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設計作品
1.《智慧診療伴侶》2.《面容健康監測鏡》3.《健康監測馬甲》4.《智慧科室感應門》5.《智慧醫療艙》

設計說明:
1. 智慧診療伴侶是集引導、陪伴、診療場景孿生顯示于一體的智慧陪診機器人。數字孿生顯示診療場景,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時間,重要信息多功能提醒候診,陪伴患者輕松就醫。
2. 面容健康監測鏡是為未來家庭或醫療場所設計的一款面部健康監測裝置。通過面部成分捕捉分析使用者面容健康狀況,由大數據提供修容建議和穿搭案例。
3. 健康監測馬甲是為需要心功能監測和脊椎托護的患者設計的便攜式醫療產品。通過三維運動捕捉影像研究和監測點參數數據采集,實現實時定量分析。
4. 智慧科室感應門結合面容、指紋、條碼等識別系統,為婦科診療科室提供私密出入關懷。患者信息識別至手機程序,就診流程一目了然,光電感應門以科技感和溫馨感提供女性呵護服務。
5. 智慧醫療艙融合看診、檢查、在線問診和取藥于一體,為未來社區自助醫療設計。由自動升降階梯依次進入中心看診艙、右側自助檢查艙和左側在線問診取藥艙,完成社區自助醫療服務,將智慧健康理念植入未來社區醫療新模式。
作品名稱:《智慧診療伴侶》《面容健康監測鏡》《健康監測馬甲》《智慧科室感應門》《智慧醫療艙》
獲獎情況:第十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大賽省賽一等獎,第四屆藝術設計大賽優秀獎等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0604276285125)
設計者:徐宏(1983—),副教授,主要從事智能裝置設計研究。
設計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老年關懷居家智慧康養助步機器人》

設計說明:
老年關懷居家智慧康養助步機器人是基于信息實時監測技術、紅外人體探測技術和遙感技術,專門針對高齡人士居家及日常生活設計的代步機械裝置設計。助步機器人通過傳感器實現人體紅外測溫篩查、能夠自動采集老年人每日體重、血脂血壓變化及心率等身體指標和數據,記錄每日活動路線。能夠根據老年人日常行為軌跡和可追溯的歷史信息生成指令,在指定時刻提醒老人日常出行計劃并根據紅外定位及時趕到老年人身邊。在老年人身體指標出現異?;虺霈F緊急狀況時,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通過遠程指揮調度向相關醫療機構精準發出報警求助信息。流線型的機身設計減少了工業制品的冷酷感,富有親和力的外觀充分考慮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使用環境、適宜日常居家生活的使用。
作品名稱:《老年關懷居家智慧康養助步機器人》
獲獎情況:入選中日邦交正?;?0周年活動“第三屆南嶺插畫雙年展”、2022年江蘇之星藝術設計大賽銅獎、2022年NCDA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江蘇賽區三等獎、第六屆環亞杯中日設計交流展金獎、2017年江蘇之星設計大賽和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大賽銀獎
基金項目:入選2020年度國家藝術基金(2020-F-01-047)
設計者:羅榕榕(1985—),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產品設計及平面設計工作
設計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1.《人機互動專注力測試訓練儀》2.《智能兒童感統訓練椅》3.《可監測兒童平衡步道》4.《兒童前額葉腦功能檢測帽》5.《可監測兒童感統訓練迷宮》

設計說明:
1. 沉浸式人機互動測試儀通過“屏幕–答題板適配器”將互動屏幕和答題板鏈接起來,兒童手動在紙、畫板的答題或手工制作可以以電子形式呈現在互動屏幕中,并得到有聲評價,形成人機有效的沉浸式互動。以訓練兒童專注力,鍛煉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2. 智能旋轉升降椅固定于地面的智能旋轉升降椅增強穩定性,座椅可根據監測兒童心率,適度調整旋轉和上下活動的速度,以保證安全性,進而達到鍛煉兒童重心穩定性和平衡感。
3. 智能可監測平衡步道于步道表面設置壓力數據采集、表面肌電數據采集和通行速度監測系統,可以有效量化兒童在平衡步道上的行走數據,得到腳底受力分析、行走步態特征、整體協調度和轉彎速度。
4. 前額葉腦機檢測儀是基于神經元人工智能算法,能夠準確地解碼分析大腦對人與人之間互動場景、行為活動的關注度、識別及其反饋。基于此,可以監測兒童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腦部反饋,監測兒童社交腦功能訓練成效,為激發兒童社交、溝通能力訓練提供服務。
5. 智能可監測迷宮在智能可監測平衡步道基礎上增加有門洞的隔墻,兒童俯身才可通過,增加感覺統合訓練的難度,用于更高級難度地鍛煉兒童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
作品名稱:《人機互動專注力測試訓練儀》《智能兒童感統訓練椅》《可監測兒童平衡步道》《兒童前額葉腦功能檢測帽》《可監測兒童感統訓練迷宮》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2208019);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9YJCZH063)
設計者:任蘭紅(1986—),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地域建筑及環境設計。
設計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1.《便攜肌肉筋膜槍》2.《足部壓力測試儀》3.《足部助行鞋》

設計說明:
1. 便攜肌肉筋膜槍該筋膜槍設計將目光聚焦在城市中日益增長的夜間運動群體,并考量用戶所處的環境與需求,提供更符合都市化生活的功能與造型設計,為用戶帶來更為便利、時尚的使用體驗。
2. 足部壓力測試儀該設計聚焦解決現有產品無法實時給予被測試者積極反饋的問題,通過將儀器賦予雙向同步屏幕,使得檢測人員能及時對被檢測者進行站姿矯正,使被檢測者能更直觀地了解到自己的站姿以及行走問題。
3. 足部助行鞋該裝置的設計利用了仿生學原理,結合計算機技術和3D打印技術進行設計和最終生成。方案的設計過程通過參數化技術,對相關用戶進行數字分析,兼具輕量化與便捷性、安全性的多重使用功效。
作品名稱:《便攜肌肉筋膜槍》《足部壓力測試儀》《足部助行鞋》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102015019);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102199023)
設計者:陳鈞鍇(1979—),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文化衍生產品設計、大健康產品設計。
夏逸凡(2000—),男,主攻產品設計。
王 莉(1999—),女,主攻產品設計。
劉叢瑋(2000—),女,主攻藝術設計。
林 婕(2002—),女,主攻產品設計。
設計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