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佑
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紅色音樂文化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對于培育和提升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圍繞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價值傳播路徑進行探討,本文回顧了紅色音樂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深入分析其內在藝術價值,進而審視當前高職院校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例,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培養學習興趣、拓展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及優化教育思路等多維路徑,有效促進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廣泛傳播。本文旨在為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教育領域的深入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紅色音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和豐富的精神價值,對于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高職院校中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成為了文化教育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紅色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探索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中的有效傳播路徑,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是實現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
1 紅色音樂文化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
紅色音樂文化,源起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歷程,其發展融合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精髓與革命斗爭的豐富經驗,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斗爭生活和革命情感。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紅色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表現形式,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音樂遺產,更是深受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指導,強調實踐性和時代性,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紅色音樂文化起源于土地革命時期,其中《四渡赤水出奇兵》作為典型,生動地展現了革命勝利的必然性和紅軍的英雄事跡。這首歌曲,通過描繪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苦經歷以及在四渡赤水戰役中展現出的智勇雙全,凸顯了紅軍戰士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對革命理想的忠誠。通過贊美紅軍在毛主席指揮下取得的戰略勝利,歌曲傳達了革命精神的力量。進入抗日戰爭時期,《義勇軍進行曲》成為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強大武器。新中國成立后,紅色音樂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出現了如《我愛你中國》等深受人民喜愛的作品,不僅增強了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也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紅色音樂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容,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斗志。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新中國的建設,其發展過程,不僅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文化支撐。
2 紅色音樂文化內在藝術價值
紅色音樂文化的內在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深刻的思想性、鮮明的時代性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思想性是紅色音樂文化的靈魂,其深植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通過音樂藝術的形式,傳遞了革命理想和信念,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時代性則體現在紅色音樂文化,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群眾的愿望。無論是早期的革命歌曲,還是新時代的創作,都能夠觸動聽眾的心弦,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感和革命熱情。藝術表現形式的獨特性,則是通過多種音樂元素和表現手法的創新,使紅色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廣泛的傳播力。紅色音樂,通過旋律的流暢、節奏的鮮明、和聲的豐富和歌詞的深刻,展現了中華民族音樂的魅力。
3 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價值傳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3.1 研究方法
3.1.1 觀察法
觀察法,通過觀察學生在非正式教育環境下,對紅色音樂文化的自發接觸,如參觀歷史博物館、參與紅色主題演出等活動。這種間接評估方式,能揭示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提供對紅色音樂文化傳播效果的洞察。但數據依賴于學生的自發參與和活動安排,帶來解讀上的挑戰和普遍性限制。
3.1.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顯示,78%的學生認為,學習紅色音樂文化,對于增強文化自信很重要。盡管如此,65%的學生認為,教學形式過于單一,而70%的學生覺得,教育內容需要更多元化,這兩點均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85%的學生表達了對互動式學習和實地考察等多樣化學習方法的強烈需求。
3.2 紅色音樂文化學習興趣較低
在高職院校中,紅色音樂文化學習興趣較低的問題,表現在學生對紅色音樂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對其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認同感不強。這種興趣的缺乏,可能源于紅色音樂文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現代審美相距甚遠,導致學生難以從情感和認知上與之產生共鳴。此外,當前高職院校教育中,對紅色音樂文化的介紹和推廣,可能過于形式化和片面,未能充分展示紅色音樂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愿。
3.3 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形式單一
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面臨形式單一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過度依賴,未能引入足夠的創新元素和多樣化手段。這種偏向一種教學方式的實踐,未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現代審美需要,使得教育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及生活實際產生脫節。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方式仍舊局限于課堂講授和書本學習,缺乏與新媒體和技術手段的結合,限制了紅色音樂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吸引力和傳播廣度。
3.4 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內容有待拓展
教育內容有待拓展的問題,表現在當前的教學資源和材料,未能全面覆蓋紅色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度,導致學習者對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挖掘其歷史價值和藝術精髓。這種內容上的局限性,制約了學生對文化深層次認同和理解的形成,影響了文化傳播的深度和效果。
3.5 紅色音樂文化教育思路需優化
教育思路需優化的問題,則在于當前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未能與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和時代發展相適應。教育過程中缺乏創新思維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未能充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精神。這種思路上的僵化,不僅限制了教育效果的發揮,也阻礙了紅色音樂文化傳播路徑的拓展和深化。
4 高職院校紅色音樂文化教育的傳播路徑——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例
4.1 培養紅色音樂文化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紅色音樂文化學習興趣,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核心教學內容,關鍵在于創造情境化學習環境和實施情感教育策略。通過情境模擬,重現《唱支山歌給黨聽》創作和傳唱的歷史場景,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當時的生活背景,讓學生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這種沉浸式體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加其對紅色音樂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情感教育策略的實施,通過講述《唱支山歌給黨聽》創作背后的感人故事和歌曲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引導學生理解和感受紅色音樂的深層價值。結合歌曲歌詞內容的解析,引發學生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紅色音樂文化深入學習的動力。通過這些做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唱支山歌給黨聽》及紅色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情感層面,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為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的有效傳播奠定堅實基礎。
4.2 拓展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形式
拓展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形式,針對《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歌,需采取創新性策略,融合多媒體技術和互動式教學法,以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互動性。應用多媒體技術,將該歌曲的歷史背景、創作過程及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傳唱影響,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生動展現,利用視聽材料豐富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在多感官體驗中,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2]。實施互動式教學法,通過討論會等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唱支山歌給黨聽》及其所代表的紅色音樂文化的意愿。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就歌曲的藝術特點、歷史意義,進行小組討論,甚至參與到歌曲的再創作或現代演繹中,以實踐活動,促進對紅色音樂文化深度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這些具體做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從傳統到現代、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學習路徑,也有效促進了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播和價值發揚,確保教育形式的創新,能夠緊密結合紅色音樂文化的教育目標,實現深度學習和價值傳承。
4.3 豐富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內容
在豐富高職院校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內容的過程中,以《唱支山歌給黨聽》作為教學案例,可以采取以下具體做法。歷史背景的深入剖析是關鍵。介紹該歌曲創作背景,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支持、熱愛黨的高昂情緒。通過分析該時期的歷史背景、歌曲的創作環境的作用,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歌曲背后的歷史意義[3]。同時,探討該歌曲如何通過其激昂的旋律、質樸的歌詞,反映民族精神和時代特色,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引入音樂理論分析,對《唱支山歌給黨聽》的音樂構成進行解析。從旋律線條、節奏特點及其和聲安排等方面入手,讓學生理解,如何通過音樂手段表達情感和主題。例如,分析歌曲的旋律如何簡潔而富有力量,節奏如何明快易記,和聲如何增強歌曲的表現力,以及演唱技巧和風格如何與歌曲的主題和情感相匹配。通過這樣的專業分析,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對紅色音樂藝術價值的認識,還能夠增強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藝術審美水平。
4.4 優化紅色音樂文化教育思路
優化紅色音樂文化教育思路,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例,重點在于構建跨學科綜合教學模式,深化學生對紅色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創新性思考。通過引入音樂分析理論,指導學生深入探討歌曲的文本結構、音樂語言及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實施跨學科教學策略,將音樂教育與歷史、文學、藝術等學科相融合,設計綜合性學習項目。如通過《唱支山歌給黨聽》,考察音樂創作在藝術表現與政治宣傳中的雙重角色。這種跨學科的綜合教學,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也促進了學生在多元知識背景下的綜合素質提升。通過這些方法,學生能夠從多維度,深入探索和理解《唱支山歌給黨聽》不僅作為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更能領悟其在中國革命歷史與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實現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內容與思路的全面優化。
5 結論
綜上所述,紅色音樂文化,作為我國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內在藝術價值,對于高職院校的文化傳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其承載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歷史性等方面的價值,為高職院校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文化素材。在高職院校中,紅色音樂文化的價值傳播存在一些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例的高職院校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傳播路徑。通過對該路徑的設計與實踐,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紅色音樂文化,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其思想道德和藝術修養的全面發展。
引用
[1] 楊真.課程思政背景下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73-75.
[2] 肖磊.紅色音樂文化在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傳承方法分析[J].情感讀本,2023(24):4-6.
[3] 肖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大武漢,2022(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