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臨洪 劉麗娜



引 言
在中國聲樂界有這樣一類老師,深藏不露,甘于寂寞,不求名利地位,從來不宣傳和包裝自己, 一輩子默默耕耘在聲樂教學一線,為人低調,默默無聞。四川音樂學院的劉振漢先生就是這樣的獨特存在。今年恰逢劉振漢先生110 周年誕辰,或許人們早已經忘記了這段歷史,在此借引魯迅先生的文章題目,重憶劉振漢先生的歷史點滴。正如北京大學陸胤老師所說的:“研究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不僅要研究那些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有著重要貢獻的音樂家、音樂事件和音樂作品,而且也要重視研究那些在中國近現代音樂發展中,曾經做出過重要貢獻,但后來默默無聞或轉向其他工作領域的人物及音樂事件。
一、遍訪名師,博采眾家
劉振漢先生出生于1912 年,河北安次縣人。1929 年,17 歲的劉先生考入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圖案系,時任藝術學院院長的是徐悲鴻;1930 年, 劉振漢轉入藝術學院音樂系開始學習聲樂,師從歐伯羅夫人;1933 年,他轉至上海國立音專聲樂系, 跟隨蘇石林(Vladimir Shushlin)學習聲樂,1935 年又師從俄籍歌劇演員克莉羅娃(Krilova)夫人, 1936 年劉振漢從國立上海音專聲樂系畢業。
劉先生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期間因為成績優異,曾得到過黃自先生的賞識和指導,錢仁康先生文章《黃自先生八十誕辰感言》就曾提及這段歷史: “……許多聲樂、鋼琴、管弦、民樂的專業工作者, 也同樣接受過他的春風化雨。在黃自先生親自任教的最后一班和聲共同課的學生名單里就有:劉振漢、凌安娜、孫德志、斯義桂、張綠漪、潘美波、王春芳、竇立勛、廖永昌、楊樹聲、杜剛?!雹谡沁@樣博采眾家的學習經歷給劉先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扎實的演唱功底。在三位外籍老師的熏陶影響下, 他的藝術觀念新,聲樂演唱技巧日臻成熟,表現力也越來越強,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風格。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段時期劉先生的聲樂理念及教學思想也正在逐步形成。據劉先生的家人介紹: “父親特別喜歡上克莉羅娃夫人的課,說她教得很好,教學方法多樣。”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楊樹聲教授就曾撰文《克莉羅娃的聲樂教學》,文中認真分析并記錄了克莉羅娃的聲樂教學思想和方法, 還提及1937 年克莉羅娃因心臟病猝發去世后,發生過的一件小事,值得關注:“1956 年冬天,中央文化部為籌開次年的全國聲樂會議,由郭乃安率領兩位女同志到上海收集克莉羅娃老師生前的聲樂教學情況,找了她的部分學生在蔡紹序家開會,參加的有蔡紹序、勞景賢、劉振漢、洪達琦和我?!雹邸犊死蛄_娃的聲樂教學》一文中還描述了克莉羅娃在聲樂教學中經常提及的一些關鍵詞:氣息、起音、喉頭位置、軟腭、教材教法、關閉等。這些觀念和訓練方法在當時的中國是何等珍貴,可見當時相對封閉的中國,三位外籍聲樂老師的理念和方法對劉先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爸袊穆晿方逃?0 世紀20 年代的艱難起步,到30 年代的迅猛發展和40 年代的初具規模,外籍聲樂教師對這一歷史時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外籍教師不僅帶來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系統的教學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帶來了國外的聲樂教材,為西洋唱法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奠定了基礎,為中國聲樂教育事業步入國際音樂殿堂創立了良好的開端?!雹?/p>
從1937 年至1958 年21 年間,劉先生先后在北平藝專、西南聯大師范學院(昆明)、國立音樂院分院(重慶)、國立上海音樂??茖W校、上海音樂學院等院校任教。在多所院校工作期間,劉先生始終保持學習的心態。除擔任大量的教學任務外,他還積極參加音樂會、演出和外國專家的聲樂講座,他的演唱獲得諸多好評。1950 年代,蘇聯歌唱家梅德維捷夫到上音講學,聽完劉先生的演唱稱贊其為“在蘇聯及世界上少有的戲劇性男高音”,并鼓勵劉先生多演出。保加利亞聲樂家契爾金教授也對他的演唱贊不絕口:“你唱的亨德爾風格掌握得很好,聲音很飽滿,把如此難唱的唱得很好,是不容易的!”⑤
我國著名的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蔡紹序、勞景賢、李志曙、沈湘、溫可錚等都是劉先生極要好的朋友, 他們惺惺相惜,相互激勵,曾經常在一起探討業務, 毫無門戶之見??梢哉f劉振漢先生是在兼容開放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觀念超前,視野開闊,兼收并蓄, 融會貫通,體現了較好的專業素養與道德操守。
二、支援內調,無怨無悔
1958 年10 月,劉振漢先生積極響應支援內地的號召,舉家遷往成都,由上海音樂學院調往四川音樂學院,成為支援內調的聲樂教授之一。“從1953 年到1966 年,教師隊伍擴大了五倍,其中除外地支援內調的劉振漢教授、程希逸副教授、王君瑾老師、侯作吾老師、曹東扶老師、田耕時老師及中央音院上海音院等高等院校分配來少量的畢業生外,大都是通過學院的培養、畢業、優選、進修,
逐漸發展起來的。”⑥在江平、朱萸編著的《四川音樂學院校史1939-1983》中就高度肯定過劉振漢先生舉家南遷的貢獻:“著名聲樂副教授劉振漢,志愿支援內地的音樂教育事業,從上海音樂學院調來川音,他的到來,使聲樂系的師資力量得到加強?!?/p>
1959 年6 月,經教育部批準,“西南音樂專科學?!闭礁麨椤八拇ㄒ魳穼W院”,常蘇民為首任院長。常院長非常欣賞劉振漢,對他格外關心,噓寒問暖, 無微不至。劉振漢先生在四川音樂學院工作期間,因為業務突出,教學認真,深受學校師生的好評和愛戴。
一次,常蘇民院長在北京開會偶遇上音的老院長賀綠汀,賀院長便向常院長索要劉先生,想讓他再回上音任教,常院長愛才,承諾讓劉先生在川音再工作兩年,干滿兩年就放人。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四清”運動的爆發,直到劉先生去世,他都再也沒有離開成都,真是無怨無悔也。
三、重視實踐,服務大眾
劉振漢先生1937 年開始聲樂教學,1937 年至1958 年先后在多所院校里執教,他的教學經驗十分豐富,在教學中非常重視藝術實踐,他曾告誡學生們:“好的聲樂教師,不僅要會演唱,還要能教學。”
在40 多年的演唱及教學生涯中,劉先生身先示范,一直在踐行此理念,他在大量的演唱實踐中領悟到:“在無數次的演唱工作中,我獲得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經驗。特別是進一步認識了音樂藝術必須走民族化的道路的重要性。”⑦劉先生關于聲樂民族化的思考,在當時的中國聲樂界絕對是超前的認識,更屬少數派的理念。劉先生既舉辦獨唱音樂會,又積極參加各種外國專家大師班的交流學習,還大量進行教學示范演出和校內外演出,都獲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早在1936 年,劉先生與同學郎毓秀、夏國瓊在河南開封等地就舉辦過獨唱音樂會,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他在成都、重慶、西安等地多次舉辦過獨唱音樂會。另外,他還不斷實踐原創歌劇的排演。例如:“1960 年到來的時候,聲樂系、器樂系為了鍛煉師生,選了《柯山紅日》這出歌劇, 進行排練。由劉振漢、錢維道等老師,夏寶林、陳代金、李存璉等學生扮演主要角色,由器樂系師生樂隊伴奏。不久,這出歌劇就出現在春熙路的舞臺上:音樂學院公演大型歌劇,并達到一定水平,這是創舉,也是新的起點?!雹?/p>
另有,1962 年8 月26 日的《西安晚報》,曾長篇報道過劉先生在西安舉辦音樂會的盛況。當年樂評的撰稿人是女高音歌唱家、西安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許芝蘭老師,她在報道中感嘆道:“時過20 多年,劉先生現已是五十高齡的老歌唱家了。在這次音樂會上,我除了聽到他那柔和飽滿剛勁渾厚的歌聲依然當年外,更為感人的是,劉先生的聲樂技術修養和藝術修養上的造詣更高了。他歌聲的最大特點是,善于得曲之情,而且音量控制得非常得體,迂回曲折,婉轉自若,真是爐火純青,獨具一格?!雹崮谴挝靼惨魳窌那匡L格多元,既有《碼頭工人》《嘉陵江上》這樣的藝術歌曲,又有王莘譜曲的創作歌曲《飼養員之歌》和羊路由譜曲的毛主席詩詞,還有外國歌劇唱段和民歌,劉先生都能輕松演繹,細致入微地演唱表達。正如《西安晚報》的評價:“劉振漢先生的獨唱音樂會是成功的,他不僅以清晰流利的歌唱語言,揭示了每個歌曲的內容,而且靈活自如地運用了自己的聲音,深得操縱之法,巧妙適當地運用著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來深刻地表達出歌曲之情,唱得細致有味,引人入勝,沒有很深的功力, 是很難達到這種地步的。”另外,江平、朱萸編寫的《四川音樂學院校史》上也曾高度評價過劉先生的演唱:“劉振漢先生在聲樂上很有成就。他功夫深、音色美、情感真摯,能發人深省,能催人淚下,在演唱新疆風格歌曲《手挽手》時,能激發起聽者愛生活、愛祖國的奮勃熱情?!雹?/p>
除了舞臺實踐,劉先生還深入工廠、農村、學校和部隊,為人民群眾歌唱。1962 年到重鋼演出, 工人同志們三番五次地鼓掌歡迎他,請他重復地再唱好幾個曲目。1965 年與工作隊到涼山自治州(現涼山彝族自治州)演出,當地農民和知識青年都非常喜歡聽他的演唱,親切地稱呼他為“胖教授”。廠房車間與田間地頭,都成了劉先生的大舞臺,凡是劉先生所到之處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每場演出前觀眾們就會寫條子到后臺請求“聽胖教授唱歌”, 可見劉先生的受歡迎程度。
在劉先生總結性的文章《我對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一點體會》中深情地寫道:“我感到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幾十年來今天我才第一次把我的藝術交給人民群眾,才第一次真正地為工人階級服務,試想我當時是如何的興奮和愉快啊!我的演唱得到工人群眾的歡迎,這是一種光榮?!?這些都是劉先生最真摯而樸實的情感,更是他拳拳之心的真實表現。
四、孜孜以求,觀念超前
劉振漢先生對待專業嚴謹認真,孜孜以求,對待學生和同行更是無微不至,有求必應,不厭其煩。學生程圣民曾在文章《往事如夢憶恩師》中記錄過劉先生啟發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成長的一些忠告,現在看來并不過時,而且極具現實意義,對當下的聲樂學習和教學還有著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袄蠋熃洺Uf: ‘以最小的力取得最大的效果,這是歌唱的基本規律?!惠呑佣家眯∫袅砍?,永遠要讓別人也讓自己覺得還有余地?!趼暢煤玫娜瞬艜姓嬲玫膹娐暎p聲就像給猛虎添上翅膀,表現力會更強。‘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多唱,更要多想、多思考。 而我恰好是只喜歡唱,不喜歡想。更要命的是我習慣大著喉嚨唱,這使老師很是頭疼,他給我打了好多比方,有一天他干脆把一本書‘啪地放在我頭頂上, 說‘想象著頭上頂著一碗油,頭一抬,下巴往前伸, 油就會潑出來。這樣一來,我當然沒法大聲吼了?!?
從這些忠告里,我們可以看出劉振漢先生的教學有以下特點:
(一)強調呼吸,小音量唱,弱聲唱尋找聲音位置及感覺;
(二)強調老師的正確引導的重要性,同時也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多樣,尤其擅長“疑難雜癥” 學生的教學;
(四)注重關閉和音色的訓練,強調放松自然的歌唱。
江平、朱萸編寫的《四川音樂學院校史》中也曾高度評價過劉先生的教學:“舞臺上是一位歌唱家, 教室里他是一位好教授。他教學適應性強,男聲、女聲、高音、低音,他都有辦法教好。他教過上百個學生,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真正是‘雨露四十載,桃李滿天下。”?劉先生的老學生、國家一級演員江貴榮,曾任四川省歌舞劇院的副團長,他說:“我的情況和其他人不相同,我是附中畢業的學生,聲樂有一些基礎,考進川音本科就一直跟隨劉老師學習。我體會最深的是劉老師在教學上有自己一套,屬于少數派, 他對聲音訓練有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從來不隨波逐流, 人云亦云。我是男高音,我的高音是在劉老師的幫助下解決的,而且聲區得到了拓展。劉老師特別強調呼吸,講究通道、換聲和關閉,甩開喉頭盡量掛頭腔, 這一點上,我是嘗到甜頭的,受益匪淺。”
1972 年,劉先生隨川音參觀小組到貴陽、昆明訪問交流。應云貴兩地領導、歌舞團、花燈團演員與院校的聲樂專業師生的要求,他從到達當地的第二天一早就投入到工作中,聽唱示范,講解糾正, 疏導調整,凡是大家需要解決的問題,他都有求必應,每天工作達十小時。在貴陽交流時,金橋飯店四樓的服務臺成了臨時舞臺,樓梯上下都擠滿了人, 劉振漢與同行的教師,還有貴州省的苗族歌手阿旺等輪番為熱情的聽眾演出。直到深夜,聽眾們還舍不得離去。他們感慨地說:“劉教授真好,我們多年沒聽見這樣好的歌聲了?!崩ッ鳟數氐那蠼陶甙ǎ焊璩尹S虹、杜麗華,省歌舞團全體歌唱演員、花燈團的演員、昆明師院藝術系聲樂專業學生等, 他們被劉先生的敬業精神所感動,紛紛寫信向川音黨委致謝,并夸贊劉先生誨人不倦的精神。
劉振漢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聲樂演唱和教學生涯中,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歌唱人才,“著名的歌唱家魏鳴泉、鄧紹琪、施鴻鄂等都曾是他的學生, 還有一些未受過學院正規訓練的青年演員如吳國松等,經他長期教導后也登上歌壇,成為‘新秀?!? 另外還有郁慶五、常留柱、裴子樞、王錚錚、胡鐘剛、黃繼仁、張永泉、宋云躍、裴子言、謝征軒、金鐘鳴等, 曾經得到劉先生點撥的學生更是不計其數。這一大批歌唱人才開枝散葉,都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各大音樂院校、專業團體等的中堅力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和藹可親,亦師亦友
劉振漢先生性格爽朗,為人正直,因為體型微胖,師生們都喜歡他胖嘟嘟的樣子,都稱贊劉先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既是好友,又是良師,甚至有人親切地叫他“胖教授”。
據劉先生的弟子王錚錚教授介紹:“每次上課老師都讓我最后到琴房,因為我的問題最大,這樣他可以多上一些時間,老師為了我,花了很多心血。我是川音附中進入本科學習的,由于聲部判斷錯誤, 我一直壓著唱女中音聲部,開得太大,根本唱不了高音。老師說我不是女中音,幫助我調整了很長時間的聲音。他讓我盡量地輕唱,要求我不要大聲唱, 很自然,像嘆氣一樣。強調呼吸的同時,吸氣喉嚨自然打開,腰部兩肋拉起來,喝東西一樣,輕輕地, 很松弛的狀態。一段時間下來,我的聲音改變很大,后來越唱越好,真心感謝老師的幫助。劉老師修養非常好,每次上課,我即使唱得很差他都不會發脾氣,經常上完課還會獎勵一顆糖。離開學校后工作較忙,但每次回學??蠢蠋?,老師都會留我在家里吃飯,問這問那,無微不至。1975 年去看老師, 他送我一張親手簽名的照片,我一直珍藏在身邊?!?/p>
據劉先生的家人介紹,他與溫可錚、沈湘先生交往甚密,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在上音時,劉、溫兩家的關系很好,都叫他溫叔叔。我們家剛搬到四川,上海音樂學院師生到四川演出,溫叔叔晚上就到了家里,與父親見面的第一件事情,兩個人就關進屋子里唱歌,探討業務,而且樓底下還站了很多學生在聽。父親在上音工作期間,教研和業務活動氛圍極好,那時候只有星期天休息,我記得在家里經常都會有幾個老師,把門關了,在房間里唱歌, 探討業務和教學。那時的上海音樂學院有非常好的學術風氣,十分注重教學教研活動。我父親到北京開全國的研討會,多次見過沈湘,兩個人曾在琴房里唱歌,相互切磋,那時就曾有過一種說法:北沈湘,南振漢,他們惺惺相惜,非常認可對方。另外, 父親的群眾關系很好,連工人都說他是沒有架子的教授。每隔一兩年都要去上海一趟,他都會與上海的老教授們歡聚,無比開心。”
上海音樂學院常留柱教授曾是劉先生早年的學生,他在回憶劉先生的教學時,一直稱道的是先生非常認真嚴謹,注重打基礎,強調呼吸,都從最基礎的傳統歌曲開始學習和訓練,如《二月里來》《江南三月》等。有一次他早上去劉先生家里上課,劉先生見他沒有吃早飯,讓他吃完了早飯后再上課, 非常關心學生。
六、愛才薦才,選賢任能
劉振漢先生非常愛惜人才,并且十分愿意推薦人才,為人才創造學習條件,很多人都是通過劉先生的引薦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的。1948 年劉振漢先生引薦學生郁慶五至蘇石林處學習聲樂,可見其胸襟, 十分愛才惜才。郁慶五“1950 年在上海音樂院音工團工作,中央歌舞團、中央樂團創建時成員,后定居我國香港”。?他在回憶文章《追念蘇石林》中就曾寫過:“大概我能和老師交朋友,跟劉先生學了3 個月之后,劉先生說:‘我想把你介紹給蘇石林,你跟他學更合適。那時劉先生和蘇石林先生同在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教唱,相互打過招呼之后約定相見。劉先生關照我說:‘你不要穿得太好,以免你被認為是個闊佬,只要他喜歡你,一切好辦?!?
劉振漢先生有兩名特別優秀的1960 級學生——黃繼仁和張永泉。分配工作時他們都被中央樂團選中,二人正準備赴京時,恰逢成都市歌舞團籌建,急需人才。四川音樂學院副院長羊路由受四川領導委托,加之黃繼仁是四川自己培養的人才, 遂將黃繼仁留在成都,作為四川的首席男高音,他主演了數部歌劇,如《草原之歌》《不準出生的人》《何日彩云歸》《貨郎與小姐》《洪湖赤衛隊》等, 深受各界關注及好評。
最值得一提的是劉先生推薦業余學生吳國松到北京學習和工作。吳國松能進入聲樂的專業領域發展,成績卓著,這與劉先生的推薦是分不開的。吳國松跟隨劉先生學習了六年,打下了堅實的聲樂基礎,這對吳國松未來在歌唱事業上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隨后劉先生推薦吳國松到北京跟隨中央樂團的魏鳴泉老師學習,魏鳴泉也曾是劉先生的學生, 吳國松在北京進步非常大,演唱了很多作品,之后也逐漸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七、隨和低調,不怒不爭
劉振漢先生性格非常隨和低調,從北平藝專到西南聯大師范學院,再到上海國立音專等多所大學, 直至上海音樂學院和四川音樂學院執教,與劉先生曾經共事過的同事們,以及劉先生教過的學生們, 對其為人處世贊不絕口,都稱贊劉先生隨和低調, 沒有架子,只要有人找他學聲樂,他什么都可以告訴學生,沒有任何保留。
歌唱家周亨芳教授在回憶1964 年與劉先生下鄉演出采風一個多月的經歷時感慨:“劉老師人特別好,沒有架子,與師生打成一片,與當地的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聯歡,氣氛非常熱烈。劉老師非常敬業,很能吃苦,路途中他有嚴重的高原反應,經常喘不過氣來,大家都勸他回去,但他仍堅持工作和演出。《四川日報》曾報道過我們川音阿壩勞動采風隊在馬爾康縣本真公社與藏民聯歡,報紙上使用的就是劉振漢老師為藏民演唱革命歌曲的圖片?!?/p>
作曲家高為杰教授說:“劉振漢老師是前輩, 我們很熟,很要好,他人特別好,非常隨和低調,劉老師唱得非常好,我和他還一塊關過牛棚呢。”
歌唱家羅良璉教授回憶道:“(劉老師)教學過硬, 能夠幫助不同的學生解決不同的問題。劉老師演出歌劇《柯山紅日》,他扮演的是一個反派角色奴隸主, 給我印象極深,劉老師唱得很棒,表演非常到位?!?/p>
劉先生在學校教學認真嚴謹,從來不會去爭學生或者搶學生。據劉先生的學生王錚錚教授回憶說: “先生從來不挑學生,更不張揚,聲樂系里最不好教的學生,差的學生,條件不好的學生都給劉老師, 他從來都是二話不說。他不僅指導學校的本科專業學生和毫無聲樂基礎的工農兵學員,還教授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學生來源可以說是多種多樣。有不少的問題學生,但學生們都在劉老師的幫助下,有的解決了高音,有的獲得了混聲,還有的解決了中低聲區到高聲區換聲的問題,點撥了很多人,也幫助了很多人。而且對待學生極其耐心,從不發火?!?/p>
八、殫精竭慮,赤膽忠心
劉先生酷愛歌唱,也熱愛教學,但“文革”的爆發,終止了劉先生演唱和教學,他精神與肉體遭受雙重打擊,逐漸一病不起。
生病期間,劉先生并未屈服,也沒有停止指導學生。劉先生的學生程圣民曾撰文回顧老師,描述了劉先生生病期間的工作狀態:“同事和朋友們都驚異于我的提高,然而有誰知道,我的進步是建立在老師何等的痛苦與艱難之中。他那時已經病得不輕,咳嗽和胃疼常常把他折磨得食寢難安,而他的課卻多得有時一個半天竟達四節。在校生、外來生、回來恢復在‘史無前例的歲月中荒廢了專業的往屆生……沒有周末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就是在醫院的病床上,他也常常背著醫生聽學生們練唱的錄音并加以指導?!?甚至鄰床的病友都被他的精神所感,稱贊劉先生專注敬業。
他與病魔抗爭的同時,數次表達出想盡快醫治好疾病,返校復課的愿望,“老師在生病期間最愛說的話是‘我還想活十年,我還想教十來個學生。 他對學生這樣說,他對妻兒這樣說,他對朋友和同事也這樣說。”?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兩天,劉先生還振作精神,為學生講解示范,真是讓人可敬可嘆。巴蜀古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今有劉先生“殫精竭慮,赤膽忠心”,值得所有后繼聲樂學人反思學習。
小 結
綜上所述,回顧20 世紀中國聲樂藝術發展史, 我們不能忘記四川音樂學院劉振漢先生,他在聲樂演唱及教學領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正如川音校史里評價的那樣:“他不僅對四川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有很大貢獻,對我國聲樂教育的發展,是有功勞的?!?不管是“歷史的原因也好,人為的因素也罷, 忽視或回避這一既定的歷史事實,定將成為書寫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一大憾事?!?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今年是劉振漢先生110 周年誕辰,謹以此文告慰先生。
(本文寫作中,得到劉振漢先生的兒子劉毅謹,以及王錚錚、陳文新、譚凱、肖福熙等老師的大力協助,謹致謝意)
(作者單位:劉臨洪,貴州師范學院聲樂副教授;劉麗娜, 貴州師范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