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興邦
1 “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概況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既承載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也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1]。中國文化類綜藝節目在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多以傳統文化、名人傳記、歷史文物等為主題,通過各種形式的節目形式,并且加入當下“出圈”的綜藝元素,用更加充滿趣味性的創作方式與藝術內核去展現較為宏觀的人文風情與文化知識。這樣的方式更容易為觀眾所接受,有助于推廣中國文化。比如同類型的《中國詩詞大會》后期在節目中加入了多元素多形式的游戲環節,在海外也收獲了很多人的肯定和喜愛。同時,中國也吸收了海外優秀文化,比如海外綜藝《舞動奇跡》《老友記》等的漢化改編版也在中國播出,有了一定的反響。這樣,不僅有助于文化交流借鑒,還能使我國優秀文化“走出去”“火起來”,提升國際受眾的關注度與參與度。
1.1“ 一帶一路”倡議及其發展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要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截至2022年,“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吸引了眾多國家的關注和參與,建設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港口、公路、能源基地等。比如在《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中,嘉賓們到實地參觀了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一帶一路”重要項目,克羅地亞至今以來最大的戰略工程——佩列沙茨大橋。這座橋連接了克羅地亞海本土和佩列沙茨半島,滿足了當地人民一直以來的心愿。它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橋梁,更是一份中國人的責任,也是一個民心相通的大道,牢牢將中國和克羅地亞連接在一起。
1.2 “一帶一路”倡議下《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創作理念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是芒果視頻手機客戶端(芒果TV)、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青春姐弟游學探訪節目,節目的嘉賓有秦海璐、秦嵐、辛芷蕾、迪麗熱巴、趙昭儀、王安宇、胡先煦7位“花少團”成員。第5季仍然采用了往季國外“窮游”的經典節目模式。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之際,成員們開啟了長達28天的國外旅行,前往“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節目開播28小時播放量就過億,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本季節目與往季最大的區別在于把旅行綜藝和文化價值的輸出二者充分結合,整季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線索展開節目,成功地將流量和文化輸出結合在一起,既滿足了受眾的需求,又賦予節目深刻意義,實際踐行了我國對外政策傳播的實施,亦增強了我國的文化自信。所謂穿越山海,連通中外,一帶繁花,一路盛開。
2《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創作策略的多元創新
2.1 結構創新:游學模式開啟文化旅程
綜藝節目的發展離不開對創作范式的探索與創新發展。傳統文化類節目模式較為單一,往往以知識性傳播為主。比如《朗讀者》是以文學作品朗讀為主,《中國詩詞大會》的主題是古詩詞,這種單一模式無法滿足受眾當下日益增長的審美與寓教于樂的需求。多元化、多角度的創新給綜藝節目帶來了全新的樣態,視聽風格也逐漸與當下審美漸趨一致。例如《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節目組打破往季純玩模式,借鑒當下火熱的游學概念,從往季的“自助遠行”創新升級為“游學模式”。
在首期節目中,“游學第一課”就從沙特駐華文化參贊為嘉賓們上課開始。參贊在課上講述了中國與沙特的交往歷史與兩國之間的密切合作,普及了當地日常交流的語言、禮儀、文字等等。節目中嘉賓帶觀眾走入多個“一帶一路”倡議的海外項目現場,不僅展現了合作共贏的建設成果,還讓受眾真切感受到“新絲路”的煥然一新,賦予其觸摸現實、凝聚共識的現實意義。
2.2 角度創新:微末敘事體現宏觀主題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在敘事方面轉變了傳統宏觀敘事模式。俯身立足微觀視角,采用微末敘事的手法,用小故事抒發大情懷。有學者在論及紀錄片宏大敘事特質時指出:“在具體作品中,宏大敘事又往往與意識形態關系密切,與細節描寫相對,與個人敘事、日常生活敘事相對”,帶來的傳播效果是“無法描畫出清晰可辨的形象,致使人們喪失對歷史的真實觸感”。《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使用微末敘事手法,在節目中獨具匠心地去深描刻畫細節,為廣大觀眾打開一扇能“走出去、扎進去、沉下去”,并能真切感受“新絲路”風景的人文世界大門,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充分激發情感共鳴。在游學過程當中,嘉賓們擔任文化使者,為當地居民送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文化的禮物,通過此特別的方式宣傳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智慧,以小見大的大局觀念也使其贏在了起跑線上。
2.3 立意創新:講好共贏發展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的因應之道[3]。節目中游學小分隊依次前往利雅得、吉達、埃爾奧拉、克羅地亞等國家或地區,感受沿途的風土人情。嘉賓們進入“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合作項目,向中國企業學習了解中國建設者們的故事,包括麥麥(麥加—麥地那)高鐵、佩列沙茨大橋等中國企業承建的項目。麥麥高鐵的成功建造離不開中國建設者們的不懈努力和沙特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中沙之間友誼的見證。
2.4 傳播創新:提升受眾參與度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自開播以來,一直備受觀眾關注,這一季嘉賓陣容也是其一大亮點。其中既有大姐姐們,也有年齡較小的嘉賓們,年齡差造成的反差使得這幾位混搭組合在一起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節目熱度不僅在高漲,播放記錄也是創下了歷史新高,節目開播28小時播放量就過億,并且熱度仍在持續攀升。這一方面因為節目本身的設計與編排獨具匠心,另一方面,嘉賓們輕松愉快的互動與好感度排名也引起了觀眾的熱議,成為眾多話題中的焦點。本季節目摒棄了往季“抓馬”“沖突”的特點,不以編排與放大嘉賓們生活中的沖突矛盾為亮點,而是以情感人。在選擇嘉賓方面也考慮十分周到,其中有4位嘉賓來自東北,她們把東北人的幽默豁達和真誠呈現給觀眾。迪麗熱巴作為新疆人,在一期節目中與克羅地亞外國友人的聚會上身著傳統新疆服飾展示新疆舞蹈,將中國的異域風情呈現在節目之中,展現出中國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友誼,亦將文化自信展現得淋漓盡致。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是一個特別的窗口,不僅具有綜藝節目的娛樂性,其寓教于樂的方式也讓觀眾更容易去學習相關知識。出發去沙特之前,沙特文化參贊向嘉賓們講授了常用的阿拉伯語、阿拉伯數字歷史以及實用的禮儀等等。節目中,從嘉賓們對話或者互動游戲中傳達出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習俗差異。
3 文旅節目創新彰顯時代價值
3.1 深入挖掘“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內涵
正值“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文藝作品該如何宣傳好第一個“蓬勃十年”,如何發揮融媒體發展十年的優勢,是主流媒體光榮而又艱巨的課題。《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為這一課題率先交上了一份參考答卷。其立足于這一節點,率先開啟文化出國之旅。節目中,利雅得的極兔快遞中心,讓更多的中國商品能夠更及時地送到當地居民家里,展現了電商領域的“中國速度”。首條沙漠高鐵——麥麥高鐵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中國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不斷見證著中國與各國之間濃厚的情誼。
3.2 引領文化綜藝類節目良性發展
文旅節目既積淀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又充分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亦將場景延伸至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為用戶提供了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兼具有娛樂、教育、傳承等多項功能。近年來,文旅節目不斷在形式、內容與傳播上進行革新,不僅與個體需要形成共振,還與宏觀時代交相輝映[4]。《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從單模式旅游進化到游學,從國家情感、社交模式到個體情緒表達,都能全面引發網友的共鳴。
此外,該節目播出方式也進一步創新。和往季相比,《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播出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播出方式采用先網后臺,每周三在芒果視頻手機客戶端播出,隨后周四在湖南衛視播出,這樣,打破了以往在黃金檔播出的既有模式。除在芒果視頻手機客戶端播出,《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在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也頻頻亮相。除了播放正片以外,還推出了一系列綜述預告片,先導片,再超前點播,實現了節目的“長流量”效果,不斷造勢與推出節目熱潮,滿足不同圈層、年齡的觀眾需求。
3.3 緊跟時代精神,彰顯中國氣派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魂。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應守正創新,彰顯大國風范。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歷史大勢和世界全局,積極推進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5]。《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其展示的不僅是明星的日常生活和娛樂,更是致力于從他們的視角下去看世界,緊跟時代的脈搏,致力于發掘中國元素在異國他鄉的精髓。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內容設計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和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檔明星旅游綜藝的新嘗試,更是一次中華民族文化在異國他鄉文化交流和探索的旅程。通過明星姐姐們的真實之旅和對中國元素的挖掘,節目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滿足了受眾的精神需求。同時,它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的發展活力與吸引力,進一步向世界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中國氣派與大國風范。
4 結語
總的來說,《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成功并非巧合,不僅僅是因為它獨特的大國視角和深刻的文化解讀,更因為它緊跟時代潮流,用鏡頭記錄了中國與世界銜接的歷史基點。它不僅讓觀眾領略了絲綢之路的歷史魅力,更讓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深度碰撞與融合。節目通過影像與新媒體的傳播將中國的歷史文化通過鏡頭呈現給世界,亦可以將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帶入中國。我們期待通過這樣的節目,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感受“一帶一路”倡議為全人類帶來的福祉與福利;同時,使國民更加了解世界,用心去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深度交匯與融合。
引用
[1] 張三元.“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筑夢之路”[J].中原文化研究,2024,12(2):50-57.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收視中國.守正創新,內外兼修:文旅節目的空間與賦能[J].國際品牌觀察,2023(24):56-61.
[5] 和音.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N].人民日報, 2022-10-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