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文興源
基于質量功能展開的校園APP服務質量改進研究
賈艷,文興源
(西華大學 管理學院,成都 610039)
為了提高校園APP服務質量,提出一種基于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的改進研究方法,其將定性定量方法相結合以保證改進方案的可信性。首先,基于七維度用戶需求列表,使用問卷調查用戶對校園APP的使用體驗及期望,并對校園APP用戶滿意度進行了數據信度檢驗與驗證性因子分析,以確保調查數據及用戶需求模型的正確性;其次,結合用戶需求改進率和熵值法構建了QFD中質量屋的規劃矩陣;再次,采用文獻調查法與專家意見集合法確認技術需求,并構建了質量屋的關系矩陣及技術關聯矩陣;最后,計算管理需求中的技術需求重要度,完成從“用戶需求—技術需求”的轉換。從質量屋的分析中獲得了可提高校園APP服務質量的多個改善建議。結合七維度的用戶需求模型,采用QFD方法可以指導設計師對校園APP進行更合理的規劃設計與改進,以提高校園APP服務質量,同時也為其他類似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校園APP;服務質量;質量功能展開;質量屋;需求轉換
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與發展,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序被開發出來以滿足用戶各方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校園APP作為一個面向廣大學生的服務性軟件被開發出來,服務于學生學習和生活。校園APP以互聯網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服務,優點諸多,一方面不受服務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同時為多名學生提供服務,既加快了服務效率,又節省了人力與物力;另一方面避免了線下服務必須與工作人員的直接接觸。特別是疫情期間,校園APP的使用有效避免了高校學生排隊充值、繳納學費等業務辦理中的人員聚集,有助于疫情的防控。然而校園APP在為用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大量問題,影響用戶體驗。以應用商店中安裝次數較多的校園APP,比如完美校園、今日校園、易校園等為例,通過對比這些校園APP的用戶評論,發現校園APP的問題復雜多樣,涉及軟件功能、設計、安全等多個方面。因此,為了改善校園APP的服務質量,提高用戶使用感和滿意度,本文將開展校園APP服務質量的改進研究。
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一種用戶驅動式的質量保證與改進方法,立足于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需求。目前,QFD已經在各類產品開發和服務過程的質量管理與改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餐館自助服務系統設計[1]、嬰兒車產品設計[2]、兒童玩具設計[3]、電動汽車產品開發[4]、數控機床開發[5]、公共巴士運輸服務[6]、電力部門運營服務[7]、電子商務服務設計[8]、供應鏈管理[9]等。其中也有少部分文獻采用QFD方法來提高各類APP的服務質量,比如用于老年人手機APP[10,11]、云養寵 APP[12]、汽車移動端APP[13]、機器運營管理APP[14]、酒店訂餐APP[15]等應用程序的設計。然而QFD雖然被廣泛應用,但是在已有的文獻當中,卻還未出現使用QFD方法來改進校園APP服務質量的相關研究。所以,本文將嘗試運用QFD方法,探尋校園APP的改進方向,以提高校園APP的服務質量。
本文采用QFD方法進行校園APP服務質量改進,整個研究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見圖1。

圖1 校園APP服務質量改進過程
在圖1所示的校園APP服務質量改進過程中,第一部分中確定顧客需求的第一步是將所有用戶需求進行歸納分級,構建一個多維度的需求模型,這個需求模型將作為質量屋的左墻。接著采用Likert5級量表設計制作調查問卷,用以收集用戶對校園APP的使用感受評價及未來期望。
第二部分構建質量屋是以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有效數據為基礎,首先依據問卷調查中的用戶使用感受和期望值數據,構建出規劃矩陣,作為質量屋的右墻;其次通過文獻及問卷調查,確認質量屋的技術需求,作為質量屋的天花板,并訪問專業人士,確認用戶需求與技術需求之間的相關性,構建關系矩陣,作為質量屋的房間;再次確認各技術需求之間的相關性,建立技術關聯矩陣,作為屋頂;最后基于規劃矩陣和關系矩陣計算技術需求的重要程度,確定管理需求,作為質量屋的地下室,構建出質量屋,從而完成校園APP服務質量改進從“用戶需求—技術需求”的轉換過程。
通過質量屋,就可以根據不同技術需求的重要度,確定技術需求改進的優先級,并在兼顧不同技術需求之間的相關性基礎上,確定校園APP服務質量的改進方向。
確定用戶需求是校園APP服務質量改進過程的首要步驟,而由于校園APP的種類繁多、使用人數巨大,而且不同用戶其使用感受各不相同。為對其進行系統的歸納,方便質量屋的構建,本文引用了文獻[16]中提出的顧客需求因素列表來描述用戶對校園APP的服務需求。該顧客需求因素是針對自助服務技術(Self-Service Technology,SST)提出的,共列出了概括自助服務技術的20項用戶需求,主要涉及服務的功能、體感、安全性、品牌、設計、便捷性,以及個性化七個維度。由于校園APP取代了人工服務,使用戶能夠通過APP自主地完成服務,也屬于自助服務技術。因此,本文的研究理論上也適用這些需求因素。
于是本文從自助服務理念出發,結合校園APP的軟件特性與服務特性,提出了校園APP的七維度用戶需求,同時這七個維度所包含的20項具體用戶需求因素描述見表1。
本文將針對這20項需求分別從用戶對校園APP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和重要度進行考量,其中滿意度反應用戶對所使用的校園APP的真實感受評價,而重要度則反應用戶對未來校園APP各方面服務質量的期望。
表1 校園APP用戶需求列表

Tab.1 User demands of campus APP
為了具體地了解用戶對這20項需求的使用感受及未來期望,本文設計了網絡調查問卷。調查對象主要為各高校在讀大學生,問卷分為兩部分,包括滿意度調查與重要度調查,以分別收集用戶對校園APP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和重要度評價。滿意度量表與重要度量表都使用likert5級量表設計,從“很不滿意”到“很滿意”依次為1到5分,從“完全不重要”到“很重要”也依次為1到5分,見表2。
表2 校園APP用戶滿意度和重要度評級量表

Tab.2 User satisfaction and importance rating scale of campus APP
本次發放的問卷共464份,剔除IP地址相同、選項高度一致的答案后,得到有效問卷為377份,問卷有效率為81.25%。為了確保收集到的數據切實有效,本文首先采用SPSS軟件進行信度檢驗,即分析問卷調查所收集到的多份用戶滿意度調查結果是否一致;緊接著在信度檢驗合格的基礎上,采用AMOS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效度檢驗,來分析本文中的維度劃分是否合理,即驗證所引用文獻[16]中的用戶需求模型以歸納校園APP的用戶意見是否適合。
本文通過較為常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來檢測同一維度下各個因素之間的一致性程度,從而反映問卷所收集數據的可靠性。文中采用SPSS對收集到的用戶滿意度評價數據進行校園APP需求七個維度的信度檢驗,計算出每個維度所對應的信度系數,見表3。從表3中結果可見,七個維度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數(Cronbach's Alpha)數值范圍從0.816到0.919均大于閾值0.6[1],這表明各維度下其因素間的一致性較好,從而說明問卷所收集到的數據具有較高的可靠度。
表3 信度檢驗結果

Tab.3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一般而言,QFD中用戶需求列表目的在于將用戶需求轉換為技術需求,通常不需要進行因子分析。而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文獻[16]中所定義的自助服務技術顧客需求的七維度模型來描述校園APP用戶需求,所以為了驗證所采用的這七維度模型來描述校園APP用戶需求是合理的,本文以調查問卷中用戶需求滿意度數據為基礎,采用AMOS軟件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一方面檢驗七維度結構劃分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檢驗各維度所對應需求從屬關系是否合理。AMOS軟件使用圖形和程序化用戶界面構建態度和行為模型,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各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本文根據表1中用戶需求描述,利用AMOS構建了校園APP的七維度用戶需求模型,見圖2。
在圖2所示的校園APP用戶需求結構模型上,采用AMOS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具體步驟如下。
1)擬合優度檢驗:將收集到的377份有效樣本導入AMOS軟件,并將各變量帶入結構模型中進行分析,得到各擬合優度檢驗統計值,如下表4所示。
由表4可知,2/值小于通用標準3.0,模型適配理想。另外RMSEA值低于推薦閾值0.07,CFI和TLI值也均大于推薦閾值0.9[1],從而說明調查數據與校園APP用戶需求模型擬合度滿意。
2)驗證性因子分析:本文采用標準因子載荷進行判斷,因子載荷反應了因子與測量項之間的關系,即圖2模型中各維度與其因素間的關系,分析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七個維度所對應各個因素的標準因子載荷從0.794到0.886均大于0.7,說明模型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另外這七個維度的平均提取方差值從0.663到0.766均大于推薦閾值0.5[1],表明該需求模型各個維度具有良好的區分度,從而說明校園APP用戶需求模型中各因素從屬關系合理。
通過對調查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信度檢驗及對用戶需求模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其分別說明了本文所收集數據的可靠性及校園APP用戶需求模型的有效性,這兩者將作為后續質量屋構建的基礎。

圖2 校園APP用戶需求結構模型
表4 擬合優度檢驗結果

Tab.4 Results of goodness-of-fit statistics
確定用戶需求模型之后,開始質量屋的構建,首先建立質量屋中的規劃矩陣,規劃矩陣的意義在于量化用戶需求的優先級及用戶對已有產品表現的認知。在本文中,規劃矩陣中的數據來自于問卷調查所獲得的結果,包括用戶滿意度評價和重要度評價。其中,用戶滿意度評價反映用戶對校園APP給定服務的使用感受,重要度評價則代表用戶對校園APP的服務質量期望。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本文采用重要度評價作為校園APP的改進期望。
表5 基于用戶需求滿意度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Tab.5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based on user demand satisfaction
理想情況下,用戶的滿意度評分應該與改進期望一致。而如果滿意度評分明顯小于期望值,則代表該用戶需求更加需要進行改進。因此,校園APP用戶使用現狀和改進期望的差距,可以作為用戶需求改進的部分權重,在此本文用改進比率來表示這個加權值,具體計算如下:

式中:R表示第(=1,2,3,…,20)個用戶需求的改進比率;CR是所有被調查者在第個用戶需求上的平均滿意度評分;IR則是所有被調查者在第個用戶需求上的平均重要度評分。
除了考慮用戶需求改進比率外,還需考慮用戶需求模型中各需求因素傳遞信息量大小的不同,以此體現不同用戶需求對質量改進的影響。熵值法作為一種客觀賦權法能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偏差,獲得更為客觀的結果。因此本文采用熵值法來計算不同用戶需求滿意度權重,以此描述用戶對校園APP不同滿意度評價結果對質量改進的影響,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選取數據:本研究中,共20個用戶需求,被調查者=377。設X為第個被調查者對第個用戶需求的滿意度評分,=1,2,3,…,;=1,2,3,…,20,其中X都屬于積極評價。
2)計算被調查者的滿意度評分所占比重:

3)計算熵值:

4)計算權重:

其中用戶需求滿意度權重越大,表明該用戶需求對質量改進的貢獻就越大。最后,結合改進比率R和用戶需求滿意度權重W來綜合評估用戶需求的重要度,即用戶需求絕對權重,計算公式如下。
絕對權重:

至此,規劃矩陣構建完成,矩陣中包含有用戶滿意度評價CR、重要度評價IR、用戶需求改進比率R、用戶需求滿意度權重W,以及綜合以上計算所得的用戶需求絕對權重AW。
技術需求是用以滿足用戶需求的手段。技術需求的確定反映了校園APP如何以可衡量的方式向用戶提供理想的服務。本文查閱了相關軟件開發文獻,并針對校園APP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用戶所看重的軟件功能,最終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6項功能作為技術需求,具體見表6。
表6 校園APP技術需求列表

Tab.6 Technical demands of campus APP
在技術需求基礎上,構建用戶需求與技術特性的關系矩陣,用來反映用戶需求與技術需求之間的關系。關系矩陣的獲得綜合了20位專業人士(包括從事該行業的產品經理、項目經理和技術人員)的意見。矩陣中的關系以三種不同的符號來表示用戶需求與技術需求之間的關系,其中▽=1表示弱關系,○=3表示中等關系,●=9表示強關系。同時,用來描述技術需求之間關系的技術關聯矩陣,也由專業人士綜合討論得出,其中“+”表示兩技術需求間為積極關系,“–”表示消極關系,沒有符號則表示技術之間不相關。
通過計算管理需求來確定各技術需求對質量改進的影響。管理需求的計算是根據已經構建的規劃矩陣中的各用戶需求絕對權重AW(=1,2,3,…,20),并結合關系矩陣中用戶需求與技術需求之間的關系值,計算得到技術需求權重,作為管理需求。技術權重計算方法如下。
絕對權重:

相對權重:

式中:r代表關系矩陣中第個用戶需求與第項技術需求間的相關系數。
基于上文的分析構建校園APP服務規劃質量屋,見圖3。
針對圖3中校園APP質量屋,本文將逐一分析規劃矩陣、管理需求及技術關聯矩陣中的結果,這三者分別代表用戶對校園APP的綜合性評價、基于用戶和專業人士對技術需求的優先級評價及技術需求之間的關聯分析。
第一,從質量屋的規劃矩陣結果中可以看出,根據用戶滿意度評價CR可知,用戶在便捷性2“容易獲取(17=3.90)”需求上的體驗最好;功能2“過程清楚(2=3.88)”次之,而在個性化2“最感興趣內容(19=3.56)”需求上的體驗最差,這表明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很清楚明了,而且用戶能夠較為容易地獲取該APP,但對校園APP中不具備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不滿意。再根據用戶重要性評價IR可知,用戶對功能4“使用順暢(4=3.91)”和體感4“提供所需信息(9=3.91)”抱有最大的期望,而認為個性化1“滿足特定所需(18=3.71)”最不重要。這表明,用戶希望在未來的APP使用體驗中得到更順暢的操作感受,以及能夠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對滿足特定需求的期望最小,分析原因可能是校園APP所具有的通用功能已經基本滿足用戶所需,同時也說明用戶希望校園APP以提供信息為主,以及具有更為順暢的操作體驗,而對特定的需求可能已經得到了滿足或者并不看重。

圖3 校園APP服務規劃質量屋
從用戶對校園APP各需求的綜合評價(即絕對權重AW)中可以看出,在這些評價中,體感3“有趣附加功能(8=6.15)”被認為是最需要改進的用戶體驗,而設計2“自動更新技術(15=4.14)”則是用戶體驗最不需要改進的需求。
第二,從質量屋的管理需求中可以看出,通過比較各個用戶需求與技術需求之間關系強度及技術需求權重AW和RW,可知在收集到的16個技術需求中技術需求5“頁面設計合理美觀(圖3中紅色標記)”對用戶需求的影響最大,其絕對權重5=411.7,相對權重5=11.82%,因此對其進行改進,將會為APP的整體質量帶來較大的提升。因為,如果使頁面的設計更加合理美觀,則7項與“頁面設計合理美觀”呈強關系的用戶需求,包括功能1“快速訪問”、功能2“過程清楚”、功能3“使用輕松”、功能4“使用順暢”、功能5“準確訪問”、體感1“操作有趣”和設計1“頁面有吸引力”將會得到顯著的改善;同時該技術需求的改善也會影響到與其呈中等關系的用戶需求上,包括體感2“感覺良好”、體感4“提供所需信息”、品牌2“提供者名譽好”、設計2“自動更新技術”和便捷性2“容易獲取”這5項。因此,從大的用戶需求維度上看,改善“頁面設計合理美觀”的技術需求,將會使功能、體感、安全性、品牌、設計及便捷性六個維度屬性獲得增強。
技術需求8“多種支付方式(圖3中黃色標記)”被認為是最不重要的技術需求,其絕對權重8=83.4,相對權重8=2.40%。在與之存在相關的12項用戶需求中,該項技術需求僅與功能4“使用順暢”和安全性1“感覺安全”存在中等關系,而與其他10項用戶需求關系都是微弱關系。因此,若對其進行改進,校園APP的質量也難以獲得顯著提升。
第三,由質量屋中的技術關聯矩陣可知,質量屋展示了16個技術需求之間的相關性。其中技術需求6“軟件有足夠的吸引力(圖3中綠色標記)”與其他技術需求的相關性最強,并與包括技術需求7“功能全面”、技術需求8“多種支付方式”、技術需求11“系統足夠穩定”、技術需求13“平臺信息及時可靠”、技術需求14“操作簡單快捷”,以及技術需求15“操作易理解”6個技術需求存在積極關系。這表明,“軟件有足夠的吸引力”這一項技術需求的改進,將為其它6項相關技術需求帶來正面的影響,或者其它6項技術需求的改進將為其帶來積極的改變,例如功能更全面的校園APP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時也有一些技術需求,如技術需求4“有效的幫助與反饋渠道”、技術需求10“兼容性良好”,以及技術需求12“軟件易安裝”,與其他的技術需求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這樣的需求進行改進后,將不會為其他的技術需求帶來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同時也很難受到其他技術需求的影響。因此,改善這些技術需求對校園APP綜合質量的提升影響較小。
本文結合QFD方法,綜合應用問卷調查法、熵值法、文獻調查法、專家意見集合法等,對校園APP服務質量進行了改進研究,為提高校園APP服務質量提供了有效的改進方向和指導。另外,由于時間和資源條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文中收集的樣本雖然滿足分析要求,但還是相對偏少;另一方面,本文調查針對的校園APP種類較多,得到的結論也比較寬泛,而如何結合本文方法開發出一款質量更高的校園APP,將是下一步研究工作。所以后續將針對某具體的校園APP,考慮用戶需求,并結合提供者意見和本文改善建議對其進行優化設計與改進。
[1] PARK S, LEHTO X, LEHTO M. Self-Service Technology Kiosk Design for Restaurants: An QFD Appl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21, 92: 102757.
[2] WU X L, HONG Z, LI Y J, et al. A Function Combined Baby Stroller Design Method Developed by Fusing Kano, QFD and FAST Methodolo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020, 75: 102867.
[3] 吳若仟, 江屏, 盧佩宜,等. 產品設計中基于質量功能配置的需求轉化過程[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21, 27(5): 1410-1421. WU Ruo-qian, JIANG Ping, LU Pei-yi, et al. Dem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Based o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in Product Design[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21, 27(5): 1410-1421.
[4] LIU H C, SHI H, LI Z W, et al. An Integrated Behavior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for Large Group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2, 582: 334-348.
[5] KULCSAR E, GYURIKA L G, CSISZER T. Network-based –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NB-QFD):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QFD with Network Science Approach and Techniques[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22, 136: 103592.
[6] DEVECI M, ONER S C, CANITZEZ F, et al.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in Public Bus Transportation Using 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QFD Methodology[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19, 33: 100387.
[7] REHMAN O U, ALI Y, SABIR M. Risk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Sectors: A Developing Country's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2022, 36: 100507.
[8] WU T, LIU X W, QIN J D, et al. An Interval Type-2 Fuzzy Kano-Prospect-TOPSIS Based QFD Model: Application to Chinese E-Commerce Service Design[J].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21, 111: 107665.
[9] GUNDUZ M A, DEMIR S, PAKSOY T. Matching Function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Smart and Sustainable Tools: A Novel Hybrid BWM-QFD Based Method[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21, 162: 107676.
[10] 李永鋒, 徐育文. 基于QFD的老年人智能手機APP用戶界面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6, 37(14): 95-99. LI Yong-feng, XU Yu-wen. Design of QFD-based Elderly Smart Phone APP User Interfac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14): 95-99.
[11] 朱麗萍, 李永鋒, 徐育文. 基于卡諾與質量功能展開的老年人手機APP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16): 140-145. ZHU Li-ping, LI Yong-feng, XU Yu-wen. Mobile Phone APP Design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Kano- QFD[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6): 140-145.
[12] 韋艷麗, 李安, 徐曦, 等. 基于Kano-QFD的云養寵APP可用性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2, 43(2): 378- 386.WEI Yan-li, LI An, XU Xi, et al. Us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loud Pet APP Based on Kano-QFD[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2): 378-386.
[13] 強威. 基于Kano-QFD的新能源汽車移動端交互設計[J]. 包裝工程, 2022, 43(20): 212-219. QIANG Wei. Interaction Design on Mobile Terminal of NEVs Based on Kano-QFD[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20): 212-219.
[14] CHEN A, DINAR M, GRUENEWALD T, et al. Manufacturing Apps and the Dynamic House of Quality: Towards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J]. Manufacturing Letters, 2017, 13: 25-29.
[15] LIN P M C, PENG K L, REN L P, et al. Hospitality Co-Creation with Mobility-Impaired Peop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9, 77: 492-503.
[16] LIN J S C, HSIEH P L. Assessing the Self-Service Technology Encounter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STQUAL Scale[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1, 87(2): 194-206.
Campus APP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Based on QFD
JIA Yan, WEN Xing-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The work aims to propose an improvement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campus APP and combin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nsur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mprovement scheme. Firstly, based on the seven-dimensional user demand list,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users' experience and expectation of using campus APP, and data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for user satisfaction of campus APP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survey data and user demand model. Then, the planning matrix of the House of Quality in QFD wa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user demand improvement rate and the entropy method. And next, literature survey and expert opinion collection were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 the correlation matrix and technology incidence matrix of the House of Quality. Finally, on this basis,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technical demands in the management demand was calculat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user demand to technical demand" was completed.Several suggestions that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campus APP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House of Quality.Combined with the seven-dimensional user demand model, the QFD method can guide designers to make more reasonabl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for campus APP, so a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campus APP and provide solutions to other similar problems.
campus APP; service quality;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house of quality; demand transformation
TB472
A
1001-3563(2023)12-0205-08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2.022
2023–01–06
教育部“春暉計劃”合作科研項目(Z2012017);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002104002);成都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2021-YF08-00019-GX)
賈艷(198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服務系統分析、系統建模與仿真。
責任編輯: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