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相融合,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音樂教學的手段和資源,對音樂教學產生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將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視野,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興趣。本文就以《小青蛙找家》一課教學為例,從三個方面論述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技術講故事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歌曲中所敘述的故事制作成一個個充滿趣味的小視頻放給學生看,然后再進行歌曲教學。
例如教授《小青蛙找家》一課,教師可以根據歌曲內容及配圖,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小青蛙找家”的小視頻,向學生呈現一個小青蛙因為找不到家而著急的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中靜態的畫面制作成動態的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用故事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與聯想,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自身各方面能力得到練習和發展,還能實現技能和語言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小青蛙找媽媽》的動畫。在動畫中,小青蛙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都長大了,該自己去勞動了。”于是小青蛙們高高興興地去田里捉蟲了,它們跳著、捉著,不知不覺離家越來越遠,結果怎么樣了?此時學生回答:“它們找不到家了!”動畫中接著問:“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小青蛙找到家呢?”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學生們的勁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都表示能幫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師趁勢引導學生看圖形譜上的音符,踩著荷葉,聽著歌曲,學習唱歌。學生通過視覺及聽覺的雙重感官享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僅掌握了歌曲,還提升了審美情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音樂學習中逐步感受音樂的藝術美,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
1.創設情境體驗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融聲、光、情、景于一體,用生動的畫面直觀地再現抽象的音樂旋律和歌詞所承載的內容,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還能對學生的各種感官產生綜合刺激,讓他們掌握更多知識。
例如,在讓學生欣賞《小青蛙找家》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適合歌曲不同段落的視頻動畫,如小青蛙蛻變前的樣子等,配合故事做到情景交融。此外,當樂曲中出現不同樂器演奏的場景時,可以用動畫的形式讓所演奏的樂器出現在大屏幕上,并標注樂器名稱,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輕松掌握本節課知識點,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歌曲。
2.肢體律動體驗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表演在音樂的學習中有重要的意義,例如低學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而好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并達到唱會、唱好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如PowerPoint)制作動畫,來輔助音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在教學《小青蛙找家》時,唱好全曲最高音do是學會這首歌的關鍵之一。針對學生唱不準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音符移動”和“字母譜”,并和“柯爾文手勢”(肢體律動,在實踐中體驗音高)相結合,在五線譜中將下加一線上的do按上行音階順序逐一移動到三間上的同時,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游戲化的音階訓練,配合字母譜輔助唱名及音高,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這樣能使一年級學生在日常積累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音高習慣,并掌握五線譜識讀的方法,為后續學習做準備。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的體驗感和快樂感
寓教于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良好途徑。小學音樂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音樂教學要融合多媒體技術,來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滿足各年齡段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在游戲中讓學生愛上音樂、愛上唱歌。
例如教學《音階歌》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熟悉的“七個小矮人”的游戲來輔助音階學習,運用多媒體技術分別制作出七個名叫do、re、mi、fa、sol、la、ti的小矮人,在班級里選出七名學生戴上不同唱名的頭飾,分別扮演這七個小矮人。之后由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唱音階,當唱到其中某個“小矮人”的唱名時,這個學生就要帶領大家一起做“柯爾文手勢”。只有唱準、唱好并全班一起做對手勢時,大屏幕上相對應的小矮人才會回到五線譜中,扮演“小矮人”的學生也才能回到集體中。通過這種游戲形式,學生不僅在玩中熟練掌握了七個音符的唱名及歌曲,還調動了自身學習歌曲的自覺性,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過程也是音樂藝術情感的體驗過程。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相融合,滿足了學生玩中學、學中玩的需求,促進了學生視覺、聽覺能力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同時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最終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