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莉

摘要:芳香療法是通過嗅覺和觸覺兩個感官系統作用于人體, 達到減輕身心不適、保持健康的一種自然療法。因為它解決的是人的身心癥狀,而不是問題本身,因此芳香療法常用作醫療、護理等領域的輔助性方法。根據小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及芳香療法的作用機制,結合作者在小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經驗,總結出“空間—情緒—回憶—期望”層層遞進的四步走輔助步驟,通過實例說明芳香療法提升了咨訪關系,促進了積極情緒體驗,激活來訪者的記憶與期待等,為心理輔導效果的達成提供了較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起到積極的輔助性療效。
關鍵詞:芳香療法;多重感官;兒童失眠;焦慮;認知行為療法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8-0044-05
2020年初發生的新冠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變,至今,外出戴口罩依然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態,而這也悄然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兒童的部分感官體驗尚待形成,長期戴口罩會嚴重影響嗅覺這一感官系統的功能性發展。考慮到氣味在社會聯系和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筆者積極探索一種有嗅覺參與的適用于輔助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可行性操作方法,讓兒童在后疫情時代能在安全的情境下,訓練并調動嗅覺這一感官,發揮它在兒童情緒、記憶中的重要作用。
一、芳香療法的理論基礎
芳香療法是治愈個體思想、身體的自然方式[1]。芳香療法通過嗅覺和觸覺兩個感官系統作用于人體,因為嗅神經與邊緣系統有著廣泛的結構重疊,因此芳香療法中的吸入法、香薰法、芳香蠟燭、香瓶、干香花等方法都通過嗅覺作用于人體[2],繼而影響個體的情緒狀態。由于其更多影響身心癥狀,而不解決問題本身,因此,芳香療法常輔助于醫療和護理。
心理學家發現,吸嗅香氣對人的心理會產生如下療效:(1)舒緩神經。芳香療法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多項實證性研究證明:吸嗅玫瑰、薰衣草、芒果、鼠尾草、甘菊、甜橘等氣味可緩解情緒波動;吸嗅尤加利、迷迭香、薄荷以及檸檬等氣味可讓人保持興奮或清醒;吸嗅薰衣草、迷迭香、檸檬草精油等香味有一定程度的抗抑郁效果[3]。
(2)降低敵意。擴香(通過蒸餾的方式在房間內擴散精油的氣味)實驗的結果顯示,薰衣草精油的氣味激活了嗅覺配對神經細胞,這些信號被傳送到大腦邊緣系統中,影響神經和荷爾蒙分泌,激活副交感神經,降低敵意感受[4]。(3)改善睡眠。失眠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律帶來嚴重不良影響,薰衣草精油具有良好的鎮靜、促眠功效[2,5],且作用溫和,副作用小[3]。(4)喚醒記憶。芳香療法能喚醒記憶,這種記憶鮮活生動,代入感強,因此又被叫作“自傳式回憶”[3]。對于兒童氣味偏好的研究發現,氣味引起的關聯記憶線索和外部成長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利用氣味喚醒記憶,有助于心理教師更進一步地了解兒童,特別是在追溯深層的潛意識治療當中具有重要意義[4]。
二、芳香療法在小學心理輔導中的應用價值
(一)與心理輔導相關的氣味效應
氣味對心理輔導的效應有三種。
1.氣味-空間效應
不同空間中的不同氣味影響人在其中的嗅覺體驗或傳達特定的氣味信息,進而改變人的行為或情緒。對圖書館、電影院、兒童候診室等空間的研究發現,在空間里使用霧化法、加熱或在常溫下使用香精香料,釋放香氛,可以放松心神,達到穩定情緒、改善睡眠的功效[6]。
2.氣味-情緒效應
人類大腦中加工氣味和情緒的位置在解剖學上具有高度重疊性,因此嗅覺刺激可引發不同的情緒,一般來說,難聞的氣味會引發負性情緒,愉悅的氣味會引發積極情緒。
反過來,情緒也能影響嗅覺感知[8]。一項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情緒狀態對于嗅覺感知影響的結果顯示,在厭惡或恐懼等消極情緒的狀態下,無害的氣味變得令人厭惡;在悲傷的情感狀態下,嗅覺敏感性會降低。
3.氣味-回憶效應
參與嗅覺加工的中樞結構同時也是記憶加工的主要結構(如海馬體),因此,與視覺、聽覺和觸覺刺激相比,氣味會引發更多情緒化的記憶[8]。這種特殊氣味喚起情感記憶的能力被稱為“普魯斯特效應”[1]。關于兒童氣味偏好的研究發現[4],氣味能誘發被試者回憶起更多早期童年記憶,而個體回憶起對自身有重要意義的氣味時,大腦中負責短時記憶存儲轉換和定向等功能的海馬體得到顯著激活。在對抑郁癥患者的研究發現[1,9],海馬體在抑郁癥病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刺激海馬神經,可以調節神經性因子,有助于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
(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8年的小學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筆者發現,相比中學生,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較快,但療效不佳,復發概率大。這與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有關。在小學階段,個體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較為直觀和片面,對復雜語言的理解能力仍在持續發展,處理簡單記憶任務時,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表現與成年人相當,但在處理復雜記憶任務時表現欠佳,他們的精細加工(深度理解)和組織策略(歸類等)能力還有待發展[10]。這些認知發展的特點令小學生較難將心理輔導的內容內化成行為準則。很多時候,小學生會陷入“一聽都懂,一做就廢”的局面。
因此,使用具體的道具,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與體驗,用熟悉的事物來解釋復雜觀點等教學方式,比較適合小學生。芳香療法就是一個較適合用來輔助心理輔導的方法,心理教師可以用香薰儀、試香紙、香瓶、干香花等工具,讓學生動手制作香薰瓶、香蠟、香囊等,建立氣味與回憶的關系,如利用熟悉的氣味喚醒積極記憶。
三、用芳香療法輔助輔導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問題示例
根據芳香療法的作用機制,結合在小學生心理輔導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出“空間—情緒—回憶—期望”層層遞進的輔助策略,并成功運用于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輔導中。
(一)個案概況
小宇(化名),男,12歲,六年級,獨生子女。因與班主任說自己有輕生的念頭,被引導來心理輔導室。他自述曾引以為豪的成績在轉學后一塌糊涂;與新同學關系緊張,每周都有1~2次肢體沖突;情緒容易失控,憤怒時會感覺腦袋要炸裂;睡眠質量不好,嚴重影響第二天的學習,而這又會影響他的情緒。
(二)應用“空間—情緒—回憶—期望”四步走的過程
1.關系建立階段:建構積極氣味空間
(1)用氣味激活舒適感受
心理輔導室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為了提升來訪者對心理輔導室的喜愛度,舒緩緊張度,心理輔導室外的等候區增加了藍牙音響香薰機加濕器。
我先帶小宇坐在等候區,打開了香薰儀,放起了輕音樂。令人愉悅的氣味擴散到空氣中,稍顯緊張的小宇開口問道:“這是什么?”我告訴他可以在里面滴入自己喜歡的精油。小宇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心理輔導,在自述中,他強調:“這里的同學學習太厲害了,我糟糕透了。”
第一次輔導結束后,他主動問我如何買香薰儀,他想建議爸爸買一個放在工作室,他覺得爸爸工作壓力大,香薰儀應該適合他。
(2)用氣味提升信任感
第二次心理輔導時小宇很早就到了,他在等候區研究香薰儀。我讓他為等候區選一種合適的精油。他在仔細嗅聞后選擇了薰衣草精油,我告訴他,薰衣草精油有放松神經、助眠和鎮定的作用。在薰衣草的香氣中,我請他填寫了心理健康綜合量表。
測試結果顯示:(1)存在軀體化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疼、失眠;(2)抑郁情緒及偏執思維都比較嚴重;(3)人際關系敏感度、焦慮情緒、敵對情緒都呈現出一般癥狀。
在兩次心理輔導中,我發現小宇存在較多不合理認知,而且都與學習有關:
“同學不搭理我,是因為他們看不起學習不好的人。如果我的學習成績好,他們自然會喜歡我。”
“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同學。”
“學習不好的同學會挨老師批評,學習好的同學即使犯了錯誤,老師也不會批評。”
“只有學習成績好,人才有價值。”
“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會有人喜歡跟我交朋友。”
他的認知資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類似“我不被認可”“我不被喜歡”的言論上。我表揚他準時,夸獎他添加精油細心,考慮他人的感受等話語,都沒有進入到他的認知領域,這種信念加工機制正是造成他敏感、敵對情緒高、焦慮、抑郁、自責的原因。結合心理測試結果和臨床觀察,認知行為療法(CBT)是能長效解決此類情緒心理問題的輔導方法。
2.認知重建階段:激活氣味-情緒效應
在第三次心理輔導中,小宇告訴我“我又闖禍了”,并向我講述了經過:
這周數學單元測驗成績出來了,我問A考了多少分,由于A在班里排名很靠前,我當時很想知道他考了多少分,但是他竟然回答:“沒有你高。”他分明在挑釁,于是我們就推搡了起來,教室的桌椅板凳被撞得七倒八歪,后來班主任讓我們寫檢討,并讓父母簽名。晚上,媽媽因為這件事又嘮叨不停,我基本沒睡,腦海里都是白天發生的事情。自從轉到新學校,我就常常失眠,經常會想為什么自己這么沒用。
小宇邊說邊張開雙手抓住自己的腦袋:“他們就是看不起我……我太無能了……我簡直就是一無是處。”
(1)用氣味緩解緊張情緒
在情緒激動時,小宇肯定無法切實理解我的話。于是,我拿出一張試香卡,噴了薰衣草精油,教小宇在情緒緊張時如何使用呼吸法、肌肉緊張放松法和蝴蝶拍舒緩情緒。等小宇被安撫之后,我問他:“老師也罰了那個學習好的同學嗎?我記得你說過老師不會懲罰學習好的同學。”他無法回答,我繼續說道:“有沒有一種可能,老師只是曾經(重音)沒有因為某件事批評成績好的同學?”小宇若有所思:“老師,你這么說,我也覺得很奇怪,這次那位同學的成績算是挺好的,老師怎么會讓他跟我一起受罰呢?”在氣味-情緒效應的加持下,小宇在較為平靜的情緒中承認了他的不合理信念與自動化思維,我和他一起討論這些信念是如何影響人的情緒乃至心境狀態的。
離開前,我對小宇說:“你能接受自己有不合理的認知,并慢慢嘗試改變舊信念,重建新信念,這已經是成功了一大步。但走出這個輔導室之后,就需要靠你自己學到的新知識去應對生活事件。”接著我拿出一張新的試香卡,并噴上了薰衣草精油,輕輕在我的鼻前2~3厘米處扇動,給他示范:“你把它帶在身邊,希望它能起到提醒和支持你的作用。”
(2)氣味輔助避免沖突行為
和小宇第四次見面的原因,是他的班主任找不到他,來到輔導室尋找。稍晚,小宇就過來了。他告訴我,他其實就在存放跳高墊的地方,用墊子搭了一間“小房子”,在里面躺了一節課。他跟我說了他躲進“小房子”的原因:
“B同學在課間一直將凳子往后靠,撞我的桌子,我用力推桌子表示反抗,沒想到他更過分了,翹起凳子猛烈撞我的桌子,我的怒火噌地冒起來,拳頭已經在口袋里緊緊捏著,接著我一拳打在桌子上就跑出了教室,躲進了‘小房子。后來班主任找到我,先是訓斥我,然后讓我來輔導室找心理老師。”
小宇說他本來很想把拳頭向同學掄過去,但是拳頭里握著的那一張小小的試香紙“救”了他,用他的話就是——像有一雙手拉住了他。他說如果他和那位同學打架,過后一定會很懊悔。后來,他在“小房子”里做起了呼吸練習和蝴蝶拍,之前要炸裂的腦袋竟然真的慢慢恢復了正常。
“當時B同學撞我的桌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挑釁我。但是在小房子里冷靜過后,我又在想:B同學當時也可能是在跟我鬧著玩,然后我慢慢想起最近很多同學都有翹起凳子、搖晃凳子的習慣。我真的很慶幸自己當時沒動手。”
這次成功經歷增強了小宇的自我效能感,也讓我看到,當給來訪者建立的新信念尚未穩固時,氣味扮演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見圖1)。
3.行為干預階段:氣味喚醒回憶
認知重建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認知行為療法中有行為干預的環節。心理教師需要來訪者提供負性事件來進行相對應的行為干預,但實際工作中,小學生能回憶的事件少、不具體且近期的事件居多,可能難以讓心理教師選取到合適的事件。由于氣味引起的關聯記憶線索和外部成長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利用氣味喚醒記憶,有助于心理教師更進一步地了解兒童,因此在第五次和第六次的心理輔導中,我打算通過氣味喚醒小宇的負性事件記憶(見圖2),然后對負性事件進行行為干預。
首先,我通過指導語讓小宇處于放松狀態,接著讓他聞香——將噴有薰衣草精油的試香卡在小宇鼻子前2~3厘米處扇動,問他通過香氣,他能回憶起什么畫面。由于薰衣草香對于小宇來說是特殊的氣味,他曾經在這種香氣的幫助下成功避免了一次沖突行為。他所陳述的以積極事件居多:這是他第一次進入心理輔導中心聞到的氣味,這是他在“小房子”里練習呼吸法的氣味,這是他收到老師送的第一份“禮物”的氣味等。
接著,我用噴有橙香精油的試香卡在小宇鼻子前2~3厘米處扇動,讓小宇回憶負性事件。小宇能想到的負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他用拳頭用力敲打桌面,他寫檢討,他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跟蹤一位成績優異的同學,后來被該同學告訴了班主任,媽媽因為他“闖禍”而嘮叨,他晚上睡不好等。
最后,我與小宇選擇了一些負性事件,進行情景模擬,通過角色扮演、互換角色等方法進行行為干預,通過這次喚醒,也讓小宇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用練習讓小宇掌握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
4.輔導結束階段:氣味帶來期望
與小宇的心理輔導頻率從每周2次降低到每周1次,在輔導結束階段前一共進行了8次。我們較順利地完成了咨訪關系建立、評估(量表+臨床觀察)、認知重建和行為干預等流程,小宇在一些核心信念上有了部分改變,消極的自動化思維也慢慢減少,并通過行為干預掌握了一些與同學相處的社交技能。接下來進入到逐步結束治療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小宇不定期來心理輔導室,我們的談話也沒有拘泥于輔導流程,我更多地傾聽他的近況。某次他很開心地告訴我,爸爸終于結束了長達三個月的學習回家了。小宇自述道:
“爸爸根本就沒有問我的成績,他就問我在學校開不開心。他跟我說,人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有沒有好的身體,能不能交到知心的好朋友,甚至是如果一個人心理健康,能幫助別人,就是有價值的人……”
幸得小宇父親的協助,我看著眼前這位大男孩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心里也充滿了價值感。小宇做了抑郁癥狀自評量表和焦慮癥狀自評量表,其中PHQ-9的分數為4(沒有抑郁),GAD-7的分數為5(輕度焦慮)。小宇自述近來只是偶爾失眠,不過他已經能通過暗示來緩解自己焦慮的情緒。從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口中得知他近期與同學關系也緩和了不少,學習成績雖然依舊趕超不了班里一些同學,偶有情緒低落,但是能聽進老師的勸導。我告訴他我最喜悅的事情是有一次在校道上看見他跟班里一位男生搭著肩膀走路。
后來聽班主任說,小宇父親跟她交流了小宇的近況:
“我給小宇買了一輛自行車,他跨區騎行了好幾十公里,我在后面一直跟著。他說騎行很快樂,因為他不僅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很多風景,而且呼吸的空氣是清新中帶著花香。”
小宇畢業后,我收到了他的信件,其中有一段敘述了他跟氣味的故事:
“昨天和家人一起吃芒果,芒果的氣味讓我想起在以前住的房子里,我曾經將一顆芒果核放進了盆里,用土埋好,我將它藏在一間沒人睡的小房間里。我常會去這個小房間里一個人待著,我也不記得自己多久給它澆一次水,反正我記得房間里沒有陽光,因為我總是讓窗簾一直拉著。但是有一天,它發芽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想起這件事,它發生在我一二年級的時候,我自己的回憶都已經很模糊了,但是當我現在想起這件事,我真的很激動。我第一個想要分享的人就是你。我想要告訴你,它在沒有陽光,沒有充足水分的情況下,發芽了!一顆小小的種子,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發芽,真的深深震撼了我。”
小宇分享與氣味有關的故事給這次心理輔導畫下了儀式感的句號。至此,我相信:每一個人應該都會擁有一種或幾種能喚起他積極能量的氣味。
四、芳香療法應用于小學心理輔導的反思
此次輔導主要運用認知行為療法,芳香療法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輔助作用。針對芳香療法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的應用,反思如下:
1.芳香療法因其自然、有效、便捷的優勢,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能改善來訪者的情緒狀態,改善來訪者的睡眠質量,為心理輔導效果的達成提供了生理基礎和心理基礎,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性療效。
2.輔導中主要應用的是芳香療法中的嗅吸法,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心理教師缺少統一嚴謹的評價操作標準:如何安全、有效、科學地在心理輔導中運用嗅覺通道為教育教學服務等,這需要繼續探索,形成規范性操作標準。
3.“空間—情緒—回憶—期望”層層遞進輔助效果是在學習國內外關于芳香療法的文獻及個人實踐和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是否具有很好的推廣性,仍待進一步評估。
參考文獻
[1]胡靜,王為,鄧維鈞. 抑郁癥的芳香療法[J]. 應用技術學報,2022,22(3):214-224.
[2]王榮華,張艷,張倍倍,張慧穎,余自娟. 芳香療法的應用現狀[J]. 全科護理,2018,16(35):4368-4370.
[3]薛源,徐國鑫,胡松林,等. 氣味情緒效應在長期載人航天中的應用展望[J]. 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2020,33(2):182-188.
[4]韓穎,張雨青. 探究兒童氣味偏好的形成機制[J]. 生物學教學,2022,47(6):2-3.
[5]方婷,馬紅梅,王念,肖彬彬,等. 芳香療法應用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2019,33(23):4093-4095.
[6]吳夢菲,陳銘. 關于圖書館空間嗅覺設計的探討[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4-51.
[7]唐曉燕,楊秀玉. 芳香療法對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狀態及睡眠的干預效果[J]. 福建醫藥雜志,2022,44(6):149-151.
[8]黃雪琨,周文豪,楊欽泰. 嗅覺與情緒[J]. 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20,28(4):315-319.
[9]王蕙芹,王真真,林美妤,等. 抑郁癥發病與神經營養因子異常研究進展[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20,36(10):1333-1337.
[10]董奇,陳師韜,張云運,等. 知心育人(小學版)[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編輯/黃偲聰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