數高表示被試情緒不穩定,反之則情緒較穩定;精神質維度分數高表示被試有病理性人格,反之則無;掩飾性維度分數越高表示被試的掩飾性越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1-32],經檢驗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的α系數為0.76,各維度信度為0.67~0.92。根據統一回收的調查問卷,計算各量表的內外傾、神經質、精神質、掩飾性得分,然后根據年齡、性別轉換成標準分(T分)。T分越高,對應人格特征越明顯。采用0和1兩級評分法,T分小于等于56.7賦值為0,大于56.7賦值為1。

四、大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關系的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人格的相關性分析

大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大學生抑郁情緒與人格的相關性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1可知,大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養育方式的相關性為:大學生抑郁情緒與父親溫暖理解、母親溫暖理解負相關,與父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以及母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保護、拒絕否認顯著正相關。大學生抑郁情緒與人格的相關性為:大學生抑郁情緒與精神質、神經質顯著正相關,與內外傾、掩飾性顯著負相關。

(二)家庭養育方式、人格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顯著性分析

以抑郁為因變量,人格4個維度和家庭養育方式9個維度為自變量,采用Logistic進行邏輯回歸分析,探討家庭養育方式、人格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顯著性。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人格和家庭養育方式13個變量中,父親溫暖理解、父親過分干涉、精神質、神經質、內外傾、掩飾性6個自變量對大學生抑郁影響顯著;父親過分干涉、精神質、神經質增加大學生抑郁情緒的發生,父親溫暖理解、內外傾降低大學生抑郁情緒發生。父親懲罰嚴厲、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和母親溫暖理解、過分干涉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不顯著。

(三)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中的中介效應

根據Logistic邏輯回歸分析結果,家庭養育方式中父親溫暖理解和過分干涉對抑郁的影響有顯著意義,其他維度不顯著,因此只對家庭養育方式中父親溫暖理解和過分干涉兩個維度進行中介效應分析。以父親溫暖理解、過分干涉作為自變量,抑郁作為因變量,精神質、神經質、內外傾、掩飾性作為中介變量,分別進行Process中介效應分析(見圖1)。

由圖1可知,父親溫暖理解→人格→抑郁路徑回歸系數、父親過分干涉→人格→抑郁路徑回歸系數,均具有顯著性(P<0.05),父親溫暖理解→過分干涉→抑郁路徑的回歸系數不顯著(P>0.05)。說明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中具有完全中介效應。進一步運用Bootstrap進行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人格在父親溫暖理解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中的間接效應為-0.1969,對總效應的貢獻達到99.29%;人格在父親過分干涉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中的間接效應為0.1310,對總效應的貢獻達到69.68%。兩路徑在95%置信區間內不包含0,因此認為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中的中介效應具有統計學意義。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家庭養育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有顯著影響

家庭養育方式與大學生抑郁情緒密切相關。在家庭養育方式的各維度中,父親溫暖理解、母親溫暖理解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負相關,父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以及母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保護、拒絕否認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正相關。其中父親溫暖理解、父親過分干涉兩個維度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顯著,父親溫暖理解負向預測大學生抑郁情緒,父親過分干涉正向預測大學生抑郁情緒。由此可見,積極的養育方式可降低大學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可能,消極的養育方式則促使大學生抑郁情緒的產生。這一結論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

2.人格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相關

精神質、神經質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正相關,內外傾、掩飾性與大學生抑郁情緒顯著負相關。掩飾性一方面反映大學生個體回答問卷時的掩飾程度,另一方面反映大學生個體對社會認可的需求程度,掩飾性高的大學生個體對社會認可的需求也高,面對社會時壓力較大,而壓力是大學生抑郁情緒的促發因素。由此可見,良好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3.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中具有完全中介效應

人格在家庭養育方式對抑郁情緒的影響中具有完全中介效應,神經質、精神質、內外傾、掩飾性均有顯著中介效應。父母采用民主的、富有溫暖情感的積極養育方式,子女更易形成情緒穩定、有同理心、自信的良好品格,成長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個體,從而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獲得更高的社會支持,在遇到挫折困境時,以一個健康的心態去應對,降低抑郁情緒產生的可能。父母采用消極養育方式,對子女缺乏尊重與信任,持拒絕否定態度或持有強烈的指責與敵意,過于干涉,均可導致親子關系疏離沖突或依附關系薄弱。在這種家庭環境長大的子女,容易形成情緒不穩定、患得患失、追求完美、苛刻的神經質傾向和倔強、固執、懷疑的人格特征,而且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缺少獨立性,人際關系不和諧,難以融入群體生活,從而增加抑郁情緒產生的可能。這一研究結果與彭麗儀等的結論基本一致[25]。

(二)建議

家庭養育方式、人格與抑郁情緒的產生密切相關,塑造健康的心理是家庭、學校、個人共同的責任。一是塑造高質量的家庭氛圍。中國傳統家庭模式多為嚴父慈母,其中父親起主導作用。中國父母在養育子女時往往注重生活上的照顧,尤其是身體上的照顧,而輕視心理上的滿足。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較少,權威感強,親子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子女缺少獨立的人格,導致親子關系疏遠、冷淡。而親子關系疏離沖突或依附關系薄弱、父母持有強烈的指責與敵意等,與青少年抑郁癥的發病及病程有關[9]。可以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在今天之所以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是與這種傳統的家庭教養模式密不可分的,各種問題癥狀可能被視為家族內功能運作不良的一種表征,而不只是個體的適應不良。所以,塑造高質量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乃至人的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是必要的。二是學校加強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和輔導。學校要加強心理衛生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壓力,更好地適應環境;重視心理危機預防,重視心理咨詢,向學生提供多重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學習、人際交往、擇業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問題;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檔案,了解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有嚴重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有自殺傾向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突然打擊和受到意外刺激的學生,以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作為心理危機的高發人群,確定為危機干預的重點對象;建立學生心理組織,建立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團體,發揮學生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早期預警間同伴教育的特殊作用[33]。三是個人要學會情緒管控,通過對自己情緒的察覺,加以建設性的調節,實現自己對情緒的有效把握。首先個人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接納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設定合適的目標,正確看待各種壓力和挫折。其次要積極參加心理拓展訓練,包括個人和團體的訓練,提高心理抗壓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意識;主動尋找一些健康的方式進行壓力釋放和宣泄,多進行體育鍛煉和閱讀、音樂欣賞等,縮短上網時間,降低對網絡和媒體的依賴性,以降低抑郁情緒體驗。最后,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干預機構和人員的幫助,接受專業性的建議和指導。

[參考文獻]

蕭易忻.抑郁癥在中國產生的社會學分析[M].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DARLING N,STEINBERG L.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李鶴展,張亞林.兒童期虐待與成人抑郁癥[J].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4(2):100-103.

凌宇,楊娟,鐘斌,等.童年創傷經歷與自尊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J]. 2009(1):54-56.

王高華,唐記華,王曉萍,等.抑郁障礙青少年父母養育方式、應對方式歸因風格及其相關性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2):123-124.

]張璠,陳杰,李新影.BDNF Val66Met基因多態性和溫暖的教養方式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1):52-55.

唐登華,潘成英,漆紅.70例青少年抑郁障礙心理社會學影響因素探討[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7):468-470.

DIAMOND G S,BRENDALI F R,DIAMOND G M,et al. Attachment-based family therapy for depressed adolescents:a treatment development stud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2,41:1190-1196.

KEITNER G I,MILLER I W. Family functioning and major depression:an overview[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0,147(9):1128-1137.

KEITNER G I,RYAN C E,MILLER I W,et al.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the long-term course of major depression[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1997,44(1):57-67.

BURGER J M.人格心理學[M]. 陳會昌,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9.

凌宇.神經質人格調節青少年應激與抑郁癥狀的追蹤研究[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3):411-416.

宋煜青,鄧兆華,郭琦,等.大學生抑郁癥狀的自然變化及影響因素的2年隨訪研究[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8(1):64-71.

邵麗娜,黃乃祥,許穎,等.醫學生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父母養育方式的比較及相關性研究[J]. 醫藥前沿,2013(7):56-57.

劉文,劉方,陳亮.心理虐待對兒童認知情緒調節策略的影響:人格特質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學,2018(1):64-70.

吳均林,陳晶,安蕾,等.醫學生人格特征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 醫學與社會,2005(10):18-21.

楊玉巖,李秋麗,劉曉慧,等.神經癥大學生人格特征與父母養育方式關系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2(7):787-788.

張麗萍.邊緣型人格障礙與父母養育方式的關系及其心理護理[J]. 醫療裝備,2016(6):180-181.

紀凌開,劉華山.大學生強迫傾向與外向人格、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3):438-441.

尚修芹,洪何露,張燕.大學生自戀人格與父母教養方式相關研究[J].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6(5):366-368.

李義安,王學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5):329-330.

郭曉霞.民辦高校大學生人格特征與父母養育方式的關系研究[J]. 精神醫學雜志,2014(4):288-290.

郭曉霞.高職生人際信任、人格特征與父母養育方式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300-302.

周蕓.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 長治醫學院學報,2007(3):183-185.

彭麗儀,胡義秋,曾子豪,等.兒童期受虐經歷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神經質人格和MAOA基因rs3027407多態性的作用[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21(2):230-236.

黃雅梅,馬健生,張宏娜.童年創傷對自殺風險的影響:神經質人格和抑郁的鏈式中介作用[J]. 中國特殊教育,2021(4):58-64.

姚桂英,杜愛玲,楊世昌,等.人格在大學生童年期精神虐待與當前抑郁癥狀之間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66-68

龔栩,謝熹瑤,徐蕊,等.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DASS-21)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J]. 2016(4):443-446.

岳冬梅,李鳴杲,金魁和,等.父母教養方式:EMBU 的初步修訂及其在神經癥患者的應用[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3):97-101.

龔耀先.艾森克個性問卷在我國的修訂[J]. 心理科學通訊,1984(4):13-20.

呂樂.艾森克人格問卷第二次常模樣本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08.

陳仲庚.艾森克人格問卷的項目分析[J]. 心理學報,1983(2):211-218.

達芳菊.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4):543-544.

[責任編輯王艷芳]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YC2019372)

[收稿日期]2022-05-26

[作者簡介]于大君(1980-),女,山東昌邑人,青島科技大學校醫院副主任醫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色综合激情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欧美区国产区|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操国产美女|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久久先锋资源|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99视频免费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午夜综合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伊人色天堂| 日本午夜影院|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www.日韩三级|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亚洲最大综合网|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95在线 |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五月天综合|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裸网站| 日本a∨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欧美a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爱做久久久久久|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