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延水
摘 要:信息科技是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部分,對全球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信息技術課程在基礎教育中占據關鍵地位。加之在數字時代的創新發展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愈發關注人才的創新品質,推動了教學的創新變革。文章立足以上背景,基于創新思維培養視角,在“學”“思”“議”“做”“評”五個方面探究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新方法,以期促進學生創新品質的全面發展。同時,文章強調了創新思維培養下落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根本價值,意在提高全體教師對初中信息技術中創新思維的重視,開辟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新樣態。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創新思維;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0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18
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旨在深化學生對信息科技原理的認識,使其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重視對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的培養。教師應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力度,使其具備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能夠創新地運用已學信息科技原理解決問題。探究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迫在眉睫,這也是本文的論述重點。
一、在創新思維培養下落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根本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創新人才
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經之路。現代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把握基礎教育契機培養人才創新思維與能力至關重要。在創新思維培養下展開教學,教師在創新教學理念、方法、模式下打造新型課堂,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化活動、自主合作、實踐操作等創新手段探究信息技術理論與應用邏輯,另一方面營造創新的教學情境和氛圍,在不同維度上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創新感知、認識和運用,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有很大幫助[1]。此后,學生持續地運用創新思維看待事物和問題,主動地在創新思維下參與社會生產生活,逐步成長為創新型人才,對其個人與社會發展均有極高的促進意義。
(二)有助于學科創新發展
創新思維培養下的教學是對初中信息技術原有課程的有效補充,有助于信息技術學科穩定、持續的創新發展。初中信息技術原有課程一般以教材為基,而受一些現實因素影響,教材更新換代較慢,使一些課程內容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影響其創新發展。但在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創新地將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云計算等內容補充在課程中,緊跟信息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創新應用與發展腳步豐富課程內容,增強教學新意。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實現穩步創新,也就能夠帶動信息技術學科的創新發展。
二、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應用型教學方法
(一)學:自主中萌生創新意識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的反映,其形成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被動理解事物本質和規律時,思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首要任務是轉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貫徹“自主”教法,讓學生主動地發現創新學習方法,主動地形成以創新的態度看待并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可以打造“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差異,在備課時預設各具特色的導學活動,通過在線教學與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并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提示其創新學法,克服“直接在教材、教輔書中尋找導學案問題答案”的習慣,多使用數字化自主學習方法[2]。此后,教師還可以創新“自學自講”教學方法,讓學生角色向“教師”方面轉化,擁有在課堂上自學創新的主動權。比如,在“交互動畫”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創新自學收獲講解“交互動畫”,向大家介紹其概念與特點,之后鼓勵多名學生展示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先在創新自學中萌生創新意識,后在“創新教學”中強化意識與思維。
(二)思:動腦中發展創新思維
思維的主動形成過程需要不間斷的思考,因此以“學思合一”支持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更易實現創新思維培養目標。而為了有效落實“學思合一”教學,教師可以從四個不同角度切入。
1. 以明確的課堂目標促思。目標具有導向作用,創新教學目標在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不可或缺,既能持續提醒教師進行創新教學,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根據學生信息技術學情、創新思維發展水平與課堂教學實際內容預設課堂創新教學目標,確保其明確性。對此,教師可以汲取本校其他班級教師的成功經驗。比如,在課前教研會議中,與同年級其他教學進度快于本班的教師展開交流,了解其創新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與實現情況,確定基本的創新方向,明確“在課堂以何種方式進行創新學習”以及“將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到哪個層次”。而后教師可以結合本班教學實際對目標進行適當調整,使其創新內容充分貼合本班學生發展創新思維的真實需要,讓學生在目標引領下游刃有余地展開創新學習,自然而然地提升創新思維水平。
2. 以良好的情境氛圍促思。情境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要素,具有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的作用,并使其在直觀、具象的思考中鍛煉思維。所以在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情境教學方法,讓課堂情境富有新意、奪人眼球。比如,利用熱門游戲中的動畫創設情境,減少課堂氛圍沉悶感,將學生“討論游戲”的熱情利用起來,先引導學生創新觀察情境的方法,再使其通過分析游戲畫面完成對動畫的創新學習,吸收游戲畫面的創新設計思路設計動畫,在情境中遞進地發展創新思維。又如,利用社會生產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真實事例創設情境,以案例分析活躍課堂氛圍,將課堂“理論探究”與“實踐探索”轉化為“案例評述”形式,讓學生創新討論案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邏輯,自主發現其新意。學生在開放性的案例評價與描述中不斷更新思維,拓寬思路,轉變站在單一角度上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使創新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3. 以豐富的教學資源促思。課堂教學資源豐富與否,通常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教師若能將大量創新型教學資源整合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資料中,那么定然可以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對此,教師應重點關注微課、公開課等視頻資源,并在視頻資源的支持下直接了解其他優秀教師的創新教學方法,持續汲取新經驗并調整教法。這不僅有益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還有助于教師創新思維的發展。具體來說,教師既可利用互聯網開放性收集微課、公開課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將其在合理剪輯后應用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也可以通過在線教學平臺“信息共享”機制獲取資源,補充課堂教學資料。
4.以靈活的任務活動促思。項目化教學始終是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比較重視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實施與檢查、評估過程都創造了創新思維的培養契機。是以,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還可以深化項目化活動教學方法,在課堂以項目任務引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討論,指導學生自主制訂項目實施計劃,使其在分工明確的項目實施和客觀多元的自我評估中發展創新思維[3]。以“人工智能的產生及特點”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了解人工智能”項目任務,提出“人工智能是怎樣產生的”“人工智能有哪些特點”兩個問題,點燃學生討論熱情,在引導學生自主制訂“了解人工智能”的項目活動計劃基礎上對其計劃創新性、可行性設置較高要求,確保其計劃既能在課堂實施,也能激活其創新思維。緊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行分組,創新分配“搜集人工智能資料”“撰寫報告”等項目實施任務,明確分工,將項目活動落在實處,并使其在活動結束后對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展開自主評估。學生自始至終都在創新地思考問題,探索完成項目任務的創新方法,將其創新思維提到更高水平。
(三)議:討論中建立創新品質
在創新自學、情境互動、項目活動這些教法的實踐中,教師發現學生的一個共性,即能夠在思考和嘗試中碰撞出很多不同觀點,從而產生很多新的體驗和想法,而這種“新體驗”“新想法”的深度交流在其創新思維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此,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用“議論型課堂”教學方法也是可行的嘗試。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特設“交流和討論”環節,一邊引導學生充分交換創新學習意見,一邊鼓勵他們對不同意見提出質疑。同時,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其中,從一個新視角切入質疑學生觀點,使學生不得不通過新途徑證明觀點的客觀性與合理性,為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創造優良條件。此外,教師還可以拓展設計“信息科技的未來發展”等開放性討論話題,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發散性特點,讓學生根據對信息技術的已有認識發散地討論信息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使其創造性地聯想、解釋和描述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與應用。隨著發散聯想、開放交流的加深,學生的創新思維亦能得到不錯的發展。
(四)做: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注重以科學原理指導實踐應用,自覺適應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這表明了實踐在當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如果將創新思維融入實踐,于“做”中展現并達成創新,對培養創新思維大有助益[4]。而創新思維與信息技術實踐的融合可以通過兩個重要途徑得以實現。
1. 通過借鑒儲備經驗。實踐之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鑒他人信息科技實踐成果,在想法和方法的借鑒中獲得創新的靈感,儲備自主創新、深度創新的關鍵經驗。比如,在夯實編程理論基礎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編程程序,并向其展示歷屆學生的編程作品,使其從中獲得啟發,形成編寫簡單程序的靈感,在借鑒和模仿中進行創新編程,減少其創新編程的盲目性,保證教育效果。學生積累新的程序編程實踐經驗,創新能力得到一定鍛煉,創新思維水平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 利用原創推動成長。在學生提高信息技術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水平后,教學實踐可以向“原創”方面過渡。在原創中,學生對“怎樣運用信息技術”“怎樣通過信息科技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怎樣用信息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等問題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增強創新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參與實踐活動的原動力,創造信息技術新發明,創新思維培養效果不言而喻。比如,鼓勵學生原創機器人工作程序、人工智能工具、實用網頁工具、創意動畫等。為了保證學生實踐原創性,教師還可以在其展示實踐成果時,提出“說明實踐思路”“交換設計方案”等要求,使學生將創新實踐思路與方案分享出來。而后,教師要檢查其創新實踐成果,對出類拔萃者提出表揚,在鼓勵中增強其創新實踐熱情,給予遜色于人者針對性的點撥和幫助,幫助其理清創新思緒,完善創新實踐成果。學生每一步實踐、每一次調整,都是創新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體現,都能為其創新思維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五)評:簡化中鞏固創新成果
考核與評價也是一種教學。在考核中,師生可以發現創新思維發展劣勢,而在評價中,教師不僅可以對之后的課程制定更加貼合實際的創新教學方案,保證創新教學持續性,補足學生思維劣勢,還能通過“關注學生創新學習過程”保持其創新學習熱情。由此,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還應優化考核與評價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簡化“理論測驗”考核,創新“網頁設計比賽”“編程競賽”等特色實踐考核,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與競爭欲,激活其在實踐中鞏固信息技術創新學習成果的興趣,提高其創新參與考核的主動性[5]。在學生完成考核后,教師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多主體評價”為輔,簡化評價過程,先由學生自主或相互評價考核結果,再站在教師立場上,以“生本”為基礎評價學生在考核中的表現,一邊肯定其長處,一邊通過“課下一對一輔導”“完善線上信息技術個人學習檔案”等方式,創新指明不足和提出學習建議的方法。一方面,學生的創新學習表現和創新思維發展情況得到充足的關注,增長其信息技術創新熱情,另一方面,既保護了學生自尊,也促進了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習與實踐的進一步創新思考,做好培養創新思維最后一步,鞏固創新思維培養成果。
三、結語
總之,國家的建設需要信息科技,社會的進步需要創新人才,而初中是塑造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的黃金時期。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大勢所趨。教師應在創新思維下,多角度地革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應用信息科技的實踐能力,履行信息技術學科育人職責,讓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跳板。
參考文獻:
[1] 呂樂.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J].文理導航(中旬),2021(12):86.
[2] 賴興龍.創客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45):80.
[3] 馬來者布.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247.
[4] 朱海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J].智力,2021(24):46.
[5] 柳洪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7):70.
[責任編輯 郭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