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鑫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甘藍(Brassica oleraca L.var.capitata L.)是結球甘藍的簡稱,別名茴子白、圓白菜、卷心菜等,為十字花科蕓薹屬蔬菜[1]。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18世紀40年代在我國西北地區開始種植,目前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已成為栽培面積最大的蔬菜之一[2]。育苗在蔬菜栽培和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部分根菜類、豆類、綠葉菜類采用直接播種法,其余蔬菜如甘藍類、白菜類、茄果類等絕大數蔬菜均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3]。甘藍育苗主要采用穴盤育苗方式,但由于自然因素和穴盤的結構特點,幼苗的生長常會受到影響,幼苗徒長已經成為甘藍穴盤育苗的制約因子。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已發現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有效控制幼苗徒長,使幼苗生長健壯[4,5]。
優比膠囊是一種以稀效唑作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防止幼苗徒長,幼苗節間短、株型緊湊[6]。目前,已有學者研究了優比膠囊對瓜類生長發育的影響,但對甘藍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還鮮有見報。本試驗以不同濃度的優比膠囊溶液處理甘藍幼苗,研究優比膠囊對甘藍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希望能為培育甘藍幼苗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和實踐方法。
供試甘藍品種為LQ 66、DH 58CMS,種子均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甘藍抗病育種研究室提供;植物生長調節劑選用優比膠囊。
采用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分別設置不同濃度優比膠囊溶液。將優比膠囊溶于蒸餾水中,配制6個濃度的優比膠囊溶液:0粒·L-1、0.125粒·L-1、0.25粒·L-1、0.5粒·L-1、1粒·L-1、2粒·L-1,分別記為CK、A1、A2、A3、A4、A5。每個處理下設置3個重復,每個重復15株苗。
挑選籽粒飽滿、整齊一致的甘藍種子,用10%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0min,再用滅菌蒸餾水沖洗3次,置于鋪有濾紙的培養皿中,在25℃催芽箱中催芽2d。待種子露白后,將其播種于50孔穴盤中。幼苗長至1葉1心期,采用葉片面噴施的方法將不同濃度的優比膠囊溶液對幼苗進行處理,每隔7d處理1次,共處理3次。幼苗置于光照培養箱(25℃/19℃,光照14h·d-1)培養,正常管理。待幼苗長至35d時,測定相關指標。
刻度尺測量株高、根長,游標卡尺測量莖粗,分析天平稱量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手持式葉面積測定儀測量葉面積,手持式葉綠素含量測定儀測定葉綠素含量。
壯苗指數=(莖粗/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
各處理重復3次,結果計算平均值,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和SPSS 17.0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試驗數據,Duncan’S多重比較分析差異顯著性。
由表1可知,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后,甘藍幼苗株高、莖粗和根長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后降低了甘藍幼苗的株高,差異可達顯著水平(P<0.05),與對照相比,LQ 66在不同濃度處理下的降幅分別為10.61%、20.93%、33.48%、30.61%、27.06%,在濃度為0.5粒·L-1時植株的矮化程度最大;DH 58CMS在不同濃度處理下的降幅分別為7.30%、26.50%、31.24%、40.33%、25.01%,在濃度為1粒·L-1時植株的矮化程度最大。噴施不同濃度優比膠囊溶液后,甘藍幼苗的莖粗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與對照相比,LQ 66在不同濃度處理下的增幅分別為15.54%、21.92%、29.41%、22.42%、12.65%,在濃度為0.5粒·L-1時植株莖稈最粗;DH 58CMS在不同濃度處理下的增幅分別為15.66%、24.85%、36.93%、46.61%、21.27%,在濃度為1粒·L-1時植株的莖稈增幅最大。噴施不同濃度優比膠囊溶液后,甘藍幼苗的根長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與對照相比,LQ 66在不同濃度處理下的增幅分別為11.17%、15.43%、25.31%、13.43%、13.62%,在濃度為0.5粒·L-1時植株根長增幅最大,且極顯著(P<0.01)高于對照;DH 58CMS在不同濃度處理下的增幅分別為9.95%、16.57%、19.21%、20.19%、11.52%,在濃度為1粒·L-1時植株根長增幅最大,顯著高于對照,未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表1 不同濃度優比膠囊處理對甘藍幼苗生長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知,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后,甘藍幼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壯苗指數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后,在不同濃度處理下,LQ 66和DH 58CMS 2個材料的地上部干重均低于對照,且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LQ 66降幅分別為12.36%、19.29%、36.13%、23.91%、25.83%,在濃度為0.5粒·L-1時地上部干重質量最小;DH 58CMS降幅分別為10.68%、22.10%、37.69%、31.77%、36.69%,在濃度0.5粒·L-1時地上部干重質量最小。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后,2個供試甘藍材料的地下部干重均高于對照,LQ 66的增幅分別為4.92%、8.46%、43.78%、13.75%、2.83%,在濃度為0.5粒·L-1時地下部干重質量最大,且極顯著高于其它處理;DH 58CMS的增幅分別為11.89%、37.74%、58.76%、35.49%、24.79%,在濃度為0.5粒·L-1時地下部干重質量最大,且極顯著高于其它處理。噴施優比膠囊溶液有利于甘藍幼苗生長健壯,表現為壯苗指數均高于對照,LQ 66在濃度為0.5粒·L-1處理下壯苗指數最大,為0.1396,極顯著高于其它處理;DH 58CMS在濃度為1粒·L-1處理下壯苗指數最大,可達到0.1417,與0.5粒·L-1處理下的壯苗指數差異較小,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但極顯著高于其它4個處理。

表2 不同濃度優比膠囊處理對甘藍幼苗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由圖1可知,與對照相比,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可使LQ 66和DH 58CMS幼苗的葉面積不同程度地增加,但增幅均表現為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LQ 66葉面積在不同濃度處理下增幅分別為6.67%、26.18%、49.42%、30.07%、29.69%,在濃度為0.5粒·L-1處理下葉面積達到最大,極顯著高于對照(P<0.01);DH 58CMS葉面積在不同濃度處理下增幅為13.66%~44.12%,在濃度為1粒·L-1處理下葉面積達到最大,極顯著高于對照(P<0.01)。

圖1 不同濃度優比膠囊處理對甘藍幼苗葉面積的影響
由圖2可知,與對照相比,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可使LQ 66和DH 58CMS幼苗的葉綠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但增幅均表現為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LQ 66葉綠素含量在不同濃度處理下增幅分別為12.98%、28.17%、38.86%、40.55%、20.11%,在濃度為1粒·L-1處理下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極顯著高于對照(P<0.01);DH 58CMS葉綠素含量在不同濃度處理下增幅分別為21.38%、30.20%、32.12%、24.48%、12.74%,在濃度為0.5粒·L-1處理下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極顯著高于對照(P<0.01)。

圖2 不同濃度優比膠囊處理對甘藍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苗期是甘藍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幼苗的生長情況被很多學者所關注。株高、莖粗、根長、干重、壯苗指數、葉面積、葉綠素含量等可以綜合反映植株的生長發育情況[7]。植物生長調節劑是通過人工合成與植物激素具有類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物質,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能夠有效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從而達到增產、改良品質等目的[8,9]。本試驗中,噴施優比膠囊溶液后,2個供試甘藍材料株高和地上部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而莖粗、根長、地下部干重和葉面積表現為增加,這可能是優比膠囊溶液能夠有效抑制節間縮短變粗,促進根系的生長,根系生長優于對照。適宜濃度的優比膠囊溶液處理后,葉片濃綠,表現為葉綠素含量增加。LQ 66在濃度為0.5粒·L-1時植株的矮化程度最大,地上部干重質量最小,植株莖粗、根長、地下部干重、壯苗指數、葉面積均達到最大,在濃度為1粒·L-1處理下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DH 58CMS在濃度為1粒·L-1時植株的矮化程度最大,植株莖粗、根長、壯苗指數、葉面積達到最大,在濃度為0.5粒·L-1處理下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葉綠素含量均達到最大。因此,優比膠囊溶液濃度為0.5~1粒·L-1,在1葉1心期噴施甘藍幼苗,每隔7d噴施1次,共3次,能夠有效控制甘藍幼苗徒長,培育壯苗。試驗結果與張瑞芬等[6]的研究相吻合。在很多研究中,烯效唑的適宜濃度范圍為10~50mg·kg-1,但是稱量烯效唑質量這一操作給農戶實際生產帶來不便,而優比膠囊卻能克服這一缺點,直接將膠囊溶于相應質量的水中,更便于操作,在生產上可以大面積推廣[6]。但本試驗周期較短,只研究了優比膠囊對甘藍幼苗生長的影響,關于優比膠囊處理后甘藍成株期生長、產量以及品質等還需做進一步研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