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十四五”時期,廣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環境》雜志聯合“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推出“生態文明微訪談”欄目,訪談廣東各地各單位負責人、走訪一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場,重點宣傳各地減污降碳、治污攻堅戰系列舉措及成效。敬請關注!
問:鄭局,您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黨建引領,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根基,請問清遠市生態環境局是如何以此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
鄭偉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忠實踐行者,清遠市生態環境局堅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到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過程,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同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到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戰場中,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不斷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全面強化黨的政治統領。嚴格落實第一議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基層黨組織書記講黨課等制度,持續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等學習研討,不斷強化黨的政治建設,提升思想引領。同時,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嚴格制定年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工作計劃及責任清單,堅持黨建促進業務,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有序開展。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堅持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體黨員干部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清遠生態文明建設中,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實戰練兵的主戰場,聚焦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找準疑難點,啃下硬骨頭,切實提升清遠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2年,清遠市空氣質量全省排名在2021年進步3位的基礎上,又前進了5位,取得歷史最好排名;綜合指數改善10.6%,改善率全省排名第2;除臭氧外,其他五項指標年評價濃度全面下降,并創近6年來最優值。全市7個國考斷面和22個省考斷面全部達到考核要求;11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3.1969,全省排名第5,同比進步1位。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嚴格管控措施到位率均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35%,提升0.32個百分點。
全面深化環保鐵軍建設。堅持黨的好干部標準,注重在攻堅一線、抗疫一線、抗洪一線考察識別使用干部,著力打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組建多支應急突擊隊支援疫情防控和抗洪搶險等大局工作,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響應、主動請纓,隨時待命、聞令即行,用堅守和奉獻展現了責任擔當。2022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獲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和市委市政府表彰的集體5次、個人27人次;在省第一屆區縣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練兵比武中,取得團體三等獎(全省前8名)的佳績。
問: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的一項重點政治任務,清遠市生態環境局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鄭偉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為清遠持續推動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清遠作為粵北生態發展區,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和生態優先為引領,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接下來,我們將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推進自身業務相結合,從六個方面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工作,持續優化環評審批服務,主動加強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和跟蹤服務。優化并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在高質量發展中的調節器作用,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推動清遠市南部產業生態化、北部生態產業化,促進產業綠色轉型。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安全向好。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切實落實省臭氧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以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為重點,強化污染源精準溯源治理。開展臭氧削峰行動,持續深化涉VOCs企業分級管理和深度治理,加強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應用,深入推進涉VOCs 儲罐排查整治。強化涉工業爐窯企業分級管控和深度治理,持續推進鋼鐵、水泥等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生物質鍋爐淘汰;將Ⅲ類禁燃區擴大到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加強移動源治理,做好重型柴油車國Ⅵ(B)排放標準實施準備工作,加強重點用車大戶入戶檢查,穩妥推進國Ⅰ及以下排放標準工程機械的淘汰工作。推動各縣(市、區)落實領導包干制,強化屬地和部門責任,加強道路保潔保濕等城市精細化管理;強化不良天氣應急,減少微污染天數。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強化重點流域攻堅,推進漫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實施總磷削峰行動;強化樂排河流域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和企業監管,深入開展滃江流域稀土盜采歷史遺留問題生態修復治理和溶解氧穩定達標治理。加快推進水生態調查評估工作,繼續強化長江流域(連山段)和北江干流等優良水體生態保護。繼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023年底前完成轄區內80%流域的入河排污口“查、測、溯”工作。三是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推進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落實市委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管理專項巡察整改和辦實辦好2023年省、市民生實事為契機,精準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優化、低效設施改造和問題管網修復,加強設施運維管理,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設施有效運行率。四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繼續加強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推進耕地分類管理,繼續推進耕地土壤污染源頭追溯。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確保土壤環境安全可控。持續開展涉重金屬、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及集聚區污染防控,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續加強危險廢物全鏈條監管,嚴厲非法轉移、處置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五是深入打好環境安全保衛戰,全面加強環境風險管控,持續深入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防范和應急管理,統籌做好發展和安全工作,堅決守好環境安全底線。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擦亮生態文明底色。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地監管工作,繼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強化對各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和重點區域自然保護地的監督檢查;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工作;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評估工作;系統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等生態修復治理;攜手相關部門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和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工作,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強化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加強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深化生態環境源頭管控,利用好碳排放權市場交易機制,促進企業實現減污降碳。積極推進碳匯林建設,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為示范,支持更多碳匯林項目納入碳排放市場交易。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引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持一批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蓄能等節能降碳項目加快落地,大力實施鍋爐、工業爐窯改氣、改電等工作。持續優化固廢處置和綜合利用能力結構,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扎實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嚴格按照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問題整改,確保督察整改落實落細。持續做好督察組交辦案件辦理,落實信訪案件領導包案制度,定期開展“回頭看”,高質量推進案件處理。同時,舉一反三,持續查擺并推動問題整改。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努力打造生態環境鐵軍隊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推進模范機關創建,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全面落實好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要求。持續改進作風,強化紀律教育,努力打造一支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適應的生態環境鐵軍隊伍。
問: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治污攻堅的重要支撐,清遠在提升這方面的工作中有哪些部署?
鄭偉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清遠市生態環境局從深化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執行、注重制度落地三個層面出發,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和科技支撐的現代環境治理格局,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為清遠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堅持高位推動,強化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全面領導。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全面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謀劃、推進實施。
借助“智庫外腦”,提升科學保護與治理水平。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涉及領域廣,專業性和技術性強,科學、精準是關鍵。近年來,清遠市先后與國家和省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聘請生態環境領域權威專家學者擔任政府顧問,指導清遠市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工作。2019年,率先成立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工作室,引進技術團隊駐點指導空氣環境質量提升工作。
推動地方立法,夯實依法治污基礎。充分發揮地方立法作用,將行之有效的工作實踐提升為法治手段。近年來,先后頒布實施《清遠市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清遠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依法劃定黑煙車限行區、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煙花爆竹禁燃區等,為依法治污夯實基礎。
建立長效機制,推動任務落實。建立定期排查、問題清單管理、任務閉環管理、定期調度通報、重點工作領導包干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促進工作取得實效。每年動態梳理排查生態環境領域存在問題、重點任務目標,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和目標要求,定期調度、通報、督導,實施全市生態環境工作一張清單干到底。
接下來,清遠市生態環境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體制機制完善、生態法治保障、綠色動能轉化、環境執法監管等方面繼續提高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向前發展。
問:在服務清遠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清遠生態環境局是如何在嚴格環境監管的同時又做好環保服務的?
鄭偉斌:近年來,清遠市生態環境局立足國家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圍繞中心工作,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通過優化環評審批服務、把好項目準入關、積極開展幫扶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制定《清遠市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施建設項目簡化環評管理、環評豁免、告知承諾制、環評與排污許可融合等措施;認真開展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成效評估工作,持續提升群眾辦事效率,即辦件率已達93.33%,減時間率已達95.70%,實現100%事項可以全程網辦和跨城通辦。
強化“三線一單”引領,加速建設項目落地見效。印發實施《清遠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管控方案》,建立“1+2+200”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明確禁止、限制、適度開發建設活動要求等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并將數據管理及應用平臺向公眾開放。自實施第一年,平臺提供建設項目落圖分析近1000次,為指導項目避讓生態保護紅線和一般生態空間等環境敏感目標,引導項目快速選址發揮積極作用。
優化環境監管方式,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雙隨機”檢查制度,試行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和首次輕微違法減免處罰制度等,減少、減輕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邀請行業專家,開展送服務送技術進企業活動;結合疫情防控,開展線上線下專項業務培訓、政策宣貫;建立環保服務中心,免費為園區及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生態環境業務指導、咨詢服務;組建技術幫扶隊伍,深入企業指導、幫助快速辦理排污許可發證、完成證后管理、開展VOCs深度治理等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環境監管方式,在現有措施基礎上繼續試行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實施差異化監管;切實落實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對生態環境影響小、風險可控的項目簡化環評管理,對建設項目試行豁免環評手續,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加速項目落地投產;加強靠前主動服務,指導企業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騰出生態環境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