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在我心里班主任卻是無比神圣、高尚的。魏書生曾說:“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我非常欣賞這句話,并在班級管理中努力踐行著。
新課標的總目標強調:關心社會文化生活,積極參與和組織校園、社區(qū)等文化活動,發(fā)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感受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在此,我就基于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班級,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做法。
一、在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動中促成長
1.在良好的行為中培養(yǎng)習慣
我們的校訓是“文以養(yǎng)氣,習若天成”,我們的育人目標是“溫文爾雅,博學多才,多元發(fā)展”,我們更愿帶領學生在小學6年的學習生涯里,從小立志,愉悅成長,接納一切,認同美好,走向社會!從開學第一天開始,于學習生活中,教育學生努力做到“好習慣,早養(yǎng)成”,讓他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在點滴積累中弘揚美德,打好人生的精神底色,開啟美好人生的新征程。我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對其習慣養(yǎng)成有具體可測的要求,從三年級擔任本班班主任到現(xiàn)在,在制訂五好習慣評價表時,呈螺旋上升的趨勢,關注到學生閱讀和體育鍛煉類的內容,進行量化與考核。針對各個學生的參與完成情況,我會每月評出“和雅好習慣美德少年”并給予獎勵。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班規(guī)面前,人人平等。作為班主任,我常常有意識、有計劃地引領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運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讓學生討論、交流,在明辨是非過程中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定期更換充滿正能量的班級文化模塊;經(jīng)常性地組織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比如課堂課間紀律要求、如廁要求、疫情防控要求等。
2.在多彩的活動中展示才華
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學校活動中,我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其中,先后斬獲多種榮譽,比如:在趣味運動會比賽中,獲得團體優(yōu)勝獎;在體操比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在“紅歌唱響中國夢,嘹亮歌聲頌祖國”合唱比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當然,我班還多次榮獲“文明班級”稱號。
集體榮譽的獲得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好勝心和榮譽感,他們更熱衷于集體活動:“蜂之舞臺合唱比賽”中,有他們出色的身影;“蜂之樂園”中,有他們快樂的蹤跡;“蜂之運動會”“蜂之體操賽”中,再現(xiàn)了他們拼搏向上的精神;“蜂之巧手”中,一張張手抄報,一次次手工,一幅幅繪畫,各顯才華;“蜂之回收站”中,他們把垃圾投放進分類垃圾箱里,走進社區(qū),分工合作,給社區(qū)群眾分發(fā)宣傳頁,講解垃圾分類知識,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上好每周的主題隊會課。比如:清明節(jié),結合網(wǎng)上舉辦的“緬懷先祖,致敬英烈”愛國主義教育志愿活動月活動,把祭祀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緊密聯(lián)系起來,引導家長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活動,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比如利用教師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引導學生親身感受父母養(yǎng)育之恩、教師教育之恩、同學關愛之情,增進師生家校情感,為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貢獻力量。在此,列舉四個活動做簡單介紹。
(1)三月,是一個講文明、樹新風、讓雷鋒精神吹遍校園角落的季節(jié),也是萬物生長、植綠護綠的好時節(jié)。我組織學生參加“春暖三月學雷鋒,植綠護綠我先行”志愿服務活動,帶領他們前往學校附近的綠化帶,和綠化工作人員一起植綠護綠,爭做植綠護綠小能手!
(2)七月,大雨過后,我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清掃街道的服務活動。道路上,他們手持勞動工具,有的拿鐵鍬清理淤泥,有的拿掃帚清掃垃圾,不怕臟、不怕累,有分工有合作,紅色的志愿者衣帽變成了最美麗的景色。
(3)九月,重陽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舉行了敬老愛老系列活動:“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敬老情”主題升旗儀式,傳承優(yōu)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傳統(tǒng)美德;到賈崗社區(qū)慰問光榮在黨50周年的退休教師邢玉增,使學生了解老年人更需要關愛、需要快樂和健康,讓尊老、敬老、愛老在你我心中生根發(fā)芽,期待開出絢麗的道德之花。
(4)十月的“鄭州慈善日”,在校長倡導下,我向學生發(fā)出“奉獻愛心,助人為樂”的號召,捐出自己的零用錢,關愛困境中的同胞,表達一份真摯的慈善之心。
二、在家校合力中育美好
1.家校攜手,賦能成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溝通能增進了解,溝通能更好地合作。只有學校和家庭聯(lián)合起來,扎實開展家校聯(lián)系,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才能贏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教師在家長中有了較好口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寒假和暑假里,我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班里的特殊學生家訪,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心理上的實際需求,盡可能使他們在假期中也能感受到來自學校和教師的關心與關懷。
2.家校同行,“育”見未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教育無處不在,在家庭生活中,抓住契機給予教育引導尤為重要。
我們利用每周一的家校共育專家直播講座,和各位家長朋友相約云端,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在每周二開始的全國家校共育數(shù)字化項目辦推送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主要從價值體系與創(chuàng)意物化等方面,組織開展具體又充滿創(chuàng)意的實踐活動,既加強了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親子交流、溝通,又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比如:端午節(jié)巧編五彩繩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端午的風俗民情,感受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高質量陪伴學生參與各項家校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會讓學生終身受益。很多家長也在陪伴中收獲了更智慧的育兒知識,進而更好地用于陪娃和教育孩子。
三、在安全教育中伴成長
1.日常安全,時時陪伴
安全重于泰山!我一直在班級管理中堅持做到“每日進行‘510安全提醒”,即:每日放學前5分鐘、每周離校前10分鐘。每天放學路隊三整隊,保證離校有序。
2.精心開設安全課程
每周五的第四節(jié)課,我會精心準備少先隊主題隊會課,加強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等,引導學生們珍愛生命,尊重、善待生命,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護航人。
3.網(wǎng)絡安全,共同守護
在安全教育網(wǎng)絡平臺,堅持安全的常規(guī)及專題授課,組織全班學生在第一時間參與學習活動,為全體學生安全保駕護航。
前路漫漫,任重道遠,逐夢不止,行勝于言。我將一如既往從“心”出發(fā),智“慧”管理,在不斷反思和總結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