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琴 張琦
[摘要]在圖書購買方式轉向線上、圖書經營成本逐漸提高和數字閱讀的興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高校校園書店的生存和發展舉步維艱。特別是2020年以來,高校校園書店關閉停業的現象屢見不鮮。生存的壓力使得高校校園書店不得不轉換經營視角,思考自身理念、模式的轉型和升級。新時代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的發展迎來全新的挑戰。文章介紹高校校園書店的現狀,并結合廣西“八桂書苑”的具體創新實踐,探究新時代高校校園書店的轉型策略。
[關鍵詞]高校校園書店;創新轉型;校園文化
高校校園書店是大學重要的文化地標,在促進校園文化發展和繁榮、擴大先進文化傳播陣地、推動校園閱讀、建設書香校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校園書店為高校師生營造了優質的閱讀空間,是推動大學生校園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文化場所。近年來,高校校園書店的經營遭遇瓶頸,生存成了擺在高校校園書店經營者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其關閉停業的現象在各高校屢見不鮮。文章從高校校園書店的現狀入手,結合廣西“八桂書苑”的創新實踐,為廣大高校校園書店的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一、高校校園書店的現狀
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盡快補建。《意見》還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范圍打造一批獨具高校特色的‘校園智慧書店”[1]。根據中國校園書店服務聯盟在新冠疫情期間,通過調查問卷和線上會議等方式針對北京、上海、湖南等21個省(區、市)的117家高校校園書店進行的多維度調研,各高校校園書店的現狀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高校校園書店建設推進緩慢
盡管《意見》要求每個高校應至少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而且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極大的支持,但目前為止,高校校園書店建設的進程仍較為緩慢。一方面,高校校園書店要想做到高品質,就必須高投入,然而不斷上漲的人工、運營成本和難以預估的回報等現實因素,均讓潛在投資者對開辦高校校園書店的信心和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目前的高校校園書店經營者面臨生存的難關,經營成本不斷上漲、數字閱讀和網絡書店的沖擊、圖書利潤單薄、盈利模式單一等因素,導致大多數校園書店經營困難。所以,生存是擺在高校校園書店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二)高校校園書店規模以中小型書店為主
按照高校校園書店規模的定義,我們通常把500平方米以下的書店定義為中小型書店。在所調研的數據中,目前高校校園書店仍以中小型書店為主。其中,占地面積300平方米以下的高校校園書店占比45%左右,300—500平方米的占比33%左右。而1000平方米以上,能充分承載多元文化發展使命的大型高校校園書店占比僅有個位數[2]。中小型的高校校園書店,無論是提供的產品服務還是在空間功能上,都較難滿足高校師生對知識服務和高品質文化空間的需要,較難助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增加投入,擴大高校校園書店的規模,需要政府、高校、出版社、投資者等多方聯動,共同扶持,才能將高校校園書店建設成高校的文化地標。
(三)高校校園書店經營業態單一
高校校園書店通過滿足高校師生的閱讀需求與其他消費需求,為高校師生提供多元服務,這能夠增強高校師生對高校校園書店的黏性,促進高校校園書店發展[3]。目前,很多高校校園書店為了適應新形勢積極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但構成其主要收入來源的依然是傳統的圖書、文具、文創以及飲品(奶茶、咖啡等)銷售,其他經營收入占比較低。在功能和服務上,大多數高校校園書店仍僅是提供圖書購買和學習休閑的場所,無法給予師生更多附加增值服務。長此以往,高校校園書店活力不足、功能單一,容易日漸式微,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二、“八桂書苑”的創新轉型實踐
一系列國家政策為高校校園書店描繪出美好藍圖,這些政策的核心旨在持續深化高校校園書店對高校的文化地標建設的作用。“八桂書苑”把握契機,創新經營模式,推進自身轉型升級,致力于建成品牌知名度高、創新發展能力強、具有綜合服務特色的高校校園書店,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新名片。
(一)牢記“立德樹人”,堅持社會效益為先的工作導向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各級黨委、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黨組織都必須緊緊抓在手上。”高校校園書店作為高校重要思想陣地和文化設施,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4]。“八桂書苑”除了做好黨的創新理論著作、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重點主題出版物的宣傳、展示、發行工作,還要積極與所在高校團委、學工部門、社團聯合舉辦以品紅色書籍、觀紅色電影等為主要內容的豐富文化活動,將書店工作密切融入學校的日常工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強有力的陣地。
(二)拓展書店功能布局,全面融入校園生活生態
新時代高校校園書店的建設,應從所在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當今高校的特點,力求貼近師生的生活與需求、契合校園文化,為滿足師生學習、生活、交流等需求提供多功能綜合文化平臺,全面融入校園生活的生態。“八桂書苑”創新頂層設計,進行全方位的多功能布局設計:第一,開設圖書展示銷售區,主要展示紙質圖書、圖書信息以及圖書的相關活動信息,提供舒適的現場瀏覽和閱讀環境;第二,開設創新創業作品展、文化創意產品銷售區,展示和銷售與高校校園生活學習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第三,開設休閑茶吧,給師生休閑座談提供空間,提供咖啡、茶點等休閑食品;第四,開設多功能小型會議室,配備多媒體設備,建立功能完善的小型會議場地,甚至將場地升級為創客空間、實訓基地;第五,開設特色專業和教學成果展示區,展示和宣傳高校專業教學成果的特色與內涵。
(三)提升信息化賦能,打造校園智慧書店
高校校園書店應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信息化應用場景,提升服務水平。“八桂書苑”以文化知識閱讀為載體,順應互聯網在文化傳播領域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自身功能,轉型為線上線下閱讀展示平臺,為學習產品的場景化、立體化、智能化展示與銷售提供空間,與互聯網結合打造“智慧書店”,開發針對書店用戶的微信公眾號,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社交和數據收集整理功能,精準地分析用戶數據,實現深度經營。“八桂書苑”的微信公眾號具有線上產品信息查詢、產品信息發布、活動信息發布與參與報名信息收集、定期推送閱讀信息與知識分享等功能,可以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式服務。“八桂書苑”還專門建設自有網上書店,搭建與校園網相對接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并借助電商平臺為學生提供書目查詢、新書推介、網訂店送和網訂店取等服務。
(四)緊密契合學校特色,凸顯書店內在氣質
高校校園書店建設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挖掘所在高校的核心特質,充分發揮高校的特色和優勢,將所在高校的核心特質與書店功能布局相結合。“八桂書苑”(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店)設立學校重點專業(如該校的茶藝與茶文化專業為國家“雙高”建設專業)師生作品展示區,將師生制作的紫砂壺、繪畫等手工藝品與書店裝飾相結合,既能凸顯書店獨特氣質,吸引師生關注,又能很好地宣傳學校特色文化,另外,該書店內還設置有特色茶桌,可供師生學習茶藝使用,為其提供茶藝實訓空間。“八桂書苑”(桂林理工大學店)與學校地球科學學院聯合展示部分地質博物館的奇石和學生制作的珠寶作品,也與學校合作銷售相關專業文創產品,突出該校傳統特色專業的文化。另外,“八桂書苑”(右江民族醫學院店、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店等)都有各自的專屬特色。
(五)打造文化教育服務綜合體,塑造校園文化新名片
高校校園書店不僅是購書和售書的場所,更是校園文化的標志,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激發學生閱讀熱情、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和構建書香校園意義非凡。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發出“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的號召。“八桂書苑”以優秀的圖書和主題活動為媒,加強與高校、出版社等合作,為高校師生打造教學、科研、活動比賽等文化交流空間和平臺,具體包括:第一,開展服務高校教學與科研的活動,助力高校教育教學,充分結合高校的教學建設、專業建設和科研建設進行圖書的品種選擇,邀請相關的名師名家開展課程建設、專題知識分享和教學能力等方面的經驗交流座談;第二,承辦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如舉辦“女生節禮儀直播分享會”和承辦“你選書我買單”“‘八桂書苑杯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反饋。通過發揮文化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的作用,“八桂書苑”在引導高校學生好讀書、求新知,拓寬文化視野方面卓有成效,形成一道高校校園文化風景線。
三、高校校園書店的轉型策略
(一)利用新媒體,創新經營服務形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群體是讀者群體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群體,趨向于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因此,高校校園書店要想吸引更多學生,就要采用社會化媒體營銷手段,通過具有網絡性質的社會化網絡站點或工具開展宣傳、銷售活動[5]。高校校園書店可以借助移動終端平臺,打造智慧書店系統,構建智能運營體系,實現高效運營及精準化服務。在營銷推廣方面,高校校園書店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以及校內網絡平臺,構建立體的線上營銷體系,針對不同的話題、標簽以及讀者群體,分類建立專門的社群,定期舉辦主題讀書分享、名家座談等活動,進行分眾精準營銷,不斷提高高校師生對高校校園書店的關注度。在內容建設方面,高校校園書店除了提供傳統的紙質圖書,還要提供海量電子圖書資源,滿足學生的數字閱讀需求,解決實體圖書品種及內容有限的問題。在服務建設方面,高校校園書店可由提供到店服務轉變為提供網訂店取或送貨上門服務等,甚至可根據后臺大數據分析學生閱讀興趣和傾向,基于此向其提供精準個性化圖書或者活動推送等智能化閱讀服務。
(二)依托高校,塑造專業化特色
高校校園是書店生存的土壤,所在高校的支持力度影響著校園書店的生存及發展。首先,高校校園書店要充分依托國家的支持政策,在店面選址、水電租金減免、文創項目合作及其他項目合作等方面全力爭取所在高校的支持,甚至獲得高校直接的資金支持等,要讓高校充分認識到高校校園書店不同于校園其他的經營業態,其兼顧文化服務和產業經營的雙重屬性,擔負以文化人的重大使命,要將其納入整個校園文化業態,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校園書店。其次,高校校園書店要在功能布局、特色建設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所在高校的特色優勢,如在店內設立高校教學、科研及學生成果展示專區,開辟學生活動交流文化空間,與高校特色專業合作開發文創產品等。最后,高校校園書店植根于高校校園,要服務好高校校園建設,除了主營業務,更要主動緊密聯系高校校內各院系、行政部門、學生團體等,努力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實時了解高校師生的需求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例如:高校校園書店邀請名師名家到場開展教學研討、課程分享等活動,為師生提供學習交流平臺;與特色專業或者創業學院合作設計特色文創產品等;與高校教務處聯系,開展教材巡展活動,為高校教師提供免費樣書、飲品服務等;與后勤部門合作共建書香茶吧、咖啡廳、創客空間等;與學生社團合作,為社團提供活動空間等。
(三)融入校園,打造地標文化空間
高校校園書店不應只是賣書的咖啡廳,而應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標志之一。要想成為校園文化生態的重要一環,高校校園書店就要從自身定位出發,力爭將自己打造成校園文化地標,全方位融入校園,塑造獨特文化品格,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在學生心目中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獲得文化認同。在功能屬性上,高校校園書店要改變傳統的圖書、飲品及文創的售賣模式,從商品提供商向文化服務商轉型,創新服務業態,建構校園文化服務體系,為高校師生提供多元文化產品和服務。高校校園書店可以精品圖書作為載體或主題,基于此創設名家座談、文化沙龍、讀書俱樂部等,將具有相同愛好的教師、學生以及社團等凝聚到一起,在師生中構建起書店“文化空間”的品牌形象,以積累穩定的消費群體。高校校園書店要想做優、做新、做精,就必須創建集閱讀體驗、休閑娛樂、文化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傳播平臺,形成多業態可持續發展模式,使自身成為高校師生的精神家園。
四、結語
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高校校園書店不可或缺。高校校園書店是承載校園文化的最佳平臺,它是高校校園里除圖書館以外最重要的文化空間。為了幫助高校校園書店盡快擺脫目前的發展困境,政府、高校、出版社等多方力量必須聯合起來,資源共享,群策群力,為高校校園書店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實際幫助。同時,高校校園書店自身也要有文化擔當,兼顧文化服務和產業經營的雙重屬性,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堅持以文化人的重大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具體經營中,高校校園書店要找準自身定位,創新經營思路,凝練自身特色,融入校園文化,成為高校的典型文化地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19-07-25)[2023-02-13].http://www.gov.cn/xinwen/2019-07/25/content_5415100.htm.
[2]靖偉,王萍.2020高校校園書店發展調研報告[J].科技與出版,2021(04):5-10.
[3]王佳彤,樊可心,李飛雪,等.基于扎根理論的高校校園書店發展策略研究[J].出版與印刷,2022(05):32-41.
[4]全民閱讀媒體聯盟.董伊薇:建設高校校園書店 必須牢記“立德樹人” 堅持“以文化人”[EB/OL].(2019-10-13)[2023-02-13].http://www.gxbgsx.com/news/show-26622.html.
[5]溫伯格.正在爆發的營銷革命:社會化網絡營銷指南[M]. 趙俐,劉霞,高朝勤,等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