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劉麗春
根據《實施方案》,廣州黃埔將細化制定一年、三年、五年目標及十年遠景目標,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在全區17個鎮(街)、61個行政村(社區)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全區實現城鄉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
近日,廣州市黃埔區出臺《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黃埔區“百千萬工程”進行總體部署。
《實施方案》對黃埔區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作出總體謀劃和部署要求,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同時立足黃埔區位優勢和科研實力,聚焦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速度增長“雙高”同步,促進城鄉等值,打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黃埔樣本。
目標:“四步走”推動城鄉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
根據《實施方案》,黃埔區將細化制定一年、三年、五年目標及十年遠景目標,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在全區17個鎮(街)、61個行政村(社區)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全區實現城鄉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
2023年開局起步,重點實現十個目標:區、鎮(街)指揮體系運轉順暢,主要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政策務實管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有新招實招,差異化目標引領科學有效,資源要素投入明顯加強,新型幫扶協作更加緊密,社會力量得到廣泛動員,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充分發揮,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提質增效。

到2025年,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城鄉公共服務和公共資源配置更加合理,農業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94%,農民收入水平穩居全國前列,行政村100%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區級以上文明村占比達到100%。
到2027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鄉融合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建成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
展望2035年,農村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生態環境詩意優美、綠水青山觸手可及,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故土鄉情燈火可親,農民在城鄉之間可進可退、自由流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任務:“一街一主業+N”產城融合行動打造黃埔樣本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黃埔區怎么干?《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高質量推進“三城一島”聯動發展等11項核心任務,并細化為100條具體措施,凝聚城鄉一體化發展強大合力。
高質量推進“三城一島”聯動發展提出優化“一核兩軸三區多點”布局,全面推進三大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聯動周邊城鎮發展,加快實施西區振興計劃,建立中高端航運服務產業體系,推進生物島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轉化醫學—產業轉化”全鏈條。
高質量實施“一街一主業+N”產城融合行動著力在16街1鎮加速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特色創新平臺、特色綠色城區,在全區61個村(社區)實施“一村一特色”。其中,新龍鎮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黃埔街打造現代港口經濟集聚區,紅山街打造科教智慧新城,魚珠街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第一街”,夏港街打造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街,大沙街建設以數字經濟產業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文沖街以區塊鏈為特色打造廣州數字谷,南崗街打造黃埔東部商業新高地,穗東街打造海絲國際創新城,長洲街形成廣州生態文化旅游首選地,聯和街打造智造中心示范街,永和街打造廣州東樞紐金走廊,蘿崗街打造香雪總部集聚區,長嶺街打造生態山水城、人才宜居地,云埔街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街”,九佛街打造生物醫藥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龍湖街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化街區。
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賦能引領提出規劃引領構建“一核兩園多點”的農業空間總體格局,引導優質農業資源向長洲島、大吉沙、麥村、洋田村等重點農業產業園集聚。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荔枝種質資源示范基地和國家水稻公園建設,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
高質量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質提出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進全域公園城市建設,打造逕下、蓮塘、麥村等一批“網紅打卡地”,推進新鄉村示范帶建設。
高質量提升鄉村治理科學水平提出構建“五治融合”鄉村善治體系,推動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聯動,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助力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
高質量推動區域協調合作發展提出將積極探索城鄉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雙向流動政策創新和試點。
高質量推進基礎設施全域互聯互通提出統籌規劃建設鎮(街)鄉道、水電氣網和新基建等基礎設施,推動市政公用設施向城郊村、中心村延伸銜接。
高質量推進生態環保共建共治提出深入實施“青山入城”“碧水織城”“百里路網”行動,統籌推進620公里綠道、80公里“連城森鄰道”、18公里碧道建設,構建全域慢行系統。
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科學有序發展提出將探索推進九佛“五村七片”等城市更新新模式,在舊村全面改造中強化產業導入提升、鄉村振興融合、歷史文化傳承、古樹名木保護、租賃住房供給,從單一城市化向產城融合轉變。
高質量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提出增強便民服務措施,推動村(社區)建設“家門口”政務服務,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優化農村“30分鐘服務圈”。推動實現村居頤康服務站全覆蓋,完善“1+N”養老服務網絡。
高質量推動人的現代化提出加快來穗常住人口市民化,進一步拓寬“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招生范圍,不斷提升鄉村治理“帶頭人”能力素質,積極探索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街區、園區、鄉鎮、單位。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