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鑫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高職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涉及到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教材建設、師資培養、實訓室建設等各個方面,高職院校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構建更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農村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短視頻拍攝與制作》為例,在深入調研短視頻運營職業崗位真實需求的基礎上,重構模塊化課程結構,開發項目載體與教學資源,構建符合產業需求、適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課程體系,促進短視頻運營人才的培養。
1.1 課程目標。《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圍繞互聯網+、新興技術行業帶來的短視頻運營技能人才需求,以行業企業真實項目為主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短視頻從前期準備、策劃、拍攝、剪輯到運營的全過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短視頻拍攝與制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根據掌握支撐專業學習的基礎能力,能滿足職業崗位要求;使學生擁有團隊意識和職業精神,具備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2 課程內容。《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緊密對接短視頻運營崗位工作流程,由淺入深,精心設計了“走近短視頻”、“短視頻內容策劃”、“短視頻拍攝”、“短視頻剪輯”與“短視頻運營”等五個模塊,每個模塊根據知識點設置了若干任務,以情境任務為主導,引導學生逐步進入任務描述、任務實施、任務環節、任務評價等環節,最終達成短視頻運營崗位知識、技能、素養與創新的目標。為了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學,團隊教師深耕提煉,找準短視頻運營崗位工作流程中不同環節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比如正能量傳遞、文化傳播、美感培養、精益求精、知識產權保護等等,通過與之緊密關聯的故事分析與講述,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或改變他們錯誤的想法。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培養,課程中主要的案例均以農副產品為對象,比如“橘子紅了”、“五彩湘茶”、“麻陽冰糖橙”等主題視頻創作貫穿整門課程。

圖1 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圖

圖2 基于OBE 理念的三環四步五學六位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圖

圖3 三位一體的教學資源示意圖
1.3 教學設計。 《短視頻拍攝與制作》 課程全面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的“三教”改革精神,產學研深度融合,與行業領先企業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融入新規范、新工藝與新技術,將每個任務分解為“課前啟化”“課中內化”“課后轉化”三個教學環節,采用“分析策劃、設計制作、展示提升、探究遷移”的四步螺旋教學過程、“自學、導學、共學、督學、互學”的五學共振教學模式與“教、析、學、做、評、創”的六位一體教學方法,以“強化職業技能、引導創新能力”為目標,充分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最后通過教學實踐,構建了基于OBE 理念的三環四步五學六位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1.4 教學資源建設。《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網絡技術,實現教學與管理的職業化、網絡化與信息化,圍繞課程培養目標,充分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挖掘教學互動形式,建立和完善網上答疑、評價與師生互動激勵機制,于2021 年立項為湖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1.5 課程考核與評價
1.5.1 課程考核成績構成。①評價體系。《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考核評價體系,分為MOOC 公開班與SPOC 校內班兩種,針對兩種不同的開班形式,設置了不同的考核評價體系。其中MOOC 公開班級的考核評價體系如表1 所示。SPOC 校內班課程考核包括平時過程考核和期末技能考核兩部分,其中平時過程考核包括實驗考核過程考核+學習過程考核(包括課前評價、課堂活動、課后評價),期末技能考核采用上機實操形式,要求學生在90 min 內完成規定作品的制作。②考核成績。課程考核成績=學習過程考核(占總成績20%)+實驗過程考核(占總成績30%) + 期末技能測試(占總成績50%)。學習過程考核占20 分,學習過程考核主要從學生上課紀律及考勤情況、學習態度及參加討論、互動、課堂練習、技能訓練等方面進行。實驗過程考核占30分,主要從作業、單元測試等方面進行。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占50 分。

表1 MOOC 公開班級的考核評價體系

表2 SPOC 校內班的考核評價體系
1.5.2 課程考核內容。考試內容選取與模塊設置充分考慮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核心技能以及課程的教學實施手段,貫徹了本課程以培養技能為核心,以“綜合應用型”教學為基準,以實踐與理論的融合為模式的思想與策略。
1.5.2.1 學習過程考核標準。學習過程考核內容如表3 所示。

表3 學習過程考核標準
1.5.2.2 實驗過程考核標準。實驗過程考核內容如表4 所示。

表4 實驗過程考核標準
1.5.2.3 期末技能考核標準。期末技能考核占比50%,采用上機實操形式,要求學生在90 min 內完成規定作品。如在鄉村振興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大背景下,以“我的家鄉”為主題,內容可以為家鄉特產、家鄉人物與家鄉旅游景點等,展現新時代的家鄉新面貌,以3 ~5 人為一個團隊,拍攝一部時長為3 ~5 min 的短視頻作品。建議家鄉在同一個地區的為一組,方便搜集并挖掘自己家長的特色與故事。團隊根據“我的家鄉”主題需求,完成短視頻分鏡頭腳本的撰寫,拍攝視頻素材,自行選擇適宜的音頻素材,利用Premiere 軟件完成短視頻編輯與合成,最終形成完整的短視頻作品。
2.1 面向校內外學習者開放,輻射范圍廣。《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開發結束后,面向校內外學習者開放,截止到2022 年6 月30 日,《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已經開放6 期在線教學,共有15 330 余名學員參與了開放選課,分別來自湖南網絡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鐵門關職業技術學院、韶關市技師學院等全國高等專科學校等全國704 所本科大學、高等職業院校與中等職業學校,380 次的課程公告,47 597 次的有效互動討論,超過14 000 次的點贊、375 萬次的訪問量,產生了顯著的人才培養效益。
2.2 課程助力鄉村振興,消費幫扶大。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課程組教師帶隊的大學生三下鄉團隊來到農村,手把手地教會村民們直播帶貨、電商促銷等;指導學生參加2021年湖南省消費幫扶比賽獲得“先進組織單位”,累計幫扶總金額為112 018 元,位列全省第19 名。支部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立足農村電商教育,力爭培養更多服務農村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鄉村振興做好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
2.3 教師沉浸式教學,防詐效果好。2022 年4 月,為提高學生識騙、防騙能力,有效遏制電信詐騙案件多發易發態勢,切實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避免校園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課題組以“繃緊防范之弦,謹防電信詐騙,教師黨員在行動”為主題,開展了為期三周的“教師黨員宣講進課堂”“教師黨員指導拍攝防詐騙短視頻作品”等沉浸式教學活動,共收到37份由教師黨員指導、學生編導的防詐騙主題短視頻原創作品。每個團隊在創作作品時對于詐騙場景的“真實”再現,充分運用視頻剪輯等專業知識,契合在校大學生心理特征,通過這種沉浸式教學,來提高學生們防詐騙意識,增強防詐騙能力。
2.4 黨建+課程走入小家,技術普及遠。課程組聯合基層黨支部,通過“家庭會議”、講紅色故事、為黨送祝福等形式,向家庭成員宣傳黨的理論、傳播黨的聲音,不斷將黨建工作延伸拓展至身邊群眾,真正把紅色基因注入家庭。2021 年10 月,《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組聯合基層黨支部開展主題為“百年奮斗鑄輝煌黨員家庭送祝福”的短視頻送祝福作品比賽,共收到來自17 個黨員家庭的17 份祝福作品,每份作品都飽含著對祖國與中國共產黨的真誠祝福。在短視頻創作過程中,課程組全程進行技術指導,努力做到教會每一個家庭,進一步將短視頻拍攝與制作技術普及推廣至身邊的群眾。
2.5 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評價高。課程結束后,通過對6 個SPOC 校內班的課程滿意度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281 份,學生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建設、課程考核與評價以及課程整體的滿意程度都比較高。課程組對6 個班283 名同學的整體成績進行了分析,發現90 分以上有88 名同學,占到31%,80 分以上為198 名同學,占到70%。通過期末技能考核中的作品,我們也發現,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創作能力、精準求精的態度等素養目標均得到了顯著提升。
總之,《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模塊化的設計與運用,使得課程內容更加全面與靈活;根據職業崗位劃分的模塊化內容結構,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淺入深,逐步掌握了短視頻運營崗位的各項知識與技能,真正可以做到“結課即可就業”的深度與廣度。
通過對《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模塊化開發與實施,我們發現課程能夠較好地對接職業崗位需求,但是還是會存在一些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地方。因此,通過對課程開發過程和實施效果的反思,歸納總結出五條建議,希望能夠在高職農村電商專業其它課程開發中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3.1 課程開發前做好充分地需求調研,精確掌握企業行業需求。課程開發前最重要的環節是需求調研,主要包括職業分析與學情分析。職業分析又可細分為職業技能標準分析與職業崗位分析,其中《新媒體技術》職業技能標準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對于不同級別的基礎要求和技能要求都有詳細的劃分,為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確定提供了參考依據。職業崗位分析是對短視頻運營崗位的知識與技能要求進行分析,了解就業市場中對于短視頻人才的職業能力要求,從而根據職業能力要求進行模塊化的設計與開發。學情分析是對學習者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對學生原有知識與技能基礎、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分析,高職學生的優點在于動手能力強,但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自律性較差;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專注度不高。根據不同的學情分析,要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接收知識與技能,從而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加快提升教師隊伍教學與科研能力,提升整體課程教學質量。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學校與二級教學部門應制訂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通過同行學習、校內外培訓等多種形式,幫助教師提升課程開發與教學科研的能力。科研成果是教師教學思考與總結的反饋,也是教師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總結問題的體現。只有足夠重視教學與科研兩者之前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提升,才能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優化。
3.3 系統規劃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促進教學設計落地實施。教學資源包括數字化資源、教材、教學軟件、教學平臺、教學環境等內容。課程開發時,也要有計劃地對各種資源進行系統規劃。完成課程模塊化重構后,將知識點與技能點劃分成小顆粒,統一確定微課視頻、課件、教案、素材、試題、習題等資源的建設要求與標準,明確負責人,制定任務時間進程表,穩步推進教學資源的建設。
3.4 合理融入職業資格證書,幫助學生技術技能水平全面提升。課程開發前,要充分分析與課程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標準與要求,每個證書都有初級、中級與高級,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考核中,合理融入職業等級證書內容,鼓勵學生考取相關的證書,幫助學生技術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從而為就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5 校企深度合作開發課程,讓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框架協議上,要在課程建設、實訓室建設與教材建設上深度融合。企業對于市場非常熟悉,學校和二級教學管理部門可以引入企業導師進課堂,講授一門或者多門專業課程,特別像短視頻、直播等實訓課程,企業導師可以為課程帶來新技術、新技能、新知識與新思想;同時,也可以將教師送進企業進行崗位掛職鍛煉,真實體驗職業崗位,從而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優化,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滿足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