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都在不斷向前發展中,在這種萬事萬物皆可“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要求中職教師能夠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來對自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課堂進行豐富。因此,中職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整個中職歷史課程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對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更全面的認識,能夠真正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來提高歷史課堂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歷史;教學思路;信息化
“互聯網+”大背景下,中職歷史教學有了新的研究和發展方向,它能夠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來促進中職歷史課程教學更好的發展,與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相比,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歷史課堂教學觀念更先進,教學方法更多元,更能滿足現階段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需要,符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歷史學習情境,讓中職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歷史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歷史學習知識體系,鞏固課堂學習效果,讓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記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徹。從研究的結果看來,“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困境,亟待我們去攻破,去解決。
一、完善信息化軟硬件設施
現階段,由于部分中職院校缺少對信息化技術的重視,導致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不完善,無法滿足中職歷史教師的教學需要,再加上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部分發展落后的地區,無法對信息化技術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進行投入,導致教學軟件和教學資源缺乏,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為此,中職院校應該加大對于信息化教學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力度,為中職院校購置更多符合現代化辦學條件的信息化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引進信息化技術優秀人才,要讓信息化技術有得用,用得好。與此同時,政府也應該構建互聯網技術溝通交流平臺,讓更多優秀的歷史優質課、公開課資源實現共享,讓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能夠獲取互聯網技術資源,讓學生能夠在平臺上進行歷史學習和問題查找,從而促進教育公平的更好實現。
二、打造生動的教學情景
研究發現,當前在中職歷史的教學課堂當中,部分教師已經能夠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但是這種使用依然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對這一技術進行深入的挖掘,僅僅是通過歷史圖片、PPT課件和歷史錄音視頻這種教學方式來進行歷史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能真正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依然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所以對學生學習歷史的效果不明顯,學生依然感到枯燥無味。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羅列,沒有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課程調整和課程設計安排,導致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緩慢,使教學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
這就需要中職歷史教師,順應“互聯網+”的時代潮流,對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結合時代的特征,進行適當的調整改進,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其他高科技設備,有針對性地開展歷史信息化教學,為學生打造生動的、形象的歷史情境。中職歷史教師在進行課程準備階段,對中職歷史教學的特點進行深入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中職歷史的學科特征,制作好精美的教學課件,在教學課件中不僅僅融入相關的圖片、音頻和視頻,還可以利用情境模擬技術為學生打造真實的歷史情境,通過身臨其境的學習,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會更加的具體和立體,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到歷史教學,讓歷史從枯燥無味的文字中解脫出來,變成生動形象的鮮活歷史。
例如:中職歷史課程中有一階段的課程是關于抗日戰爭,在講到這一階段的內容時,中職歷史教師可以在教學多媒體課件中,添加關于侵略中國的圖片、音頻和視頻,從而讓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此外,中職歷史教師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被侵略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抗戰的悲壯歷史中,當學生們身臨其境時,就能夠充分地體會到近現代歷史中我們國家所遭受的磨難,真正體會戰爭給國家和人民所帶來的不幸。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中職歷史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了解同時期英雄先烈們的光輝事跡,并對了解到的英雄先烈們的光輝事跡進行溝通和分享,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讓學生學習英雄先烈們的精神,深刻領會到愛國主義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更體現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在歷經磨難的舊中國,正是由于英雄先烈們的愛國精神和人民的團結,才戰勝了日本侵略者,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三、加強歷史與現實的關聯
部分中職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未能將學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料進行及時有效的整合,存在中職歷史教學資源的共享出現諸多問題,很多歷史信息服務存在孤立化的現象,因此學生在進行信息查找和獲取時存在困難,現有的歷史資源與實際的社會發展出現脫軌現象,歷史教學和現實生活之間關聯性低,學生只能從歷史教材中去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情況,缺乏社科性,缺乏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總結,因此學生學習的局限性明顯。
因此,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中職歷史教師應該對歷史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了解歷史教材中的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化教學平臺將中職歷史事件進行關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事件,并加強對于歷史事件的反思和總結,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加強歷史與現實關聯的歷史教學方式符合新時期中職歷史課堂需要與日常生活、社會轉變之間緊密聯合的教育要求,中職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將政治熱點和社會熱點事件進行融合,能有效提升學生關注政治熱點和社會熱點事件的意識,讓學生養成關心國家發展的習慣,更好地培養學生時代責任感和家國情懷,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例如:中職歷史教師在進行蘇聯解體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就可以根據歷史教學課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將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點與新時期烏蘇沖突的熱點事件進行聯系,幫助學生做好歷史教學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也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歷史和現實之間的多元活動,中職歷史教師可以將烏蘇沖突相關的微博話題引入到教學課堂當中,并與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融合,增強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和社會熱點事件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真正實現知道歷史、了解歷史、尊重歷史。
四、增強教師信息化技能
在中職院校當中,有部分中職歷史教師使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能力不足,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職院校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有的學校只是單純地引入了信息化設備,在信息化設備引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卻對中職院校中使用這些信息化設備的老師培訓力度不夠,導致中職院校教師無法將信息化設備的所有功能發揮出來,設備的利用率極低,最終反而造成了信息化資源的浪費。具體來說,就是指現階段能夠真正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歷史教學的中職歷史教師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中職歷史教師僅僅停留在信息化技術使用的表面,對于歷史信息背景和內容的挖掘程度不夠,所以哪怕是進行了互聯網技術與歷史課程與現實生活的融合,也僅僅是浮于表面,所以對于學生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歷史學習,提高歷史素養的效果不明顯。再加上大多數的中職院校對于教師信息化技能的培訓力度較弱,不能合理地對待“互聯網+”,對于中職歷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求不明確,所以導致中職歷史教師也缺少主動學習這方面技能的主動性,最終對于整個中職歷史教學信息化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更好地讓中職歷史教師在中職歷史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發揮出來,中職歷史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主動地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學習,從而能夠真正實現中職歷史教師教學育人的積極作用,實現學生信息化歷史學習的時代需求。當前中職歷史教師應該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根據自身實際教學情況與教學經驗,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構建方式進行創新,并且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積極主動地進行新技術的學習,做到及時的總結和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調整創新中完善歷史教學課堂,強化自身教學技能。另一方面,作為中職院校,更應該加大對于中職歷史教師信息化技能的重視,通過定期培訓、專家講座等方式,讓中職歷史教師能夠有機會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水平,獲得更多更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
五、充分研讀教學大綱
信息化技術的使用一定要科學合理,一定要與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的融合,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融合,就可能會出現信息化輔助手段喧賓奪主的現象,導致學生被絢麗多彩的信息化手段相吸引,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歷史學習,因此,中職歷史教師應該對教學大綱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聚焦歷史教材內容,對歷史教材進行分析和重構。只有對歷史教材進行分析和重構,才能讓學生從教材解決基本問題,深入理解歷史。
例如:作為中職歷史教師,一定要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運用幻燈片、投影儀、錄像錄音設備等來作為教學輔助,在進行新航路開辟的講解時,中職歷史教師可以利用上述設備來進行課件的準備,將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路線等制作成動態的視頻,從而讓學生能直接生動地了解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點。這種課前微視頻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讓學生做好學習準備,從而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歷史學習。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在中職歷史教師充分地了解歷史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歷史教師就是因為對教材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在進行課件設計和微視頻制作過程中,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將新航路的開辟與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進行航海探險結合起來,并能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思考,過去的航海需要準備哪些物品,航海者進行遠航的目的與追求是什么。
當學生有了上述的思考和疑問時,中職歷史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來對自己的疑問進行自主解答,此時學生就會主動地使用百度搜索、微博話題發起、微信群提問等方式來進行問題的討論與解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歷史思維和歷史意識,還可以熟練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來答疑解難,進行自主學習。
六、鼓勵學生走出教室
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就是指中職歷史教師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課外實踐,來幫助學生將歷史知識的學習拓展到自然和社會當中,從而對自身所掌握的歷史知識進行有效補充,并在課外活動和實踐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能發現學習歷史的樂趣,從而能夠自主地進行歷史學習。在疫情形勢嚴峻的現在,很多課外活動就會受到空間和區域的限制,導致無法進行,“互聯網+”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為中職歷史教師和學生搭建起一座溝通和交流的橋梁,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和新技術來進行課外活動和課外實踐,幫助中職歷史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活動進度,幫助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快速地尋求幫助,推動活動和實踐更好的開展。與此同時“互聯網+”還豐富了歷史課外活動和課外實踐的內容和形式,能吸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歷史實踐中來。
例如:中職歷史教師在每學期開始的時候可以設置課外歷史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系列活動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進行開展,如果有部分學生選擇出一期歷史主題的黑板報,那么中職歷史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進行黑板報位置的協商,為學生提供活動場地,讓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夠真正落實;如果有的學生選擇了尋訪一個歷史古跡和名人故居活動,那么中職歷史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資源進行好背景調研與行程安排,如果遇到疫情等突發事件導致活動無法正常開展的,中職歷史教師也應該充分地利用好互聯網技術,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幫助學生進行線上的歷史古跡和故居調研。最后,中職歷史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互聯網交流反饋平臺,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活動進度與活動成果在網絡上展示出來。正是由于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才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歷史交流的微信和QQ群,在這些平臺上進行歷史話題討論、歷史資源共享、歷史成果展示,也能讓教師在學生出現疑惑和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響應,幫助學生解答困惑。
七、結束語
由上文可知,中職歷史課程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不僅包含著豐富繁雜的歷史內容,還要求學生能夠對這些繁雜的歷史內容進行細致的整合和深刻的理解記憶,為了讓中職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點進行學習和深刻掌握,就需要中職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當中科學合理地使用電子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改變過去口頭講授歷史知識的教學方式,同時在課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講述的歷史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思維導圖,方便學生思考和記憶。與此同時,中職歷史教師應該摒棄過去填鴨式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會讓歷史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嚴重的可能會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厭惡心理,這就需要中職歷史教師為學生構建體驗感良好的歷史情境,從而加強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產生學習的興趣,能夠真正喜歡上歷史學習。
作者單位:盧海燕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徐霞客校區
參? 考? 文? 獻
[1]解東霞.新課標視域下探討中職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方法[J].知識文庫,2022(14):103-105.
[2]王亞新. 虛擬現實技術在中職歷史課中的研究與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22.2.
[3]崔秀云.淺談“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歷史教學的新思路[J].中國新通信,2022,24(08): 209-211.
[4]張秀芝.沉浸式教學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22,24(03):67-70,91.
[5]馬紅霞.“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歷史信息化教學的相關思考[J].中國新通信,2021,23(22): 220-221.
[6]高善榮.淺談互聯網+背景下中職體育教學的新思路[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1): 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