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越 王墨翔 李姝怡



編者按:2022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組織開展了以“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主題的年度理論研討活動。活動共征集到論文465篇,協會組織學術委員會委員依據論文評審標準,對符合要求的論文進行了評審,評選出優秀論文142篇。本刊從2023年第1期起選取部分優秀論文進行展示,供廣大內部審計人員學習和參考,推動理論研討活動在新的一年里再登新臺階。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與境內相比,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對海外投資的影響更為直接、深刻。近幾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中美貿易爭端和俄烏沖突發生,形成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導致全球經濟惡化,海外環境更趨復雜險峻。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妥善應對三重壓力,不僅是現階段我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基本功,也是內部審計實現價值增值的著力點。本文結合海外審計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內部審計參與海外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和工作程序,對內部審計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推動海外項目強化風險管理,保證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和思路。
[關鍵詞]境外投資 ? 三重壓力 ? 內部審計 ? 風險
商務部、國家外匯局統計,2021年,我國對
據外全行業直接投資9366.9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6349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如何正確認識、防范化解海外投資風險是我國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2020年10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中央企業“突出境外內部審計重點關注領域。聚焦……風險管理等關鍵環節……保障境外國有資產安全,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筆者通過多年中央企業海外審計實踐,發現內部審計在促進海外項目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能力等方面,能夠發揮更加充分和有效的作用,既可以推動企業海外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實現中央的監督要求,也能夠實現維護國家利益,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一、境外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周易·象傳下·既濟》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于降低決策失誤的幾率,避免損失,提高企業價值。隨著全球協作持續增強,我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實踐中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加大,具體情況如下:
首先,海外投資國家數量多,體量大。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的增加帶來的風險防控壓力也不斷增大,且由于投資分布地域的廣泛,東道國政治政策、立法司法、財稅資金等制度與國內的差異是構成海外投資企業風險的主要因素。
其次,中國企業“出海”以來,在海外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部分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也支付了高昂的“學費”,甚至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傳統基金會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tor,CGIT)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企業投資失敗損失合計3959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鋼鐵、運輸、金融等行業,損失額分別為1396億美元、703億美元、547億美元和414億美元。
最后,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爭端等新形勢導致海外項目風險發生了新變化。2020年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情況,海外各資源國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海外經營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世紀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需求收縮,國際油價受到沖擊,一度出現“負油價”的情況。部分國家經濟下滑、政局不穩,通過指責國際石油公司來轉移國內矛盾;部分國家通貨膨脹嚴重,政府財政赤字嚴重,采取截留、拖欠國際石油公司石油銷售款來緩解財政危機;部分國家加大了對油氣合作項目稅收、安全、環保方面的監管檢查,意圖通過罰款來彌補財政不足。尤其是在中國企業投資較為集中的中亞、中東和非洲地區,東道國政府經常以稅收、用工、環保檢查的名義向企業索要“罰款”。總之,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影響下,海外環境更趨復雜險峻。
“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無疑是國內競爭中的“佼佼者”,但在海外經營過程中仍不免遇到諸多困難。主要原因不僅是國際競爭者實力更加強勁或更具備主場優勢,還在于許多國內企業對海外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對海外風險的識別、評估及應對措施認識不夠深入,更遑論建立一套能夠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海外風險管理體系。
二、內部審計在防范和化解境外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嚴密防范系統性安全風險”。內部審計不僅能在查錯糾弊方面履行監督職能,當好經營安全的“守護人”,還應該探索風險預警和咨詢職能,做好風險管理的“感知器”。作為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利用豐富的審計經驗和敏感性,及時預警風險,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價值。
與國家審計和第三方外部審計相比,內部審計在海外風險監管方面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相較于國家審計,內部審計更容易被東道國政府和海外合作方接受。以海外油氣投資合作為例,被廣泛認可的審計類型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東道國國家審計、股東審計以及第三方外部審計。很多海外油氣合作項目中規定的審計類型都包含了股東審計,授予了內部審計部門作為股東代表擁有相應的審計權利,國家審計則受到管轄權的限制,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二是相較于外部審計,內部審計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解更加深入。海外風險通常與企業自身和所處環境直接掛鉤——縱向來看,不同行業面臨的風險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橫向來看,所處不同國家或地區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千差萬別。開展海外項目風險管理,首先要熟悉企業自身情況和所處環境,了解風險來源,對風險應對措施在實際生產運營中的有效性具有判斷力。內部審計人員對業務了解更加深入全面,同時依靠長期在諸多國家積累的經驗和認識,能夠提出更具綜合性和全球視野的審計建議。
三、內部審計如何在海外項目風險化解中發揮作用
(一)總攬全局,全面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
1.集思廣益,充分進行風險識別。
在面對海外新的風險形勢下,內部審計部門針對所處區域的風險及變化情況,對不同海外項目風險進行重新識別。筆者所供職的中央企業內審部門結合各項目財務經營狀況和以往發現的問題,對新形勢下海外項目所面臨的風險進行了匯總分析,按風險來源分類,海外風險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主要來源于東道國、國際市場等外部因素,分為:(1)東道國政治風險,如國際制裁、戰爭或政變風險、國有化風險,以及政策法規變動風險等;(2)經濟風險,主要源于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化,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以及東道國匯率和利率變動;(3)社區風險,如勞工問題及當地部族關系等。內部風險主要源于項目的經營管理,如技術風險、信用風險、資金風險等。
從對海外項目的影響程度來看,各種風險也可分為顛覆性影響、重要影響和局部影響。(1)政治風險和重大技術風險對海外油氣企業有可能帶來顛覆性影響,例如,伊朗和委內瑞拉被美國制裁,導致相關投資項目面臨回收風險;(2)國際油價、東道國匯率、金融衍生品交易和環保等風險,可能對海外項目效益產生重要影響,例如,部分項目運營成本較高,對國際油價波動較為敏感;(3)社區勞工等風險可能會對海外項目產生局部影響。
按照風險來源和影響程度,可以對海外常見風險進行歸類,詳見表1。
2.差異分析,準確進行風險評估。
經過風險識別之后,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對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評估之前,內審部門首先要建立適合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風險評估指標可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大指標。定量指標包括財務指標、杠桿系數指標、概率性指標、盈虧平衡指標、敏感性指標等;定性指標用來定性描述風險情況。評估時要充分考慮項目的實際情況,筆者所在的中央企業海外投資項目通常持續多年,一般可分為項目決策期、運營期和退出期三個階段,不同階段風險識別、評估和管理重點不同。不同油氣合作模式和東道國政經環境,對風險的評估也不同。內部審計部門根據不同項目所處的階段,以及新形勢下各海外項目的風險變化情況,對風險評估不斷進行調整。
(1)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海外項目,面臨的風險存在差異。項目決策階段,需要重點關注政治風險、資源風險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風險等,例如,東道國的政治穩定性、國際關系的友好程度、油氣資源的落實程度等。項目運營階段,面臨的風險更多偏向自身管理風險,海外項目經營中要充分注意東道國經營合規性、員工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等。項目退出階段,主要需要考慮環保和應收賬款等風險,部分東道國政府會對項目進行退出前審查,避免投資者有隱形債務或未履行義務等。
(2)海外項目不同合作模式風險重點不同。油氣行業中礦稅制、產品分成制油氣項目受國際油價變動影響較大,服務合同受到影響較小。當然,國際油價過低也會影響資源國的財政狀況和支付能力,從而產生間接影響。
(3)地區不同,風險重點差異較大。根據CGIT的統計,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都產生過高額損失,但在不同國家的重點損失行業不同,如在歐洲的重點損失行業是金融和技術企業;在西非則是能源、鋼鐵和運輸企業。油氣行業在非洲地區主要面臨政治風險、資金風險和安全風險,在美歐等發達國家主要是合規、勞工和環保風險較高。
3.綜合評定,確定海外項目風險排名。
2021年底,筆者所在央企安排海外項目公司領導及管理層成員共計976人,對海外項目重大風險進行線上問卷測評,對2022年的風險進行了預判和評估,并確定2021年海外油氣業務前十大風險,詳見表2。
(二)分類施策,幫助確立風險應對措施和控制體系
1.量身打造,推動制定合適的風險應對措施。
針對不同海外項目面臨的風險,內部審計部門應該監督檢查被審計單位是否制定了完善的風險應對措施,并且評估風險應對措施是否得到有效的應用。一般來說,風險應對的種類可分為風險規避、風險減輕、風險分擔和風險接受。風險規避是指采取措施退出引起風險的活動,一般應用于應對易帶來顛覆性的地緣政治和儲量風險;風險減輕,是指采取措施來減輕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一般應用于應對影響企業生產的安全、環保等風險;風險分擔,是指通過轉移和分擔來減少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一般應用于應對通過保險和套期保值等能夠補償的價格和匯率波動風險等;風險接受,是指不采取任何措施來影響可能性或風險,一般應用于應對勞工和社區風險等。海外風險通常綜合采用上述四種方式進行應對,以筆者所供職的中央企業部分海外風險的管理和應對策略為例,詳見表3。
內審部門的主要工作包括:
(1)核實海外項目的風險應對措施是否健全有效,措施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根據環境變化及時更新。審計人員還可以借鑒國內外其他項目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提出風險應對措施的優化建議。
(2)核實已確定的風險應對措施是否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得到執行,是否具備相應的流程機制和人員安排,是否存在未執行或拖延執行導致發生相應的損失。
(3)評估采用上述應對措施后,海外風險是否降低到項目的風險可容忍水平內。
筆者所供職的中央企業內審部門在審計實施過程中,曾對多個海外項目的風險應對措施進行了檢查和評估,對其中部分項目的風險應對措施進行了督促改進,如在審計海外項目提供的大額擔保過程中,發現合作伙伴沒有提供足額的反擔保措施,導致海外項目單方面承擔的擔保義務過重。經過審計反映和督促,被審計單位減少了相應的擔保金額,同時要求合作伙伴出具了相應的反擔保,有效降低了面臨的風險。
2.防微慮遠,督促建立風險控制體系。
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重點是督促海外項目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為實現海外經營戰略目標,識別防范潛在風險,提升海外競爭力,海外項目需要建立一套適合自身業務發展及經營特色的風險防控體系。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通過收集相關資料、訪談關鍵崗位人員、執行穿行測試等方式驗證海外項目是否建立了一套風險管理體系,是否在有效運行。
筆者所在中央企業將海外業務風險分為常規風險和重大應急風險兩類。針對常規風險,設立了風險評估、風險策略制定與實施以及風險監控三個步驟的風險管理流程;針對重大應急風險,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突發重大風險事件應急流程,詳見圖1和圖2。
海外項目由于行業特點不同,運營管理方式也不相同,上述范例僅為參考。每個項目應該按照自身特點建設風險管理體系,以使其符合項目自身管理習慣和運營模式,將效率達到最優。
(三)精準拆彈,實現風險控制和管理改進
1.針對重點,及時開展風險審計。
內部審計部門通過開展包含專項風險管理審計在內的不同類型審計,對海外項目風險管理情況進行持續或者專項的監督,既滿足風險管理持續性跟蹤、改進和完善的要求,也是滿足高管層對全面或某一方面重大風險監控的需要。筆者供職的中央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經過多年海外風險審計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三層循環”的海外風險審計模式,主要是在海外風險管理中發揮審計的三層功能,即預防功能、查證功能和咨詢功能。三層功能互相促進,持續循環,能夠不斷加強企業海外風險管理能力。詳見圖 3。
(1)預防階段:內部審計部門應監督海外項目是否建立了風險管理體系、風險識別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重大風險遺漏,該階段需要特別注重投資決策審計,關注決策階段的相關風險。
(2)查證階段:內部審計部門應評估風險管理體系是否得到了有效執行。通過實質性審計程序,核對海外項目實際風險應對情況,評估剩余風險是否在海外項目可接受水平之內,是否存在未被注意的風險,要求海外項目根據審計評價結果,優化或改善風險管理體系或風險應對方案。
(3)咨詢階段:內部審計部門應對項目海外風險影響進行量化分析、經驗總結,結合多個項目審計成果,開展區域風險分析,提出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建議等,提供審計增值服務,并根據分析結論重新規劃下一輪次的審計重點和方向。
截至2021年末,筆者供職的中央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已經在海外實施的76個審計項目中應用了風險審計的理念,對海外重點項目在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審計,并向集團公司高管層上報了數份含有風險分析內容的專題報告,得到了集團公司高管層的一致認可。
2.以點帶面,全面促進管理改進提升。
管理改進是根據評估和審計中發現的管理缺陷,持續不斷改進風險管理的動態過程。內部審計通過要求被審計單位對提示風險及時整改的形式,參與管理改進的過程,內容包括督促改進缺陷和應對變化,改進缺陷就是針對內部審計及其他部門檢查指出的缺陷,督促海外項目加以改進,及時堵塞漏洞;應對變化主要是督促海外項目針對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相應地做出調整。
內部審計參與管理改進的程序包括:
(1)分析總結缺陷。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管理缺陷進行分析匯總,對缺陷嚴重性進行評估。
(2)形成風險管理改進分析報告。內審部門應根據風險評估體系、被審計單位內控有效性評估、風險管理缺陷匯總分析等結果,形成風險管理改進報告,并報高管層進行審批。風險管理改進報告應包括:被審計單位風險管理改進的范圍是否合適、重點是否突出,風險管理資源安排是否恰當,是否能按時按量完成改進等內容。
(3)下發改進計劃,實施風險管理改進工作。內部審計部門根據審批結果,下發改進計劃,督導實施風險管理改進工作。若涉及不同的職能部門,相應的職能部門應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各部門負責人應負責改進方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改進的進程和結果負最終責任。內部審計部門應對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和檢查。
四、內部審計采取的配套措施
(一)開展項目風險畫像,方便后續跟蹤
內部審計部門對某一海外項目實施審計后,應對該海外項目風險管理情況形成整體認識。筆者供職的中央企業內審部門采取了對項目海外風險情況進行畫像總結的方式,便于后續開展分析和跟蹤工作。以該央企在中亞某項目為例,根據海外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的審計結果,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打分。詳見表4。
根據打分情況,審計人員可以清晰地看到該項目海外風險主要集中在匯率、國際油價變動和安全環保方面,并可以描繪風險應對重點和改進情況。審計人員能夠根據風險畫像,聚焦核心風險,研究是否能夠進一步降低風險影響,提升項目效益。
(二)構建審計風險數據庫,開展研究型審計
根據審計過程發現的海外風險,審計人員可以對海外項目識別、評估、應對海外風險的得失情況進行分類歸檔,構建審計部門自己的海外風險數據庫。基于該數據庫,審計人員可以進一步開展分析對比,不但能加深對海外風險的認識,還能對東道國、投資區域,甚至海外項目整體風險情況等進行延伸分析或總結,找出規律,為海外項目和高管層提供咨詢建議,提升審計價值。
例如,對于能源企業,審計人員可以根據以往審計經驗,對海外重點資源國的投資環境進行總體評價和排序,為今后高管層海外投資決策提供審計角度的參考意見。根據對部分油氣重點資源國的幾種重要風險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到排名。詳見表5。
五、結論
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逐步實現,中國企業走上世界舞臺,開展全球競爭、合作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如果說風險管理是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表演的保險繩,那么有效開展境外風險審計才能讓這根保險繩更加結實、牢靠。
盡管我們在境外風險審計已先行一步,但距離國家監督要求以及內部審計在強化風險管理、應對風險挑戰的獨特優勢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作為新時代內部審計人,我們惟有發揮“日拱一卒”的精神,不斷改進審計手段,切實承擔起助力境外企業應對三重壓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責任,才能維護巨額境外國有資產安全,為境外投資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海外審計中心,郵政編碼:100028,電子郵箱:lishuyi01@cnpc.com.cn)
主要參考文獻
[1]程廣華.數字化審計實務指南[M].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1
[2]丁建國等.國有企業海外業務風險管控體系建設探索: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業務風險管控實踐[J].國際石油經濟, 2018:32-41
[3]王建軍等.提升集團企業海外項目規范化管理的體系建設與實施[J].中國石油企業, 2020:49-55
[4]周昭媚.2021年全年中國海外投資概覽[R].安永中國, 2022
[5]T.L Veinbender.Organiz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at the Oil and Gas Company,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n Law and Economics(JARLE), 2017
[6]T Seidel.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Audit Risk Model at the Account Level,University of Arkansas Accounting,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