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給物理教學帶來了創新機遇,但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雖然都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但實質上只是將原本在黑板上呈現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并未進行創新應用。顯然,這種現狀未能完全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甚至導致教學效率下降。鑒于此,文章就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展開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5-0084-03
引? 言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存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資源有限、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物理教學效率。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完善課堂結構,使學生可以更高效、更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并提升核心素養。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推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深入開展。
一、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必要性
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其中首要的改革創新體現在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核心素養的提出。在實踐過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樹立了生本理念,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予了充分認可與肯定,同時也更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些都是教育思想方面的轉變。但是,最終是否能順利達成課改目標,還需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雖然與過去相比,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已經有所優化與改進,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師需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信息技術融合到高中物理課堂中,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實際應用來看,信息技術除了可以讓高中物理教學更有趣,還能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在空間與時間上的局限,這對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二、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實施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
1.多媒體情境教學法
當信息技術融入高中物理課堂后,課堂教學方法將得到極大豐富。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課堂的知識性、趣味性與互動性,對達成高效課堂的目標有重要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物理教學內容,構建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驅動下,提高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及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以“滑動摩擦力方向”這一知識點為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直接讓學生死記硬背,然后通過“題海戰術”使學生機械記憶,這樣雖然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學生會慢慢淡忘,并混淆相關知識點。而在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具體的多媒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滑動摩擦力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具體的理解和認知,使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與記憶從傳統的死記硬背轉變為理解性記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演示物體運動過程中摩擦力的具體方向,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這一重難知識。同時,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這種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點。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多媒體教學情境,開展情境化教學是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創新的主要方向。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在情境構建中實現物理知識從抽象向具象的轉化。
2.基于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法
翻轉課堂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傳統課上教學部分轉移到課前,讓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了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而在課堂上,教師主要針對學生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在以往的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缺少課前輔導學生、指導學生、與學生有效互動交流的方法和渠道,導致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環節質量較低,影響課上教學的有效性。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翻轉課堂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技術保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實現對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優化。
同樣以“滑動摩擦力方向”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可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有關滑動摩擦的教學視頻,針對這部分內容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并將這些學習資料以及課件投放到學習平臺中,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自主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并將任務完成情況通過網絡渠道反饋。教師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存在的問題,進而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針對重點和難點部分進行講解,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用信息技術構建翻轉課堂為師生在課堂之外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視頻類學習資源的制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在多元化學習資料的幫助下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二)重視網絡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教學資源是教學活動開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養發展。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教學資源以課本內容為主,以課本為核心進行教學資源的延伸與拓展是新課程改革發展中的重要要求。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與拓展。物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及學生學習需求,將網絡教育資源與課本內容融合,實現對教學資源的豐富。
以“牛頓第一定律”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新知導入中引入相關網絡資源,向學生介紹牛頓的生平,這既有助于滲透德育,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打下良好基礎[2]。此外,教師還可以從網絡上搜索與下載優秀教師的教學案,然后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進行調整與優化,這樣既能減輕備課壓力,又可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在開發網絡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渠道與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及教學資源的共享。這不僅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對教學資源的豐富,還能夠提升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上教學中學生學習情況,開發網絡課程,針對教學的重難點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點,通過網絡視頻授課的方式給學生講解,而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直播或者錄播的方式學習。信息技術為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持,教師要在信息化的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上多加研究。
(三)借助信息技術輔助實驗教學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實驗內容,所以開展實驗教學也是整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隨著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普及,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實驗教學,尤其是一些開展難度大、安全隱患大的物理實驗,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3]。一方面,基于信息技術的物理實驗能夠解決學校實驗設施設備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能為學生構建虛擬實驗操作,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實驗體驗。這既降低了實驗成本,也滿足了學生物理實驗操作的需求。
比如,“電磁學”這部分內容的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演示,明確具體的操作步驟,然后讓學生自主操作,這樣能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另外,由于這部分教學內容涉及的實驗以微觀物理實驗為主,所以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實驗教學,進行展示或模擬演示,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便于學生掌握相關內容。與傳統的實驗教學相比,雖然這種方式不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但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每個實驗步驟。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回放、重放等功能,幫助學生反復研究學習,這對學生日后的物理學習與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
隨著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教師還要對教學空間進行拓展。簡單地說,就是借助信息技術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具體做法如下。教師可以將制作好的課件上傳到線上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中自行下載學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有效性,還可以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應用研究,通過構建健全的信息化自主學習平臺,完善平臺的功能,豐富平臺的學習資源,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比如,在講解“自由落體”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水平等,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借助微課視頻進行課前預習,充分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而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教學課件上傳到班級群中,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鞏固復習,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借助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及時查詢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情況,為有效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比如,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不需要等到校再咨詢教師或者再與同學探討,而是可以直接通過學習平臺進行線上咨詢。教師可以組織在線學生共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困惑進行分析和討論,為學生答疑解惑,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幾點反思
(一)注重課件制作,優化教學內容
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創新,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課件的制作,課件內容要切合學生實際,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但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并沒有充分分析實際學情,甚至直接使用從網絡上下載的課件,導致課堂教學脫離實際,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物理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在課件的制作方面下功夫,好的課件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提高自身的課件制作能力,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同時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與建議,如此才能實現對課堂教學的優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
(二)靈活運用課件,強化互動交流
信息技術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及時把握教學狀態,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優化與調整課堂教學。尤其是在利用信息技術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只顧向學生展示課件,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他們的課堂反應進行提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或給予針對性指導。但從客觀來講,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主要是輔助角色,教師切勿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否則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三)借助信息技術,改進教學行為
信息技術說到底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最終是否可以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從高中物理教學的角度來講,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與學生構建情感聯系,通過一言一行給予學生積極影響,使其主動融入課堂,認真學習物理知識。比如,在評價學生時,教師既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評價,也要展開激勵性評價,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識。
結? 語
在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下,物理教師應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潮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確保信息技術能有效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摒棄傳統教學的弊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為學生高效學習物理知識提供更多幫助。
[參考文獻]
許林民.教學信息化趨勢下高中物理教學的變革與思考[J].教師,2021(4):75-76.
包志理.基于信息化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對策探析[J].新課程,2020(46):170.
張偉.關于信息化條件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的變革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0(69):143-144.
閆曰峰.基于教育信息化技術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8):17.
作者簡介:蔣希錦(1992.8-),女,江蘇淮安人,
任教于淮安市洪澤湖高級中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