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梅
在2022年江蘇省體育與健康優秀課評比活動中,筆者執教了《踏板操》一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設計趣味游戲和展示、合理應用評價方式等,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融合傳統文化,增趣體育課堂
在《踏板操》教學中,筆者融入中國古典的舞蹈、音樂等傳統文化元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踏板操是從徒手健美操中派生出的器械健美操,顧名思義是在踏板上隨著動感音樂(每分鐘120拍左右)有節奏地上下舞動,進行健美操的動作和步伐。踏板操大部分動作是在踏板上完成的,是一項中等強度的運動,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及協調性。踏板操通常選用現代、流行、節奏感強的音樂,而筆者將其配以中國古典音樂,如《舞動長安》《花開洛陽》《盛唐游》《夢回敦煌》等,這些音樂富含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元素,并且節奏能與踏板操搭配,在獨特音樂的烘托和引導下,學生跟隨其節奏學習基本步伐,引導學生創編與音樂匹配的動作,在古今交融的氛圍中,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也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和了解。
二、依據項目特征,創新教學手段
高中生的知識儲備還比較少,因此教師在講解技術動作、項目內涵時,要重視語言的生動、易理解,并且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如,可以通過搶答、集體問答、接龍、競猜等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對運動項目的理解。踏板操是融體育與藝術于一體的運動,是力與美的結合,它的表象是“操”亦是“舞”。為了達到全身鍛煉的目的,在形成過程中吸納了健美操、傳統體操、現代舞蹈等元素,筆者充分結合這些元素以及器械(踏板)本身特點,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動作學練形式。如,用板面以及4個角完成上下板的連接動作或板上運動,根據需要將板擺成橫板、豎板等不同位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時利用2塊、3塊或多塊板的組合進行練習,為踏板操教學提供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活動空間,使其變化多樣,豐富有趣。
三、創設情境游戲,延續學練熱情
游戲是高中生普遍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同時也是活躍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創設游戲時,一方面要結合體育項目內容的特點,另一方面要把握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將這2個方面綜合考慮進行設計,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興趣。在踏板操教學時,筆者基于項目的多元性,以增強學生對踏板操運動的興趣為目的,通過引導、體驗、交流、協作、評價等教學過程,變“學會”為“會學”,再到“會編”,一方面幫助學生效掌握踏板操的技術動作,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優美姿態、審美能力和樂感,同時發展學生的靈活協調性等。
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斗操”擂臺游戲,讓學生分組進行“斗操”表演,引入中國武術比賽中的開場禮儀,當學生聽到上場比賽的點名時,需要向裁判員行抱拳禮,然后走到裁判長的右側半場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勢和收勢,最終由裁判組根據動作完成情況,以及創編的創新性、合理性等評選出綜合表現最佳小組,由教師給予獎勵。在“斗操”的過程中,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主動參與踏板操的自編自創動作練習,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氣氛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克服困難、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
四、運用多元評價,實現雙向激勵
評價激勵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的有力手段。高中階段的評價優化中,教師要充分審視評價方式的有效性、合理性,真正激起學生對整節課的欲望,結合學習目標,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如,在《踏板操》教學的小組合作創編環節,筆者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為目的,安排小組長組成評委,對小組的創編展示進行小組點評和互評,培養學生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教師對結果和過程進行雙重評價,針對學生對踏板操運動的認知、動作的完成度與節奏感、音樂與技術動作的契合度、踏板操各動作的銜接、小組合作和學習探究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機制是雙向的,教師根據學習狀態進程反饋信息,及時對學生的活動做出合理的激勵性評價,及時發現體育后進生的閃光點,并使之發揚光大,發現體育優生的缺點,防微杜漸。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使教學活動得到及時的調節和改變,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得到及時的強化和矯正,進一步提高踏板操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