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強 程玉萍 楊曉嬌
[摘要]近年來,內部審計為推進單位經濟決策科學化、內部管理規范化、風險防控常態化發揮著重要作用。進入新發展階段,審計環境、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都發生很大變化,審計人員只有主動加強研究,深刻把握新形勢新情況,研究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才能跟上時代潮流,履行好新的職責使命,實現新時代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本文以清華裝備公司為例,結合企業面臨的問題,研究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如何聚焦“國之大者”,推動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聚焦經濟責任推動權力規范運行和反腐倡廉,聚焦內部管理推動完善組織治理和提高運營效能。
[關鍵詞]內部審計 ? 經濟責任 ? 內部控制 ? 模式轉型 ? 風險管理
一、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
清華裝備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于1965年8月,是我國第一個航天地面設備專業制造基地,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大型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公司主要從事航天發射裝備的研制和批量生產;同時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大力發展民用產業,形成了智能臂架、智能倉儲、環衛集成系統三大民用產品板塊。公司內設審計與風險管理部進行內部審計監督,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以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
近年來,審計與風險管理部,積極落實相關要求,積極開展各項審計監督工作,基本實現“全覆蓋”和“應審盡審”。公司內部審計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務收支和領導人員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推動權力規范運行和責任有效落實;二是持續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基建項目審計,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情況進行審計,推動全面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與合規管理融合;四是開展各類審計調查、監督、指導工作,促進各項業務合規進行;五是協助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督促落實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鞏固審計問題整改成效,強化審計成果應用。
隨著風險導向審計理念的不斷深入,現有審計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公司希望內部審計能夠提高政治站位、著眼發展全局,適應新形勢,防范新風險。
二、內部審計模式轉型探索
盡管內部審計人員有權對企業內部事宜進行審計,但是由于資源有限,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分出輕重緩急,把工作重點放在公司黨委和管理層最關注的領域,側重于企業核心風險領域。
(一)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
公司黨組織非常重視內部審計工作,近幾年來,公司內部審計工作都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內部審計將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向最高決策層報告。決策層領導與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及時溝通,使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及時修訂內部審計計劃及內部審計方案,明確實現單位內部審計“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和分階段重點工作路徑,為領導更好決策提供參考。此外,內部審計接受最高決策層的直接領導,確保了內部審計的權威性。
(二)突出重點,明晰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邊界
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一直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與風險管理部受人力資源部門委托,持續開展行政正職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近3年來實施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共計58項,其中:控股子公司和獨立核算的分公司占總項目的21%,發現問題占比60%;車間、處室審計占總項目的79%,發現問題占比40%。
1.現狀分析。隨著公司治理結構和組織方式的不斷完善,各部門領導干部的管理職能也在發生變化,現行的離任審計對象寬泛,聚焦范圍不清晰,且耗費審計資源與實際效果不匹配,審計內容與公司改革發展的目標已不適應,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和審計方式亟需改善。內部審計必須轉變理念,順應內外部環境的新發展和新變化,改變傳統的經濟責任審計目標和組織模式,滿足企業“三高”(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的戰略目標,促進公司平穩健康運行。
2.創新優化審計對象及范圍。遵照國家對內部審計工作指導意見和上級管理要求,適應公司改革發展的內在需求,內部審計應樹立“以風險為導向、以合規管理為目標、以審計為手段”的工作思路,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審計工作重心由“審計監督為主”向“風險防控”轉變,職能定位由“殺毒軟件”向“防火墻”轉變,以重大經濟風險為導向,以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為重點,從宏觀層面評價和鑒證。
為滿足企業改革發展的目標要求,更好地服務于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內部審計優化中層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及范圍,將審計監督關口不斷前移,從事后監督向事前風險防控轉變。同時,嚴格按照業務職能劃分,發揮業務專管部門的監管作用和專業特長,既要“管”“理”,還要“督”“導”,健全業務層面內控和風險管理。必要時還可以發揮部門聯動機制,根據實際業務執行情況,由業務、審計部門共同開展某一領域專項審計工作,既能做到有效監督,又能推動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不斷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聚焦重點,完善建設項目內部管理
1.管理現狀。公司建設項目實行計劃任務管理,按令號歸集。經過多年的管理實踐,建立了分類授權、分級管理的審批管理制度,涉及業務管理、任務分工等事項由公司相關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建設項目規劃投資部門根據業務類型,授權建設項目主管部門、行政保障部門、技安環保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在授權范圍和預算額度內對使用單位提出的維修申請安排計劃任務。
一方面,由建設項目規劃投資部門管理的工程項目,通常涉及建筑物新建、大型維修改造等工程,具有投資額大、隱蔽操作多、專業性強、監控難的特點,加之企業對建設項目的管控能力比較薄弱,超額投資、工程延期、管理混亂等現象屢有發生。另一方面,授權相關職能部門計劃監管的項目往往種類繁雜、分布零散,施工周期短、突發情況多,項目費用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且大多數工程比較簡單,沒有施工圖紙,以門鎖檢修、燈具及衛生器具更換等項目居多,結算時既無適用定額,又無固定單價,常以人工費或協商價的方式計入簽證作為結算依據。管理流程繁瑣,牽扯部門和人員眾多,部門各負其責,看似一條線管理,實則未形成閉環。
2.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內審工作要“軟”“硬”兼施,既要知道如何審計“硬”措施,也要掌握如何評估“軟”控制。
(1)關口前移,價值增值。建設項目各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原則,前者控制后者,后者修正前者,共同組成工程項目造價目標控制系統。在審計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從單純的結算審核向項目管理轉變,以風險為導向、控制為主線、治理為核心,聚焦為組織提供富有價值的管理建議和服務,實現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的目標。
委托中介機構審核的項目,建立審計結果三級復核機制,即經過造價機構初審、復核、內審機構再復核的程序,從而確認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將審計風險降到最低。
(2)把控重點,完善管理。針對各類零星維修工程,引入項目管理思路,使計劃管理與業務管控相結合,從日常管理實踐入手,全方位了解項目管理情況和投資情況,保持項目閉環管理。此外,設置工程結算審計項目立項起點標準,將自籌資金2萬元以下零星維修項目,由業務管理部門負責計劃、監督、結算審核,做到項目全過程管理。通過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強化過程質量控制等方法,從源頭控制工程投資的同時,加強業務管理部門的責任感與項目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脫節、流程繁瑣,從而實現對零星工程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突出價值引領,狠抓審計問題整改
提升審計發現問題和整改建議的含金量,不斷深化“后半篇”文章,推動問題真改實改、成果真用實用,讓監督更有意義。
為推動內外部審計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內部審計制定以下措施:一是分解形成審計問題整改清單,落實責任單位,確定審計問題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二是制定公司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管理辦法,強化考核,規范管理;三是建立審計工作雙月例會機制,匯報進展、研究問題、明確措施及要求;四是建立整改工作提醒催辦機制和審計問題整改周報告機制;五是成立審計問題整改專題工作組,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審計問題按時清零;六是開展對下屬公司審計問題整改后續審計工作,對整改結果進行審核確認和監督。
(五)運用敏銳思維,拓展審計內涵和領域
運用創新精神和敏銳思維探索審計種類和方法多元化,除了高質量完成傳統審計工作外,還要順應形勢,對“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造項目、公司原材料采購和外協配套等供應鏈管理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職能,助力組織保值增值。
三、實踐效果
(一)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充分發揮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
2021年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28項,發現問題83項,提出建議52條;完成基建工程審計420項,審減工程造價316萬元;參加招競標監督、采購價格談判等各種審計監督214項,保障生產經營順利推進。
(二)持續完善和優化內部控制體系,提升重大風險防范化解能力
公司成立風險控制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及合規管理工作。組織開展2021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結合自身組織機構調整和職能變化情況,從制度建設及執行、風險評估及監測、信息化管控以及內控體系監督評價等方面全面開展年度內部控制工作,同時積極探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合規管理的有效融合路徑,促進管理嵌入業務流程,切實提升風險管控實效性。2021年,公司內控機制得到有效執行,未發現重大缺陷,實現全年內部控制目標。
(三)狠抓審計問題整改,注重審計成果應用
建立審計工作例會和周報告機制,公司主要領導及班子成員定期聽取審計工作匯報。審計與風險管理部通過完善制度,固化整改工作流程并加大考核力度,成立整改專題工作組,下發整改提醒和催辦單,開展對分、子公司整改問題后續審計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完成內外部審計問題整改,整改完成率從2020年的51%升至2021年的74%,期間制定(修訂)制度10項,促進增收節支或挽回損失1613.92萬元,開展審計發現問題舉一反三自查自糾活動,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
四、結束語
全球化、區域化和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組織的運行風險將更加復雜多樣,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在不斷提高,內部審計未來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內部審計人員需把握機遇,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充分關注組織戰略和新形勢下內部審計需要關注的領域,不斷發揮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的價值。
(作者單位: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郵政編碼:046000,電子郵箱:3576462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