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 羅丹
隨著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革新,我國教育教學的模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依托于先進的信息應用技術,“智慧校園”也逐漸地走進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之中,成為教育界相關專家與學者重點研究的課題內容之一。基于此,本文通過闡述智慧校園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內容,深入分析智慧校園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對進一步強化智慧校園建設、完善學生資助信息化管理提出幾點優化措施和建議,以期推動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事業的創新化改革與發展。
隨著現代化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校園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要求,傳統的校園管理與建設模式也逐漸地暴露出很多弊端,如校園資源利用率低下、校園管理成本增加、校園管理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建設與健康發展。同時,學生資助問題也是校園管理實踐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逐漸強化對于智慧校園建設的力度,進一步深化在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探索,因此,如何通過構建智慧校園來提升學校的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管理技術提高學生資助管理的水平,已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智慧校園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的相關概述
1.1 智慧校園的基本涵義
顧名思義,“智慧校園”主要是借助現代化的網絡科學技術,以互聯網、物聯網及云計算等技術為重要依托,構建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管理與學習于一體的校園管理模式。在新時代社會發展背景下,傳統的校園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我國教育事業創新化發展的實際需求,也難以提高學校綜合管理的效率。因此,通過構建“智慧校園”管理體系,不僅能夠為學校的管理者提供更為科學、快捷、高效的管理工具,還能夠實現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在教學資源、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即時共享,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果。
1.2 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目的
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從整體的角度分析,我國教育資源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不均等的現象,這對于全面推動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創新化發展與建設造成了巨大阻力。然而通過借助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實現對小學生自主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其主要的目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網絡信息化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小學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構建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系統,能夠快速分析和處理學生的檔案信息,并將學生的基本信息與資助情況進行網上公布,提升教學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構建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統,能夠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制訂合理的資助體系,并借助云計算的重要優勢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學生資助管理不合理、不公平等現象。
1.3 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基礎
現階段,很多小學在進行校園管理的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尤其是在校園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其中,主要包括校園網絡設備的改進、學生信息管理數據庫的建立、通訊設備的完善以及多媒體硬件設施等諸多技術,并且依托于現代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使得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統更加完備,在校園管理實踐中的應用范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大大地提升了小學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此外,隨著校園網的普遍使用,能夠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一定的技術基礎,并且可以實現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數據共享,為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2 智慧校園建設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2.1 智慧校園建設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校園建設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智慧校園建設也是我國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的重要產物。在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大力推進校園數字化建設,構建新時代“智慧校園”符合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同時也制定了中小學校建設智慧校園的相關規范與標準。同時,在2021年4月,我國教育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關于《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與《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問題的工作研討會,并針對我國《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征求意見稿向教育專家組征求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來自3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團隊針對“智慧校園”建設問題交換廣泛意見,總結了我國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實施過程中取得的系列成果,系統闡述了在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尤其是針對“智慧校園”建設方面,專家組成員也指出:“智慧校園”建設是我國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應加大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力度,進一步深化教育事業改革與創新。
因此,在國家教育教學基本綱要的指導下,構建新時代智慧校園符合校園信息化深度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現代化教育教學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
2.2 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符合教學的基本要求
現階段,隨著我國網絡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學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了能夠順應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學校加快了對于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進程,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管理水平,還能夠進一步實現對學生檔案等相關信息的精細化管理。其中,在教育信息化基礎數據庫建設方面,借助當前先進的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對中小學校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進行完善和升級,不僅能夠提升中小學校在開展學生資助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校在開展各項學生資助管理活動方面的效率和質量。
同時,伴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應用技術的不斷深化,相關技術在教育領域方面的應用和推廣程度更加廣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進程。例如,學校可以借助公安與民政等部門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對學生基本情況的及時共享,幫助學校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需要提供資助的學生情況,為學校做出更為科學、精準的資助決策,從而有效地規避因傳統人工調查形式而造成資助、幫扶的誤判行為。
3 加強智慧校園建設的優化措施
3.1 強化智慧校園管理體系的建設
加強智慧校園管理體系的建設是推動我國小學教育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實現我國中小學教育模式創新發展的關鍵途徑之一。因此,在進一步強化智慧校園的建設進程中,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基本職能,確立在智慧校園建設與發展中的思想引領和工作指導作用,指導和監督學校建立以校級機構為基礎的領導管理小組,進一步明確智慧校園建設的基本原則及相關要求。如,可以建立以有小學校長或副校長為智慧校園管理的負責人,由各年級教學組長為智慧校園管理組成員,成立以校級為主導、年級為輔助的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辦公室,這樣可以通過組織一支具有專業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等管理技能的專業團隊,專門負責管理與協調智慧校園建設的各項事務,整合校內外各項資源,從而構建科學完善的智慧校園管理體系。
3.2 加強智慧校園教學信息化管理
從教育教學管理的目標出發,構建智慧校園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從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等層面入手,為校園管理與建設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務,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校在智慧校園建設與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學校還應當轉變現階段的教育教學基本理念與思路,創建創新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務信息與學生信息的整合以及各類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合,創建移動式、協同式與可視化的教育教學辦公環境,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強化智慧校園在教育教學等方面的信息化與精細化管理。
3.3 構建教育資源的共享服務體系
智慧校園的建設依托于交互性強的互聯網平臺,以及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主要是對學校內外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如學校的硬件設施、軟件設備、水源、電力能源、圖書信息以及車輛等公用設施,借助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和配置。同時,學校還應當實現教學環境與校園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使智慧校園管理系統能夠涵蓋校園管理與服務的各個環節。此外,學校還應當借助現代移動網絡與新媒體的重要優勢,創建學校信息化、智慧化的管理平臺,并且在積極宣傳校園文化的同時,增進學生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暢通交流。
3.4 完善智慧校園信息化保障體系
智慧校園信息化保障體系是確保校園管理實踐工作能夠順利、平穩運行的關鍵,因此在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應當重視保障體系在整體運行方面的重要性。其中,智慧校園信息化保障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智能信息化管理制度。智能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可以保障學校信息化管理設備與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其二,智能信息分析與處理系統。該系統能夠對校園管理信息進行精準的分析和處理,為學校進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其三,智能信息化評價體系。有利于對校園管理與教學工作進行科學準確的評價,從而推動智慧校園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
4 完善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的優化路徑
4.1 重視頂層設計,設定總體規劃目標
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化建設設計的方面較多,并且對于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的開發周期較長,不僅需要專業的系統開發與設計人員,還需要學校教務管理人員的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夠保障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因此,學校在完善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重視頂層設計,結合學校自身管理現狀與學生實際情況來設定總體的規劃目標,同時,校園管理各管理系統在內容方面存在一定的獨立性,使得教務管理與學生檔案信息的對接難度較大,因此學校應對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系統進行總體規劃,明確統一接口,這樣才能夠為學校整體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化與規范化的支持。
4.2 注重調研工作,科學引入管理系統
構建科學完善的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體系,不僅需要重視頂層設計,同時也需要注重調研工作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調查與研究工作是開展學生資助管理的重要基礎,只有充分地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提升需要資助學生檔案信息的完整性,才能夠在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對學生需要資助的情況進行精準的判斷。因此,學校在加強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深化研究調研工作的形式與方法。此外,管理系統的選擇與應用是體現學生資助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學校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慎重地引進管理系統,既要考慮管理系統自身的優越性,也要立足于學校管理的實際,這樣才符合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4.3 引進專業人才,強化管理人員培訓
現階段,很多小學都相繼引進了較為完善的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系統,但從實際的應用情況分析,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開展學生資助管理的效果不佳。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學校只是一味地引進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缺乏對專業資助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并且由信息技術教師負責系統軟件的更新與維護工作,但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軟件應用能力不足,難以提升學校學生資助信息化管理效率和質量。因此,學校應當強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的重視,通過聘請專業的資助管理工作者,或是定期開展專業化的學生資助管理技能培訓,從而扭轉當前學生資助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
4.4 加強探索溝通,完善資助管理系統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也推進了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進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資助管理模式的不斷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學校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強化對教育教學工作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和研究,這樣才能夠不斷滿足日益變化的教育教學基本需求。同時,學校應當建立良好的內部合作交流機制,加強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結合學校發展與建設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統進行完善與改進,從而提升學生資助管理實踐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這樣才能推動學校整體管理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5 結論
綜上所述,智慧校園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一種現代化校園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升校園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和質量,還能夠為開展學生資助管理活動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對于推動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與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隨著網絡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革新,也為我國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因此學校應當依托于現代化、信息化與智慧化的管理系統,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路,加強智慧校園建設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平臺的構建,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教育教學事業朝著現代化、信息化與智慧化的方向推進。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一般資助課題《智慧校園建設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化創新研究》,課題編號:PZ213652。
(作者單位:湖南省耒陽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