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學習任務群”這一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這對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評一致”,設計小學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構卷結構,對應“學習任務群”,嘗試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題,體現(xiàn)出“學習任務群”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命題中要“呈現(xiàn)真實的學習邏輯,推動學生能動建構;展示合理的學科邏輯,引導師生規(guī)劃教學;強調真切的具身邏輯,促進學生實踐應用;依據(jù)系統(tǒng)的增值邏輯,發(fā)揮評價引領作用”,讓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真正走向素養(yǎng)立意。
【關鍵詞】測試任務群;教學評一致;評價;邏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組織與呈現(xiàn)課程內容,并設置了六大學習任務群。這對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為落實《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引導教師變革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推進學習任務群教學,科學的評價監(jiān)測必不可少。它是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的重要推手。命題者可以依據(jù)學習任務群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特征,對應各學習任務群在不同學段的目標定位、實施要求,設計具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的系列任務,形成“測試任務群”,通過“測試任務群”使“學習任務群”在教學中有效落實,切實發(fā)揮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的教學引導作用,彰顯素養(yǎng)導向,體現(xiàn)素養(yǎng)立意。
以命制四年級上冊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為例,可改變原先按積累與運用、閱讀、習作三個板塊編排試卷的方式,轉而以學習任務群為基礎,設計“整本書閱讀”“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跨學科學習”三個測試任務群,將“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融入其中。整張試卷按測試任務群的方式組織與呈現(xiàn),從學習邏輯、學科邏輯、具身邏輯、增值邏輯等視角進行命題,以便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呈現(xiàn)真實的學習邏輯,推動學生能動建構
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組織的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必須以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邏輯,包括學生的身心特點、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內在需求等,通過典型的測試任務,幫助學生喚醒經驗,主動與原有知識、技能建立鏈接,從而拓展、建構新的認知經驗,提升學科素養(yǎng)。
(一)評價視角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
每個測試任務群的評價視角都要和學生的知識背景、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學習目標等相適應,符合年段特征和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本測試卷中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這一測試任務群為例,該任務群以“科學精神”為主題,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科學家的深海探索歷程,并據(jù)此設計了五道題目。前兩道是客觀題,以判斷、填空等形式考查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基本的內容理解能力;后三道題相對復雜,例題1要求學生圍繞文本內容提出并解決問題,例題2要求學生基于對文本的理解對科學家進行評價,例題3要求學生在主題班會上發(fā)表觀點。
【例題1】
在閱讀過程中,小柯同學產生了如下問題。(6分)
(1)小柯的問題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1分)
A.針對文章內容? ? ?B.針對文章寫法
C.聯(lián)系生活經驗
(2)請你幫助小柯解決這個問題。(3分)
第一步:聯(lián)系第①段,獲取信息:海洋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從“閱讀鏈接”中,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結合上面的信息,能夠得出,“深海探測”項目的研究有助于_______________。
(3)讀文章的過程中,你產生了什么疑問?請寫下來。(2分)
我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打算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來解決。
【例題2】
2020年,中國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xiàn)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這一突破離不開海洋測深研究員的奉獻。請你根據(jù)提示,完成下面的頒獎詞。(3分)
你們_______________,積極投身祖國海洋建設事業(yè)。海洋測深是一個極其困難而又精細的工程,_______________,任何細節(jié)都會影響結果的精準度。在探索過程中你們_______________,擔重任,用自己的實干和奉獻,實現(xiàn)了海洋測深領域的一次次飛躍,為建設海洋強國添磚加瓦。
A.志存高遠? ? ? ? ? ? ? ? ? ?B.英勇無畏
C.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D.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E.栽跟頭? ? ? ? ? ? ? ? ? ? ? ? ?F.挑大梁
【例題3】
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四(2)班舉行了“關注海洋,守護蔚藍”主題班會,同學們展開了激烈討論。請你也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結合下方資料)。(2分)
無論是閱讀材料的選擇還是題目的設計,均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學情的重視。四年級學生的感性思維大于理性思維,閱讀科普類文本有一定障礙。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閱讀材料便于學生理解。三道例題與教科書中的閱讀策略單元、口語交際、“詞句段運用”等內容緊密結合,體現(xiàn)了“教學評一致”。題目形式新穎活潑,例題1是階梯式的連續(xù)填空,例題2是選擇式的頒獎語填寫,例題3是伙伴對話式的觀點交流,從題目內容到題目形式均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學生答題時處于一種相對自然的狀態(tài)。這能激發(fā)其參與評價的能動性,也賦予其展示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的空間。
(二)題目編排要契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編制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應努力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性、學業(yè)質量的整合性與實踐性等特征。對于每個測試任務群,題組與題組之間、單組題目下的各小題之間,均要體現(xiàn)有結構地評、有關聯(lián)地測;所有題目的設計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契合學生的答題邏輯,貼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比如,“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測試任務群的五道題目基本都是圍繞閱讀能力的五個層級編制的,從提取信息、整體感知到理解文本、解決問題,再到作出評價,五個層級聯(lián)系緊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也逐級提升。該測試任務群基于文本特點及“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考查要求,先多形式考查內容理解,再多角度聯(lián)結學生的學習活動、社會生活,最后引導學生分析評價、發(fā)表觀點、互動交流,體現(xiàn)了思維發(fā)展的階梯性和評價任務的漸進性,符合學生的答題思維。
(三)任務設計要匹配學生的學習路徑
“教學評一致”是測試任務群題目命制的內在要求,即設計的題目既要與教學活動關聯(lián),又要與學生的學習路徑匹配。例題1以學生的視角進行設計。命題者基于主題、情境和語言材料特點,依據(jù)學生“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的學習路徑,編制了一組結構化的階梯式填空題。題目既是測試內容,也是答題支架;既考查學生提問并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測試中再次體驗并鞏固相關策略。各小題構成了一條有結構的“邏輯鏈”,既讓學生的答題思維得以外顯,又真實呈現(xiàn)了師生日常的過程性教學活動。測試任務與日常學習無痕連接,引導學生在評價中將知識與經驗加以轉化,形成一個正向的學習閉環(huán),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
二、展示合理的學科邏輯,引導師生規(guī)劃教學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1]1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組織的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在提供語言材料、編制題目等各個維度,均應嚴格遵循語文學科邏輯,契合課程特點,通過評價引導師生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語文教學活動,真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提供語言材料:語文性與社會性相結合
統(tǒng)編教材各單元的篇章頁往往以簡練的話語呈現(xiàn)人文主題。基于此,命題者在命制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時,圍繞“成長”主題編寫了卷首語,并在每個測試任務群之前設置了引導語,以凸顯測試主題。這些語言既提示了測試內容,又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情感激發(fā)和文化滲透,提高了測試卷的語言效度。
【卷首語】
中華文化燦爛如星,照耀古今。古代神話里開天辟地、téng yún jià wù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是先人對世界ào mì_______________的探索。“蛟龍”探海、“天宮”探月……這些令世界zàn tàn_______________的qí guān_______________,是現(xiàn)代人接力探索的腳步。fēi fán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chuàng zào_______________燦爛的文化。讓我們一起仰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星空,找尋gǔ wǔ_______________自己前進的lì liàng_______________。
【遠古光輝? ?“悅”讀傳承】
跨越千年,穿行遠古,在閱讀中同古人一道仰望蒼穹,看滿天神話。
【光華時代? ?星辰大海】
云天之外,深海之下,在探秘中同科學家一道遨游,看時代神話。
【歷史長空? ?群星閃耀】
歷史長空,群星閃耀,和名人志士、英雄俊杰一道成長追夢。
命制測試卷時,各測試任務群選擇了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第一則材料是《鯀竊息壤》,講述了鯀為人類造福的故事;第二則材料描述了科學家探測深海的歷程;第三則材料是《王泰讓棗》,體現(xiàn)了王泰的智慧與謙讓。語言材料豐富,既具生活性,又具社會性。學生能從中讀到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類型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初步感受整張試卷主題文化的高度及生命的溫度。
(二)設計語言運用:知識運用與思維構建相整合
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題,要以促進學生學習為起點,精心設計語言運用任務,將學生卷入其中,引導學生經歷虛擬式實踐、沉浸式思考,實現(xiàn)知識運用與思維構建相融合,提升學習能力。
【例題4】
(1)理解字詞,讀懂故事。(2分)
(2)梳理前因后果,理清故事脈絡。(1分)
(3)想象品讀,走近人物。(4分)
①讀文中畫線的句子,體會王泰不取棗的想法。(2分)
他會這樣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演王泰說話的樣子時,可以用_______________的語氣。
A.激動? ? ? ? ? B.滿不在乎? ? ? ? C.自信
②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王泰讓棗之后其他孩子的反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完故事,小組想再選一個類似的古代兒童故事進行表演。請你根據(jù)閱讀感受,將小柯和小語的想法補充完整。(2分)
小柯:我想選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因為他們都善于思考、判斷。
小語:我建議選《孔融讓梨》,我認為孔融和王泰都是_______________的人。
例題4出自測試卷中的“跨學科學習”測試任務群。命題者基于文言文閱讀創(chuàng)設了“故事劇場”的答題情境,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又使后續(xù)“想象人物想法、體會人物說話語氣、理解人物反應”等題目的設計顯得真實合理。命題者通過題干、題型等為學生提供答題支架,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結、想象、對比、分析等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建立語言運用、思維發(fā)展、能力遷移三者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三)聚焦語言發(fā)展:能力建構與人格培育相融合
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編制的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不僅具備監(jiān)測功能,還能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培育學生人格魅力。測試卷中的三個測試任務群與“走近神話人物”“走進時代神話”“和名人志士、英雄俊杰一道成長追夢”等答題情境互相融合,并聚焦各類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項目式、整合化的測試中,發(fā)展語用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各測試任務群從不同維度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估,既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視角、過程與方法,又關注學生答題過程及結果所折射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人格魅力均在測試中得到提升。
三、強調真切的具身邏輯,促進學生實踐應用
《課程標準》強調“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jù)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yǎng)水平”。[1]50為強化命題的情境性與實踐性,在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制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時,命題者依據(jù)具身邏輯,以評價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真實的命題情境,營造良好的測評氛圍,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實施具身性評價。
(一)評價任務具有完整性,追求身心合一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發(fā)展是認知、身體以及環(huán)境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整體過程。[2]因此,具身邏輯視角下,命題者要關注評價任務的完整性,包括設計答題環(huán)境,提供答題支架,激發(fā)答題欲望,等等。在前文所呈現(xiàn)的幾道例題中,命題者以各種方式設計評價任務,如溫情的引導語、活潑的伙伴對話、圖表式的學習支架、助答式的材料鏈接等,題目情境豐富具體。這些測試因素使測試任務更完整、全面,且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邏輯,具有感召力,能把學生直接帶入具身性的評價活動之中,引導學生通過與評價環(huán)境的交互,積極投身于評價活動,實現(xiàn)身心合一的評價效果。
(二)評價任務具有實踐性,追求知行合一
受紙筆測試的限制,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無法對學生的真實活動進行表現(xiàn)性評價。但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題,可以創(chuàng)設盡可能接近生活的真實情境,強化測試內容與生活實踐的鏈接。
【例題5】
(1)小柯根據(jù)故事繪制了情節(jié)圖,請幫他將情節(jié)圖補充完整。(4分)
(2)小柯想把故事簡要復述給弟弟聽,上述四個情節(jié)中能講得詳細些的是_______________,能講得簡單些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
(3)小柯在簡要復述第2自然段的內容時遇到了困難,請你用簡明的語言幫助他復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5出自“整本書閱讀”測試任務群。命題者基于日常教學中師生開展的各類“整本書閱讀”活動來命制題目,考查學生“獨立識字、理解詞句、感知人物形象、分享故事、對比閱讀”等一系列相關技能,全面展示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例題5考查學生“簡要復述故事”的能力,命題者對答題情境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代入“小柯”完成任務,使原本只能口頭考查的能力得以在紙筆測試中檢測。這樣的測試任務群不僅考查學生“知道什么”,還檢測學生“能做什么”,使“知”“行”相互融合、相互轉化,共同作用于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三)評價任務具有情景性,追求人境相融
營造人境相融的評價場域,幫助學生具身體驗任務情境,對激發(fā)學生參與評價的動力、提升評價效能有重要意義。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題,尤其要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全卷的大主題情境、不同測試任務群的子情境、每道題目具體的答題情境共同構成了一條“三級情境鏈”。這種主題情境式的命題嘗試,契合《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基于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開展語用實踐的要求,整體性更強,情境觀更足。[3]學生容易與任務情境產生共鳴,并能通過任務情境,喚醒自身的情感體驗、認知經驗,打通學科知識與學科思維之間的壁壘,順利完成測試任務。因此,情境化的測試任務群有助于學生參與評價活動,身、心、腦并用,鞏固學習能力,提升學科素養(yǎng)。
四、依據(jù)系統(tǒng)的增值邏輯,發(fā)揮評價引領作用
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作為一項評價活動,其目的之一就是為改進教學提供參考。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題,要以評價活動的最終導向為出發(fā)點,以終為始,逆向思考,并依據(jù)增值邏輯,從學生、教師、教育等不同視角系統(tǒng)規(guī)劃整張試卷,真正發(fā)揮評價對教育教學的正向引領作用。
(一)學生視角:促進學習的評價
從學生視角看,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組織的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不僅僅是“對”學習的評價,還是“為”學習的評價。高品質的命題,能幫助學生豐富語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并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鞏固并發(fā)展他們的學科思維,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應用。學生在測試任務群的引導下,能投入地參與評價活動,體驗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語文應用意識,實現(xiàn)“境中評、評中用、用中學”的增值效應。
(二)教師視角:變革教學的評價
從教師視角看,以測試任務群的形式命題,使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從碎片化、點狀式走向了整體性、結構化,這也是《課程標準》新提出的系列教學理念在評價中的同步呈現(xiàn)。因此,推進這一評價活動,能幫助教師重新審視教學行為,基于“教學評一致”重新定義教學理念,引導教師反轉教學思維、變革教學方式,以多樣的語言學習活動為載體,認真落實以“學習任務群”為核心的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實現(xiàn)評價增值。
(三)教育視角:推進育人的評價
從教育視角看,命題者在命制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卷時,從測試內容的選擇到測試方式的設計,均在努力拓展語文學習時空,延伸語文實踐內容,以期引導日常語文教育的變革。命題者以語文實踐活動為隱性線索,以“文化自信”與題目情境為顯性線索,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出發(fā),引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創(chuàng)設題目情境,推進學生對先人精神品質的理解……學科育人思想滲透在評價活動的全過程中,以期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的增值功能。
從學生學習、學科課程、評價意義等視角審視和研究命題,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改革與優(yōu)化命題的應然思考。而如何進一步處理好素養(yǎng)型評價與學業(yè)質量的關系,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功能,仍值得更深入地實踐與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孟憲云,劉馥達.走向具身教學:學業(yè)負擔問題消解的邏輯與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2):73-79.
[3]廖麗萍.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命題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22(28):27-3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教研室)