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遠誠 楊金玥
摘 要:本文敘述了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的發展歷史、藝術特點以及如何將貝雕工藝與現代樹脂技術相結合,創造出貝雕在市場上新的存在方式,打破貝雕工藝產品形式單一的狀態。此次新的嘗試能幫助北海貝雕工藝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出現在大眾身邊,做到非遺走進生活,文化帶動經濟發展。
關鍵詞:北海貝雕;樹脂畫;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J3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0-00-03
國家級非遺工藝北海貝雕因制作工藝復雜,再加上對北海貝雕工藝宣傳力度不足,以致大眾對貝雕工藝缺少認識,如今北海貝雕行業逐漸衰落。北海貝雕工藝制作流程煩瑣,學習周期長,貝雕行業從業人員逐年遞減。環氧樹脂材料產業逐漸成為我國的經濟新興產業,國內技術發展良好,潛在市場大、產業化前景好。北海貝雕與樹脂畫結合的形式既顧及了傳統技藝又融合了現代技術,是一次突破性嘗試。
一、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的歷史發展
(一)北海貝雕跌宕起伏的發展之路
20世紀60年代,北海工藝美術廠成立,派陳佐、梁傳略等人開始學習貝雕工藝,由于幾人懂得不斷總結經驗,北海貝雕工藝得到了高速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北海貝雕出口交貨額達到了191.13萬元,創歷史最好成績,美術廠所生產的貝雕遠銷亞、澳、歐、美四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額幾乎占據全國貝雕的半壁江山,一舉超越大連、青島居全國同行之首。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改革開放后世界文化帶來的影響,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產品選擇空間增大,北海貝雕市場隨之急劇萎縮,發展一度陷落低谷。
進入21世紀,在北海市二輕聯社與眾多北海貝雕企業共同奮斗下,北海貝雕工藝逐步恢復往年的輝煌,但由于其制作流程復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仍面臨許多困境。一是人才匱乏。目前在貝雕工藝領域,北海市擁有國家工藝美術級大師1人,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10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4人。貝雕工藝需要純手工打磨制作,培養1名貝雕工匠耗時較長。據1970年進入北海工藝美術總廠的貝雕師傅張其鳳說,他們作為學徒的時候至少需要學習兩年才可以勉強獨立制作,學習五年才能出師。[1]另外,在這個市場經濟收益高于一切的社會環境下,年輕人即使對貝雕技藝感興趣,也會因經濟收入等放棄從事這個行業,因此貝雕行業從業人員逐年遞減,后繼無人。二是宣傳力度不足。受市場經濟等因素影響,北海貝雕產品逐漸跟不上時代審美潮流,行業逐漸衰落,加上對貝雕工藝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大眾對北海貝雕缺少基本的認識,體現不出貝雕工藝品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及技藝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2]三是產業規模小,銷售渠道單一。現如今,北海貝雕產品的銷售模式還是以線下門店為主,只有喜蛙貝雕一家公司進行線上售賣,線上銷售還未全面鋪開,且產業規模小,大多以工作室、家庭作坊等微企形式存在,各個企業制作工藝水準也參差不齊,這些都加大了北海貝雕工藝傳承和發展的難度。四是產品表現單一,大多以貝雕畫為主,缺乏實用類貝雕產品,市場需求范圍過小。
(二)新興工藝現代樹脂畫的崛起
現代樹脂畫的發明者是日本藝術家深堀隆介,其發明靈感源于中國傳統的漆畫或昆蟲琥珀,是近年來在國內外興起的一門新的藝術形式。樹脂畫的制作材料一般為水晶滴膠和丙烯顏料,由樹脂滴膠的透明特性和有秩序性逐層繪制、疊加而成,是具有立體視感的新興藝術形式。在2011年,通過國內多家媒體對日本畫家深堀隆介樹脂畫作品的報道時,這一新型的手工藝術作品才緩慢進入國人的視野,同時在國內掀起學習繪制樹脂畫的浪潮。國內眾多樹脂畫愛好者通過網絡對僅有的國外樹脂畫作品圖片進行詳細的分析后,嘗試制作樹脂畫。近年來,從事樹脂畫行業的工藝師不斷增加,涌現出一些有名望的樹脂畫作者,如陳建煒、陳翔穎、曹強等人。來自廣西的陳建煒是中國立體樹脂畫先驅者,他的作品曾經在省級、國家級工藝展覽上獲金獎。立體樹脂畫表現效果逼真勝于其他畫種,但是由于樹脂畫制作周期長,有繪制難度大、工藝流程煩瑣的問題,始終阻礙著樹脂畫在國內的發展。
二、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的藝術特色
(一)北海貝雕的藝術特征
貝雕作為北海傳統工藝品,是城市形象名片之一,同時貝雕在全國同行中獨樹一幟,是北部灣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貝雕畫將國畫的神韻、刺繡的空靈、浮雕的質感、貝殼天然的光澤融為一體,具有極高且獨特的藝術欣賞性。
北海貝雕的藝術特色,主要有內容題材、選材擇貝、工藝手法三個方面。在內容題材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北海貝雕所表現的題材一直以山水、花鳥、仕女等傳統圖案為主。例如,北海恒興珠寶公司制作的貝雕畫《百鳥歸巢》,當中表現了仙鶴、孔雀、牡丹、松樹等貝雕畫最傳統的圖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貝雕畫也有做現代題材的作品,一般表現中西方建筑、人物活動大場景、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等。例如,北海喜蛙家居設計公司制作的《海絲掠影》,該作品呈現方式獨具一格,以十余個國家地標建筑為基點,用貝雕的形式展現了海絲文化包容與廣闊。在選材擇貝上,北海貝雕的生產企業各有特色,大多選擇用貝殼的天然色澤表現不同題材的作品,少數企業采用一些礦物質顏料在制作完成的貝雕上染色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動。比如,北海喜蛙家居設計公司制作的作品《金梅報春》,其中的花瓣完全采用了天然的金蝶貝打磨加工而成,天然的貝殼色澤與枯木襯托出作品生動的美感。而北海市精博貝雕工作室則傾向于制作少量染色的貝雕作品,眾所周知,天然的貝殼色澤有極大的限制,自然產出的貝殼沒有純藍色、純紅色等單一的高純度的顏色,表現一些高純度圖形時需用礦物質顏料在貝殼上稍加染色,讓圖案顏色更加貼近真實。比如,北海市精博貝雕工作室制作的作品《大展宏圖》,其中蘭草與孔雀羽毛都使用了黃綠顏料進行染色,染色后的貝雕色澤明暗過渡自然,毫無違和感。不論是染色或天然色澤,北海貝雕工藝始終講究色彩表現自然,裝飾性與表現性統一的審美追求。在工藝手法上,目前北海貝雕分為兩種表現形式,一是貝雕畫,二是貝刻。貝雕畫作品多以拼貼、切割、堆疊層次技法為主,而貝刻講究一體雕刻,在一片較大的貝殼內雕刻圖形、書法等。例如,貝雕大師利成世的代表作品《論語明珠》,該作品選用了一片極大的珍珠貝作為基底,貝殼內側用微雕技法雕刻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論語》全文,體現出了貝刻工藝的極致水準。
(二)現代樹脂畫工藝的藝術特點
在繪制內容上,市場上大部分樹脂畫作品基本取材于小紅魚、浮萍、金魚、蝦蟹、烏龜等水生動植物形象,少數工藝師嘗試繪制了老鼠、老虎、豺狼等陸生動物,但效果不如水生動物那般生動。在工藝技法上,樹脂畫是由樹脂膠的透明特定性逐層繪制、疊加而成的。它將樹脂這種更為現代化的材料作為載體,把顏料從平面的局限性中解放出來,由于逐層繪畫的層次感,它會比傳統繪畫更為立體、逼真。樹脂畫容器里透明、類似水的材質就是樹脂,繪制時需要先澆注樹脂做底,待冷卻凝固后才能開始繪制。一層繪制結束后,需再澆筑樹脂,等待干燥反復刻畫。畫家必須相當熟悉物體的結構,也必須擁有一個立體的思維,才能夠一層一層地畫出來。通常達到立體的效果需要四至五層左右,更細膩的作品層次也會更多。
(三)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的共通之處
1.作品內涵上的共同寓意性
北海貝雕工藝所呈現的內容大多為山水、花鳥、魚蟲類,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畫境審美,而樹脂畫所繪制的內容主要是魚類、浮萍等一些水生動植物,表達的是一種逼真立體的效果。雖然兩種工藝誕生的時間不同,但是在藝術表達上都講究寓意性。例如,北海恒興珠寶公司制作的貝雕畫《金玉滿堂》使用了十幾種不同色澤材質的貝殼,展現出了貝殼極致的光澤美,富麗堂皇的作品效果與創作主題呼應,體現了極佳的裝飾性。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陳建煒所創作的樹脂畫作品《時來運轉》使用立體分層技法,以圓形天然石塊為基石,繪制了36條栩栩如生的金魚環繞基石游動。該作品緊扣主題,題目中的“時”和創作中運用到的圓形石塊相呼應,體現出了巧妙的寓意性。由此可見,貝雕工藝與樹脂畫都講究體現美好、圓滿、吉祥的寓意[3]。
2.相似度極高的多層疊加技法
從技法上來看,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都是講究堆疊層次的工藝。貝雕的多層堆疊技法講究不同層次之間通過大小不同的貝殼來銜接,是根據圖案遠、近景的需要決定每塊貝殼的厚度。貝雕畫拼接完成后緊湊而密實,一般遠景貝殼磨薄,而近景貝殼厚堆。而樹脂畫則是通過每層大小做細微的變化來實現立體效果,其技法特點是每一層之間有一定的空隙,不同層級之前的距離有一定的講究,靠近底部的層級間距大,越往上越小。由此可見,二者對層次都極為講究,都是依靠層級之間不同厚度的差別來營造空間氛圍。
三、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的融合創新應用
筆者分別在2013年、2018年跟隨工藝美術大師蘇旭、陳建煒學習過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對二者技法、產品制作流程有著一定的理解。2021年,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成立了產品貝雕綜合實訓室,主攻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品設計與制作,筆者作為該實訓室的負責人,運用該實訓室中的設備制作了一批北海貝雕與樹脂畫工藝結合的產品,其中效果比較突出的是貝雕樹脂燈畫、貝雕樹脂鎮紙以及貝雕樹脂擺件等[4]。
(一)貝雕樹脂燈畫
貝雕樹脂燈畫以貝雕為載體,運用樹脂畫的多層疊加效果與其結合,創造出新的藝術表達形式。貝雕燈具其實在近幾年早已被貝雕工藝師許承斌創作出來,其表現形式是在環形燈具中間添加透明亞克力背板,在背板上安裝制作完成的貝雕部件,與市場其他裝飾類的燈具呈現效果類似。筆者制作的貝雕樹脂燈畫是建立在燈光、貝雕、樹脂畫層級基礎上的,其特點是既能體現出貝雕的光澤,又能體現出樹脂畫的立體效果。據筆者了解,貝雕畫其實最大的缺陷在于無法制作完美的虛化效果,貝雕表現如云霧只能用白色江貝制作片狀云層,抑或用白色石膏涂抹在遠山的下方,效果相對生硬,無法表現出云霧縹緲的意境。而貝雕畫的缺陷恰巧是樹脂畫的優勢,樹脂畫可以在AB膠材料未干燥時加入白色色精制作成云霧的效果,而且還能通過多層制作來營造立體視感。該效果可代替傳統的白石膏,樹脂畫的多層疊加技法使得貝雕畫制作中能在底層放置貝雕遠景圖案,中層放置中景,高層放置近景。這樣一來,畫面空間感會極大增強,后期加上燈條后云霧會出現明顯的陰影效果,立體云霧和貝雕交相輝映達到傳統貝雕畫不曾有過的新層次。
(二)貝雕樹脂鎮紙
貝雕樹脂鎮紙的制作主要參考了樹脂畫多層疊加的技法,實際上是借鑒樹脂畫的分層原理來制作貝雕作品。其制作過程較長,分為三步:第一步,需購置一個鎮紙硅膠模具以及一塊與模具內徑尺寸相同的底板,然后根據創作主題,在底板上用丙烯顏料繪制好需要的背景,背景繪制完成后置入模具,最后倒入一層薄的底膠以固定底板,底膠的厚度以剛剛沒過底板為佳。第二步,根據創作圖案選擇顏色合適的貝殼,在貝殼上畫出圖案后切割打磨,要求貝殼的薄厚和畫面空間一致,遠景薄近景厚。優先打磨遠景的圖案,遠景貝殼打磨完成后在其背面涂少量的白乳膠固定在模具當中。隨后進行調制樹脂膠,A膠與B膠充分混合后倒入模具中,其厚度以超過貝殼1-2毫米為佳。第一層樹脂膠徹底干燥后再重復上一層的步驟,反復制作,直到效果滿意為止。第三步,貝殼與樹脂制作完成后把作品從模具中拿出來使用砂帶機進行打磨拋光,打磨砂紙的數目從600目逐漸增加到5000目,直到作品表面光滑沒有白色的劃痕為止。
(三)貝雕樹脂擺件
常見的貝雕擺件有以金蝶貝、黑蝶貝以及鸚鵡螺為載體的一體雕刻作品。擺件形式與貝雕畫不同,通常工藝師會在一片貝殼上做浮雕或鏤空雕刻,雕刻內容以書法以及傳統圖案為主。筆者認為貝雕擺件與樹脂工藝主要以主客體的關系來結合,以經過雕琢的貝殼為容器,在當中逐層繪制魚類,以體現貝中有魚的奇妙氣氛。其制作過程并不復雜,以鮑魚貝制作為例,先選擇一個較大的澳洲鮑魚貝殼,其外形不能有破損。在貝殼邊緣按照創作主題需求雕刻圖案,完成后在貝殼凹陷處倒入底膠,待底膠干燥后開始逐層繪制圖案直到完整為止。
四、結束語
北海貝雕工藝的發展如今要面對的是產品創新的問題,好的產品能直接推動市場,產生經濟效益[5]。筆者針對北海貝雕工藝的缺陷,嘗試用樹脂畫與其融合,過程出現過多次失敗,但也不乏少數的效果尚可的作品。直到目前為止,貝雕與樹脂畫工藝只是進行了初步的融合,產品呈現形式還是以燈具、文房四寶為主并不廣泛。隨著相關課題的開發,其會帶動更多的工藝師進行該方向的研究,相信未來會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產品形式。
參考文獻:
[1]許承斌.廣西非遺北海貝雕的傳承與創新[J].神州,2020(33):28-29.
[2]鐘志慧.北海貝雕技藝傳承與發展的調研報告[OL].北海市二輕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2020-04-21.
[3]呂晨,廖磊.廣西北海貝雕畫藝術特色及創新應用研究[J].歌海,2020(05):111-118.
[4]彭仁.北海貝雕的文化思考[J].大舞臺,2015(02):238-239.
[5]張筠梓,許佳.北海貝雕文化產業的現代設計思考[J].前沿,2013(10):164-166.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北海貝雕與現代工藝的融合創作實踐”(項目編號:2022KY1792)。
作者簡介:鐘遠誠(1990-),男,廣西北海人,碩士,工藝美術師,從事工藝美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