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尤汛 潘玉潔 洪泓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追求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對美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會大發展的浪潮下,國家愈發重視傳統文化,融入傳統元素的空間設計發展前景廣闊。而在現代空間中融入寓意豐富、題材廣泛的傳統紋樣裝飾是當代空間設計的關注點,怎樣將多種紋樣巧妙融入本就具有文化情結的歷史街區空間值得思考。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傳統紋樣都極具地域特色,紋樣創造的初衷是寄托對美好生活的祝愿,亦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不同紋樣文化下的歷史街區空間風格十分鮮明。在不同街區空間中,紋樣多樣的形態、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美學造型,豐富了設計形式與設計手段,有利于重拾傳統文化,增強設計的獨特性和民族感。文章探究江南地區青果巷歷史街區的傳統吉祥紋樣,探尋水鄉的特色美。通過介紹傳統吉祥紋樣在青果巷歷史街區的存在方式,在不同建筑中蘊含的寓意,以不同排列方式創造出來的美學特征,突出中國傳統紋樣的美感及應用意義,為更多想融入傳統紋樣元素的歷史街區提供借鑒。
關鍵詞:吉祥紋樣;歷史街區;裝飾藝術;青果巷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9-0-03
常州地處江南,曾為江南運河始,閱盡千年繁華。在當今大部分古街巷陌已被拆除重筑的情形下,青果巷經歷了保留、修繕再利用,依舊保存著傳統的裝飾紋樣。青果巷民居古宅的裝飾紋樣具有江南傳統民居裝飾紋樣的典型特征,是我國藝術的延續,同時匯聚著歷史長河中存留的精華。本文選用青果巷歷史街區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街區空間中的傳統裝飾紋樣,以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1 常州青果巷歷史沿革
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區中部偏南地段,是常州著名的古街巷陌,東至琢初橋,西面直通南大街,南面是市河。
百年古巷凝聚著常州城市人文傳統的精華,留下了歷代英雄的足跡,走出過無數英雄豪杰,如明代文學家和民族英雄唐荊川、狀元畫家錢維城、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悠長的古巷中,被青苔覆蓋的石板、青綠的墻根、古色古香的木窗、斑駁的墻面和屋上的黑瓦,都讓人不由得感慨時光的流逝和文化的積淀。
2 青果巷歷史街區中的吉祥紋樣分析
傳統吉祥裝飾紋樣符號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展現了獨特的民族思想和情感[1],見證了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的發展歷程。紋樣元素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傳統工藝及材料的載體,凝聚著獨特的藝術審美觀[2]。青果巷歷史街區依舊保留著通過雕刻形式創作出的具有吉祥元素的紋樣,下文通過分析不同元素,探究其對歷史街區空間的影響。
2.1 暗八仙
八仙通常指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鐵拐李、漢鐘離、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道教神仙,八仙紋就是由這八位神仙所構成的吉祥紋樣,而暗八仙紋并沒有出現人物,八仙由其所持的法寶代替,即“道家八寶”,分別為花籃、漁鼓、荷花、劍、葫蘆、芭蕉扇、笛子、玉板 。每一種紋樣對應八仙中的一個人物,原本的人物紋樣簡化為器物紋樣。
八仙紋之所以在明代盛行,是因為民眾對八仙及八仙事跡十分感興趣。八仙的故事頗為曲折、生動有趣,能反映當時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意志。八位神仙沒有身為仙家的莊重威嚴,反而平易近人。在我國歷史中,八仙深受百姓愛戴,其故事是民眾喜聞樂見的仙家事跡,到明末清初,八仙紋樣變成了獨立的暗八仙體系。
“法寶”原為佛教名詞,主要是和尚使用的衣缽等器物,但是只有極為珍貴的法器,才能稱之為“法寶”。道教有“得道成仙”的說法,只有在“得道成仙”之后,法寶才會具有無邊的法力。在我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及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關于神仙和法寶的記載,而暗八仙就展現了民眾對仙家及仙家所持法器的崇拜。
暗八仙紋在裝飾紋樣中也具有道教自身的宗教功能,有為民眾祈福消災的意味,但暗八仙紋最重要的還是民俗功能,其是吉祥的象征。
2.2 萬字紋
萬字紋作為傳統吉祥紋樣,是民間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對稱均衡、具有韻律節奏、條理反復和穩定求變的藝術特征與美學特點[3]。萬字紋是用“卍”字排列組成的紋樣,最為典型的是單獨紋樣、垂直式二方連續紋樣、連續式四方連續紋樣三種。
青果巷文化街區使用的是連續式四方連續紋樣,用線條構成矩形與“卍”字緊密連接,規律端莊。
2.3 云紋
云紋也是中國古代代表吉祥的經典傳統紋樣,是為數不多貫穿中國歷史的傳統紋樣。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祥云紋不斷演變,呈現出多種不同的藝術形態。在明清時期,祥云紋也被稱作團云紋,因其由多個云朵構成,形似團狀。
祥云紋的應用十分廣泛,早期就作為主題紋樣單獨出現,作為建筑或器物的裝飾,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寓意,作不同的裝飾。
當今時代,面對本土文化的變遷及外來文化的沖擊,許多傳統小眾的紋樣并沒有得到廣泛傳播,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多數年輕人對它們非常陌生。因此,我們不僅需要保護傳統紋樣,還要大范圍地傳播和解讀傳統紋樣。
3 吉祥紋樣在青果巷歷史街區中的美學特征
中國傳統紋樣是祖先為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創造出來的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是民族的圖騰和信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映射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民俗,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青果巷歷史街區的傳統吉祥紋樣,是為了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找尋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以達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更好地將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融入城市空間。
3.1 重復排列組合美
重復的排列組合形式給人質樸的感覺,充斥著秩序感和節奏感。重復的字面意思是反復出現,很多人可能認為重復是無趣的,但深入了解后,便能認識到重復背后深層的美學含義。重復代表的是簡單而不簡陋的凝聚力,當運用在裝飾藝術上時,更是秩序感與集中變化的體現。重復排列包含著秩序感,秩序感流露出重復美,二者雖不可等同,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重復的排列變化使得裝飾紋樣元素在建筑上不再是單一的復制,也不再是一致的排列,而是在和諧統一中又不乏變化。
在青果巷歷史街區中,重復的排列被運用在門、窗格和漏窗中,使建筑在體現規則的同時又不死板,賦予歷史街區整體建筑更強的活力和韻律感。排列主要采用線性組合、旋轉、堆疊等方式,首尾相連的連續重復,能組成和諧的裝飾紋樣。以萬字紋為例,將其運用在窗格中恰到好處,在不顯擁擠的同時,使窗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價值,展現出精致的裝飾效果與重復排列組合的美。
3.2 具象與抽象造型
在現有歷史街區空間中,在運用傳統吉祥符號元素的過程中,會將具象的紋樣抽象化,以便更好地迎合現代人的審美。以云紋為例,云的形態極其豐富,在建筑中,考慮到做工、制造等因素,無法完全還原,但可以提取主要形態,對吉祥紋樣元素進行抽象化處理,保留顯著特征,化繁為簡,進行夸張設計與形態推演,這樣既可以保留原生紋樣,又可以使其很好地融入當前的街區建筑。雖然具體與抽象的造型結合往往有一定難度,但這是一種對傳統吉祥紋樣作出突破性創新的有效手段[4]。
在古街巷陌中,唐荊川宅易書堂柩格上的梅花冰裂紋是具象與抽象的典型代表。采用了規則的幾何圖形,輔以簡化的梅花樣式,展現梅花傲然于世的姿態,構思巧妙,構圖恣意灑脫,展現了傳統美學,也是建筑主人對世事態度的真實寫照。
3.3 美好意蘊
在青果巷中,建筑房梁上有不同的木雕紋樣,這些木雕紋樣“極盡雕琢之能事”。常用的吉祥紋樣有專屬寓意,在保留傳統寓意的同時,也要創新含義。在歷史街區的建筑融入中,需要平衡好歷史街區原有的歷史底蘊與美好寓意之間的關系[5]。其不僅僅是民族的象征,還體現了普通百姓對未來生活的期許與盼望。
江南文化孕育的青果巷更是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極具觀賞性的暗八仙紋樣則較好地迎合了人們的價值追求。暗八仙紋多用于江南建筑,更多是借用神仙的美好形象,表達對福壽雙全的美好期望。吉祥如意的祥云紋、萬字紋等,體現了對平凡生活的向往。無論是什么樣的寓意,都凝聚了百姓對生活的期盼,與家庭美滿、升官發財、身體健康等相關。
4 傳統裝飾紋樣在歷史街區中的深度融合機制
快速發展的社會迎來了傳統紋樣元素與城市空間融合的全新時期。現階段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這是社會意識和認知觀念變化的體現,為傳統紋樣在歷史街區的深度發展提供了契機。
4.1 原生紋樣傳承
既要保護歷史街區空間中的傳統紋樣,又要合理進行建筑修復[6]。提煉歷史街區建筑上的傳統原生紋樣,化具象為抽象,擴大影響范圍,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形成保護意識。這既保證了歷史街區建筑的完整性,又能運用原生紋樣,實現新舊建筑共同發展,傳承了原生紋樣,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
在歷史街區空間中,要有效提取特有的原生紋樣,傳承歷史街區文化內涵,明確歷史街區敘事主題。將原生紋樣的造型、意蘊等融入歷史街區,表現出歷史街區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并且發揮街區的歷史延續、文化傳承作用[7]。
4.2 多元融合發展
歷史文化街區中傳統紋樣的發展不能拘泥在局部,要挖掘歷史文化的內涵,使其與街區空間紋樣元素的新型表達融合發展,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碰撞的過程中塑造出具有歷史內涵,融合地域特色、時代特色的街區文化[8]。要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不同渠道了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了解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要通過文化融合的理念實現文化共生,實現裝飾紋樣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文化元素的重構,實現創新傳承的目標。
其實,歷史街區的紋樣文化傳承、保護發展不能僅靠單方的努力,要提高傳統紋樣的使用度,讓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了解、運用傳統紋樣,使其逐步滲透日常生活。要倡導全民共同參與,喚醒城市記憶,形成城市歷史街區特色,這對紋樣元素與歷史街區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5 結語
青果巷雖然已歸于平淡,但歷史遺跡猶存,望族風范仍在。以傳統紋樣元素為媒介,打造歷史街區,實現傳統的紋樣文化與現代城市的有效融合,是對紋樣背后故事及寓意的傳承,也是對文化的傳承。要深度發掘與傳承傳統紋樣,推動傳統紋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城市歷史街區空間更新的過程中,既有城市歷史街區空間的形態和功能如何被沉浸式體驗所改變,是一個值得持續探索的課題。充滿煙火氣的文化遺產在城市歷史街區的更新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不是簡單融入活化元素,而是讓所承載的歷史文脈融入街區,貼合人們多元化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 凡鴻.中國傳統吉祥紋樣萬字紋藝術符號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今古文創,2020(48):40-41.
[2] 李媛.中國古代建筑彩繪紋樣[J].大舞臺,2011(8):282-283.
[3] 張淑文.中國傳統元素萬字紋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運用[D].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20.
[4] 楊春輝,袁博生.傳統吉祥紋樣在餐飲空間中的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4):120-121.
[5] 黃書華,褚海峰.歷史文化街區裝飾紋樣的文化基因提取與傳承策略[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23):102-104.
[6] 王書雨,田治國.景觀敘事導向下的歷史街區景觀傳承構建策略:以常州市青果巷歷史街區為例[J].現代園藝,2023,46(3):118-121.
[7] 單文歡.中國傳統紋樣萬字紋在現代家居空間中的運用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38(6):26-30.
[8] 馬娟.地域性傳統紋樣在青城特色小鎮街道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作者簡介:黃尤汛(2001—),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潘玉潔(2001—),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洪泓(1971—),女,江西九江人,碩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